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天堂与地狱 #57

57.论及天堂的话也

57.论及天堂的话也可论及教会,因为教会是主在地上的天堂。教会也有许多,其中每一个都被称为一个教会,并且只要爱与信之良善在其中掌权,它的确是一个教会。主在此也出于各个不同部分形成一个整体;也就是说,一个教会出于许多教会。论及总体教会的话可论及具体的教会之人,即:教会在人之内,而非在人之外;主在其中存在于爱与信之良善里面的每个人都是一个教会。同样,论及拥有天堂在里面的天使的话可论及拥有教会在里面的人,即:他是一个最小形式的教会,正如一位天使就是一个最小形式的天堂。此外,拥有教会在里面的人和天使一样,也是一个天堂。因为人被造是为了他能进入天堂,并变成天使。因此,从主拥有良善的人就是一位天使-人。人与天使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值得提一下。人在这一点上与天使有共同之处,即:他的内层同样符合天堂的形像,并且只要他处于爱与信之良善,就会变成天堂的形像。但符合世界形像的外层被赐给人,并未赐给天使;并且只要人处于良善,他里面的世界就会服从并服务于天堂。这时,主在两个世界存在于他里面,就好像他在自己的天堂中。事实上,主在两个世界都处于自己的神序,因为神就是秩序。

注:如果良善是教会的特征和本质,而不是脱离良善的真理,那么教会就是一(1255, 1316, 2952, 3267, 3445, 3451. 3452节)。事实上,众教会凭良善而在主面前合为一个教会(7396, 9276节)。教会在人之内,而非在人之外,总体上的教会由拥有教会在里面的人构成(3884 [6637]节)。人若是一个教会,就是一个具有最大天堂形像的最小形式的天堂,因为属于其心智的内层照着天堂的形式,因而为了接受天堂的一切事物而被排列(911, 1900, 1928, 3624-3631, 3634, 3884, 4041, 4279, 4523, 4524, 4625, 6013, 6057 9279, 9632节)。人有一个内在和一个外在;他的内在通过创造照天堂的形像被形成,他的外在照世界的形像被形成;因此,人被古人称为小宇宙(3628, 4523, 4524, 5115, 5368, 6013, 6057, 9279, 9706, 10156, 10472节)。所以,人被造是为了拥有服务于天堂的世界在里面,这是善人的情形;恶人则相反,天堂在他里面服务于世界(9278, 9283节)。主就是秩序,从主发出的神性良善与真理构成秩序(1728, 1919, 2011, 2258, 5110, 5703, 8988, 10336, 10619节)。神性真理就是秩序的律法(2447, 7995节)。只要人照着秩序生活,也就是照着神性真理活在良善中,他就是一个人,教会与天堂都在他里面(4839, 6605, 8513, [8547]节)。

属天的奥秘 #6939

出埃及记4:1-31

出埃及记4:1-31
  1.摩西回答说,看哪,他们必不信我,也不听我的声音;因为他们必说,耶和华并没有被你看见!
  2.耶和华对他说,你手里是什么?他说,一根杖。
  3.耶和华说,把它丢在地上。他一丢在地上,它就变作蛇;摩西就从它面前逃离。
  4.耶和华对摩西说,伸出手来捉住它的尾巴;他就伸出手来,捉住它,它在他手中变成杖。
  5.好叫他们信耶和华他们祖宗的神,就是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是被你看见了。
  6.耶和华又对他说,把手放在怀里。他就把手放在怀里,及至抽出来,看哪,手长了大麻疯,像雪一样。
  7.耶和华说,把手放回怀里;他就把手放回怀里,及至从怀里抽出来,看哪,手复原了,像别处的肉一样。
  8.耶和华又说,将来他们若不信你,也不听前一个神迹的声音,他们必信后一个神迹的声音。
  9.将来他们若连这两个神迹也不信,也不听你的声音,你就从河里取些水,倒在旱地上,你从河里取的水必在旱地上变作血。
  10.摩西对耶和华说,凭我,我主,我不是一个能言的人,昨天,前天,就是从现在,从你对仆人说话以后,也是这样,我本是拙口笨舌的。
  11.耶和华对他说,谁造人的口呢?谁使人口哑、耳聋、看见、眼瞎呢?岂不是我耶和华吗?
  12.现在去吧!我必与你口同在,指教你所当说的话。
  13.摩西说,凭我,我主,求求你,你要藉着谁的手,就差派谁去吧!
  14.耶和华的怒气向摩西发作,说,不是有你的哥哥利未人亚伦吗?我知道他是能言的,看哪,他正出来迎接你;他一见你,心里就欢喜。
  15.你要对他说话,把话放在他的口里;我也要与你的口、他的口同在,又要指教你们所当行的事。
  16.他要替你对百姓说话;将来是他要为你当作口,你要为他当作神。
  17.你手里要拿这杖,好行神迹。
  18.于是摩西就去,回到他岳父叶忒罗那里,对他说,求你容我去,回到我在埃及的弟兄那里,看他们是否还活着。叶忒罗对摩西说,平平安安地去吧!
  19.耶和华在米甸对摩西说,你要回埃及去,因为寻索你灵魂的人都死了。
  20.摩西就带着妻子和儿子,叫他们骑上驴,回埃及地去;摩西手里拿着神的杖。
  21.耶和华对摩西说,你去,回到埃及的时候,要留意我交在你手里的一切奇事,把它们行在法老面前;我却要使他的心刚硬,他必不放百姓走。
  22.你要对法老说,耶和华这样说,以色列是我的儿子,我的长子。
  23.我对你说过,放我的儿子走,好叫他事奉我;你若不肯放他走,看哪!我要杀你的儿子,你的长子。
  24.在路上,在客栈的时候,耶和华遇见他,想要杀他。
  25.西坡拉就拿一块火石,割下她儿子的阳皮,使它接触他的脚;说,你真是我的血新郎了。
  26.这样耶和华才放了他。那时,她说,你因割礼就是血的新郎了。
  27.耶和华对亚伦说,你往旷野去迎接摩西。他就去,在神的山遇见摩西,亲吻他。
  28.摩西将耶和华差遣他所说的一切话和吩咐他行的一切神迹,都告诉了亚伦。
  29.摩西、亚伦就去招聚以色列的众长老。
  30.亚伦将耶和华对摩西所说的一切话述说了一遍,又在百姓眼前行了那些神迹,
  31.百姓就信了;他们听见耶和华眷顾以色列人,看见他们的困苦,就都俯伏下拜。
概览
  6939.本章在内义上继续论述对那些属于属灵教会之人的解救。首先描述的是他们的状态,即:如果他们没有希望和信仰,虚假和邪恶,以及亵渎就会他们拖下来;这些就是这三个神迹所表示的事。
  

