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新天新地,以及新耶路撒冷的意义
1.在启示录,我们读到:
我看见一个新天新地,因为先前的天和先前的地已经过去了。我又看见圣城新耶路撒冷由神那里从天而降,预备好了,就如新妇妆饰整齐,等候丈夫。城有高大的墙,有十二个门,门上有十二位天使,又有名字写在上头,就是以色列十二支派的名字。城墙有十二根基,根基上有羔羊十二使徒的名字。城是四方的,长宽一样大。天使用苇子量那城,共有一万二千斯他丢;长宽一样;又量了城墙,按着人的尺寸,就是天使的尺寸,共有一百四十四肘。墙是碧玉造的;城是精金的,如同明净的玻璃。城墙的根基是用各样宝石修饰的。十二个门是十二颗珍珠。城内的街道是纯金,好像透明的玻璃。有神的荣耀光照它,又有羔羊为城的灯。得救的列族要在城的光里行走,地上的列王必将自己的荣耀、尊贵归与那城。(启示录21:1, 2, 12-24)
凡阅读这段经文的人只能按字义理解它们。他们以为,可见的天地将毁灭,一个新天将出现,并以一座圣城,就是具有上述尺寸的耶路撒冷的形式降在新地上。
然而,天使却以完全不同的方式来理解它。他们以一种属灵的方式来理解我们以一种属世的方式所理解的细节,并且他们理解这些细节的真正含义。这就是圣言的内义或灵义。就天使所理解的内义或灵义而言,“一个新天新地”表示一个在天上和地上的新教会(后面会详细讨论这两个地方的教会,2-5节)。“由神那里从天而降的圣城耶路撒冷”表示新教会的天堂教义;一样的“长、宽、高”表示总体上该教义的一切良善和真理。“城墙”表示保护它的真理;“墙的尺寸,按着人的尺寸,就是天使的尺寸,共有一百四十四肘”表示总体上所有这些保护真理及其性质。珍珠的“十二个门”表示引入真理,与“门上的十二位天使”所表相同。“各样宝石修饰的城墙的根基”表示作为该教义基础的知识。“以色列十二支派”和“十二使徒”表示该教会的一切事物,无论总体还是细节。像“明透玻璃的精金”的城及其街道表示爱之良善,教义及其真理因爱之良善而透明、发光。得救的“列族”,以及将荣耀、尊贵归与那城的“地上的列王”表示教会中所有处于良善和真理的人。“神”和“羔羊”表示主的神性本身和神性人身。
这就是圣言的属灵意义(译注:简称灵义),而属世意义,即字义则是它的基础。尽管如此,这两层意义,即属灵意义和属世意义,仍通过它们的对应关系而形成一体。我不打算在这本书中说明上述经文中有这样一种属灵意义,因为这不是我当前的任务;不过,读者可参看《属天的奥秘》一书中以下地方对它的证明。在圣言中,“地”,尤其当用于迦南地时,表示教会(AC662, 1066-1067, 1262, 1413, 1607, 2928, 3355, 4447, 4535, 5577, 8011, 9325, 9643节)。因为“地”在灵义上表示住于其上的民族及其敬拜(AC262节),那地上的人表示那些属于属灵教会的人(AC2928节)。“新天新地”表示就良善和真理,因而就两个领域的教会的事物而言,天上和地上的某种新事物(AC1733, 1850, 2117—2118, 3355, 4535, 10373节)。至于过去的“先前的天和先前的地”表示什么,可参看《最后的审判》(译注:该书全称《最后的审判和巴比伦的毁灭》)全文,尤其65-72节。
