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十二、天堂的一切事物与人的一切事物存在一种对应关系
87.今天的人已不知“对应”为何物。这种无知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是,人因爱自己、爱世界而远离了天堂。凡爱自己、爱世界高于一切的人只关心世俗事物,因为这些事物吸引外在感官,满足属世欲望;他不关心属灵事物,因为这些事物吸引内在感官,满足心智。所以,他把它们扔在一边,声称它们过于高深,难以领会。古人却截然不同。对他们来说,对应知识是一切知识的明珠。他们藉此获得聪明和智慧,属教会的人也藉此与天堂交流;事实上,对应知识是天使的知识。上古之人,也就是属天之人,出于对应本身思考,和天使一样。所以,他们甚至能与天使交谈。此外,主时常向他们显现,并教导他们。而如今,这种知识已全然遗失,以致人们不知对应为何物。
注:对应的知识远远胜过其它知识(4280节)。对应知识是古人的首要知识;但如今它完全被人遗忘(3021, 3419, 4280, 4749, 4844, 4964, 4966, 6004, 7729, 10252节)。对应知识曾兴盛于东方民族和埃及当中(5702, 6692, 7097, 7779, 9391, 10407节)。
10268.“要用这膏油抹会幕”表为了代表主在众天堂的神性。这从“用圣油抹”和“会幕”的含义清楚可知:“用圣油抹”是指产生一个神性人身方面的主之神性之爱的神性良善的代表,“膏抹”表示产生一个代表,被膏抹的东西被称为圣不是由于油,而是由于代表油所表示的神性,因为“油”表示神性之爱的神性良善,“圣”表示神性人身,唯独这人身是神圣的,这从前面的说明可以看出来(9954, 10011, 10019, 10264-10267节);“会幕”是指完整的整体上的天堂:至内层或第三层天堂由法柜所在的地方来表示,中间或第二层天堂由上面有脸饼或陈设饼的桌子,以及灯台和香坛所在的地方来表示,最低层或第一层天堂由院子所在的地方来表示,关于这一切,可参看前文(9457, 9481, 9485, 9784, 9963, 10230, 10242, 10245节)。由此明显可知,“抹会幕”表示产生一个在其神性人身方面的主之神性之爱的神性良善的代表;由于“抹会幕”表示这一点,所表示的也是为了代表主在众天堂的神性。因为天堂之所以为天堂,不是凭就天使自己的东西而言的天使,仅仅凭着与他们同在的主之神性(参看9408, 10125, 10151, 10157, 10159节)。
4964.“被带下埃及去”表被带下教会所拥有的记忆知识。这从“埃及”的含义清楚可知,“埃及”是指记忆知识,也就是总体上的记忆知识,如前所述(1164, 1165, 1186, 1462节);但尚未解释“埃及”严格来说所表示的记忆知识是何性质。古教会有教义知识,也有记忆知识。教义知识涉及对神之爱和对邻之仁;而记忆知识涉及自然界与灵界的对应关系,以及属灵和属天事物在属世和尘世事物中的代表。这就是那些在古教会之人的记忆知识。
埃及是古教会所在的那些地区和国家之一(1238, 2385节);但由于在埃及,代代相传的,主要是记忆知识,所以“埃及”就表示总体上的记忆知识。也正因如此,圣言的预言部分经常论及埃及,“埃及”尤表这种知识。而且,埃及人的巫术也源于此,因为他们熟悉自然界和灵界的对应关系,后来,当他们中间的教会走向尽头时,这些对应关系因转变为巫术而被滥用。由于他们拥有这类知识,也就是教导对应关系,以及代表和有意义符号的知识,并且这些知识服务教会的教义事物,尤其服务于对他们圣言中所说的那些话的理解(古教会也有一部圣言,既预言性的,也有历史性的,类似于今天的圣言,然而这却是一部不同的圣言,对此,可参看2686节),所以“被带下埃及去”表示被带下教会所拥有的记忆知识。
由于“约瑟”代表主,而经上在此说约瑟“被带下埃及去”,故意思是说,当主荣耀祂的内在人,也就是使它变成神性时,祂首先充满吸收消化教会所拥有的记忆知识,然后从这种知识开始并利用这种知识向越来越内在的事物发展,最终甚至发展到那些神性事物。因为祂乐意照祂使人重生,也就是使他变得属灵所遵循的次序荣耀祂自己,也就是使祂自己变成神性(3138, 3212, 3296, 3490, 4402节)。也就是说,从外在事物,即记忆知识和信之真理逐渐发展到内在事物,即对邻之仁和对主之爱的观念。由此明显可知下面这些话是什么意思:
当以色列尚为孩童时,我就爱了他,就从埃及召出我的儿子来。(何西阿书11:1)
这些话论及主(参看马太福音2:15)。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