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307.至于天堂如何通过圣言与人类联结,我会通过一些经文予以说明。启示录以这些话来描述“新耶路撒冷”:
我又看见一个新天新地。因为先前的天和先前的地已经过去了。我又看见圣城新耶路撒冷由神那里从天而降。城是四方的,长宽一样大。天使用苇子量那城,共有一万二千斯他丢;长、宽、高都是一样。又量了城墙,按着人的尺寸,就是天使的尺寸,共有一百四十四肘。墙的构造是碧玉的,城是精金的,如同明净的玻璃。城墙的根基是用各样宝石修饰的。十二个门是十二颗珍珠;城内的街道是精金,好像明透的玻璃。(启示录21:1, 2, 16-19, 21)
阅读这些话的人纯粹照着字义理解它们,即:可见的天与地将要毁灭,一个新天将要建立;圣城耶路撒冷将降在新地上,城的所有尺寸都和描述的一样。但与人同在的天使却以完全不同的方式理解这些话,也就是说,人以属世之义来理解的一切,他们都以属灵之义来理解。
对天使来说,“新天新地”表示一个新教会;“由神那里从天而降的耶路撒冷城”表示由主所启示的新教会的属天教义;“长、宽、高都是一样”,“共有一万二千斯他丢”表示作为一个整体的该教义的一切良善和真理;“城墙”表示保护它的真理;“城墙的尺寸,按着人的尺寸,就是天使的尺寸,共有一百四十四肘”表示作为一个整体的所有进行保护的真理,以及它们的品质;“十二个门是十二颗珍珠”表示入门的真理,珍珠就表示这类真理;“城墙的根基是用各样宝石修饰的”表示该教义基于其上的知识;构成城和城内街道、好像明透玻璃的“精金”表示使该教义及其真理透明的爱之良善。天使就是如此理解所有这些事物的;因而与世人的理解不一样。人的属世观念就这样转变成天使当中的属灵观念,而天使丝毫不知道圣言的字义,如“新天新地”、“新耶路撒冷及其城墙,城墙的根基、尺寸”等。然而,天使的思维与人的思维却构成一体,因为它们相对应;它们构成一体的方式,就跟发言者的话语和只专注于意思,而非这些话本身的听者的理解构成一体的方式差不多。这一切表明天堂如何通过圣言与人类联结。
从圣言再举一例:
当那日,必有从埃及通亚述去的大道,亚述人要进入埃及,埃及人也要进入亚述,埃及人要服侍亚述人。当那日,以色列必与埃及、亚述三国一律,使地当中的人得福,因为万军之耶和华赐福给他们说,埃及我的百姓,亚述我手的工作,以色列我的产业,都有福了!(以赛亚书19:23-25)
当这些话被阅读时,世人是如何思想的,天使又是如何思想的,这从圣言的字义和内义可以看出来。世人根据字义认为埃及人和亚述人要皈依神,得蒙悦纳,然后与以色列民族合而为一。但天使根据内义却认为,此处在内义上描述了属灵教会的人。他们的属灵层是“以色列”,其属世层是“埃及人”,其理性层,也就是中间层,是“亚述人”。尽管如此,这两层含义却是一,因为它们相对应。因此,当天使像这样作属灵的思考,人作属世的思考时,它们便几乎如同灵魂与身体那样结合。事实上,圣言的内义就是它的灵魂,而字义则是它的身体。圣言处处都是这样。这表明,圣言是天堂与人类联结的媒介,其字义充当一个基础和根基。
注:在圣言中,“埃及”和“埃及人”表示属世层及其知识(4967, 5079—5080, 5095, 5160, 5460, 5799, 6015, 6147, 6252, 7355, 7648, 9340, 9391节)。“亚述”表示理性层(119, 1186节)。“以色列”表示属灵层(5414, 5801, 5803, 5806, 5812, 5817, 5819, 5826, 5833, 5879, 5951, 6426, 6637, 6862, 6868, 7035, 7062, 7198, 7201, 7215, 7223, 7957, 8234, 8805, 9340节)。
2588.“为亚伯拉罕的妻子”表示为了属灵真理可以与属天良善结合。这从 “撒拉”和“亚伯拉罕”的代表清楚可知:作为妻子的“撒拉”是指与属天良善结合的属灵真理(参看1468, 1901, 2063, 2065, 2172, 2173, 2198, 2507节);“亚伯拉罕”是指与属灵真理结合的属灵良善(参看2010, 2172, 2198, 2501节)。无论你说“属灵真理与属天良善”,还是说主,都是一样的,因为主就是真理本身和良善本身,也是真理与良善,并良善与真理的婚姻本身。诚然,这些事从所给出的解释似乎可以看出来,但它们仍在那些如今很模糊、难以理解的事之列,所以我尽可能地说明它们。此处论述的主题是信之教义,主在童年时就思考过信之教义,即:祂曾思想可不可以通过理性概念进入该教义,从而为自己形成关于它的观念。祂的这种思考方式来自祂对人类的爱和考虑,而人类是这样:凡无法以理性方式来理解的东西,他们都不相信。但祂从神性感知到,人不可以这样进入教义;于是祂从神性将这种教义揭示给自己,由此同时将从属于该教义的宇宙中的一切事物,即理性领域的一切事物和属世领域的一切事物也都揭示给自己。