“耶路撒冷”表示教义方面的教会(AC402, 3654, 9166节)。“城”表示属于教会和宗教的教义(AC402, 2451, 2712, 2943, 3216, 4492—4493节)。“城墙”表示教义的保护真理(AC6419节)。“城门”表示引入教义并通过教义引入教会的真理(AC2943, 4477, 4492—4493节)。“以色列十二支派”代表,因而表示教会的一切真理和良善,无论总体还是细节,因而表示信和爱的全部事物(AC3858, 3926, 6335, 6640节)。“主的十二使徒”所表相同(AC2129, 3272, 3354, 3488, 3858, 6397节)。当经上论到使徒们说:“他们要坐在十二个宝座上,审判以色列十二个支派”(马太福音19:28; 路加福音22:30)时,这句话表示所有人都要照教会的良善和真理,因而被它们所来自的主审判(AC2129, 6397节)。“十二”表示总体上的一切事物(AC577, 2089, 2129, 2130, 3272, 3858, 3913节)。
“一百四十四”所表相同,因为它是十二乘十二的积(AC7973节);“一万二千”具有相同的含义(AC7973节)。在圣言中,所有数字都表示事物(AC482, 487, 647—648, 755, 813, 1963, 1988, 2075, 2252, 3252, 4264, 6175, 9488, 9659, 10217, 10253节)。倍数和它的因数具有相同的含义(AC5291, 5335, 5708, 7973节)。“尺寸”表示一个事物在真理和良善方面的性质(AC3104, 9603, 10262节)。“城墙的根基”表示作为教义基础的真理的知识(AC9643节)。“四方”或正方形表示完整或完美之物(AC9717, 9861节)。“长”表示良善及其延伸,“宽”表示真理及其延伸(AC1613, 9861节)。“宝石”表示源于良善的真理(AC114, 9863, 9865节)。乌陵和土明中的“宝石”表示什么,无论总体还是细节(AC3862, 9864, 9866, 9891, 9895, 9905节)。造城墙的“碧玉”表示什么(AC9872节)。
“城内的街道”表示源于良善的教义真理(AC2336节)。“金”表示爱之良善(AC113, 1551—1552, 5658, 6914, 6917, 9510, 9874, 9881节)。“荣耀”表示诸如存在于天上的那种神性真理,以及由此而来的聪明和智慧(AC4809, 5922, 8267, 8427, 9429, 10574节)。“列族”表示教会中那些处于良善的人,在抽象意义上表示教会的良善(AC1159, 1258, 1260, 1285, 1416, 1849, 4574, 7830, 9255—9256节)。“君王” 表示教会中那些处于真理的人,在抽象意义上表示教会的真理(AC1672, 2015, 2069, 4575, 5044节)。君王加冕礼上的仪式与神性真理的事物有关,但关于这些事物的知识如今已经消失了(AC4581, 4966节)。
875.对此,我补充以下记事:
一天清晨,我一醒来就看见两位天使从天上下来,一位来自天堂的南边,一位来自天堂的东边。他们都驾着套着白马的马车。来自天堂南边的天使所驾的马车银光闪闪,而来自天堂东边的天使所驾的马车则金光灿灿。他们手持的缰绳仿佛闪烁着黎明的火焰色光芒。我从远处所看到的两位天使就是这样,但等到他们靠近时,就不是坐在马车里了,而是他们自己的天使样貌,也就是人的形式。从天堂东边而来的这一位身穿闪亮的紫袍,而从天堂南边来的这一位则身穿闪亮的蓝袍。当抵达天堂下面的低地时,他们跑着迎接对方,仿佛奋勇争先,然后彼此拥抱亲吻。我听说这两位天使在世时就通过内在的友谊而结合,不过如今一个在东方天堂,一个在南方天堂。那些通过主而处于爱的人在东方天堂,而那些通过主而处于智慧的人则在南方天堂。
