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天堂与地狱 #293

293.与地狱相联的

293.与地狱相联的灵人之所以也与人同在,是因为人生在各种邪恶中,因而他的整个生命完全出自邪恶。因此,若非像他那样的灵人与他相联,他就无法存活,甚至不能从邪恶中退出,得以改造。所以,他既靠恶灵维持自己的生命,又靠善灵从邪恶中退出;藉着这二者被保持在平衡中;处于平衡,便处于自由,就能从邪恶中被引离,并转向良善,因而良善能被植入他;如果他不在自由中,这一切是根本不可能的;而只有当来自地狱的灵人在一边起作用,来自天堂的灵人在另一边起作用,人在这两者之间时,自由对人来说才有可能。我被指示,只要人的生命出于他的遗传之物,因而出于自我,如果不允许他处于邪恶,他就不会有生命。他若不在自由中,也不会有生命;他无法被迫行善,凡被迫的都不会成为他的一部分。我还被指示,人在自由中所接受的良善被植入他的意愿,可以说变成他自己的。这些就是人为何既与地狱相联,又与天堂相联的原因。

注:一切自由皆属于爱和情感,因为凡人所爱的,他都会自由行出来(2870, 3158, 8987, 8990, 9585, 9591节)。自由因属于人的爱,故也属于人的生命(2873节)。没有什么东西看似是人自己的,除非它出于自由(2880节)。人必须拥有自由,好叫他能得以改造(1937, 1947, 2876, 2881, 3145—3146, 3158, 4031, 8700节)。否则,对良善与真理的爱就无法被植入人,并归给人,仿佛是他自己的(2877, 2879—2880, 2883, 8700节)。凡出于强迫的东西都无法被联结到人那里(2875, 8700节)。如果人能通过强迫被改造,那么人人都会得以改造(2881节)。在改造中,强迫是有害的(4031节)。某些被强迫之人的状态(8392节)。

属天的奥秘 #3038

3038.“我要将这

3038.“我要将这地赐给你的种”表示属于主的人身或人性的神性真理。 这从“种”和“这地”的含义清楚可知:“种”是指仁之信,以及那些处于仁之信的人(参看1025, 1447, 1610, 2848节),因为一切信之良善和真理都来自主,“种”在至高意义上表示神性真理本身。“这地”,即迦南,是指天堂,或主的国度(参看1413, 1437, 1607节);它是指天堂,或主的国度,故是指“迦南地”在至高意义上所表示的主的神性人身或人性本身。因为神性本身若不通过主的神性人身或人性,就无法流入天堂;主在马太福音也清楚揭示了这一点:
一切所有的,都是我父交付我的。除了父,没有人知道子;除了子和子所愿意指示的,没有人知道父。(马太福音11:27)
约翰福音:
从来没有人看见神,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祂表明出来。(约翰福音1:18)
“子”是指主的神性人身或人性。人若以为在天堂,他们敬拜除主以外的任何其他父,就大错特错了。

属天的奥秘 #8987

8987.“不要自由

8987.“不要自由出去”表服从的快乐。这从“自由出去”的含义清楚可知,“自由出去”是指争战之后的一种状态,它只是一种确认或强化并植入真理的状态,如前所述(8976, 8980, 8984节)。因为持续六年,被称为“七日”(创世记29:27, 28)的服事表示劳苦或某种争战,就是诸如那些充满真理,却未充满相应的良善,在灵义上由“希伯来奴仆”来表示的人所经历的那种。这些人具有这样的性质:他们无法重生,只能被改造。重生论及那些允许主通过被称为信之真理的真理把他们引向属灵生活的良善之人;而被改造则论及那些无法通过信之真理被引向属灵生活的良善,只能被引向属世生活的快乐之人。
那些允许自己重生的人照着信之诫命出于情感行事;但那些不允许自己重生,只允许自己被改造的人则不是出于情感,而是出于服从行事。区别在于:那些出于情感行事的人是从心里行事,这意味着他们在自由中行事,也为了真理而行真理,为了良善而行良善,因而为了邻舍而行仁爱。但那些出于服从行事的人不是以这种方式从心里行事,因此,不是在自由中行事。如果他们觉得自己的行为发自内心,是在自由中行出的,那么这是由于某种自我荣耀的东西使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有如此的感觉。他们不会为了真理而行真理,为了良善而行良善,而是为了由这种荣耀所产生的快乐而如此行。因此,他们不会为了邻舍而向邻舍实践仁爱,而是为了叫他们自己能被人看到,并得到回报。由此明显可知“以色列人”所代表的人是谁,是何性质,“希伯来奴仆”所代表的人又是谁,是何性质。
但在如今的教会中,对这种区别的认识已经丧失了。原因在于,如今被宣布并称为是教会全部的,是信,而不是仁。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何为信。大多数人以为信在于知道那些教会教义所教导的事,在于坚定地相信它们是真的;却不认为信在于照它们生活。照之的生活被他们称为“道德生活”,他们将这种生活与教会的教义分开,并给它冠名为道德神学。然而,有学问的人却以为,信就是对他们通过主为他们受难并把他们从地狱赎回而得救的信心或信靠。他们说,那些拥有这种信心的人就得救了,因而唯信就能得救。但这些人没有想到的是,属于信的信心只能存在于那些过着仁爱生活的人身上。
这些就是对那些充满信之真理,却未充满相应的生活良善的人和那些充满与信之真理相对应的生活良善的人之间区别的认识已经丧失的原因。由于这种认识已经丧失了,所以现在所说关于那些充满真理,却未充满良善的人,就是“希伯来奴仆”所表之人的话,不可避免地显得牵强、奇怪。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