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34.此外,一切完美皆朝内层增长,朝外层下降。因为内层越接近神性,本身就越纯粹;而外层离神性越远,本身就越粗糙。天使的完美在于聪明、智慧、爱和一切良善,以及由此而来的一切幸福,而不在于脱离这些的幸福,因为脱离它们的幸福是外在的,而非内在的。由于在至内层天堂天使里面,内层在第三层被打开,所以他们的完美远远超越中间层天堂天使的完美,因为后者的内层在第二层被打开。同样,这些天使的完美远胜最外层天堂天使的完美。
注:内层之所以更加完美,是因为它更接近神性(3405, 5146,5147节)。内在成千上万的事物作为一个总体事物出现在外在里面(5707节)。人越从外在被提升向内层,就越进入光明,因而进入聪明;这种提升就像从云层上升到晴空(4598, 6183, 6313节)。
1889.本章中的亚伯兰、撒莱、夏甲和以实玛利这些名字也一样。从概览和接下来对每个名字的解释可以看出它们里面都包含什么。然而,它们都是诸如难以轻易理性解释的那类事物,因为这些名字所涵盖的主题是主的理性心智,它如何被孕育和生出,以及在与主的内在人,也就是耶和华合一之前,它是何性质。这个主题之所以难以轻易理性解释,是因为如今人们不知道内在人是什么,内层人(interior man,新世纪版本译为中间人)、外在人又是什么。当论到理性心智或理性人时,人们对它能形成某种概念;但当说理性心智介于内在人和外在人之间时,就很少有人明白了。然而,此处在内义上论述的主题是主的理性人,它如何因内在人进入外在人的流注而被孕育和生出,这就是亚伯兰、夏甲和以实玛利的历史故事所体现的主题。所以,为防止下面的解释变得完全无法理解,需要指出的是,每个人都有一个内在人,一个介于中间的理性人和一个外在人;这三者彼此截然不同,互相分离。关于这些问题,详情可参看前面的讨论(978节)。
5707.“但给便雅悯的那份比他们所有人的份都多”表赋予居间层的良善超过赋予属世层中的真理的良善。这从“份”的含义,以及“便雅悯”和雅各的十个儿子的代表清楚可知:“份”是指良善,如刚才所述(5706节);“便雅悯”是指居间层(5411, 5413, 5427, 5428, 5443, 5586, 5612节);约瑟给便雅悯的份比雅各的十个儿子的份都多,其中雅各的十个儿子是指属世层中的真理(5403, 5419, 5427, 5458, 5512节)。由此明显可知,“约瑟给便雅悯的那份比他们所有人的份都多”表示赋予居间层的良善超过赋予属世层中的真理的良善。
赋予居间层的良善之所以超过赋予属世层中的真理的良善,是因为居间层是内层,内层所拥有的良善比外层的更丰盛。很少有人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即内层所拥有的良善与真理比外层的更丰盛。原因在于,迄今为止,很少有人,即便有,知道内层不同于外层,事实上如此不同以致这二者能彼此分离;一旦分离,内层仍存活,外层却死亡。不过,只要它们联结在一起,外层就凭内层存活。人们若首先知道这一点,就能知道与外层相比,内层是什么样,即:内层所拥有的成千上万的事物在外层里面仅显为一个整体。因为内层处在更纯粹的领域,外层则处在更粗糙的领域;比起处在更粗糙领域中的事物,处在更纯粹领域中的事物更能分别接受成千上万的事物。正因如此,过着良善生活的人死后进入天堂时,能得到比在世时多得多的成千上万构成聪明和智慧,以及幸福的事物。因为在天堂,他活在更纯粹的领域,就在他的内层中,脱去了肉体的粗糙事物。由此可见约瑟“给便雅悯的那份比他们所有人的份都多”所表示的,赋予居间层的良善超过赋予属世层中的真理的良善是什么意思。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