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30.属于内在心智和外在心智的人之内层也处于类似秩序。人有一个至内在部分,一个中间部分和一个最外在部分。因为当人被造时,神性秩序的一切事物都汇集在他里面,以便他在形式上变成神性秩序,因而成为一个最小形式的天堂。故就其内层而言,人与天堂相联,死后便进入天堂,照着他在世时对主的神性良善与真理的接受而进入至内层天堂天使,或中间层天堂天使,或最外层天堂天使当中。
注:神性秩序的一切事物都汇集在人里面,人通过创造在形式上成为神性秩序(3628,4219,4220,4223,4523,4524,5114,5168,6013,6057,6605,6626,9706,10156,10472节)。在人里面,内在人照着天堂的形像而形成,外在人照着世界的形像而形成,这就是为何古人称人为小宇宙(3628,4523,5115,6013,6057,9279,9706,10156,10472节)。因此,就其内层而言,人通过创造而成为具有最大天堂形像的最小形式的天堂;当人被主新造或重生时,也变成这样的天堂(911,1900,1928,3624-3631,3634,3884,4041,4279,4523,4524,4625,6013,6057,9279,9632节)。
2004.“你要作多族之父”表示人身或人性本质与神性本质的合一。这一点从对这几句话内义的解释无法轻易看出来,除非从一种呈现这层意义的广泛角度来看它们,因为有时内义的性质就是这样;当内义需要一种广泛角度时,它可以被描述得更普遍,因为它离表面更遥远。源于对这几句话的解释的最近似意义是这样:一切真理和一切良善皆来自主,因为如我们稍后所看到的,“父”表示来自祂,也就是来自主的东西;“多”表示真理;“族”表示由此产生的良善。但由于后者,也就是说,真理和良善是主将人身或人性本质与神性本质合一所用的手段,所以更普遍、更遥远的意义就从这种解释中产生了。天使便以这种方式感知这些话,同时还感知到一种相互合一,即主的神性本质与人身或人性本质,并人身或人性本质与神性本质的合一。因为如前所述,“我的约是同你立的”表示神性本质与人身或人性本质的合一;因此,现在这句话表示人身或人性本质与神性本质的合一。
合一是相互实现的,这是一个至今尚未透露的奥秘,并且这个奥秘很难以一种容易理解的方式来解释,因为至今没有人知道何为流注或流注的性质;不知道流注,就不可能对这两者的相互合一形成任何概念。然而,这一点可通过影响世人的流注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明,因为人也经历一种相互结合。生命不断从主通过人的内在(刚才讨论过,1999节)流入人的理性,然后通过理性流入他的外在,甚至流入他的事实和宗教知识或认知。这生命不仅使它们适合接受生命,还把它们整理得井然有序,从而能使人思考,最终变得理性。这就是主与人的结合,没有这种结合,人根本无法思考,更不用说变得理性了。谁都能从以下事实清楚看出这一点,即:人的思维里面存在数不清的科学和分析艺术的奥秘,并且如此数不胜数,以至于永远都不可能探到它们的底部。这些奥秘决不会通过身体感官,或外在人流入,只通过内在人流入。然而,就人而言,他通过事实和宗教知识或认知来迎接这从主流入的生命,并由此反过来与祂相互结合。
至于主的神性本质与人身或人性本质,并人身或人性本质与神性本质的合一,这无限超越人与主之间的结合,因为主的内在是耶和华自己,因而是生命本身;而人的内在不是主,因而不是生命,只是生命的接受者。主与耶和华之间有合一,但人与主之间没有合一,只有结合。主凭自己的能力与耶和华合一,因此也变成公义;而人与主结合决不是凭自己的能力,而是凭主的能力;换句话说,是主将人与祂自己结合在一起。这种相互合一就是在主将自己的东西归于父,将父的东西归于自己的地方所说的意思,如在约翰福音:
耶稣说,信我的,不是信我,乃是信那差我来的。看见我的,就是看见那差我来的。我作为光到世界上来,叫凡信我的,不住在黑暗里。(约翰福音12:44-46)
极深的奥秘隐藏在这些话里面,这些奥秘涉及良善与真理,并真理与良善的合一,或也可说,涉及神性本质与人身或人性本质,并人身或人性本质与神性本质的合一。这就是为何祂说“信我的,不是信我,乃是信那差我来的”,稍后又说“凡信我的”;这两句话之间又有一句论及这合一的话,即:“看见我的,就是看见那差我来的”。
同一福音书:
我对你们所说的话,不是凭着自己说的,乃是住在我里面的父祂做工作。你们当信我,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我实实在在地对你们说,我所做的事,信我的人也要做。(约翰福音14:10-12)
同样的奥秘隐藏在这些话里面,也就是说,这些奥秘涉及良善与真理,并真理与良善的合一,或也可说,涉及神性本质与人身或人性本质,并人身或人性本质与神性本质的合一。这就是为何祂说:“我对你们所说的话,不是凭着自己说的,乃是住在我里面的父祂做工作”,稍后又说“我所做的事”,两句话之间同样又有一句涉及合一的话,即:“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这就是许多人所谈论的神秘合一。