前面(2568节)已经说明人们对信之教义的态度,即:他们出于两种基本态度来思考,就是否定态度和肯定态度;那些以否定态度来思考的人什么都不信,除非他们被理性考虑和记忆知识或事实,甚至被感官经验说服;而那些以肯定态度来思考的人则相信事情是真的,因为主在圣言中就是这么说的,他们由此拥有对主的信。那些对圣言所说的任何话的真实性持否定态度的人从心里说:“只有等到理性和记忆知识或事实说服我,我才会相信。”而事实上,他们永远不会相信;即便他们的肉体感官的视觉、听觉和触觉说服了他们,他们也不信;他们总会制造出新的推理来反对这些事,并且不肯罢休,直到最终彻底灭绝一切信,同时将理性之光变为黑暗,因为他们会把它变为虚假。而那些持肯定态度的人相信事情是真的,因为主就是这么说的;理性考虑和记忆知识或事实,甚至感官经验不断确认他们的信仰,同时光照并强化他们的观念;因为人只通过他所拥有的理性观念和记忆知识或事实知识获得光;人人都是这种情况。对后者说,教义必是活的;论到他们,经上说,他们被“医好了”、“生产了”。但对前者来说,教义必是死的;论到他们,经上说,子宫被“完全关闭了”。这一切表明,什么叫通过理性概念进入信之教义,什么叫通过信之教义进入理性概念。
现举例说明。圣言教导,教义的首要原则是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那些对此持肯定态度的人各照自己的能力、知识和经验能随意进入任何理性、记忆,甚至感官类的事物。事实上,他们越进入,就越得到确认或强化,因为整个自然界都充满确认性的东西,或说充满证据。但那些否认教义的这一首要原则,想首先通过理性和记忆或事实的考虑而信服事情的真实性的人永远不允许自己信服,因为他们从心里否认,并且总是坚定不移支持他们以之为至关重要的某个其它基本观念,最终通过确认这个观念而使自己如此瞎眼,甚至于无法知道什么叫爱主、爱邻。他们因确认反面的东西而最终确认这个观点:除了爱自己、爱世界之外,其它爱不可能有任何快乐在里面。事实上,他们确认该观点到了这种地步:他们即便不在教义上,也在生活上信奉地狱之爱,而不是天堂之爱。至于那些尚未持否定态度,但也未持肯定态度,而是处在否定或肯定之前的怀疑之中的人,前面已经说明(2568节)他们的情况,即:那些倾向于邪恶生活的人会陷入否定,而那些倾向于良善生活的人则走向肯定。
另举一例。信之教义的首要观念之一是:一切良善都来自主,一切邪恶都来自人,也就是来自人的自我。那些对此持肯定态度的人能通过许多理性观念和记忆知识或事实来确认它,如:良善只能从良善本身,也就是从良善之源,因而从主流入;良善的初始不可能来自其它任何源头。对持肯定态度的人来说,他们在自己、其他人、大型社群,甚至整个受造宇宙里面所看到的系真良善本身的一切都在说明这个命题是真理。但对持否定态度的人来说,他们所思想的一切都在使他们确认相反的命题,以至于最终他们不知道什么是良善,还彼此争论什么是最高良善,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事实:赋予一切低级良善以生命,并使得快乐成为真快乐的,是来自主的属天和属灵良善。有些人还以为,良善若非来自他们自己,就绝无可能来自其它任何源头。
再举一例。那些处于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的人能接受教义的真理,并且相信圣言;但那些过着爱自己、爱世界的生活之人则不然。或也可说,那些处于良善的人能相信,但那些陷入邪恶的人则不相信。凡对这个命题持肯定态度的人都能利用理性观念和记忆知识或事实知识,以无数种方式确认它。他们能利用理性观念确认:真理与良善是一致的,但与邪恶是不一致的;一切虚假都住在邪恶中,故也是邪恶的产物;即便有些陷入邪恶的人有真理,那真理也只挂在嘴上,不在心里。他们能利用其记忆知识或事实知识从许多角度来确认:真理避开邪恶,邪恶唾弃真理。那些以否定态度看待这个命题的人确认这一观念:每个人,无论他是什么样,都能像其他人那样去相信,即便他过着不断仇恨、以报复为快乐和欺骗的生活。然而,当持守这个观念时,他们自己就彻底弃绝了与良善生活有关的教义,并因弃绝良善的教义而什么都不信了。
为使这个问题更清楚,我们举个例子。圣言是以这种方式来写的:它拥有未出现在字面上的内义。对此持肯定态度的人能通过理性考虑以多种方式来确认,如:人通过圣言与天堂联结;属世事物与属灵事物存在对应关系,只是属灵事物在属世事物中是看不见的;内在思维的观念完全不同于落入语言话语的物质观念;人是为两种生活而生的,所以在世界上的同时也能通过圣言而在天堂,圣言是为这两个世界而存在的;对有些人来说,当圣言被阅读时,某种神性之光就流入理解力的事物,也流入情感;从天堂降下来的东西有必要写下来,因此,圣言在其起源上存在的性质,不可能和它在文字上存在的性质一样;圣言只凭它里面所拥有的某种神圣而神圣。持肯定态度的人也能通过记忆知识或某些事实来确认,如:过去,人们生活在代表的时代,古教会的著作就具有这种性质;并且在外邦人当中,许多作家的著作也是由代表构成的;因此,这种写作风格在教会被视为神圣,在外邦人当中则被视为学问(人们还能提到其他许多作家的书卷)。而持否定态度的人虽不否认这一切,却仍不相信它们,并且他们说服自己相信,圣言就是它字面上的样子,它的确看似世俗的,但却是属灵的。然而,他们对属灵元素到底藏在圣言的哪个地方毫无兴趣,而是以种种理由想要它是属灵的,并能以众多方式来证明这一点。