属天的奥秘 #3451

3451.“他们说,

3451.“他们说,我们明明地看见耶和华与你同在”表示他们知道神性存在于它(圣言的字义)里面。这从“明明地看见”和“耶和华与你同在”的含义清楚可知:“明明地看见”是指发现,因而确切地知道;“耶和华与你同在”是指神性存在于它里面。如前所述(3447节),此处论述的主题是圣言的字义与内义的和谐一致,因而是亚比米勒、亚户撒和非各所表示的信之教义事物与内义的和谐一致,只要这些教义事物取自圣言的字义。因此,主题是主在地上的国度与在天上的国度,因而与主通过圣言实现的结合。因为圣言在至高意义上是指主自己,在内义上是指主在天上的国度本身,在字义上则指主在地上的国度本身,如前所述。
关于主在地上的国度,也就是祂的教会,情况是这样:由于它的教义事物取自圣言的字义,所以就这些教义事物而言,它不可避免地各不相同,具有多样性;也就是说,一个会众声称这个观念是信之真理,因为它在圣言中就是这么说的;而另一个会众则声称那个观念是真理,因为它在圣言中也是这么说的,等等。结果,主的教会因其教义事物取自圣言的字义而在各地都是不同的。不仅会众,有时连一个会众之内的个体也都是不同的。尽管如此,信之教义事物上的不同并不妨碍教会成为一个教会,只要所有人在意愿并实行良善上都是一致的。
例如,如果有人承认这样的教义事物,即:仁是信的产物,同时要过对邻之仁的生活,那么诚然,他在教义上并未处于真理,但在生活上仍处于真理;因此,他拥有主的教会或国度在自己里面。再如,如果有人根据圣言的字义(马太福音10:41, 42; 25:34-36,以及其它地方)声称为了在天上获得赏赐,就要行出良善;但他在行善时从未想过功德,那么他同样在主的国度,因为他在生活上处于真理。这是他在生活中真实的样子,所以他很容易允许自己被教导:没有人能赚得天堂,或凭功德上天堂,功德被置于其中的行为不是良善。其它例子也一样。因为字义具有这种性质:在许多经文中,它似乎自相矛盾;原因在于,字义包含真理的表象,而真理的表象适合那些专注于外在事物的人,因而适合那些还充满世俗事物,甚至充满肉体爱欲的人。
所以此处通过“亚比米勒”论述了那些拥有信之教义事物,并且如前所述(3447节),视信为得救的本质之人,还论述了他们的教义事物与内义的和谐一致。显然,这些人也通过字义与天堂和主结合,只要他们处于良善,也就是说,只要他们虽在教义上视信为本质,但仍在生活上视仁为本质。因为当他们拥有他们称之为信本身的对主的信心或信靠时,就处于对主之爱的情感,因而在生活上处于良善。关于这个主题,可参看前面的阐述和说明,即:构成教会的,不是教义,而是仁爱(809, 916, 1798, 1799, 1834, 1844节)。教义事物一文不值,除非人们照之生活(1515节)。教会在真理上各不相同,但通过仁爱而为一(3267节)。有一种平行关系存在于主与人类之间,不过是在与良善有关的属天事物方面,而不是在与真理有关的属灵事物方面(1831, 1832节)。教义只有一个,就是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的教义(3445节)。如果所有人都拥有仁爱,那么教会将是一个,即便他们在敬拜和教义事物上各不相同(809, 1285, 1316, 1798, 1799, 1834, 1844, 2982节)。如果所有人都拥有仁爱,那么教会将类似主在天上的国度(2385节)。天堂包含良善和真理的无数种类,但它们仍通过和谐一致而构成一体,就像人体的各个器官和肢体一样(684, 690, 3241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