由此清楚可知,主不是另外一个人,而是父,尽管祂谈起父时,如同谈起另外一个人。祂这样做的原因就是那将要实现并已实现的相互合一,因为祂多次公开声明祂与父为一,如下面引用的经文:
看见我的,就是看见那差我来的。(约翰福音12: 45)
还有:
乃是住在我里面的父祂做工作。你们当信我,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约翰福音14: 10-11)
同一福音书:
你们若是认识我,也就认识我的父。(约翰福音8:19)
又:
你们若认识我,也就认识我的父。从今以后,你们认识祂,并且已经看见祂。腓力对他说,将父显给我们看。耶稣对他说,腓力,我与你们同在这样长久,你还不认识我吗?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你怎么说将父显给我们看呢?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你不信吗?(约翰福音14: 7-10)
又:
我与父为一。(约翰福音10:30)
这就是为何在天堂,除了主以外,他们不认识其他父,因为父就在祂里面,祂与父为一;他们看见祂,就看见了父,如祂自己所说的(参看15节)。
5114.“葡萄树上有三根枝子”表由此甚至直到最末层的衍生物。这从“葡萄树”、“三”和“枝子”的含义清楚可知:“葡萄树”是指理解力部分,如刚才所述(5113节);“三”是指完整并持续到结束之物(2788,4495节);“枝子”是指衍生物。由于“葡萄树”表示理解力部分,所以“枝子”无非表示由此而来的衍生物。由于“三”表示持续甚至直到结束之物,或从初到末之物,所以“三根枝子”表示从理解部分延伸到最末层,也就是感官层的衍生物。按照顺序,第一层是理解力部分本身,最末层是感官层。一般来说,理解力部分是内在人所拥有并凭主所放射的天堂之光看见的视觉;它所看见的一切事物都是属灵的或属天的。但一般来说,感官层属于外在人;此处是指视觉的感官能力,因为这种感官能力对应于理解力部分,并受它支配。视觉的感官能力凭太阳所放射的光看见,它所看见的一切事物都是世俗、肉体和地上的。
人里面有从居于天堂之光的理解力部分直到居于尘世之光的感官的衍生物。除非这些衍生物存在,否则感官就无法拥有人类品质的生命。人不能将他的感官所拥有的生命归功于他凭尘世之光看见,因为尘世之光没有生命在里面,而应将这生命归功于凭天堂之光看见,因为这光有生命在里面。当天堂之光落到人凭尘世之光所获得的觉知上时,这光便给它们带来生命,使他能明智地、因而作为一个人来看物体。以这种方式拥有由世上耳闻目睹的事物,因而由通过感官进入的事物所生知识的人就拥有聪明和智慧,并由此拥有文明、道德和属灵的生活。
至于具体的衍生物,它们在人里面的存在具有无法以三言两语解释清楚的性质。它们作为层级存在,就像梯子,从理解力部分直到感官。但没有人能理解这些层级,除非他知道它们如何彼此关联,也就是说,如何明显彼此不同而又互相分离,并且如此明显以致内层离了外层仍能存在并持续存在,而外层离了内层则不能。例如:人的灵离开肉体仍能持续存在,而且当它通过死亡与肉体分离时,也的确持续存在。人的灵就处于内在层级,身体则处于外在层级。死后人的灵也一样。若他在蒙福者之列,当在第一层天堂时,他的灵就处于最末和最外层级;当在第二层天堂时,就处于较为内在的层级;当在第三层天堂时,则处于至内在的层级。当处于至内层级时,它同时也处于其它层级,尽管这些层级在他里面沉寂下来,并不活跃,几乎就像人体在睡眠时沉寂下来、不活跃一样;但也有这样的区别:对天使来说,那时内层是最为清醒的。因此,人里面存在和天堂一样多的层级,此外还有最末层,也就是身体和身体感官。
由此在某种程度上明显可知,从初至末,或从理解力部分直到感官的衍生物是何情形。人从主的神性所得来的生命便经过这些层级,从至内层直到最末层。每一层级内都有那生命的一个衍生物,这衍生物变得越来越普遍,直到在最末层变得最为普遍。较低层级内的衍生物纯粹是组合物,确切地说,是连续排列的更高层级的个体和特定成分的结构形式,连同先从较为纯净的自然界,之后从较为粗糙的自然界所提取出来的那类事物,这些事物能充当盛纳的器皿。一旦这些器皿腐烂分解,在这些器皿中取得形式的更高层级的个体和特定成分就返回到紧邻的上一层级。由于人与神性有一种联系,他的至内层具有这样的性质:它能接受神性,不仅能接受它,还能通过承认神性、拥有对它的一种情感,因而通过回应它而将它变成自己的,他由此拥有植入在自己里面的神性,所以他能永远不死。事实上,永恒和无限之物不仅通过神性进入他的流注,还通过他对神性的接受而存在于他里面。
由此可见,那些在思想人时,把人等同于动物,以为人死后和动物一样不再活着的人是何等无知和愚蠢。这种人没有考虑到这一事实:动物并没有对神性的接受,也没有通过将神性变成自己的而通向回应它的任何承认或情感,因而没有与它的任何结合。这些人也没有考虑到这一事实:由于动物的状态具有这种性质,所以它们所拥有的生命接受形式必会消散;因为对动物来说,流注通过它们的器官形式一直进入世界,并在那里终结并消失,永不返回。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