他们先谈了会儿各自天堂的辉煌事物,然后转向这个话题:就其本质而言,天堂是爱还是智慧。他们很快达成共识:一个属于另一个,不过又讨论哪一个是另一个的起源。来自智慧天堂来的天使问另一位天使:“什么是爱?”对方回答说,来源于显为太阳的主的爱,是天使和世人的生命之热,因而就是他们的生命。他还说,爱的衍生物被称作情感,通过它们产生感知,因而产生思维。“由此可知,智慧凭其起源而成为爱;因此,思维就其起源而言,是那爱的情感。还可知,通过查看在其次序中的衍生物就会发现,思维无非是情感的形式;这一事实却不为人知,因为思维处在光中,而情感处在热中,因而人会反思思维,却不反思情感,声音和言语也是这种情形。思维无非是情感的形式,这一点也可通过言语来说明,因为言语无非是声音的形式。情况之所以相似,是因为声音对应于情感,言语对应于思维;所以,情感发声,思维说话。这一点以这种方式来说明会变得清晰明了,‘若把声音从言语那里拿走,言语还有什么呢?’同样‘把情感从思维那里拿走,思维还有什么呢?’由此明显可知,爱是智慧的全部,因而天堂的本质是爱,它们的存在是智慧;或也可说,天堂出于神性之爱而存在,它们出于藉着神性智慧的神性之爱而逐渐存在,因此,如先前所说,一个属于另一个。”
就在这时,与我同在的一个新灵听到这些话后,就问仁与信的情形是否也如此,因为仁属于情感,信属于思维。这位天使回答说:“完全一样,因为信无非是仁的形式,就像言语是声音的形式一样。事实上,信也由仁形成,就像言语由声音形成。我们在天上还知道是如何形成的,但在此没时间解释。”他又补充说:“我所说的信是指属灵之信,其中的灵和生命唯独源于仁,因为仁是属灵的,信通过仁而成为属灵的。所以,无仁之信是纯属世之信,这样的信是死信。它还与纯属世的情感相结合,而属世的情感无非是欲望。”两位天使属灵地谈论了这些事,属灵的言语包含上千种属世言语所无法表达的事物;令人惊讶的是,这些事物根本无法落入属世的思维观念。请记住这一点,当死后从属世之光进入属灵之光时,你问一部何为信,何为仁,就会清楚发现,信是有形的仁,因而仁是信的全部,所以仁是信的灵魂、生命和本质,正如情感属于思维,声音属于言语。你若愿意,就会发现信通过仁形成就如同言语通过声音形成,因为它们相对应。两位天使谈完这些事后,就离开了;他们各回自己的天堂时,只见有星星出现在他们头周围;他们离开我一段距离后,又和先前一样看似坐在马车里。
这两位天使从我的视线消失后,我看见右边有座园子,里面有橄榄树、葡萄树、无花果树、月桂和棕榈树,照着对应依次种植。我看了看这园子,发现天使和灵人在树林当中边散步边交谈。这时,其中一位天使灵回头看见了我。在灵人界,预备上天堂,然后成为天使的灵人就叫天使灵。这个天使灵便出了园子来到我面前,说:“你愿和我一同进入我们的园子吗?你会听到并看到奇妙的事。”于是,我便与他同去,然后他对我说:“你看到的这些人(他们有很多)全都处于对真理的情感,因而处于智慧之光。这里还有一栋建筑,我们称之为智慧圣殿。不过,凡自以为智慧的人都看不见它,更不用说自以为智慧充足的人,尤其认为凭自己而有智慧的人。这是因为,这等人没有出于对纯正智慧的情感而接受天堂之光。对于一个人来说,纯正的智慧就是凭天堂之光明白,他所知道、理解,并在其中充满智慧的事,相对于他所不知道、理解,并在其中没有智慧的,如此之少,如同一滴水相对于海洋,因而几乎什么也不是。凡在这个乐园里,凭自己里面的感知和洞察承认他的智慧相对来说极其渺小的人,都会看见这座智慧圣殿。因为是内在之光,而非没有内在的外在之光使他看到这殿。”
