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319.人若知道是什么构成人里面的天堂,就能意识到非基督徒和基督徒一样能得救;因为天堂在人里面,那些拥有天堂在自己里面的人便进入天堂。人里面的天堂就是承认神性,并被神性引导。每个宗教的初始和根基都是承认神性。一个不承认神性的宗教根本不是宗教。每个宗教的戒律都关注敬拜,因而关注敬拜神性的方式,以便敬拜蒙祂悦纳;当这一点在人心里稳安下来时,也就是说,只要他意愿或热爱这一点,就会被主引导。众所周知,非基督徒和基督徒一样过着道德的生活;事实上,许多非基督徒过着比基督徒更道德的生活。过道德的生活要么是为了取悦神,要么是为了取悦世人。为取悦神所过的道德生活就是一种属灵生活。就外在形式而言,这二者看上去一样;但就内在形式而言,则完全不同。一种使人得救,一种不然。因为人若为取悦神性而过道德的生活,便被神性引导;若为取悦世人而过道德的生活,便被自己引导。
可举例说明这一点。人不向邻舍行恶若是因为这违背宗教,也就是违背神性,就是出于一种属灵动机不去行恶;但是,他不向别人行恶若只是因为害怕法律,或丧失名声、尊敬或利益,也就是因为自我和世界,就是出于一种属世动机不去行恶,被自己引导。后一种生活是属世的,而前一种生活是属灵的。若人的道德生活是属灵的,他便拥有天堂在自己里面;若他的道德生活是纯属世的,他就没有天堂在自己里面;因为天堂从上面流入,并打开人的内层,再通过他的内层流入他的外层;而世界则从下面流入,并打开外层,而不是内层。因为从自然界到灵界的流注是不存在的,只有从灵界到自然界的流注;因此,如果天堂同时不被接受,内层依旧是关闭的。这一切清楚表明谁接受天堂在自己里面,谁不接受。
然而,没有哪两个人里面的天堂是一样的。天堂照着各人对良善及其真理的情感而各不相同。人若为了神性的缘故而处于对良善的情感,便热爱神性真理,因为良善与真理彼此相爱,渴望结合。这解释了为何非基督徒尽管在世时并未处于纯正的真理,却仍由于自己的爱而在来世接受真理。
注:良善与真理之间存在一种婚姻(1904, 2173, 2508节)。良善与真理处在趋向结合的不断努力中;良善渴望真理,并渴望与它结合(9206—9207, 9495节)。良善与真理如何结合,在谁里面结合(3834, 3843, 4096—4097, 4301, 4345, 4353, 4364, 4368, 5365, 7623-7627, 9258节)。
4353.“亲他”表出于爱的内在结合。这从“亲”的含义清楚可知,“亲”是指出于爱的内在结合(参看3573, 3574, 4215节),在此是指内在结合。本节总体上论述了“以扫”所表神性属世良善与“雅各”所表属世真理的结合;不过,接下来的几节详细论述了这种结合。关于这种结合本身,正是该结合实现人的重生;因为人通过以下事实重生:他里面的真理与良善结合,也就是属于信仰的事物与属于仁爱的事物结合。本节和接下来的几节充分描述了这个过程。诚然,所论述的主题是主,即祂如何使其属世层变成神性,因而如何将神性良善联结到属世层里面的真理上。不过,由于人的重生是主荣耀的形像(3138, 3212, 3296, 3490节),所以这种重生同时也是内义上所论述的主题。还由于相比获得主荣耀的概念,人更容易获得重生的概念。主的荣耀可通过人的重生来说明。
从所给出的解释明显可知,藉以实现重生的良善与真理的结合,是一个越来越向内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真理逐渐越来越内在地与良善结合。因为重生的目的是:内在人能与外在人结合,因而属灵人能通过理性人与属世人结合。没有这二者的结合,就没有重生。这种结合是不可能实现的,除非良善首先被联结到属世层里面的真理上;因为属世层必须作为基础层面存在,属世层里面的事物必须与它们之上的事物相对应。这就是为何当属世层正在重生时,良善与真理的结合逐渐变得越来越内在的原因。因为属灵层首先与属世层里面的至内在之物结合,然后通过这些与那些更外在的事物结合。人的内在也无法与其外在结合,除非外在里面的真理变成真理的良善,也就是变成意愿和行为中的真理(4337节)。只有那时它们才能首次结合,因为主通过祂的内在人,事实上通过那里的良善流入人里面。这种良善能与外在人里面的良善结合,但不能直接与真理结合。
由此可见,在理性人与属世人,或内在人与外在人能够结合之前,人里面的真理必须首先变成意愿与行为中的真理,也就是真理的良善。至于真理如何变成真理的良善,凡注意这一点的人必能清楚看出来。一切神性真理皆关注这两条诫命:爱神高于一切,爱邻如己。真理就源于这两条诫命并为之而存在,并且这两条诫命也是真理所通向的目的,无论是远还是近。因此,当真理被付诸行动时,它们就逐渐被引入其初始和目的,也就是说,被引入对邻之仁和对主之爱,真理由此变成良善,也就是所谓的真理之良善。当这一切发生时,真理就能与内在人结合,这种结合随着越来越内在的真理被植入在这良善里面而逐渐变得越来越内在。行为首先到来,人对它的意愿随之而来。因为人出于理解力所行的,他最后会出于意愿来行,直到最终作为一种习惯而具有它。当这一点达到时,它就被引入理性人或内在人;一旦它被引入,此人就不再出于真理,而是出于良善行善。因为他现在开始感受到它里面的某种祝福,可以说是某种天上的事物。这一切在他死后仍留在他身上,主通过它将其举升天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