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314.天堂出自人类,这一点从以下事实也能看出来:天使的心智和人类的心智非常相似。这二者都享有理解、感知和意愿的能力,都是为接受天堂而形成的。事实上,人类的心智能像天使的心智那样变得智慧;它在世时没有获得如此智慧,是因为它处在尘世的肉体中,其属灵的心智在尘世肉体中以属世的方式思考。不过,当心智脱离肉体的束缚时,情况就不同了。那时,它不再作属世的思考,而是作属灵的思考。当它作属灵的思考时,其思维是属世人所无法理解、不可言说的。这意味着它变得和天使一样智慧,这一切表明人的内在部分,也就是所谓的灵,本质上就是一位天使(参看57节)。一旦脱离尘世的肉体,它和天使一样处于人形。天使都处于完美的人形(参看73-77节)。然而,当人的内在或内在人没有向上被打开,仅向下被打开时,尽管它脱离肉体后仍处于人形,但这人形是一个可怕的恶魔形式,因为它只能俯视地狱,不能仰望天堂。
注:人里面的生命层级和天堂一样多,死后它们照着人的生命被打开(3747, 9594节)。天堂在人里面(3884节)。过着爱与仁的生活之人拥有天使的智慧在里面,尽管当时它被隐藏起来,但他们死后会进入那智慧(2494节)。在圣言中,凡从主接受爱与信之良善的人都被称为天使(10528节)。
3632.神性秩序和由此产生的天堂秩序并不延伸到人和关乎人体的事物之外,而是终止于人和这些事物,即他的姿势、动作、表情、言语、外在感觉,以及伴随它们的快乐中。这些是秩序的末端,也是流注的末端,那时它们就终止了,或说这些身体事物是秩序和流注所延伸的最远边界。但流入的内层事物却不是它们在外在事物中所显现的样子,而是具有完全不同的面孔、表情、感觉和快乐。对应和代表则教导了内层事物的性质,如前所述。从意愿流出的行为和从思维流出的话语清楚表明,它们是不同的。身体动作不是它们在意愿中的样子,话语也不是它们在思维中的样子。由此也明显可知,属世行为是从属灵行为流出的,因为意愿的事物和思维的事物都是属灵的;属灵事物以一种对应的方式在这些属世行为中呈现出自己的一个样式,即便它们本身截然不同。
2088.“看哪,我必赐福给他,使他繁殖,使他大大增多”表示他们将被充满和赋予信之良善和来自这良善的真理,没有限量,这从“赐福”、“繁殖”和“增多”的含义清楚可知。“赐福”表示被赋予一切良善,如第一卷所示(981,1096,1420,1422节)。“繁殖”表示他们要被赋予的信之良善;“增多”表示将要来自这良善的真理,也如第一卷所示(43, 55, 913, 983节)。
在此准确描述谁是属天人,谁是属灵人太过冗长;并且前面早已描述他们了(可参看81, 597, 607, 765, 2069, 2078节,和其它许多地方)。一般来说,属天人是指那些拥有对主之爱的人,属灵人是指那些拥有对邻之仁的人。至于拥有对主之爱和拥有对邻之仁之间有何区别,可参看2023节。属天人是指那些对良善的情感源于良善的人,而属灵人是指那些对良善的情感源于真理的人;或说属天人是指那些为了良善而喜爱良善的人,属灵人是指那些为了真理而喜爱良善的人。一开始,所有人都是属天的,因为他们处于对主之爱,或说他们爱主。因此,他们获得感知能力;这种能力能使他们从对良善的情感,而不是从真理来感知良善。
但后来,当对主之爱不再是原来的样子时,属灵人便取而代之;那些处于对邻之爱,也就是仁爱的人就被称为属灵人。但对邻之爱,或仁爱,通过真理被植入;他们以这种方式获得良心,并照良心出于对真理的情感,而不是出于对良善的情感行事。对属灵人来说,仁爱看似对良善的情感,其实是对真理的情感。仁爱因看似对良善的情感,故仍被称为良善。但这良善是他们的信之良善。主在约翰福音中所指的就是这些人:
我就是门,凡从我进来的,必然得救,可进出,也可找着草场。我是好牧人,我认识那属我的,那属我的也认识我。我另外有羊,不是这圈里的;我必须领他们来,他们也要听我的声音(voice),这样,将只有一个羊群,一个牧人。(约翰福音10:9, 14, 16)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