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347.属天的聪明是由对真理的爱所产生的内在聪明,不以世界的任何荣耀为目的,也不以天堂的任何荣耀为目的,而是以真理本身为目的,因为真理从至内在令人感动和快乐。因真理感动、快乐的人是因天堂之光而感动、快乐,也是因神性真理而感动、快乐,事实上是因主自己而感动、快乐;因为天堂之光是神性真理,神性真理就是在天堂的主(参看126-140节)。这光只进入心智的内层;因为心智的内层是为接受这光而形成的,并随着这光进入而因它感动、快乐;事实上,凡从天堂流入并被接受之物,都有快乐和愉悦在里面。对真理的纯正情感,也就是为真理的缘故而对真理的一种情感便由此而来。那些处于这种情感,或也可说,处于这种爱的人便处于属天的聪明,“必发光,如同穹苍的光”。他们之所以如此发光,是因为神性真理,无论在天堂的哪个地方,都是那发光的(参看132节);“天堂的穹苍”由于对应而表示处于天堂之光的天使和世人里面深邃的聪明。
但是,那些要么以世界的荣耀,要么以天堂的荣耀为目的而热爱真理的人,不可能在天堂发光,因为他们是因尘世之光,而非天堂之光快乐、感动;而没有天堂之光的尘世之光在天堂纯粹是浓厚的黑暗。事实上,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我的荣耀,因为这荣耀是他们所关注的目的;当该荣耀为目的时,人就将自己摆在第一位,将服务于其荣耀的那类真理仅仅视为达到目的的手段和服务的工具。因为凡为自己的荣耀而热爱真理的人都在神性真理中关注他自己而非主,由此将属于其理解力和信仰的视线从天堂转向世界,从主转向他自己。因此,这种人处于尘世之光,而非天堂之光。
就外在形式而言,或在世人眼中,他们看上去和那些处于天堂之光的人一样聪明、智慧,因为二者的言谈都差不多;有时从表面上看,他们甚至显得更智慧,因为他们因自我之爱而充满热情,擅长伪装属天的情感;但就其显现在天使面前的内在形式而言,他们完全不同。这一切在某种程度上表明那些“在天上发光,如同穹苍之光的聪明人”指的是谁。现在有必要解释一下“那使多人归义的,必发光如星”的人指的是谁。
注:尘世之光是为外在人,天堂之光是为内在人(3222-3224, 3337节)。天堂之光流入属世之光,属世人在何等程度上接受天堂之光,他就在何等程度上变得智慧(4302, 4408节)。天堂之光中的事物能在天堂之光,但不能在尘世之光,也就是所谓的属世之光中被看到(9755节)。因此,那些唯独处于尘世之光的人无法看到天堂之光中的事物(3108节)。在天使看来,尘世之光就是浓厚的黑暗(1521, 1783, 1880节)。
9486.“用皂荚木”表公义。这从“皂荚木”的含义清楚可知,“皂荚木”是指唯独属于主的功德之善,如前所述(9472节),因而也指公义,就是功德之善。因为主凭自己的能力使整个天堂恢复秩序、征服地狱,同时使祂自己里面的人身变成神性,由此拥有功德和公义。因此,在天堂掌权并构成天堂的唯一良善就是主的功德之善和祂的公义,因而祂的神性人身,因为这人身成为功德和公义。主凭自己的能力成就这些事,这一点明显可见于下列经文:
这从以东的波斯拉来的是谁呢?就是我,是凭公义说话,以大能施行拯救。我独自踹酒榨,众民中无一人与我同在。我四下观看,却无人帮助;我诧异,没有人扶持。所以我自己的膀臂为我施行拯救。(以赛亚书63:1-5)
以赛亚书:
祂见无人,诧异无人代求;祂自己的膀臂给祂带来拯救,祂的公义将祂扶起。祂穿上公义为铠甲。(以赛亚书59:16, 17)
耶利米书:
耶和华我们的义,这就是人所要称祂的名字。(耶利米书23:6; 33:15, 16)
约翰福音:
我将命舍去,好再取回来。没有人夺我的命去,是我自己舍的。我有权柄舍了,也有权柄取回来。(约翰福音10:17, 18)
从这些经文明显可知,就神性人身而言,主拥有凭自己所获得的功德和公义。由于“约柜”表示主所在的天堂,所以在制造约柜的时候会用到皂荚木,皂荚木表示这良善;因为“木”一般表示良善(643, 3720, 8354节)。这解释了为何那些将功德置于行为的人,在来世看上去在劈柴,柴下面有主的某种东西(1110, 4943, 8740节)。正因如此,劈燔祭的柴表示功德之善,或属于作为的良善(2784, 2812节)。
内义
1783.如前所述,此处包含的事件都是真实的历史;也就是说,耶和华的确与亚伯兰这样说话,并把迦南地作为产业应许给他。耶和华的确吩咐亚伯兰去安排小母牛、母山羊、公绵羊、斑鸠和雏鸽,如经上所描述的那样。鸷鸟的确下来落在这些尸体上。亚伯兰的确沉睡了,并在睡着的时候有可怕的黑暗;日落的时候,他的确看见冒烟的火炉和烧着的火把从那些肉块间经过;除此之外还有经上所提到的其它一切细节。这些事件都是真实的历史,但每一个事件,甚至所发生的最小事件都具有代表性;描述这些事件的词语,直到一点一划,都有一个灵义或象征;也就是说,每一个细节都有内义在里面。因为圣言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被启发的,因是被启发的,故只会来自一个天堂的源头;也就是说,它必隐藏着属天和属灵事物在里面;否则,它永远不可能是主的圣言。
这些就是内义所包含的东西。当内义敞开时,字义就会消失不见,仿佛不存在;而另一方面,当注意力只投向历史意义或字义时,内义就会消失不见,仿佛不存在。这两层意义的关系就像天堂之光和世界之光的关系,反过来则像世界之光和天堂之光的关系。当天堂之光出现时,世界之光就如同幽暗,这是我从经历中所得知的。但当有人处于世界之光时,天堂之光即便出现,也如同幽暗。人类心智也一样:凡将一切都置于人类智慧,或说完全依赖人类智慧,换句话说,依赖记忆知识或世俗知识,即书本学问的人,都视天堂智慧为黑洞;而凡享有天堂智慧的人都发现人类智慧简单而模糊,它若没有天堂的光线在里面,就如同幽暗。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