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4210.“雅各又在山上献祭”表出于爱之良善的敬拜。这从“献祭”和“山”的含义清楚可知:“献祭”是指敬拜(参看922, 923, 2180节);“山”是指爱之良善(795, 796, 1430节)。“献祭”之所以表示敬拜,是因为献祭和燔祭是后来的代表性教会,也就是希伯来教会中一切敬拜的主要事物。他们也在山上献祭,这一点从圣言各处明显看出来,因为“山”因其高而表示高处的事物,就是诸如属于天堂、被称作属天的那类事物;因此,它们在至高意义上表示主,这些人称主为至高者。他们出于表象而以这种方式思考,因为更内在的事物看似在更高处,如天堂在人看来似乎在高处。其实天堂就在他的内心深处,然而人却以为天堂在高处。这就是为何在圣言中,当经上提到“高或高处”一词时,它在内义上表示内在事物的原因。
在世上,人们不可避免地以为天堂在高处,既因为“天堂”一词就用于在我们上面铺展开的可见穹苍;还因为人居于时空中,并出于源自时空的观念如此思想,又因为很少有人知道何为内在事物,更很少有人知道那里并没有空间和时间。正因如此,圣言的语言符合人的思想观念;若不符合人的思想观念,而是符合天使的观念,那么人什么也意识不到;相反,人人都会困惑,这是什么,它究竟是不是某种东西,因而早就会把它当作无法理解的事物而加以弃绝了。
10266.前文膏油的预备用来描述在主之神性人身里面的主之神性之爱的神性良善,在相对意义上则用来描述来自主、与一个人同在的爱之良善。事实上,在圣言中,在至高意义上论及主的话在相对意义上也论及人,因为人的重生就是主之人身的荣耀的一个形像(参看3138, 3212, 3296, 3490, 4402, 5688节)。由此明显可知,膏油的预备也意味着来自主、与一个人同在的爱之良善的产生和形成。因此,爱之良善通过教会从圣言所获得的真理而得以形成,首先通过外在真理,然后通过那些越来越内在的真理形成,正如刚才,尤其10252节所描述的;因此,外在人首先充满这些真理,然后内层人按连续阶段充满。要知道,这良善被主通过真理形成,并开始存在的秩序也是主保存它的秩序,或它持续存在的秩序。因为保存就是不断的形成,正如持续存在就是不断地存在。由此可推知,与一个人同在的爱之良善的性质取决于感知和情感的性质,并取决于此人充满真理所在的秩序。如果这情感是为了真理和良善的缘故而对真理的一种爱,而不是对它的一种自私和世俗的情感,如果秩序是从最外层逐步发展到越来越内在的层次,那么爱之良善就是真的;否则,它就是假的,根本不是良善。如果是在一开始,就是当此人开始被形成时,他对真理的情感也是为了自己和世界,则没有关系。不过,这种情感必须随着良善通过真理增长而脱去或剥落。此外,从那时起,这个人不断从这类事物中被洁净,如充满废物的肠道一样。人若以为一个人在没有信之真理,并照这些真理生活的情况下也能被赋予爱之良善,就大错特错了。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