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271.第三层天堂的天使之所以是这样,是因为他们处于对主之爱,这爱将心智的内层开启至第三层,是接受智慧的一切事物的容器。还必须知道的是,至内层天堂天使在智慧上仍不断被完善,并且完善的方式也不同于最外层天堂天使的。至内层天堂的天使并不将神性真理储存在记忆中,或将它们转化为一种知识;而是一听闻神性真理,就能理解它们,并将其运用于生活。因此,对他们来说,神性真理仿佛被铭刻于心,因为凡以这种方式运用于生活的,都到了内化的程度。但最外层天堂的天使不是这样。他们先将神性真理纳入记忆,并以知识的形式把它们储存起来;然后,再从记忆检索它们,用它们来完善他们的理解力;并意愿它们,将其运用于生活,但对它们是不是真理却缺乏内在感知。因此,事物对他们来说相对模糊。值得一提的是,第三层天堂的天使通过听,而非看在智慧上被完善。他们从讲道所听来的,并不进入他们的记忆,而是直接进入他们的感知和意愿,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不过,他们眼所看见的,却着实进入他们的记忆;他们也推理并谈论它们。这表明,倾听的途径是智慧的途径。这也是由于对应,因为耳朵对应于顺从,顺从属于生活;而眼睛对应于聪明,聪明是教义的事。这些天使的状态在圣言的许多地方有所描述,如耶利米书:
我要将我的律法放在他们里面,写在他们心上。他们各人不再教导自己的朋友和自己的弟兄说,你该认识耶和华,因为他们从最小的到至大的都必认识我。(耶利米书31:33-34)
马太福音:
你们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若再多说,就是从恶里出来的。(马太福音5:37)
“若再多说,就是从恶里出来的”,因为这不是出于主;由于第三层天堂的天使处于对主之爱,所以他们里面的真理来自主。在这层天堂,对主之爱就是意愿并行出神性真理,因为神性真理就是在天堂的主。
注:关于耳朵和倾听的对应(4652-4660节)。耳朵对应并因此表示感知和顺从(2542, 3869, 4653, 5017, 7216, 8361, 9311, 9397, 10061节)。耳朵表示对真理的接受(5471, 5475, 9926节)。眼睛及其视觉的对应(4403-4421, 4523-4534节);眼睛的视觉因此表示属于信的聪明,以及信本身(2701, 4410, 4526, 6923,9051, 10569节)。
6280.“救赎的使者”就是主的神性人身,这一点从以下事实清楚可知:主通过披上人身并将其变成神性而救赎人,也就是把他从地狱解救出来;鉴于此,就主的神性人身而言,祂被称为“救赎者”。神性人身之所以被称为“使者”,是因为“使者”这个词表示被差遣的人,主的神性人身被称为“被差来的”,这从福音书中大量圣言经文明显看出来。此外,主降世前的神性人身(Divine Human)就是当说圣言时,经由天堂流入的耶和华自己。耶和华在众天堂之上,但那时从祂穿过众天堂的,是神性人身;因为通过耶和华流入天堂,祂呈现为一个人的形像,由该流注所呈现的神性本身是神性人(Divine Man)。这就是那自永恒就存在,被称为被差来者的神性人身,“差”表示发出,这个词和此处的“使者”意思一样。
但由于耶和华无法再通过祂的这神性人身流入世人,因为世人距离这神性太过遥远,所以祂披上人身,或说取得一个人形,并将它变成神性。然后,通过由此流入天堂,祂能直接抵达人类当中那些将从祂那由此变得可见的神性人身那里接受仁之良善和信之真理的成员那里,从而把他们从地狱当中解救出来;这种解救绝无可能以任何其它方式实现。这种解救就是那被称为“救赎”的,实现这种解救或救赎的神性人身本身被称为“救赎的使者”。
不过,要知道,就神性人身,以及神性本身而言,主在天堂之上;因为祂是光照天堂,赋予它光明的太阳;因此,天堂远在祂之下。存在于天堂中的神性人身就是从祂发出的神性真理,也就是从祂如从一轮太阳那样发出的光。就其本质而言,主并非神性真理,因为这真理从祂发出,就像太阳发出的光;确切地说,祂的本质是神性良善本身,与耶和华为一。
在圣言的其它地方,主的神性人身也被称为“使者”,如当祂从荆棘中间向摩西显现时;对此,出埃及记描述如下:
摩西到了神的山,就是何烈山,耶和华的使者从荆棘中间的火焰里向摩西显现。耶和华见摩西转过去要看,神就从荆棘中间呼叫他。又说,我是你父亲的神,是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出埃及记3:1, 2, 4, 6)
在此被称为“耶和华的使者”的,正是主的神性人身,经上明确说,祂就是耶和华自己。耶和华在那里存在于祂的神性人身里面,这一点从以下事实可以看出来:神性本身若不通过神性人身就无法显现;正如主在约翰福音中所说的这些话:
从来没有人看见神,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祂表明出来。(约翰福音1:18)
另一处:
你们从来没有听见父的声音,也没有看见祂的形状。(约翰福音5:37)
此外,在论述领百姓进入迦南地的地方,主的神性人身也被称为“使者”;对此,我们在出埃及记读到:
看哪!我差遣使者在你前面,在路上保护你,领你到我所预备的地方去。,你们要在祂面前谨慎,祂必不赦免你们的过犯,因为我的名在祂里面。(出埃及记23:20, 21, 23)