为将这个问题以普通人也能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以下面众所周知的事实为例,即:视觉不属于眼睛,而是属于灵,是灵通过作为它的一个身体器官的眼睛在看这个世界上的事物。对此持肯定态度的人能以多种方式来确认这个事实。例如,我们所听见的话会传送给一种内在视觉或内眼,并转化为某种可视的东西;如果我们没有内在视觉,这是不可能的。还有,凡我们所思想的东西都被我们的内在视觉或内眼看到,只是有些人看得更清晰,有些人看得更模糊。我们所想象的东西也以可见的形像呈现出来,与实际看到的物体没什么不同。此外,除非身体里面的灵看见落在作为视觉器官的眼睛视野之内的物体,否则灵在来世看不见任何东西;而事实上,灵必注定看到肉眼看不见的无数令人惊叹的事物。再者,持肯定态度的人会反思梦,尤其先知的梦;他们所看到的许许多多的事物也不是用肉眼看见的。最后,若有人精通哲学,他可以通过以下考虑来确认:外在事物无法进入内在事物,就像一个复合物无法进入构成它的元素一样。同样的道理,肉体事物无法进入灵的事物,只有反过来才行。更不用说其它大量证据了,直到最终持肯定态度的人确信,拥有视觉的,是灵,而不是眼睛,除非眼睛从灵那里拥有视觉。但那些持否定态度的人却说诸如此类的这一切考虑要么是自然和物质的事,要么是胡思乱想。如果你告诉他们,灵享有的视觉远比人在肉身中所享有的完美得多,他们就会嘲笑这种观念,并把它当成废话来弃绝,因为他们以为,一旦丧失肉眼的视觉,他们就会生活在黑暗中;尽管事实恰恰相反,那时他们将生活在光明中。
这些例子表明,什么叫从真理进入理性事物和记忆知识或事实,什么叫从理性事物和记忆知识或事实进入真理。前者符合秩序,后者违反秩序;当按秩序行事时,我们就被光照;当违反秩序行事时,我们就变瞎。这一切清楚表明,对人们来说,认识并相信真理何等重要,因为真理光照人,而虚假却使他变瞎。真理为理性打开一片广阔、实际上几乎没有限制的领域;而相比之下,虚假根本打不开任何领域,即便表面不是这样。这就是为何天使的智慧如此之大,因为他们拥有真理,而真理是天堂之光本身。
在古代,那些因不愿相信无法用感官来理解的任何东西而变瞎,直到最终什么都不信的人,被称为“知识树上的蛇”。他们花大量时间基于感官印象和由此产生的错觉制造逻辑推理(人类发现这样很容易理解并接受),由此迷惑了许多人(参看195, 196节)。在来世,他们很容易与其他灵人区分开,因为他们会推理信的一切事物的真实性。即便你向他们证明一千次,再证明一千次,他们仍对每一个证据提出质疑和反对;并且他们会持续如此行,直到永远。因此,他们如此瞎眼,以至于缺乏常识,也就是说,不认识良善和真理。然而,他们个个都以为自己比全宇宙所有人都更有智慧,认为智慧就在于能破解任何神性难题,并从属世之物开始推论它,直到得出一个结论。许多在这个世界上被视为智慧的人比其他人更具有这个特点,因为持否定态度的人越有聪明才智和书本知识,就越疯狂,甚至比其他所有人都疯狂。而另一方面,持肯定态度的人越有聪明才智和书本知识,就能变得越智慧。这绝不是禁止人们通过记忆知识或事实知识来发展理性,而是禁止他们利用这种知识来强硬反对属于圣言的信之真理。
圣言的内义大量论述了这些事,尤其在预言部分论述亚述和埃及的地方,因为“亚述”表示推理(119, 1186节),“埃及”表示记忆知识或世俗学问(1164, 1165, 1186, 1462节)。关于那些试图利用记忆知识或事实和理性事物进入教义和神性事物的人,我们在以赛亚书读到:
我要把埃及与埃及混在一起,他们就打起仗来,各人攻击自己的弟兄,各人攻击自己的同伴,城攻击城,国攻击国。埃及的灵必在它中间耗尽,我必吞没它的计谋。水必从海中绝尽,河也消没干涸。河流要消失,埃及的河都必减少枯干;苇子和芦荻必枯萎;所有河的种子,都必枯干。耶和华使乖谬的灵搀入她中间,他们使埃及一切所做的都出差错,好像醉酒之人在呕吐中走迷了路一样。(以赛亚书19:2-3; 5-7, 14)
同一先知书:
祸哉!这悖逆的儿女。他们起身下入埃及,并没有求问我的口,要靠法老的力量坚固自己,并倚靠埃及的荫庇。法老的力量必作你们的羞辱;倚靠埃及的荫庇,必成为耻辱。(以赛亚书30:1-3)
又:
祸哉!那些下埃及求帮助的,他们仰赖马匹,倚靠战车,因为它们甚多,却不仰望以色列的圣者,也不寻求耶和华。耶和华一伸手,那帮助人的必绊跌,那受帮助的也必跌倒,他们必同归于尽。亚述必倒在不属人的剑下;有不属人的剑要吞灭他。(以赛亚书31:1, 3, 8)
耶利米书:
我的百姓做了两件恶事;他们离弃了我这活水的泉源,为自己凿出池子,是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以色列是奴仆吗?是家中生的仆人吗?为何成为猎物呢?你这不是自作自受吗?不是因耶和华你神在路上引导你的时候,你离弃祂吗?现今你为何在埃及路上要喝西曷的水呢?你为何在亚述路上要喝大河的水呢?这世代的人哪,你们要看明耶和华的话!我岂向以色列作旷野呢?或作黑暗之地呢?我的百姓为何说,我们要自主,不再到你那里去了?你为何东跑西奔改变你的道路呢?你必因埃及蒙羞,像从前因亚述蒙羞一样。(耶利米书2:13-14, 17-18, 31, 36)
