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十二、天堂的一切事物与人的一切事物存在一种对应关系
87.今天的人已不知“对应”为何物。这种无知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是,人因爱自己、爱世界而远离了天堂。凡爱自己、爱世界高于一切的人只关心世俗事物,因为这些事物吸引外在感官,满足属世欲望;他不关心属灵事物,因为这些事物吸引内在感官,满足心智。所以,他把它们扔在一边,声称它们过于高深,难以领会。古人却截然不同。对他们来说,对应知识是一切知识的明珠。他们藉此获得聪明和智慧,属教会的人也藉此与天堂交流;事实上,对应知识是天使的知识。上古之人,也就是属天之人,出于对应本身思考,和天使一样。所以,他们甚至能与天使交谈。此外,主时常向他们显现,并教导他们。而如今,这种知识已全然遗失,以致人们不知对应为何物。
注:对应的知识远远胜过其它知识(4280节)。对应知识是古人的首要知识;但如今它完全被人遗忘(3021, 3419, 4280, 4749, 4844, 4964, 4966, 6004, 7729, 10252节)。对应知识曾兴盛于东方民族和埃及当中(5702, 6692, 7097, 7779, 9391, 10407节)。
6716.“有一个来自利未家的人去”表源于良善的真理。这从“人”和“来自家”的含义,以及“利未”的代表清楚可知:“人”是指真理(参看3134节);“来自家”是指起源;“利未”是指良善,因为“利未”在至高意义上代表神性之爱(3875节),在内义上代表属灵之爱(3875, 4497, 4502, 4503节);他因代表爱,故代表良善,因为一切良善皆来自爱。关于此处由“来自利未家的人”所表示的源于良善的真理,要知道,在下文,就至高意义而言,所论述的主题是主,即祂的人身如何变成神的律法,也就是真正的真理或真理本身。众所周知,主像其他人一样出生,当还是个小孩子时,祂就学习说话,和其他小孩子一样,之后在知识,以及聪明和智慧上成长。
由此明显可知,祂的人身并非生来就是神性,而是祂凭自己的能力把它变成神性。祂之所以凭自己的能力把它变成神性,是因为祂从耶和华成孕,因此其生命至内在的核心就是耶和华自己。因为每个人生命至内在的核心,也就是所谓的“灵魂”,皆源自父亲;而包裹这至内层的东西,也就是所谓的“身体”,则源自母亲。源自父亲的生命至内在的核心不断流入,并作用于源自母亲的外在,甚至在子宫里就努力使这外在像它自己。这一点可从以下事实看出来:孩子生来就具有父亲的性情,有时孙子和曾孙具有祖父和曾祖父的性情。其原因在于,源自父亲的灵魂不断想使源自母亲的外在成为它自己的形像和样式。
这是人的情况,由此可见,主尤其如此。祂的至内在部分就是神性本身,因为它是耶和华自己;事实上,祂是耶和华的独生子。由于这至内在部分是神性本身,所以神性岂不比任何人更能使源自母亲的外在成为自己的形像,也就是类似它自己,以使得人身(即源自母亲的外在)变成神性?祂凭自己的能力实现这一切,因为神性,就是祂作用于祂的人身所凭借的至内层,属于祂,正如一个人的灵魂,就是他的至内在部分,属于这个人一样。由于主照着神序发展,所以祂在世时将祂的人身变成神性真理;但后来,当完全得着荣耀时,祂便把它变成了神性良善,从而与耶和华为一。
本章在至高意义上就描述了这一切是如何成就的。不过,由于全都在论述主的至高意义的内容超越了人类的理解力,所以我会在下文解释包含在本章内义中的事物。这些论述了与教会成员,也就是正在重生的人同在的神性之真理的开始和相继状态(参看6713, 6714节)。这些事物之所以包含在内义中,是因为人的重生就是主之人身体荣耀的一个形像(3138, 3212, 3245, 3246, 3296, 3490, 4402, 5688节)。
4966.“护卫长”表那些在解释中首先到来并最为重要的事物。这从“护卫长”的含义清楚可知,“护卫长”是指在解释首先到来并最为重要的事物(4790节)。在解释中首先到来并最为重要的事物就是特别适合解释圣言,因而有助于理解取自圣言的对神之爱和对邻之仁的教义的事物。要知道,古人的记忆知识完全不同于如今的记忆知识。如前所述,古人的记忆知识论述的是自然界的事物与灵界的事物的对应关系。被称为哲学的知识,就是诸如亚里士多德以及像他那样的人所研究的那类知识,并不为他们所知。这一点从古代作家所写的书也能明显看出来,其中大多数都是以表示、代表并对应于内在事物的语言写成的,这从下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来,更不用提其它了。
他们想象大山上的赫利孔,以它来表示天堂;又想象下面小山上一个叫帕纳索斯的地方,以它来表示记忆知识。他们说,有一匹飞马,叫佩加索斯,用蹄子踏开一个源泉;他们将知识的分支称为少女或童女,以及其它类似传统。因为在对应和代表的帮助下,他们知道“大山”表示天堂,“小山”表示在此之下的天堂,也就是在人中间的天堂;“马”表示理解力;它用来飞行的“翅膀”表示属灵事物;“马蹄”表示属世心智;“源泉”表示聪明;而被称为“美惠三女神”的那三个少女或童女表示对良善的情感;被称为“缪斯”或“赫利孔”和“帕纳索斯”的少女或童女表示对真理的情感。他们同样将马指定给太阳,将其食物称为仙果,将其所喝的称为花蜜;因为他们知道,“太阳”表示属天之爱,“马”表示源于这爱的理解力,而“食物”表示属天事物,“所喝的”表示属灵事物。
国王加冕时仍旧遵循的习俗也源于古人。那时,国王要坐在银宝座上,穿紫袍,膏抹油,头戴王冠,手拿权杖、剑和钥匙。他要在皇家的气派中骑上一匹白马,马掌是用银子打造的;他在席前必须由王国的贵胄侍候,以及其它礼仪。因为古人知道“王”代表植根于神性良善的神性真理,由此知道银宝座、紫袍、膏油、王冠、权杖、剑、钥匙、白马、银马掌,以及在席上被贵胄侍候分别表示什么。如今谁知道这些习俗的含义?或教导它们含义的知识在哪里?人们将这类事物称为象征,却根本不知道凡有关对应和代表的任何事。由此明显可知,古人所拥有的知识是何性质,这种知识赋予他们对属灵和属天事物的洞察力;而如今,人们几乎不知道这类事物的存在。
取代古人的知识、严格来说被称为哲学的知识倾向于使心智远离认识这类事物,因为它们也能被用来确认虚假。此外,当真理通过它们被确认时,它们就会将心智引入黑暗,因为它们大部分是用来确认的纯粹术语;很少有人明白这些术语,甚至明白的人也很少争论它们。由此明显可知人类离古人的学问有多远,而古人的学问通向智慧。外邦人从古教会那里获得这些知识,其外在敬拜就在于代表和有意义的符号;其内在敬拜则在于所代表和表示的那些事物。这些就是“埃及”真正意义上所表示的知识。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