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271.第三层天堂的天使之所以是这样,是因为他们处于对主之爱,这爱将心智的内层开启至第三层,是接受智慧的一切事物的容器。还必须知道的是,至内层天堂天使在智慧上仍不断被完善,并且完善的方式也不同于最外层天堂天使的。至内层天堂的天使并不将神性真理储存在记忆中,或将它们转化为一种知识;而是一听闻神性真理,就能理解它们,并将其运用于生活。因此,对他们来说,神性真理仿佛被铭刻于心,因为凡以这种方式运用于生活的,都到了内化的程度。但最外层天堂的天使不是这样。他们先将神性真理纳入记忆,并以知识的形式把它们储存起来;然后,再从记忆检索它们,用它们来完善他们的理解力;并意愿它们,将其运用于生活,但对它们是不是真理却缺乏内在感知。因此,事物对他们来说相对模糊。值得一提的是,第三层天堂的天使通过听,而非看在智慧上被完善。他们从讲道所听来的,并不进入他们的记忆,而是直接进入他们的感知和意愿,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不过,他们眼所看见的,却着实进入他们的记忆;他们也推理并谈论它们。这表明,倾听的途径是智慧的途径。这也是由于对应,因为耳朵对应于顺从,顺从属于生活;而眼睛对应于聪明,聪明是教义的事。这些天使的状态在圣言的许多地方有所描述,如耶利米书:
我要将我的律法放在他们里面,写在他们心上。他们各人不再教导自己的朋友和自己的弟兄说,你该认识耶和华,因为他们从最小的到至大的都必认识我。(耶利米书31:33-34)
马太福音:
你们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若再多说,就是从恶里出来的。(马太福音5:37)
“若再多说,就是从恶里出来的”,因为这不是出于主;由于第三层天堂的天使处于对主之爱,所以他们里面的真理来自主。在这层天堂,对主之爱就是意愿并行出神性真理,因为神性真理就是在天堂的主。
注:关于耳朵和倾听的对应(4652-4660节)。耳朵对应并因此表示感知和顺从(2542, 3869, 4653, 5017, 7216, 8361, 9311, 9397, 10061节)。耳朵表示对真理的接受(5471, 5475, 9926节)。眼睛及其视觉的对应(4403-4421, 4523-4534节);眼睛的视觉因此表示属于信的聪明,以及信本身(2701, 4410, 4526, 6923,9051, 10569节)。
1568.“那地容不下他们住在一起”表示属于内在属天事物的事物无法与以前的事物,也就是此处“罗得”所表示的事物在一起。这从以下考虑清楚可知:如前所述,“亚伯兰”代表主,在此代表祂的内在人;而“罗得”代表祂的外在人,在此代表将要与外在人分离的事物,内在事物无法与这些事物住在一起。外在人有许多事物是能与内在人住在一起的,如对良善的情感,以及由此而来的快乐和愉悦,因为这些快乐和愉悦是内在人的良善及其喜乐和幸福的结果;当这些是结果时,它们就完全对应起来,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它们属于内在人,并不属于外在人。众所周知,结果不是结果的产物,而是有效原因的产物。以仁爱为例:从脸上散发出来的仁爱不是由脸产生的,而是由里面的仁爱产生的,是仁爱如此控制或形成脸,并产生这种效果的。或以纯真为例,小孩子的纯真表现在他们的表情、举止和彼此的玩耍上;但这纯真本质上并不属于他们的表情或举止,而是属于通过他们的灵魂从主流入的纯真;因此,纯真的表现是结果;其它一切情形也是如此。
由此明显可知,外在人有许多事物是能与内在人同住和一致的。但它也有许多事物是不能与内在人同住或一致的;源于爱自己和爱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这种情况,因为由这些爱产生的一切事物都视自我和世界为目的。而属于爱主和爱邻的属天事物无法与这些事物一致,因为属天事物视主为目的,也视祂的国度,以及属于祂及其国度的一切为目的。爱自己和爱世界的目的向外或向下看,而爱主和爱邻的目的向内或向上看。由此明显可知,它们如此不一致,以至于无法在一起。
要知道是什么产生了外在人与内在人的对应和一致,又是什么造成了不一致,只需反思占主导的目的,或也可说,占主导的爱;因为爱就是目的;凡被爱之物都被视为目的。这种反思将表明一个人的生命或生活到底是什么样,死后又是什么样,因为它来自目的,或也可说,来自他的主导爱;他的主导爱塑造了他的生命;每个人的生命不是别的。与永生,也就是属灵和属天的生命(这就是永生)不一致的东西若在肉身生活期间没有被移除,在来世必须被移除。如果它们无法被移除,那么这人注定永远不幸福。
