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30.属于内在心智和外在心智的人之内层也处于类似秩序。人有一个至内在部分,一个中间部分和一个最外在部分。因为当人被造时,神性秩序的一切事物都汇集在他里面,以便他在形式上变成神性秩序,因而成为一个最小形式的天堂。故就其内层而言,人与天堂相联,死后便进入天堂,照着他在世时对主的神性良善与真理的接受而进入至内层天堂天使,或中间层天堂天使,或最外层天堂天使当中。
注:神性秩序的一切事物都汇集在人里面,人通过创造在形式上成为神性秩序(3628,4219,4220,4223,4523,4524,5114,5168,6013,6057,6605,6626,9706,10156,10472节)。在人里面,内在人照着天堂的形像而形成,外在人照着世界的形像而形成,这就是为何古人称人为小宇宙(3628,4523,5115,6013,6057,9279,9706,10156,10472节)。因此,就其内层而言,人通过创造而成为具有最大天堂形像的最小形式的天堂;当人被主新造或重生时,也变成这样的天堂(911,1900,1928,3624-3631,3634,3884,4041,4279,4523,4524,4625,6013,6057,9279,9632节)。
5694.“进入自己的卧房,在那里哭了一场”表在自己里面,以一种看不见的方式。这从“进入卧房”的含义清楚可知,“进入卧房”是指在自己里面,以一种看不见的方式。当古人表示一种不可看见的行为时,他们习惯说某人“进入卧房或内室”,然后“关上门”。这种说话形式源于存在于古教会中的有意义的符号;因为在灵义上他们将“室或屋”理解为人(参看3128节),将“内室”和“卧房”理解为人的内层。因此,“进入卧房或内室”表示在人自己里面,以至于看不见。“进入卧房或内室”因具有这种特定含义,故常常在圣言中被提及;如以赛亚书:
我的百姓啊,你们要来进入内室,关上你身后的门,隐藏片时,等到忿怒过去。(以赛亚书26:20)
显而易见,“进入内室”在此并非表示进入内室或卧室,而是表示避开视线,在自己里面。
以西结书:
他对我说,人子啊,以色列家的长老各在自己的画像内室里暗中所行的,你看见了吗?因为他们说,耶和华看不见我们。(以西结书8:12)
“各在自己的画像内室里暗中所行的”表示在自己内心深处,在他们的思维里。其思维和情感的内层事物通过“内室”呈现给先知,被称为“画像内室”。
摩西五经:
外头有刀剑,内室有惊恐,使少男与童女、吃奶的与老人,尽都灭绝。(申命记32:25)
“刀剑”表示真理的消磨和虚假的惩罚(参看2799节);“内室有惊恐”表示出于人的内层。“内室”在此不是指内室,这是显而易见的。
诗篇:
谁从自己的内室中浇灌群山。(诗篇104:13)
“浇灌群山”在灵义上是指赐福那些处于对主之爱和对邻之爱的人。因为“山”表示爱的属天元素(参看795, 1430, 4210节);因此,“从自己的内室”表示从天堂的内层。路加福音:
你们在暗中所说的,将要在明处被人听见;在内室附耳所说的,将要在房顶上被人宣扬。(路加福音12:3)
此处“内室”表示人的内层,即他所思想、所打算并努力去做的。马太福音:
你祷告的时候,要进你的内室,关上门,在暗中祷告。(马太福音6:6)
“进内室祷告”表示以看不见的方式行动;因为这些话来源于具有代表性质的事物。
6013.“以及他们的小孩子”表连同那些属于纯真的事物。这从“小孩子”的含义清楚可知,“小孩子”是指纯真(参看3183, 5608节)。之所以说“连同那些属于纯真的事物”,以及“那些属于仁爱的事物”,是因为没有纯真与仁爱,属灵真理就无法使属世真理前进。事实上,为变得纯正,真理必须从仁爱获得它的本质和生命,仁爱则必须从纯真获得它的本质和生命。因为赋予真理生命的内层事物按以下次序接踵而来:至内在之物是纯真;在此之下是仁爱;最低之物是出于真理或照着真理的仁爱行为。它们之所以按这种次序接踵而来,是因为它们在天上也是如此接踵而来的。至内或第三层天堂是纯真的天堂;中间或第二层天堂是拥有来自至内层天堂的纯真在里面的仁爱之天堂;最低或第一层天堂是拥有来自第二层天堂的仁爱和在这仁爱里面的来自第三层天堂的纯真在里面的真理之天堂。
所有这些美德必须以同样的次序存在于人里面,因为就其内层而言,人照着三层天堂的形像被造的。这也是为何一个重生之人就一个个体天堂,或天堂所取的最小形式。但就其外层,尤其肉体而言,他照着世界的形像而被造的,这就是为何古人称人为小宇宙。耳朵照着适合空气和声音的整个性质而被造;眼睛照着适合以太和光的整个性质而被造;舌头照着对液体中所溶解和悬浮的粒子的整个感觉而被造;鼻孔照着对空气中所悬浮的粒子的感觉而被造;触觉照着对冷和热,以及重量的感觉而被造,等等。正如人的外在感官照着自然界的整个形像而被造,属于其理解力和意愿的内在感官则照着天堂的整个形像而被造。它们如此被造是为了作为一个个体的人能像作为一个整体的天堂那样,成为来自主的神性良善的接受者。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