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37.尽管天堂如此不同,以致这一层天堂的天使与那一层天堂的天使之间不可能有任何来往,但主仍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流注将所有天堂联结起来:直接流注从主自己进入所有天堂;间接流注从一层天堂进入另一层天堂。主就这样将三层天堂合而为一,所有事物从初至末皆处于这样的联系,以致没有任何事物是不相关联的。凡不通过居间物与那首先者相联之物,都不能常存,必要消散,化为乌有。
注:来自主的流注直接来自祂自己,以及间接通过一层天堂进入另一层天堂;主的流注以同样的秩序进入人的内层(6063, 6307, 6472, 9682, 9683节)。神性的直接流注来自主(6058, 6474-6478, 8717, 8728节)。间接流注通过灵界进入自然界(4067, 6982, 6985, 6996节)。一切事物皆源于先于它们自己之物,因而源于那首先者,并以同样的方式持续存在,因为持续存在就是不断存在;因此,没有关联的事物是不可能的(3626-3628, 3648, 4523, 4524, 6040, 6056节)。
创世记16:1-16
1.亚伯兰的妻子撒莱没有为他生孩子。她有一个埃及婢女,名叫夏甲。
2.撒莱对亚伯兰说,看哪,耶和华使我不能生育,求你和我的婢女同房,也许我可以从她被建立。亚伯兰听从了撒莱的声音。
3.于是,亚伯兰在迦南地住了十年之后,亚伯兰的妻子撒莱才取了她的埃及婢女夏甲给了自己的丈夫亚伯兰为他的女人。
4.亚伯兰与夏甲同房,夏甲就怀了孕;她见自己有孕,她的主母在她眼里就被小看。
5.撒莱对亚伯兰说,我因你受屈;我将我的婢女送到你怀中,她见自己有了孕,我便在她眼里被小看;愿耶和华在你我之间判断。
6.亚伯兰对撒莱说,看哪,你的婢女在你手中;在你眼里怎样好,你就怎样待她吧。撒莱羞辱她,她就从撒莱面前逃走了。
7.耶和华的使者在旷野的水泉旁,在往书珥路上的泉旁遇见她。
8.就说,撒莱的婢女夏甲,你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她说,我从我的主母撒莱面前逃出来。
9.耶和华的使者对她说,回到你主母那里,服在她手下。
10.耶和华的使者又对她说,我必使你的种极其繁多,多到不可胜数。
11.耶和华的使者再对她说,看哪,你怀着孩子,必生一个儿子;你要给他起名叫以实玛利,因为耶和华听见了你的苦情。
12.他必是个野驴人;他的手要攻打众人,众人的手也要攻打他;他必住在众弟兄的对面。
13.她就称那对她说话的耶和华名为你是看见我的神;因为她说,在这里我也在看见我的那一位后面看见吗?
14.所以,她称那泉为看见我的那一位永活者之泉;看哪,这泉就在加低斯和巴列之间。
15.夏甲给亚伯兰生了一个儿子,亚伯兰给夏甲所生的儿子起名叫以实玛利。
16.夏甲给亚伯兰生以实玛利的时候,亚伯兰是个八十六岁的人。
概览
1890.本章论述的主题是主的第一理性,该理性通过内在人进入外在人对记忆知识的情感的流注而孕育。内在人是“亚伯兰”;而外在人对记忆知识的情感是“埃及婢女夏甲”;两者所生的理性是“以实玛利”。此处描述了该理性的性质;后面进一步描述了它(21章),那里说,当以撒所代表的主的神性理性出生后,它就被逐出家门。
6040.“约瑟对他的弟兄说”表属世层中的真理的觉知。这从“说”的含义,以及“以色列的儿子们”和“约瑟”的代表清楚可知:“说”是指觉知,如前面频繁所述;“以色列的儿子们”是指属世层里面的属灵真理(5414, 5879节);“约瑟”是指内在属天层(5869, 5877节)。由此明显可知,“约瑟对他的弟兄说”表示属世层中的真理从内在属天层所获得的觉知。“约瑟说”之所以并非表示他的觉知,是因为约瑟是内在,一切觉知皆通过内在流入外在或属世层。属世层凭自己无法觉知任何东西,而是从先于它自己的事物那里获得它的觉知。然而,在先之物也无法凭自己觉知,而是从还要先于它的事物那里觉知;因此,最终觉知从主那里获得,主拥有非受造的存在。这就是流注的性质,因而这就是觉知的性质。存在和持续存在如何,流注就如何。没有什么东西自我产生,而是从先于自己之物产生,因而最终一切事物皆来自那首先的,也就是说,来自存在和显现本身,或说祂的存在和显现是非受造的。一切事物也被那首先的保持在存在中,因为这同样适用于持续存在,如同适用于存在,持续存在就是不断存在。
之所以说“属世层中的真理的觉知”,而不说“那些处于这些真理之人的觉知”,是因为这就是属灵语言的性质。事实上,思维观念以这种方式从人那里抽象出来,并固定到属灵实物上;这些实物,就是真理与良善,就是那在人里面活着,并使他活着的,或说是那在人里面拥有生命,并使他拥有生命的。因为这些实物源于主,生命的一切皆源于主。思维也以这种方式从将真理与良善归于人那里退出。这种属灵语言还能使人形成一种总体观念,这种总体观念比当它与人的观念相关联时延伸得更广泛。例如,如果有人说“那些处于这些真理之人的觉知”,这些观念同时也会固定在这样的人身上;这是通常的情形,如此它们就从总体观念中被抽离出来了;来自真理之光的启示就这样被削弱。此外,在来世,关于人的思维会干扰那些被思及的人;因为在来世,一切思维都被交流。这些就是为什么要用抽象的语言形式的原因,如此处:“属世层中的真理的觉知”。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