同一先知书:
你们所剩下的犹大人哪,要听耶和华的话!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你们若定意转脸进入埃及,到那里寄居,那么你们所怕的剑必在埃及地那里追上你们,你们所惧的饥荒必紧跟着你们到埃及那里,使你们死在那里。凡转脸进入埃及在那里寄居的男人,必死于剑、饥荒和瘟疫;他们没有一人存留,逃脱我给你们招来的灾祸。(耶利米书42:15-17等)
以西结书:
埃及一切的居民,因向以色列家成了芦苇的杖,就知道我是耶和华。他们用手持住你,你就断折,撕裂他们一切的肩。他们倚靠你时,你就断折,使他们所有的腰都立稳。所以主耶和华如此说,看哪,我必使剑临到你,把人和牲畜都从你那里剪除。埃及地必凄凉荒废,他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因为法老说,这河是我的,是我所造的。(以西结书29:6-9等)
何西阿书:
以法莲好像一只愚蠢的鸽子。他们求告埃及,投奔亚述。他们去的时候,我必将我的网撒在他们身上。他们有祸了,因为他们远离了我。(何西阿书7:11-13)
同一先知书:
以法莲吃风,且追赶东风,每日增添虚谎和荒废;他们与亚述立约,油被送到埃及。(何西阿书12:1)
又:
以色列在她的神之下行淫;你在各谷场上喜爱自己的雇价。以法莲却要归回埃及,必在亚述吃不洁之物。看哪,他们因毁灭离去;埃及要收殓他们,摩弗要埋葬他们,他们银制的宝物,荨麻必占据,荆棘必在他们的帐棚中。以法莲被击打,他们的根枯干了,他们必不结果;即使生产,我必杀他们子宫所爱的果子。我的神必弃绝他们,因为他们不听从祂;他们必在列族中成为流浪者。(何西阿书9:1, 3, 6, 16-17)
以赛亚书:
祸哉!亚述,我怒气的棍,他是我愤怒之杖,在他们手中。他不思想正直,心里也不打算正直。他心里倒要毁灭,剪除不少的民族,因为他说,我的首领不都是王吗?我必察罚亚述王自大的心所结的果子,因为他说,我所成就的事,是靠我手的能力和我的智慧,我本有聪明。我要挪移列民的地界,抢掠他们的财宝,并像勇士使居民低落。因此,主万军之主必打发瘦弱到他的肥硕中间;必有燃烧的火,而不是他的荣华燃起。(以赛亚书10:5, 7-8, 12-13, 16)
在所有这些经文中,“亚述”表示推理,如前所示;“埃及”和“法老”表示记忆知识或世俗学问;“以法莲”表示心智的理解力部分。这些和其它许多经文描述了当人出于否定态度推理信之真理时,他的理性会变成什么样。类似教导体现在以赛亚书(36和37章),在那里我们读到,当拉伯沙基受亚述王的差遣,出言反对耶路撒冷和希西家王时,耶和华的使者在亚述王的营中杀了十八万五千人。这些描述表示当人推理反对神性事物时,构成他理性的一切都会陷入混乱,无论当时他觉得自己多么有智慧。
这种推理在各处还被称为“与埃及人和亚述人行淫”,如在以西结书:
你和你那肉体肥大的邻邦埃及人行淫,加增你的淫乱。你又与亚述人行淫,仍不满足。(以西结书16:26, 28; 23:3, 5-21;参看2466节)
以赛亚书则如此描述那些从信之教义进入理性事物和记忆知识或事实,并由此变得智慧的人:
当那日,在埃及地中间必有一座祭坛献给耶和华,在埃及的边界上必有一根柱献给耶和华。这都要在埃及地为万军之耶和华作记号和证据;他们因为欺压他们的人哀求耶和华,祂必给他们差来一位救主和首领,拯救他们。耶和华必被埃及所认识,到那日,埃及人必认识耶和华,也要献上祭物和素祭,并向耶和华许愿还愿。(以赛亚书19:19-21)
又:
当那日,必有从埃及通往亚述的大道,亚述要进入埃及,埃及也进入亚述,埃及人要服侍亚述。当那日,以色列必是第三,与埃及和亚述一起,成为地中间的祝福。因为万军之耶和华赐福给他们说,埃及我的百姓,亚述我手的工作,以色列我的产业,都有福了。(以赛亚书19: 23-25)
这论述的是属灵教会,“以色列”是指该教会的属灵部分,“亚述”是指它的理性部分,“埃及”是指它的记忆知识或事实知识;这三者构成该教会理解的事物,这些事物按这个顺序一个接一个到来。这解释了为何经上说:“当那日以色列必是第三,与埃及和亚述一起”,“埃及我的百姓,亚述我手的工作,以色列我的产业,都有福了。”
同一先知书:
到那日,必有大号角吹响,在亚述地将要灭亡的,并在埃及地被赶散的,都要来,他们就在耶路撒冷圣山上跪拜耶和华。(以赛亚书27:13)
同一先知书:
耶和华如此说,埃及劳碌得来的,古实和西巴人,就是身量高大之人的货物必过来归你,也要属你。他们必走在你后面,又向你下拜,祈求你说,神只在你们中间,此外再没有别神。(以赛亚书45:14)
“古实和西巴人”是指知识或认知(117, 1171节)。撒迦利亚书:
埃及必上耶路撒冷敬拜君王万军之耶和华。(撒迦利亚书14:17-18)
弥迦书:
至于我,我要仰望耶和华,等候那救我的神;我的神必听我。你的墙垣建造之日就是这日;他们必从亚述来到你这里,到埃及的城邑,从埃及到大河。(弥迦书7:7, 11-12)