因我经常这样思想,并由于知识、然后由于觉察、最后由于出于内在之光的视见已经承认,人的智慧极其贫乏,所以我得以看见这殿。这殿的形状非常外观。它高耸于地面之上,呈四角形,墙是水晶的,优雅的拱状殿顶是透明碧玉的,殿基是各样宝石的。通向它的台阶是抛光的雪花石膏做的。只见台阶两侧仿佛有狮子及其幼狮。然后,我询问可否进入,有人说可以。于是,我拾级而上;当我进去时,只见如同基路伯的形像在殿顶下飞行,不过,很快就消失了。行走的地板是香柏木的,整座殿因着透明的殿顶和墙体,几乎就是光的形式。
这位天使灵同我进去,我便告诉他我从两位天使那里听来的有关爱与智慧、仁与信的谈话内容。然后,他说:“他们没提及第三个吗?”“什么第三个?”我问。“就是功用,”他答道。“没有功用,爱和智慧什么也不是,纯粹是想象的实体罢了。在存在于功用之前,它们不会变成实实在在的。因为爱、智慧和功用这三者是不可分割的,否则,其中任何一个就什么也不是了。离了智慧,爱什么也不是,而是在智慧中为某种事物而形成。它为之而形成的这某种事物就是功用,因此当爱藉着智慧而存在于功用中时,它就成了某种事物,事实上,那时才第一次开始存在。这三者完全就像目的,原因和结果。目的若不藉着原因就什么也不是,而是在结果中。若三者当中放出任何一个,一切事物都会散开,并会化为乌有。
“仁、信和行为也一样。无信之仁什么都不是,无仁之信、没有行为的仁与信也是;它们在行为中成为某种事物;该事物的性质取决于行为的功用。情感、思维和活动,以及意愿、认知或理解和行动同样如此。这一事实在这圣殿里看得清清楚楚,因为我们在此所处的光会启发心智的内层。几何学也教导,除非是三维一体,否则就没有完整和完美的事物。因为线若不成为平面,就什么也不是;而平面若不成为立体,同样什么也不是。所以一个必须直接进入另一个,以便它们能够存在,并共存于第三个。这个原理适用于一切受造物,无论总体还是单独,同样是什么情形,它们固定于第三者。正因如此,在圣言中,“三”在灵义上表示完整和完全。既如此,我就纳闷为何有些人只认唯信,有些人只认唯仁,有些人则只认行为。而事实上,第一个离了第二个,第一个和第二个一起却没有第三个,就都什么也不是。”
不过,这时,我问道:“难道人不可以有仁有信却没有行为吗?人不可以拥有对某事的情感和思维,却不将它行出来吗?”天使灵对我说:“理论上是可能的,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他必须处于执行的努力或意愿;意愿或努力本身就是行为,因为里面有行动的不断努力;一旦下定决心,它就会变成一个外在行动。所以,努力和意愿作为一种内在行动被一切智者接受,因为它被神接受,并且只要一有机会,就采取行动,它完全就像是外在行动。”
此后,我出了智慧圣殿,拾级而下,在园中行走,发现有些灵人正坐在月桂树下吃无花果。我便转向他们,请他们给些无花果,于是,他们给了我一些。看哪,无花果在我手里变成了葡萄!我对此惊讶不已,这时,仍与我同在的这位天使灵对我说:“无花果之所以在你手中变成葡萄,是因为按照对应关系,无花果表示属世人或外在人里面的仁、因而信之良善,而葡萄则表示属灵人或内在人里面的仁和信之良善。由于你热爱属灵事物,所以这事才在你身上发生。在我们的世界,万事万物的出现、存在,以及变化都取决于对应。”突然间,我有一种渴望,很想知道人如何靠着神、而又完全貌似凭自己行善。于是,我就问那些正在吃无花果的人是如何理解这个问题的。他们说,他们只能这样理解:“神在人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在人里面并通过人运作这一切。