现在提及这些事,是为了让人们知道,外在人有与内在人一致的事物,也有不一致的事物;并且一致的事物无法与不一致的事物在一起;此外,外在人中一致的事物来自内在人,也就是通过内在人来自主;如洋溢着仁爱的脸,或仁爱的脸,又如小孩子的表情和举止中的纯真,如前所述。而不一致的事物则属于人和他的自我。由此可知这句话,即“那地容不下他们住在一起”表示什么。从内义上说,此处论述的主题是主;既然主是主题,那么祂的一切样式和形像也是主题,即祂的国度、教会,以及祂的国度和教会里的每个人;正因如此,此处阐述了人里面的事物。在主凭自己的能力战胜邪恶,也就是魔鬼和地狱,从而在祂的人性或人身本质方面也变得属天,成为神性、耶和华之前,属于祂的这些事物就被视为与祂那时的状态有关。
9311.“你若实在听从他的声音”表学习并接受信之诫命。这从“听从”和“他的声音”的含义清楚可知:“听从”是指学习并接受,如下文所述;“他的声音”是指信之诫命(参看9307节)。在圣言中,“听从”不仅表示简单地用耳朵听,还表示在记忆中接受,学习,以及在理解力中接受,相信,另外表示以服从来接受,以及实行。“听从”之所以表示这些事,是因为耳朵所听见的话语会转入一个人的内在视觉,也就是理解力,由此在这个人里面被接受。然后在那里照着所给出的理由的说服力,或来自某个其它源头的劝说能力,所听见的东西要么保留,要么被相信,要么被服从。正因如此,在灵界,耳朵和听觉与这类事物有一种对应关系(参看4652-4660, 5017, 7216, 8361, 8990节)。
“听”表示在记忆中接受,学习,以及在理解力接受,相信,另外表示以服从来接受,以及实行,这一点从以下经文地方也明显看出来。马太福音:
我用比喻讲,是因他们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见,也不明白。在他们身上,正应了以赛亚的预言,说,你们听是要听见,却不明白;看是要看见,却不晓得。因为这百姓油蒙了心,耳朵发沉,眼睛闭着;恐怕眼睛看见,耳朵听见,心里明白。但你们的眼睛是有福的,因为看见了;你们的耳朵也是有福的,因为听见了。从前有许多先知和义人想看你们所看的,却没有看见;要听你们所听的,却没有听见。(马太福音13:13-17)
在这段经文中,经上在各个含义上用到了“听”这个词;它既表示学习和相信,也表示服从;“听也听不见”表示被教导,却不相信,也表示学习,却不服从;“耳朵发沉”表示拒绝学习、相信和服从;“因为听见而有福的耳朵”表示由于接受涉及主并通过圣言从主所获得的信之教义而来的祝福。
约翰福音:
从门进去的,才是羊的牧人;羊也听祂的声音。凡在我以先的,都是贼,是强盗,羊却不听他们。我另外有羊,不是这圈里的;我必须领他们来,他们也要听我的声音,并且要合成一个羊群,归一个牧人了。我的羊听我的声音,我也认识他们,他们也跟着我。(约翰福音10:2, 3, 8, 16, 27)
“听声音”表示学习信之真理,并以信仰和服从来接受它们。主经常所说的话也表示这些事:
凡有耳的,就应当听。(马太福音11:15; 13:9, 43; 马可福音4:9, 23; 7:16;路加福音 8:8; 14:35)
在下列经文中所表示类似的事:
看哪,有声音从云彩里出来说,这是我所喜悦的儿子,你们要听祂。(马太福音17:5)
约翰福音:
娶新妇的就是新郎,新郎的朋友站着听见新郎,因新郎的声音就甚喜乐。(约翰福音3:29)
同一福音书: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时候将到,死人要听见神儿子的声音,听见的人就要活了。(约翰福音5:25)
“死人”表示那些由于缺乏信之真理的知识而尚未拥有属灵生命的人;“听见神儿子的声音”表示学习并服从信之真理;“活了”表示通过这些真理被赋予属灵生命。
又:
出于神的,必听神的话;你们不听,因为你们不是出于神。(约翰福音8:47)
又:
耶稣说,凡属真理的人就听我的声音。(约翰福音18:37)
路加福音:
亚伯拉罕对财主说,他们有摩西和先知,让他们听他们吧。(路加福音16:29)
马可福音:
关于耶稣,他们说,祂所做的事都好,祂使聋子听见,使哑巴说话。(马可福音7:37)
“聋子”表示那些不知道信之真理,因而无法照之生活的人(6989节);“听见”表示学习、接受并服从。约翰福音:
只等真理的圣灵来了,祂要引导你们进入一切的真理,因为祂不是凭自己说的,乃是把祂所听见的都说出来。祂必从我领受。(约翰福音16:13, 14)
“祂所听见的”表示凡祂从主所获得的。马太福音:
凡听见我这话就去行的,好比一个聪明人。凡听见我这话不去行的,好比一个愚拙的人。(马太福音7:24, 26)
路加福音:
凡到我这里来,听见我的话就去行的,我要告诉你们他像什么人。(路加福音6:47)
“听见祂的话”或“听见祂说”表示学习并知道来自主的信之诫命;“去行”表示照它们生活。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