以西结书:
主耶和华如此说,四十年终了以后,我必将埃及从他们分散到各民中招聚回来,我必把埃及被掳的人带回来。(以西结书29:13-14)
同一先知书:
看哪,亚述曾是黎巴嫩的香柏树,枝条美丽,成荫之林,极其高大,粗树枝缠绕在枝条之间。众水使它生长,所栽之地有江河围流,汊出的水道延到田野的众树。所以它高大超过田野的众树,因为水多,它的大枝繁多,它的小枝变长。空中所有的飞鸟都在它的枝子上搭窝,田野所有的野兽都在它的枝条下生产,所有大民族都在它的荫下居住。它树大条长,成为美丽,因为它的根在多水之旁。神园中的香柏树不能遮蔽它,松树不及它的枝子,神园中的树都比不上它的美丽。我以其枝条繁多而使它美丽,在神的园中,伊甸所有的树都嫉妒它。(以西结书31:3-9)
此处描述了属天的上古教会,即它的理性、因而智慧和聪明的性质,因为上古教会从神性事物来看待下面的事物。因此,它从良善本身来看待真理,然后从真理看待从属于这些真理的事物。“亚述”和“香柏树”是指理性;“缠绕在树条之间的粗树枝”是指记忆知识或事实知识;“河与水”是指属灵良善,它的根就在其中;它的枝条“又高又长”是指它的延伸范围;“神园”是指属灵教会;“伊甸的树”是指感知。这段经文和前面的经文表明,当它们从属于神性真理,并通过确认它而为它服务时,人的理性是什么样,他的事实知识或认知能力又是什么样。
以色列人被吩咐从埃及人那里借金器、银器和衣服(出埃及记3:22; 11:2; 12:35, 36)就代表和表示理性事物和记忆知识或事实知识作为变得智慧的一种手段而为那些持肯定态度的人服务。圣言的各个地方都说他们要占有列族的货物、房屋、葡萄园、橄榄园和其它东西,以及从列族那里夺来的实际金银本身变得神圣所表相同,如以赛亚书:
耶和华必察罚推罗,她必回去得妓女的雇价,与地面世上的万国行淫。她的货财和妓女的淫资要归耶和华为圣,必不贮藏积蓄;因为她的货财必为住在耶和华面前的人所得,使他们吃饱,穿古时的衣服。(以赛亚书23:17-18)
“推罗的货财”表示宗教知识或认知(1201节);对那些持否定态度的人来说,这些知识或认知如同妓女的淫资;而对那些持肯定态度的人来说,它们如同神圣的祝福。主的话也表示类似的事:
要借着那不义的钱财结交朋友,到你过世的时候,他们可以接你们到永久的住处里去;倘若你们在不义的钱财上不忠心,谁还把那真实的钱财托付你们呢?(路加福音16:9, 11)
出生于教会之外的各个民族和人民在来世的状态和命运
9391.“去献燔祭,又向耶和华献小公牛为平安祭”表源于良善和植根于良善的真理而敬拜主的一个代表。这从“燔祭”和“献祭”,以及“小公牛”的含义清楚可知:“燔祭”是指总体上对主的敬拜(参看922, 6905, 8936节),“燔祭”尤表源于爱之良善的对主的敬拜,“献祭”表示源于植根于良善的信之真理的对主的敬拜(8680节);“小公牛”是指外在人或属世人中纯真和仁爱的良善,如下文所述。被献为祭的牲畜或动物表示敬拜所源于良善和真理的性质(参看922, 1823, 2180, 3519节);温驯有用的牲畜表示爱之良善的属天事物和信之真理的属灵事物,这就是为何它们被用于祭祀(看9280节)。“小公牛”之所以表示外在人或属世人中纯真和仁爱的良善,是因为牛群成员表示对存在于外在人或属世人中的良善和真理的情感,而羊群成员表示对存在于内在人或属灵人中的良善和真理的情感(2566, 5913, 6048, 8937, 9135节)。羊群成员有羔羊、母山羊、母绵羊、公绵羊和公山羊;牛群成员有公牛或阉牛,小公牛或阉牛和牛犊。“羔羊”和“绵羊”表示内在人或属灵人中纯真和仁爱的良善;因此,“牛犊”和“小公牛”因年龄比成年公牛更幼嫩,故表示外在人或属世人中的类似良善。
“小公牛”和“牛犊”表示这种良善,这一点从圣言中提到它们的经文明显看出来,如以西结书:
四活物的脚是直立的脚,脚掌好像牛犊的蹄掌,都灿烂如光明的铜。(以西结书1:7)
这论及“四活物”所描述的基路伯。“基路伯”表示主的保护和旨意,以防止不通过良善而向祂的任何靠近(参看9277e节)。“直脚”和“好像牛犊蹄掌的脚掌”代表外在或属世良善;因为“脚”表示属世人的事物;“直脚”表示属于良善的事物,“脚掌”表示属世人中最末和最低的事物。“脚”就具有这种含义(参看2162, 3147, 3761, 3986, 4280, 4938-4952, 5327, 5328节);“脚跟”、“脚掌”和“蹄”表示属世人中最末和最低的事物(4938, 7729节)。它们的“脚掌”之所以“都灿烂如光明的铜”,是因为“铜”表示属世良善(425, 1551节),“灿烂如光明的铜”表示因着天堂之光,也就是从主发出的神之真理而灿烂的良善。综上所述,明显可知“牛犊”表示外在人或属世人的良善。
在启示录也一样:
宝座周围有四个活物,前后都长满了眼睛。第一个活物像狮子,第二个活物像牛犊,第三个活物脸面像人,第四个活物像飞鹰。(启示录4:6, 7)
此处的“四活物”,就是基路伯,也表示主的保护和旨意,以防止不通过爱之良善而靠近祂;实际的保护通过真理和它所产生的良善,以及良善和源于它的真理实现。“狮子”和“牛犊”表示外在形式上的真理和它所产生的良善;“人的脸面”和“飞鹰”表示内在形式上的良善和源于它的真理。“狮子”表示在其能力中的源于良善的真理(参看6367节),因此,“牛犊”表示它所产生的实际良善。
