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302.我曾与天使谈论天堂与人类的联结,并告诉他们说,教会之人的确宣称一切良善皆来自主,并且天使与人同在,然而却很少有人相信天使离人如此之近,更不相信他们就在人的思维和情感中。天使回答说,他们知道这种空洞的信仰和说法仍存在于世间,可令他们惊讶的是,在教会中更甚,教会本是人们拥有圣言的地方,圣言则教导他们有关天堂及其与人联结的事。而事实上,这种联结如此至关重要,以致若非灵人与人同在,人就无法思考最小的事,而他的属灵生命便取决于此。他们说,在这个问题上,无知的原因在于人以为他靠自己活着,并且与生命的终级实在(Ultimate Reality)或第一存在(First Being [Esse])毫无联系;再加上他不知道这种联系通过天堂存在。然而,如果这种联系被打破,人将立刻一命呜呼。人若只是照着事情的真相相信,一切良善皆来自主,一切邪恶皆来自地狱,就不会将他里面的良善归功于自己,也不会将邪恶归咎于自己。每当思想或行出任何良善时,他都会聚焦于主,并将所流入的任何邪恶扔回它所来自的地狱。只因人不相信流入他的任何事物要么来自天堂,要么来自地狱,因而以为他所思想和意愿的一切事物都在他自己里面,并出于他自己,所以他将邪恶归为己有,又以功德感玷污所流入的良善。
2273.“祂说,为这四十个的缘故,我也不做这事”表示他们将得救。这是显而易见的,无需解释。关于前面章节由“四十五”来表示的那些人,经上说“我若找到四十五个,就不毁灭那城”,意思是如果良善能与真理结合,他们就不至灭亡。而此处接下来的这一节与“四十”有关,经上说“为这四十个的缘故,我也不做这事”;这句话并不是说人们仅仅因试探就会得救,因为有些人虽经历了试探,却在试探中屈服了;因此,对这些人来说,良善没有与真理结合。我甚至会说,一个人若将功德置于试探,就不会因试探而得救,因为他若这样做,就是出于爱自己而如此行。他夸耀他的试探,认为自己比其他人更配上天堂,同时思想自己优于他人,与自己相比看不起他们。这一切意念都违背相爱,因而违背天上的祝福。
人所战胜的试探伴随这样的信念:其他所有人都比他更有价值,他更像地狱里的人,而不是天堂里的人,因为在试探期间,像这样的观念会呈现在他面前。因此,当试探过后,他进入与此相反的思维时,这表明他还没有得胜,因为他在试探中所拥有的思维就是他在试探之后所拥有的思维能被转向的思维。但如果他在试探后的思维没能转向他在试探中的思维,那么他要么在试探中屈服了,要么会再次进入类似试探,有时会进入更严厉的试探,直到他被带入更健康的理性,认为自己什么都不配。由此清楚可知,“四十”在此表示那些通过试探,良善已经与真理结合的人。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