因为人若意识到这一点,因而要貌似凭自己行善,也就是靠自己行善,就不会行善,而是作恶。事实上,从人,如同从他自己发出的一切,都是从他的小我(proprium)发出的;而人的小我生来就是邪恶。来自神的良善怎么可能和来自人的邪恶结合,从而联合发出进入行为呢?人的自我在救恩的事上不断寻求功德;越这样做,就越从主那里夺走祂的功德,而这是最不公正、最不敬的。总之,神通过圣灵在人里面所行的良善真要流入人的意愿,并因此流入他的行为,必彻底被玷污和亵渎,而这神所绝不允许的。的确,人能认为他所行的良善来自神,还能说它是经由他而来,并貌似来自他自己的神的良善,只是我们还不能理解这一点。”
于是,我敞开心扉说:“你们不理解,是因为你们根据表象思考,通过表象所确认的思维是谬误。你们之所以会卷入这种表象和由此而来的谬误,是因为你们以为人所思所愿,并由此所行所言的一切事都在他里面,因而来自他。而事实上,除了接受流入之物的状态外,它们丝毫不在他里面。人本身不是生命,只是接受生命的一个器官。唯独主本身才是生命,正如祂在约翰福音中所说的:
因为父怎样在自己有生命,就赐给祂儿子也照样在自己有生命。(约翰福音5:26)
此外还有其它地方(如约翰福音11:25;14:6,19)
“有两样事物构成生命,即爱和智慧;或也可说,爱之良善和智慧之真理。这些从神那里流入,被人接受,并且在人里面感觉如同在他自己里面;由于人感觉它们如同在自己里面,所以它们貌似从他发出。它们给人的这种感觉是主的恩赐,为的是所流入之物能感染人,从而被接受和保留。但由于一切邪恶也从地狱而非神那里流入,并被快乐地接受(因为人生来就是这样一种器官),所以从神所接受的良善不会多过人貌似凭自己所除去的邪恶;而人只有通过悔改,同时通过对主的信才能貌似凭自己除去邪恶。
“爱与智慧,仁与信,或更通俗地说,爱与仁的良善和智慧与信仰的真理都是流入的;所流入之物在人里面看似在他自己里面,因而貌似来自他,这一点从视、听、嗅、味、触等感觉很清楚地看出来。在这些感官里面所感觉到的一切事物都是从外部流入,但在它们里面被感觉到;内在感官也是同样的道理,唯一不同之处在于,流入内在感官的,是没有显现的属灵之物,而流入外在感官的,则是显现的属世之物。总之,人就是从神那里接受生命的器官;因此,人越接受良善,就越停止作恶。主将停止作恶的能力赐给每个人,因为主赐他貌似凭自己意愿和理解;凡人出于如同自己的意愿照着如同自己的理解所行的,或也可说,凡他出于属于意愿的自由,照着属于理解的理性所行的,都会保留下来。主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把人带入与祂自己结合的状态,并在这种状态下改造、重生和拯救他。
“流入的生命就是从主发出的生命,这生命也被称为神的灵,在圣言中被称为圣灵;经上说这生命启示人、使人复活;甚至在他里面作工。但这生命会照着此人以他的爱所产生的组织结构而变化和更改。你们也许还知道,一切爱与仁之善和一切智与信之真都是流入的,其实并不在此人里面。这一点从以下事实可知:人若认为自创造时人里面就有这类事物,就不能不认为神将祂自己注入人里面,因而人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神明。然而,凡出于信而这样想的人都变成了魔鬼,像腐尸一样恶臭。
