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十二、天堂的一切事物与人的一切事物存在一种对应关系
87.今天的人已不知“对应”为何物。这种无知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是,人因爱自己、爱世界而远离了天堂。凡爱自己、爱世界高于一切的人只关心世俗事物,因为这些事物吸引外在感官,满足属世欲望;他不关心属灵事物,因为这些事物吸引内在感官,满足心智。所以,他把它们扔在一边,声称它们过于高深,难以领会。古人却截然不同。对他们来说,对应知识是一切知识的明珠。他们藉此获得聪明和智慧,属教会的人也藉此与天堂交流;事实上,对应知识是天使的知识。上古之人,也就是属天之人,出于对应本身思考,和天使一样。所以,他们甚至能与天使交谈。此外,主时常向他们显现,并教导他们。而如今,这种知识已全然遗失,以致人们不知对应为何物。
注:对应的知识远远胜过其它知识(4280节)。对应知识是古人的首要知识;但如今它完全被人遗忘(3021, 3419, 4280, 4749, 4844, 4964, 4966, 6004, 7729, 10252节)。对应知识曾兴盛于东方民族和埃及当中(5702, 6692, 7097, 7779, 9391, 10407节)。
8241.“耶和华和祂的仆人摩西”表神性良善和从祂发出的神性真理方面的主,以及服事。这从这一事实和“摩西”的代表,以及“仆人的含义”清楚可知。这一事实即:在圣言中,“耶和华”表示主(参看1343, 1736, 2921, 3023, 3035, 5663, 6281, 6303, 6945, 6956节),事实上表示神性良善方面的主(参看2586, 2769, 2807, 2822, 4402, 6905节)。“摩西”是指从祂发出的神性真理(参看6752, 7010, 7014, 7089, 7382节)。之所以说“神性良善和神性真理方面的主”,是因为神性良善存在于主里面,神性真理则从主发出;神性良善之于神性真理,如同太阳的火之于这火发出的光;光不在太阳里面,而是来自太阳。“仆人”是指服事的人。“仆人”这个词用来描述进行服务的人,也就是服事的人(参看7143节)。这就为何当主在世时,就其神性人身而言,祂在圣言中被称为“仆人”(3441节);因为在此期间,祂服事人,正如祂自己所说的:
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你们中间谁愿为首,就必作你们的仆人。正如人子来,不是要受服事,乃是要服事人。(马太福音20:26-28; 马可福音10:43-45)
木星的灵人和居民(续)
6692.“法老吩咐他的众民”表进入与教会真理相对立的记忆知识的总体流注。这从“吩咐”和“他的民”的含义清楚可知:“吩咐”是指流注(参看5486, 5732节),在此是指总体流注,因为是法老所吩咐的,而法老代表总体上的记忆知识(参看6015节);“他的民”是指与教会真理相对立的记忆知识。此处“民”所指的埃及人表示记忆知识,这在前面已频繁说明(参看6838节)。“埃及人”之所以表示与教会真理相对立的记忆知识,是因为古教会,即也一直存在于他们当中的教会的代表形式和有意义的符号在那里沦为了巫术。因为那时通过教会的代表形式和有意义的符号才会有与天堂的交流。这种交流存在于那些活在仁之良善的人中间,并且在许多人当中是开放的。然而,在那些没有活在仁之良善,而是活在它的对立面之人中间,开放的交流有时存在于败坏教会一切真理,并将它的良善连同这些真理一道毁灭的恶灵中间,巫术由此产生。这一点从埃及人的象形文字也可以看出来,他们在神圣仪式中也用到象形文字。埃及人用它们来表示属灵事物,并用它们来败坏神序。
巫术无非是败坏秩序、滥用对应关系。真正的秩序若要存在,人必须接受从主发出的良善与真理。当这一切成就时,真正的秩序便存在于此人意图和思维的一切事物中。但当人不照着源于主的秩序接受良善与真理,反而相信一切事都是无目的的盲目流入的,即便有任何事的确带有目的,那也是由于他自己的谨慎时,他就败坏了真正的秩序。因为他运用属于秩序的事物只是为了他自己的利益,而不是为了其邻舍的利益,除非他的邻舍偏向他。这就解释了一个惊人的事实:所有坚信一切事都归于自己的精明,丝毫不归于圣治或天命的人,在来世都非常倾向于巫术,并尽可能地涉足其中;那些因信靠自己并将一切归于自己的精明而想出诡诈、奸滑的方法来超越别人的人尤其如此。像这样的人一旦在来世经历审判,就会被送入巫师的地狱。这些地狱在右方脚底之下那个层面,稍向前一点,并延伸到很远的地方;埃及人在最低层的深渊。正因如此,“法老”、“埃及人”和“埃及”表示与教会真理相对立的记忆知识。
因此,为防止教会的代表形式和有意义的符号进一步沦为巫术,以色列百姓才被选中,并且教会的代表形式和有意义的符号要在他们中间重新建立。这百姓具有这样的性质:它不可能从中制造巫术,因为它只对外在事物感兴趣,不信任何内在事物,更不信任何属灵事物。在这种人中间,诸如存在于埃及人当中的那类巫术不会出现。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