何西阿书:
当回归耶和华,对祂说,求你除净罪孽,悦纳善行;那我们就偿还嘴唇的小公牛。(何西阿书14:2)
没有人能知道“偿还嘴唇的小公牛”表示什么,除非他知道“小公牛”和“嘴唇”表示什么。显然,它表示出于一颗善心赞美和感恩;因为经上说“回归耶和华,对祂说,悦纳善行”,然后“我们就偿还嘴唇的小公牛”表示出于教义的良善赞美耶和华,向祂献上感恩。因为“嘴唇”表示教义事物(参看1286, 1288节)。
阿摩司书:
你们使强暴的统治临近。他们躺卧在象牙床上,吃羊群中的羔羊、肥栏中间的牛犊。(阿摩司书6:3, 4)
这些话描述了那些富有良善和真理的认知或知识,却过着一种邪恶生活的人;“吃羊群中的羔羊”表示学习属于内在人或属灵人的纯真之良善,并将它们变成自己的;“吃肥栏中间的牛犊”表示学习属于外在人或属世人的纯真之良善,并将它们变成自己的。“吃”表示变成自己的(参看3168, 3513e, 3596, 3832, 4745节);“羔羊”表示纯真之良善(3519, 3994, 7840节)。由于“羔羊”表示纯真的内层良善,故可推知,“肥栏中间的牛犊”表示纯真的外层良善;因为在圣言中,尤其在圣言的预言部分,由于天堂的婚姻,凡论述良善的地方,通常也论述真理(9263, 9314节);凡论及内在事物的地方,也会论及外在事物。此外,“肥栏”和“肥(fat,经上或译脂肪、脂油、肥脂等)”表示内层之爱的良善(5943节)。
在玛拉基书也一样:
但向你们敬畏我名的人,必有公义的日头升起来,其翅膀有医治之能。你们必出来,生长如肥栏里的牛犊。(玛拉基书4:2)
路加福音:
论到从心里悔改回来的浪子,父亲说,把那上好的袍子拿出来给他穿上,把戒指戴在他手上,把鞋穿在他脚上,把那肥牛犊牵来宰了,我们可以来吃、快乐。(路加福音15:22, 23)
凡只理解字义的人都会以为此处并未隐藏更深层次的东西;而事实上,其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某种天上的观念;如这些细节:他们要给他穿上最好的袍子,把戒指戴在他手上,把鞋穿在他脚上,把肥牛犊牵来宰了,好让他们可以来吃、快乐。“浪子”表示那些一直挥霍天上财富,也就是良善和真理的认知或知识的人;他回到父亲这里,并承认他“不配称为他的儿子”表示一颗悔改的心和谦卑;要给他穿上的“上好袍子”表示普遍真理(4545, 5248, 5319, 5954, 6914, 6917, 9093, 9212, 9216节);“肥牛犊”表示与这些真理一致的普遍良善。其它经文中的“牛犊”和“小公牛”所表相同(如以赛亚书11:6; 以西结书39:18; 诗篇29:6; 69:31节),以及燔祭和祭祀中所用到的“牛犊”和“小公牛”也所表相同(出埃及记29:11, 12ff; 利未记4:3ff, 13ff; 8:15ff; 9:2; 16:3; 23:18; 民数记8:8ff; 15:24ff; 28:19, 20; 士师记6:25-28; 撒母耳记上1:25; 16:2; 列王纪上18:23-26, 33)。
以色列人之所以为自己造金牛犊,并敬拜它以取代耶和华(出埃及记32章),是因为埃及人的偶像崇拜留在了他们心里,尽管他们口头上宣称信耶和华。在埃及的偶像当中,最主要的就是金铸的小母牛和牛犊。这是因为“小母牛”表示记忆真理,就是属世人所拥有的真理;而“牛犊”表示这真理的良善,就是属世人所拥有的良善;还因为金表示良善。象征属世人所拥有的这良善和这真理的可见形像,在埃及地取了金祷的小母牛和牛犊的形式。但当天上事物的代表在那里沦为偶像崇拜,最终论为邪术时,在埃及的实际代表形像,和在其它地方一样,变成了偶像,开始成为敬拜的对象。古人的偶像崇拜和埃及的邪术由此而来。
因为继上古教会之后的古教会是一个代表性教会教会,其敬拜的一切就在于代表天上的神性事物,也就是教会内层事物的仪式、律例、典章和诫命。大洪水之后,这个古教会遍布亚洲大部分地区,也存在于埃及。不过,在埃及,该教会的记忆知识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因此,埃及在对应和代表的知识方面超过其他人,这从象形文字,那里的邪术和偶像,以及圣言中关于埃及的各种记载可以看出来。正因如此,在圣言中,“埃及”表示总体上的记忆事物,无论真理方面还是良善方面;它还表示属世人,因为记忆知识属于属世人。“小母牛”和“牛犊”也表示这种知识。
古教会是一个代表性教会,它遍布许多国家,也存在于埃及(参看1238, 2385, 7097节);该教会的记忆知识尤其在埃及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故在圣言中,“埃及”表示双重意义上的记忆知识(1164, 1165, 1186, 1462, 4749, 4964, 4966, 5700, 5702, 6004, 6015, 6125, 6651, 6679, 6683, 6692, 6693, 6750, 7779e, 7926节);由于记忆真理及其良善是属世人的真理和良善,所以在圣言中,“埃及”也表示属世人或属世层(4967, 5079, 5080, 5095, 5160, 5276, 5278, 5280, 5288, 5301, 6004, 6015, 6147, 6252节)。
