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271.第三层天堂的天使之所以是这样,是因为他们处于对主之爱,这爱将心智的内层开启至第三层,是接受智慧的一切事物的容器。还必须知道的是,至内层天堂天使在智慧上仍不断被完善,并且完善的方式也不同于最外层天堂天使的。至内层天堂的天使并不将神性真理储存在记忆中,或将它们转化为一种知识;而是一听闻神性真理,就能理解它们,并将其运用于生活。因此,对他们来说,神性真理仿佛被铭刻于心,因为凡以这种方式运用于生活的,都到了内化的程度。但最外层天堂的天使不是这样。他们先将神性真理纳入记忆,并以知识的形式把它们储存起来;然后,再从记忆检索它们,用它们来完善他们的理解力;并意愿它们,将其运用于生活,但对它们是不是真理却缺乏内在感知。因此,事物对他们来说相对模糊。值得一提的是,第三层天堂的天使通过听,而非看在智慧上被完善。他们从讲道所听来的,并不进入他们的记忆,而是直接进入他们的感知和意愿,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不过,他们眼所看见的,却着实进入他们的记忆;他们也推理并谈论它们。这表明,倾听的途径是智慧的途径。这也是由于对应,因为耳朵对应于顺从,顺从属于生活;而眼睛对应于聪明,聪明是教义的事。这些天使的状态在圣言的许多地方有所描述,如耶利米书:
我要将我的律法放在他们里面,写在他们心上。他们各人不再教导自己的朋友和自己的弟兄说,你该认识耶和华,因为他们从最小的到至大的都必认识我。(耶利米书31:33-34)
马太福音:
你们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若再多说,就是从恶里出来的。(马太福音5:37)
“若再多说,就是从恶里出来的”,因为这不是出于主;由于第三层天堂的天使处于对主之爱,所以他们里面的真理来自主。在这层天堂,对主之爱就是意愿并行出神性真理,因为神性真理就是在天堂的主。
注:关于耳朵和倾听的对应(4652-4660节)。耳朵对应并因此表示感知和顺从(2542, 3869, 4653, 5017, 7216, 8361, 9311, 9397, 10061节)。耳朵表示对真理的接受(5471, 5475, 9926节)。眼睛及其视觉的对应(4403-4421, 4523-4534节);眼睛的视觉因此表示属于信的聪明,以及信本身(2701, 4410, 4526, 6923,9051, 10569节)。
3103.“那人就拿出一个金鼻环”表示神性良善。这从“金鼻环”的含义清楚可知:“金鼻环”是指良善,在此是指神性良善,因为内义论述的主题是主;它来自理性,故经上用了“人”(man [vir])这个词,因为“人”表示理性(参看265, 749, 1007节)。古时,教会的敬拜形式都具有代表性,并且人们都知道它们表示什么;当订立婚约时,习俗就是给新娘一个金鼻环和两个镯子,因为新娘代表教会,鼻环代表教会的良善,镯子代表教会的真理。他们这样做,是因为他们都知道,存在于新娘和妻子身上的婚姻之爱是从主的神性良善和神性真理的婚姻中降下来的(2508, 2618, 2727-2729节)。金环要戴在鼻子上,这也可从后面的经文,即仆人“把环子戴在她鼻子上”(24:47)明显看出来,因为“鼻子”表示良善的生命。鼻子之所以具有这种含义,是因为鼻子用来呼吸和闻东西;就内义而言,呼吸表示生命,闻表示爱,即良善的快乐(96, 97节)。
“鼻环”是婚姻中的良善,或良善方面的婚姻的标志,这一点也可从其它圣言经文明显看出来,如以西结书:
我用妆饰打扮你,将镯子戴在你手上,将链子戴在你项上;我也将环子戴在你鼻子上。(以西结书16:11-12)
这论及古教会,古教会在此被称为“耶路撒冷”,并被描述为一个接受镯子、链子和环子的新娘。“戴在手上的镯子”是真理的一个标志性代表;“戴在鼻子上的环子”是良善的一个标志性代表。
以赛亚书:
因为锡安的女儿狂傲,所以主必使她们的头顶光秃,除掉戒指、鼻环、礼服、外袍。(以赛亚书3:16-18, 21-22)
“锡安的女儿狂傲”表示教会里对邪恶的情感(2362, 3024节);“要除掉的戒指和鼻环”表示良善及其标志;“礼服、外袍”表示真理及其标志。
何西阿书:
我必因她向诸巴力烧香的日子而察罚她,那时她佩带鼻环和妆饰,跟随她的爱人。(何西阿书2:13)
这论及已经败坏的教会和随之而来的新教会。“鼻环”在此也表示教会的良善的标志。当这些环子戴在耳朵上时,它们也表示良善,不过是行为中的良善;在反面意义上表示行为中的邪恶(如创世记35:4; 出埃及记32:2, 3)。
5017.“于是他听见”表当它被发觉的时候。这从“听见”的含义清楚可知,“听见”是指顺从,也指发觉。它表示顺从,这从前面(2542, 3869节)可以看出来;它也表示发觉,这从耳朵的功能,因而从听觉的性质明显看出来。耳朵的功能是接收别人所说的话,并把这话传到感官的一般位置,好叫感官能发觉别人在思想什么。这就是为何“听见”表示发觉的原因。因此,听觉的性质就是将某人表达其思维的话传到另一个人的思维中,从思维再传到他的意愿中,从意愿传到行为中。这就是为何“听见”表示顺从的原因。这是听觉所特有的两种功能,在口语中,它们通过表示发觉的“听见某人”和表示顺从的“倾听”或“听从”某人的词来彼此区分。这两种功能之所以属于听觉,是因为人无法以其它任何方式交流他的思维,以及他的意愿;他也只能利用推理来说服并引导别人去行出并顺从他的意愿。由此可见欲望和观念是如何实现循环交流的,即:从意愿进入思维,从而进入言语;从言语通过耳朵进入别人的思维和意愿。也正因如此,与大人里面的耳朵或听觉相对应的灵人和天使不仅是觉知,还是顺从。关于他们是顺从,可参看前文(4652-4660节);他们因是顺从,故也是觉知,因为一个必包含另一个。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