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57.论及天堂的话也可论及教会,因为教会是主在地上的天堂。教会也有许多,其中每一个都被称为一个教会,并且只要爱与信之良善在其中掌权,它的确是一个教会。主在此也出于各个不同部分形成一个整体;也就是说,一个教会出于许多教会。论及总体教会的话可论及具体的教会之人,即:教会在人之内,而非在人之外;主在其中存在于爱与信之良善里面的每个人都是一个教会。同样,论及拥有天堂在里面的天使的话可论及拥有教会在里面的人,即:他是一个最小形式的教会,正如一位天使就是一个最小形式的天堂。此外,拥有教会在里面的人和天使一样,也是一个天堂。因为人被造是为了他能进入天堂,并变成天使。因此,从主拥有良善的人就是一位天使-人。人与天使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值得提一下。人在这一点上与天使有共同之处,即:他的内层同样符合天堂的形像,并且只要他处于爱与信之良善,就会变成天堂的形像。但符合世界形像的外层被赐给人,并未赐给天使;并且只要人处于良善,他里面的世界就会服从并服务于天堂。这时,主在两个世界存在于他里面,就好像他在自己的天堂中。事实上,主在两个世界都处于自己的神序,因为神就是秩序。
注:如果良善是教会的特征和本质,而不是脱离良善的真理,那么教会就是一(1255, 1316, 2952, 3267, 3445, 3451. 3452节)。事实上,众教会凭良善而在主面前合为一个教会(7396, 9276节)。教会在人之内,而非在人之外,总体上的教会由拥有教会在里面的人构成(3884 [6637]节)。人若是一个教会,就是一个具有最大天堂形像的最小形式的天堂,因为属于其心智的内层照着天堂的形式,因而为了接受天堂的一切事物而被排列(911, 1900, 1928, 3624-3631, 3634, 3884, 4041, 4279, 4523, 4524, 4625, 6013, 6057 9279, 9632节)。人有一个内在和一个外在;他的内在通过创造照天堂的形像被形成,他的外在照世界的形像被形成;因此,人被古人称为小宇宙(3628, 4523, 4524, 5115, 5368, 6013, 6057, 9279, 9706, 10156, 10472节)。所以,人被造是为了拥有服务于天堂的世界在里面,这是善人的情形;恶人则相反,天堂在他里面服务于世界(9278, 9283节)。主就是秩序,从主发出的神性良善与真理构成秩序(1728, 1919, 2011, 2258, 5110, 5703, 8988, 10336, 10619节)。神性真理就是秩序的律法(2447, 7995节)。只要人照着秩序生活,也就是照着神性真理活在良善中,他就是一个人,教会与天堂都在他里面(4839, 6605, 8513, [8547]节)。
9279.“第七日要停止”表良善的状态,就是当人处于内在事物之时,以及那时他的和平与安宁。这从“第七日”或安息日和“停止”或停工的含义清楚可知:“第七日”或安息日是指当一个人处于良善,并被主通过良善引导的时候(参看8495, 8510, 8890, 8893节);“停止”或停工是指那时的和平与安宁。关于这种状态,可参看前面的阐述和说明(9274, 9278节)。
必须简要说明为何当一个人处于良善时,他就处于内在事物。 一个人的外在事物照世界的形像形成,而他的内在事物则照天堂的形像形成(参看6057节)。也正因如此,他的外在事物接受属于世界的一切事物,而他的内在事物接受属于天堂的一切事物。属于世界的外在事物从童年到成年在人里面逐渐被打开;他的内在事物也是如此。不过,外在事物是通过属于世界的事物被打开的,而内在事物则是通过属于天堂的事物被打开的。如此被打开的事物有两种,即理解力的事物和意愿的事物。理解力的事物通过与真理有关的事物被打开,意愿的事物则通过与良善有关的事物被打开;因为宇宙万物,无论世界上的事物还是天堂里的事物,都与真理和良善有关。与真理有关的事物被称为知识,与良善有关的事物被称为爱和情感。由此清楚可知打开人之生命的事物是什么,具有何种性质。
至于内在人,它是照着天堂的形像而形成的,如前所述;从主所获得的信,因而对主之信之真理和良善的知识,打开其理解力的事物。对真理和良善的情感,也就是从主所获得的爱,因而对主之爱的属性,打开其意愿的事物,从而在他里面形成天堂,进而形成主的一个形像;因为天堂就是主的一个形像。正因如此,天堂被称为大人(1276, 2996, 2998, 3624-3649, 3741-3750, 4218-4228节);人是照着天堂的形像和世界的形像被造的(3628, 4523, 4524, 6013, 6057节);一个重生之人和一位天使就是最小形式的一个天堂和一个教会(1900, 3624ff, 3634 ff, 3884, 4040, 4041, 4292, 4625, 6013, 6057, 6605, 6626, 8988节)。由此可见为何当一个人处于良善时,他就处于内在事物。关于打开人的内在和外在事物,蒙主的神性怜悯,我将在下文予以详述。
9283.“别神的名你不可提”表他们不可出于虚假的教义进行思考。这从“名”和“提”的含义清楚可知:“名”是指整体上属于教义或信的一切和属于敬拜的一切(参看2724, 3237, 6887, 8274, 8882节),在此是指属于虚假教义的一切,因为“别神”表示虚假(4544, 7873, 8867节);“提”是指思考。“提”之所以表示思考,是因为提是嘴上说的;嘴上的话语表示思维的各个方面。原因在于,人的言语是从他的思维流入的;因为人拥有说话的思维和不说话的思维。说话的思维与所说的话语构成一体;而不说话的思维在诚实的义人那里与说话的思维,因而与所说的话语构成一体,但在不诚实或不义的人那里不是如此。因为不说话的思维就是从一个人的实际意愿发出的更高或更内在的理解力;而说话的思维则是由更高或更内在的理解力所形成的更低或更外在的理解力,好在世人面前表现或伪装公义与公平,以及良善与真理。
这一切清楚表明诚实的义人是何性质,不诚实或不义的人又是何性质,即:对诚实的义人来说,内在人是照着天堂的形像形成的,外在人是照着从属于天堂的世界的形像而形成的(9279节);但对不诚实或不义的人来说,内在人是照着地狱的形像而形成的,外在人是照着从属于地狱的天堂的形像而形成的,因为他利用外在人伪装天上的事物,将从天堂所获得的理性概念用来支持恶欲,以及欺骗。由此明显可知,义人和不义之人的生命状态是彼此对立的。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