由此明显可知,小母牛和公牛犊是埃及的主要偶像之一,因为小母牛和公牛犊表示属于属世人的记忆真理及其良善,正如埃及本身是它们的一个标志一样;因此,“埃及”和“牛犊”具有同样的含义。所以论到埃及,耶利米书上说:
埃及是美丽的母牛犊,但毁灭从北方出来。她雇佣的仆人在她中间好像肥栏里的牛犊。(耶利米书46:20, 21)
“小母牛”是指属于属世人的记忆真理;系“牛犊”的“雇佣的仆人”是指那些为了利益而行善的人(8002节);因此,“牛犊”是指本身不是良善的那种良善,仅仅是与属灵人分离的属世人的快乐。这种快乐本身就属于偶像崇拜,雅各的子孙就沉迷于这种快乐;因此,他们被允许通过崇拜牛犊(出埃及记32章)来显示并证明这种快乐。
在诗篇,经上也描述了他们所做的:
他们在何烈山造了牛犊,叩拜铸成的像。如此将他们的荣耀换为吃草之牛的像。(诗篇106:19, 20)
“在何烈山造了牛犊,叩拜铸成的像”表示偶像崇拜式的敬拜,这种敬拜包括仪式、律例、典章和诫命,但只是外在形式上的,而非同时内在形式上的。这个民族局限于没有任何内在事物的外在事物(参看9320e, 9373, 9377, 9380, 9382节);因此,他们心里是偶像崇拜(3732e, 4208, 4281, 4825, 5998, 7401, 8301, 8871, 8882节)。他们“将他们的荣耀换为吃草之牛的像”表示他们舍弃圣言和教会的内在事物,敬拜或耕耘外在事物,也就是无生命的纯记忆知识;因为“荣耀”是指圣言和教会的内在事物(参看创世记18章序言,以及5922, 8267, 8427节);“牛的像”是指外在形式上的良善的一种表象,因为“像”表示一种表象,因而表示一种无生命的赝品;而“牛”表示属世人中的良善,因而表示外在形式上的良善(2566, 2781, 9134节);“吃草”表示仅在记忆知识层面将它变成自己的,因为“吃”表示变成自己的(3168, 3513e, 3596, 4745节),而“草”表示记忆知识(7571节)。
由于以色列人取代耶和华所敬拜的“金牛犊”表示这些事物,所以摩西以下面的方式处置了它:
我把你们的罪,就是你们所铸的牛犊,用火焚烧,又捣碎磨得很细,直到细如灰尘,我就把这灰尘撒在从山上流下来的溪水中。(申命记9:21)
没有人知道为何如此处置金牛犊,除非他知道“用火焚烧”、“捣碎”、“磨细”、“细如灰尘”,以及灰尘所撒在的“从山上流下来的溪水”表示什么。它描述了那些敬拜没有任何内在事物的外在事物之人的状态;也就是说,就来自神的事物,因而就圣言而言,他们是沉浸于爱自己爱世界的邪恶,以及随之而来的虚假之人。因为焚烧牛犊的“火”表示爱自己爱世界的邪恶(1297, 1861, 2446, 5071, 5215, 6314, 6832, 7324, 7575节);它被捣碎成的“灰尘”是指从圣言字义所证实的随之而来的虚假;从西乃山上流下来的“溪水”是指神之真理,因而是指文字上的圣言,因为文字上的圣言就是从这真理降下来的。那些局限于没有任何内在事物的外在事物之人解释圣言是以适合自己的爱;在它里面看到的是世俗事物,根本看不见天上的事物,就像以色列人和犹太人以前,以及如今仍在做的那样。
耶罗波安安在伯特利和但的牛犊也代表类似事物,(列王纪上12:26-33; 列王纪下17:16),对此,我们在何西阿书读到:
他们立君王,却不由我;他们立首领,我却不认。他们用金银为自己制造偶像,以致被剪除。撒马利亚啊!你的牛犊已被丢弃。这牛犊出于以色列,是匠人所造的,并不是神!撒马利亚的牛犊必被打碎。(何西阿书8:4-6)
此处论述的主题是那些局限于没有任何内在事物的外在事物之人对圣言的错误理解和扭曲解释;因为他们持守圣言的字义,任意扭曲以适合他们自己的爱和由这些爱所孕育的观念。
“立君王,却不由我;立首领,我却不认”表示在他们自己的光中孵化真理和首要真理,却不靠神的帮助而如此行;因为“君王”在内义上表示真理(1672, 2015, 2069, 3009, 4581, 4966, 5044, 5068, 6148节);“首领”是指首要真理(1482, 2089, 5044节);“用金银制造偶像”表示歪曲从圣言字义所获得的真理和良善的知识,以适合他们自己的欲望,却仍将它们拜为圣,即便如此,它因来自他们自己的聪明,故缺乏生命;因为“银”是指真理,“金”是指来自神,因而属于圣言的良善(1551, 2954, 5658, 6914, 6917, 8932节);“偶像”是指出于人自己的聪明,被拜为圣,而事实上没有生命在里面的教义事物(8941节)。由此明显可知,“君王”和“首领”,以及“银”和“金”表示由邪恶所产生的虚假;因为那些由人的自我所产生事物是由邪恶产生的,因而是虚假,尽管表面上看,它们因取自圣言的字义而看似真理。由此明显可知“匠人所造的撒马利亚的牛犊”表示什么,即:存在于属世人中,同时却没有存在于属灵人中的良善,因而不是良善的东西,因为它被用于邪恶。“是匠人所造的,并不是神”表示它是自我的产物,并非来自神;“被打碎”是指被驱散,化为乌有。
