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305.然而,人已经切断了与天堂的这种联系,因为他通过对自我和世界的爱而将其外层转离天堂,将它们转向世界和自我,由此将自己推离,以致他无法再充当天堂的一个基础和根基;于是,主便提供了一个服务的媒介,以取代天堂的这个基础和根基,维持天堂与人类的联结。这个媒介就是圣言。至于圣言如何起到这种媒介作用,这在《属天的奥秘》一书的许多地方有所说明,所有相关材料都被收集在《白马》这本小册子和《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一书的附录中,下面的脚注引用了这些参考资料当中的一些内容。
注:圣言在字义上是属世的(8783节)。因为属世层是属灵和属天事物,也就是内层事物所终止于其中并立于其上的最外层,就像房子立于地基之上(9430, 9433, 9824, 10044, 10436节)。为了具有这种性质,圣言纯由对应写成(1404, 1408—1409, 1540, 1619, 1659, 1709, 1783, 8615, 10687节)。圣言因在字义上具有这种性质,故是属灵和属天意义的容器(9407节)。它既适合世人,同时也适合天使(1769-1772, 1887, 2143, 2157, 2275, 2333, 2395, 2540—2541, 2547, 2553, 7381, 8862, 10322节)。它就是那使天与地合而为一的,或说是那联结天与地的(2310, 2495, 9212, 9216, 9357, 9396, 10375节)。主与人通过圣言藉着内义联结(10375节)。这种联结藉着圣言的每一个细节进行,因此,圣言远比其它所有著作奇妙得多(10632-10634节)。由于圣言已经写就,所以主通过圣言向人说话(10290节)。教会,就是圣言所在并通过圣言得以认识主的地方,相对于那些在教会之外,没有圣言、不知道主的人来说,就像人里面的心肺相对于身体的其它部位;这些部位靠心肺,如同靠其生命的源头那样存活(637, 931, 2054, 2853节)。在主眼中,地上的整个教会如同一个人(7396, 9276节)。因此,若非地球上有一个教会,也就是圣言所在,并通过圣言认识主的地方,人类必灭亡(468, 637, 931, 4545, 10452节)。
2276.“假若在那里找到三十个呢”表示些许争战,这从数字“三十”的含义清楚可知。“三十”之所以表示些许争战,因而表示少量争战,是因为这个数字是“五”与“六”的乘积,“五”表示一点或少量,“六”表示劳碌或争战,如第一卷所示(649, 720, 737, 900, 1709节)。
因此,无论在圣言的哪个地方读到这个数字,它都表示相对少量的东西,如撒迦利亚书:
我对他们说,若在你们眼里为好,就给我工价;不然,就罢了。他们就称了三十锭银子,作为我的工价。耶和华对我说,把它丢给窑户,就是他们对我所估定的好价钱。我就取这三十锭银子,在耶和华的家中丢给窑户了。(撒迦利亚书11:12-13)
这表示他们将主的功德,以及祂所提供的救赎和救恩估价如此之少。“窑户”表示改造和重生。
这解释了为何马太福音也提到三十锭银子:
他们拿了三十锭银子,就是他们从以色列人那里所买被估定之人的价钱,给了那银子,去买窑匠的田地,照主吩咐我的。(马太福音27:9-10)
这些话清楚表明,“三十”在此表示被估定的少量价钱。被认为没有多大价值的仆人,值三十舍客勒,这明显可见于摩西五经:
牛若抵触了奴仆或是婢女,必将银子三十舍客勒给他们的主人,也要用石头把牛打死。(出埃及记21:32)
本章(21:20-21)表明一个奴仆被估价何等之少。“奴仆”在内义上表示劳碌。
利未人之所以从三十岁直到五十岁(民数记4:3, 23, 30, 35, 39, 43)被召来履行职责(这被描述为一个人“前来任职、在会幕里办事”),是因为“三十”表示那些身为新手的人,因而表示那些还不能执行大量按灵义来理解的兵役之人。
其它圣言经文也提到数字“三十”。例如,他们要把十分之三的素祭与公牛一同献上(民数记15:9),这是因为公牛这个祭牲代表属世良善,如前所示(2180节);属世良善与公绵羊这个祭牲所代表的属灵良善相比,只是少许,与羔羊这个祭牲所代表的属天良善相比则更少;与这些祭牲一同献上的,还有按十分之几的不同比率所调和的素祭,这明显可见于民数记15:4-6,以及 28:12-13, 20-21, 28-29; 29:3-4, 9-10, 14-15。十分之几的不同比率或不同份额若不涉及天堂的奥秘,永远不会被如此命令。
在马可福音,“三十”也表示一点或少量:
落到好土里的种子就发生长大,结出果实,有的结三十倍,有的六十倍,有的一百倍。(马可福音4:8)
此处“三十”表示产出一点,或少量产出,以及一点劳碌,或付出很少努力。这些数字若不包含它们所表示的事物在里面,就不会被具体说明。
8783.“也可以永远信你了”表好叫真理所构成的信能存在,这信将永存。这从“摩西”的代表,以及“信”和“永远”的含义清楚可知:“摩西”是指从神来的真理(参看6771, 6827, 7014节);“信”是指信仰;“永远”是指将永存之物。此处的情形是这样:从神来的真理不会被任何人接受,除非它被调整到他能理解的程度,因而除非它以一种属世的形状和形式显现。因为一开始,人的心智只能理解地上和世俗的事物,根本理解不了属灵和属天的事物。因此,属灵和属天的事物若不变得显而易见,就会被弃绝,好像它们一文不值一样,正如主在约翰福音中所说的:
我告诉你们地上的事,你们尚且不信;若告诉你们天上的事,如何能信呢?(约翰福音3:12)
那些生活在主来之前的人更不能理解属灵事物。他们最终变得如此盲目,以至于什么都不知道,因为他们不想知道关于死后的生命、内在人、仁与信,或任何天上事物的任何事。他们弃绝这些事,因为他们不喜欢,甚至厌恶它们。事实上,那些以地上和世俗事物为目的,也就是说,爱它们胜过一切的人不喜欢属灵事物,几乎一提到它们就厌恶。如今,这些事遭到几乎一样的弃绝。世上有学问的人的确认为,如果天上的事物在圣言中变得清晰可见,如果圣言没有写得如此简单,他们就会更容易、更好地接受它。但他们大错特错了。那时,他们会比简单人更弃绝它,而且在圣言中看不到任何光明,只看到完全、彻底的黑暗。因为这种黑暗是由那些信靠自己的聪明,因此把自己置于他人之上的人当中的人类学问所带来的。主在马太福音(11:25, 26)和路加福音(10:21)教导说:这些事向智慧人就藏起来,向婴孩,也就是简单人就显出来。这一点从以下事实也非常清楚地看出来:那些所谓的无神论者和自然主义者都是有学问的人。全世界都知道这一点,他们自己也知道这一点。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