在这段经文中,“使者”是指神性人身;这一点从以下事实明显看出来:经上说“因为我的名在祂里面”,也就是说,耶和华自己在祂里面。“我的名”表示存在于神性人身里面的耶和华的性质。主的神性人身就是“耶和华的名”(参看2628节);“神的名”就是祂的性质,因而是藉以敬拜神的作为一个整体的一切事物(2724, 3006节)。
以赛亚书:
他们在一切苦难中,祂也同受苦难,并且祂面前的使者拯救他们。祂以慈爱和怜惜救赎他们,在永恒的一切日子扶持他们、怀搋他们。(以赛亚书63:9)
“耶和华面前的使者”明显是指主的神性人身,因为经上说“祂救赎他们”。
玛拉基书:
看哪!你们所寻求的主,你们所仰慕的立约的使者必忽然进入祂的殿;万军之耶和华说,看哪,祂快要来到。祂来的日子,谁能当得起呢?祂显现的时候,谁能立得住呢?那时,犹大和耶路撒冷所献的供物,必蒙耶和华悦纳,仿佛永恒之日、往昔之年。(玛拉基书3:1, 2, 4)
很明显,“立约的使者”表示主的神性人身,因为所论述的主题是主的到来;“那时,犹大和耶路撒冷所献的供物,必蒙耶和华悦纳”表示出于对祂的爱和信所进行的敬拜那时将蒙悦纳。此处“犹大”并非表示犹大,“耶路撒冷”也并非表示耶路撒冷,这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无论那时还是以后,犹大和耶路撒冷的供物都不蒙悦纳。“永恒之日”是指上古教会的状态,该教会是属天的;“往昔之年”是指古教会的状态,该教会是属灵的(参看6239节)。此外,在圣言中,“使者”在内义上并非表示某位天使,而表示主里面的某种神性属性(1925, 2319, 2821, 3039, 4085节)。
9051.“以眼还眼”表如果在理解力的内在部分有什么东西(被它们伤害)。这从“眼”的含义清楚可知,“眼”是指理解力,在此是指理解力的内在部分,其生命是信之真理。人的理解力既有一个外在部分,也有一个内在部分。其理解力的外在部分就是进入其意识的思维所在的地方;而内在部分则是不进入其意识的思维所在的地方,尽管它进入天使的意识。理解力的内在部分就是当一个人接受信时,那被主光照的部分,因为它存在于天堂之光中,含有人的属灵生命在里面。这一点在世上并未向这个人清楚显明,但在来世却向他清楚显明;这时,他成了一位天使,就在天上众天使当中。在此期间,这生命隐藏在属于理解力外在部分的思维里面,在那里产生对主、对祂里面的爱和信,对圣言,以及教会的其它一切事物的一种神圣敬畏感。“眼”表示理解力的原因是,眼睛对应于理解力,因为理解力凭天堂之光看见,而眼睛凭世界之光看见。前一种眼或理解力所看见的那些事物是属灵的,其视野是包含在此人记忆中的记忆知识。而肉眼所看见的事物是尘世的,其视野是出现在世界中的一切事物。“眼”在灵义上表示理解力,以及信,因为信构成理解力内在部分的生命(参看2701, 4403-4421, 4523-4534节)。
凡不知道在圣言中,“眼”表示理解力的人,都不可能知道主在福音书中论到眼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如这些话:
若是你的右眼叫你跌倒,就剜出来;你只有一只眼进入神的国,强如有两只眼被丢在火坑里。(马太福音5:29;马可福音9:47)
谁都知道,眼睛不会剜出来,即便它叫人跌倒;也没有人用一只眼进入神的国;相反,“右眼”表示关于主的信之虚假,这是那要剜出来的东西。还有主说的这些话:
眼睛就是身上的灯。你的眼睛若了亮,全身就光明;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你里头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呢!(马太福音6:22, 23路加福音11:34)
在这段经文中,“眼睛”也不指眼睛,而是指由信之真理构成的一种理解力。这就是为何眼睛被称为“身上的灯”,又为何主说“你里头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呢!”因为就灵义而言,“黑暗”是指信之虚假(1839, 1860, 4418, 4531, 7688, 7711节)。
又:
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的梁木呢?(马太福音7:3-5)
“看见弟兄眼中有刺”是指在一个人对真理的理解中看见某种错误的东西;“自己眼中的梁木”是指虚假的大恶,因为“木”在内义上表示良善,在反面意义上表示邪恶(643, 2784, 2812, 3720, 8354节)。此外,在来世,良善由“梁木”来代表;这就是为何那些假装自己里面有良善的人看上去扛着一根梁木,由此安全行走。如果“眼睛”和“梁木”没有这些含义,“看见眼中的梁木”会有任何意义吗?若不知道在圣言中,“眼睛”表示对真理的理解,也就是信仰,也就不可能知道主在医治瞎眼的人时,其行为暗示了什么,即:
祂就吐唾沫在地上,用唾沫和泥抹,对他说,你往西罗亚池子里去洗。(约翰福音9:6, 7)
由于主的奇迹,和所有神迹一样,都与那些属于主的国度和教会的事物有关(7337, 8364节),所以这个奇迹也是如此。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