何西阿书中的“牛犊”表示类似事物:
现今他们罪越犯越多,用银子为自己造铸像,就是照自己的聪明造偶像,都是匠人的工作,就对他们说,献祭的人可以向亲吻牛犊。(何西阿书13:2)
由此明显可知在下列经文中,“牛犊”和“小公牛”表示什么:
野牛、小公牛和壮牛要一同下来。他们的地喝醉了血;他们的尘土因脂油肥润。(以赛亚书34:7)
同一先知书:
坚固城将变为凄凉,成了撇下离弃的居所,像旷野一样;牛犊必在那里吃草,在那里躺卧,并吃尽其树枝。它的庄稼必枯萎。(以赛亚书27:10, 11)
耶利米书:
希实本的哀号达到以利亚利,他们发出的声音传到雅杂,从琐珥达到何罗念,如同一头三岁大的母牛犊,因为宁林的水必变为凄凉。(耶利米书48:34)
以赛亚书:
我心为摩押悲哀,他的逃民逃到琐珥,如同一头三岁大的母牛犊;因为他上鲁希坡随走随哭。(以赛亚书15:5)
何西阿书:
以法莲是驯服的母牛犊,喜爱踹谷。(何西阿书10:11)
诗篇:
求你叱喝芦苇中的野兽和成群的壮牛并万民的牛犊,把银块踹在脚下;他们已经赶散好战的万民。(诗篇68:30)
此处论述的主题是那些在记忆知识的基础上进入信的奥秘,除了在此基础上所孵化、演绎出来的东西外,拒绝接受任何事物之人的傲慢。他们在来自主的天堂之光中什么也看不见,只在始于自我的自然界之光中看见,故会抓住阴影而不是光明,抓住幻觉而不是现实,抓住虚假而不是真理。这些人的思维是疯狂的,因为它仰赖最低级的事物,即最低层次的知识,因此他们被称为“芦苇中的野兽”;由于他们的推理是激烈的,所以他们被称为“成群的壮牛”;由于他们驱散仍旧存留并分散在那些处于教会真理之人的良善当中的真理,所以经上说他们“把万民牛犊中的银块踹在脚下”,又说他们“赶散万民”,也就是教会本身及其真理;“好战”表示攻击并摧毁这些真理的欲望。由此再次明显可知,“牛犊”是指良善。
在撒迦利亚书(12:4),经上说“我必以瞎眼击打万民一切的马匹”;“万民的马匹”表示理解存在于所有属教会之人中间的真理的能力,因为“马”表示理解真理的能力(参看2761节)。在此处(诗篇68:30),经上说“把银块踹在脚下”、“赶散万民牛犊当中的万民”;“踹在脚下”和“赶散”表示抛弃和驱散(参看258节);“银”表示真理(参看1551, 2954, 5658, 6112, 6914, 6917, 7999, 8932节);“万民”表示那些处于真理的属教会之人(2928, 7207节),因而也表示教会的真理(1259, 1260, 3295, 3581节)。因此,“万民的牛犊”表示掌管那些属教会之人的意愿的良善。
此外,“牛犊”表示良善的证据也明显可见于耶利米书:
我必把那些违犯我的约的人交出去;他们没有遵行在我面前所立约的话,就是他们把牛犊劈开两半,好从两半中间经过时立下的,就是犹大的首领,耶路撒冷的首领,太监,祭司,并从牛犊两半中间经过的这地的众民。我必将他们交在他们的仇敌手中,他们的尸首必给空中的飞鸟和地上的走兽作食物。(耶利米书34:18-20)
没有人能知道“牛犊的约”和“从其两半之间经过”表示什么,除非他知道“约”、“牛犊”,它被“劈开两半”表示什么,以及“犹大和耶路撒冷的首领”、“太监”、“祭司”和“这地的民”表示什么。显然,所表示的是某个天堂的奥秘。然而,当人们知道“约”表示结合,“牛犊”表示良善,“被劈开两半的牛犊”表示一方面从主发出的良善,另一方面人所接受的良善;“犹大和耶路撒冷的首领,太监,祭司,并这地的民”是指教会从圣言所拥有的真理和良善;“从两半之间经过”表示结合。一旦知道这一切,这些话的内义就变得显而易见了,即:对这个民族来说,从主发出的良善根本没有与人通过圣言,因而通过教会的真理和良善所领受的良善结合;相反,它们是分开的;因为他们局限于没有任何内在事物的外在事物。
牛犊与亚伯兰的约包含类似事物,对此,我们在创世记读到:
耶和华对亚伯兰说,你为我取一头三岁的母牛犊,一只三岁的母山羊,一只三岁的公绵羊,一只斑鸠和一只雏鸽。亚伯兰就把这些都取来,每样从中间劈成两半,一半对着另一半摆列,只有鸟没有劈开。鸷鸟下来,落在这些尸体上,亚伯兰就把它们赶走了。日落的时候,亚伯兰沉睡了。看哪,有可怕的大黑暗落在他身上。在那日,耶和华与亚伯兰立约。(创世 记15:9-12, 18)
“有可怕的大黑暗落在亚伯兰身上”表示犹太民族的状态,因为就教会从圣言所拥有的真理和良善而言,他们处在最大的黑暗之中。他们之所以处于这种黑暗,是因为他们局限于没有任何内在事物的外在事物,结果他们的敬拜是偶像崇拜。事实上,凡局限于没有任何内在事物的外外在事物的人,其敬拜都是偶像崇拜,因为当他进行敬拜时,他的心和灵魂不在天堂,而是在世界;他敬拜圣言的神圣事物不是出于存在于他里面的任何天堂之爱,只出于一种世俗之爱。该民族的这种状态就是先知以“他们劈成两半并从中间经过的牛犊之约”所描述的。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