“此外,人的行为不就是心智的活动吗?因为凡心智所意愿和思考的,就会通过它的器官在身体上行出来;因此,当心智被主引领时,行为也被引领;当信主时,心智和来自它的行为就被主引领。否则,请尽可能地告诉我,为何主在圣言中在上千处地方叮嘱人必须爱自己的邻舍,必须出于仁之良善作工,像树那样结果子,必须遵守祂的诫命,所有这一切都为了他能得救?还有,为何祂说要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行善的上天堂得生命,作恶的下地狱得死亡?如果从人发出的一切势都是邀功的,因而是邪恶的,那祂怎会说这种话?所以,你们要知道,若心智是仁爱,行为也是仁爱;若心智是唯信,就是脱离属灵之仁的信,那行为也是唯信;这信才是邀功的,因为它的仁是属世的,而非属灵的。仁之信则不然,因为仁不愿邀功,因而它的信也不愿邀功。”
听到这番话,那些坐在月桂树下的人说:“我们知道你说得对,却不理解。”对此,我回答说:“你们能知道我说得对,凭借的是一种普遍感知,就是当人闻听真理时,从来自天堂的光之流注所拥有的那种感知;而你们不理解是由于你们自己的感知,就是从来自世界的光之流注所拥有的那种感知。在智者里面,这两种感知,即内在的和外在的,或属灵的和属世的,合而为一。若注目于主,除去邪恶,你们也能使它们合而为一。”由于他们也能理解这些话,所以我便从我们所坐在下面的月桂树上拧下几根枝子,递给他们说:“你们认为这是出于我,还是出于主?”他们说,他们认为这是通过我,如同来自我;看哪,他们手中的枝子开了花。离别之际,我看到在被葡萄藤蔓所缠绕的树干、青翠的橄榄树下有一张香柏木桌子,桌子上有一本书。我一瞧,看哪,这是我写的书,名为《圣爱与圣智》,还有《圣治》;我说,这两本书充分说明,人是接受生命的器官,并非生命。
之后,我离开那园子,欢欢喜喜地打道回府,那位天使灵与我同在;他在路上对我说:“如果你愿意清楚看到何为信与仁,因而何为与仁分离之信,何为与仁结合之信,我也会在眼前展示它。”我回答说:“请展示。”于是,他说:“请思想光和热,以取代信和仁,你就会看得清清楚楚;因为信本质上是属于智慧的真理,而仁本质上是属于爱的情感;在天上,智慧之真理是光,爱之情感是热;天使所在的光和热并非别的什么。你由此可以清楚看出,何为与仁分离之信,何为与仁结合之信。与仁分离之信就像冬天里的光,与仁结合之信则如同春天里的光。冬光,也就是与热分离之光,因与寒冷结合,故会剥光树上的叶子,将土地冻硬,杀死青草,同样使河水结冰;但春光,也就是与热结合的光,则会使树木复苏,先长出叶子,然后开花,最后结果;它打开并松软大地,使它长出青草、菜蔬、鲜花、灌木,同样融化坚冰,使泉水从源头流出。
“信与仁的情形完全一样。与仁分离之信使万物死亡,与仁结合之信使万物复苏。在我们灵界,这种复苏和死亡能活生生地看到;因为在灵界,信就是光,仁就是热。哪里有与仁结合之信,哪里就有照着结合、令人愉悦的天堂乐园、花圃与草地;而哪里有与仁分离之信,哪里甚至寸草不生;仅有的绿色,还是刺草、荆棘和蒺藜上的。从显为太阳的主那里发出的热和光就在天使和灵人里面,因而在他们之外产生这一切。”有几位神职人员离我们不远,天使灵称他们为唯信的称仁者和成圣者,还称他们为神秘主义者。我们把这些话说给他们听,还进行了论证,好叫他们明白事实的确如此;我们问:“难道不是这样吗?”他们却转过身去,说:“我们没听见。”于是,我们大声向他们喊着说:“那么,现在请听。”他们两手捂住耳朵,叫嚷着:“我们不愿听。”
9325.“你的地上必没有坠胎的、不生育的”表良善和真理将按自己的适当次序,以连续的过程发展。这从“坠胎或不生育”和“地上”的含义清楚可知:“坠胎或不生育”是指按适当次序重生的过程,因而是指良善和真理将按自己的适当次序,以连续的过程发展,如下文所述;“地上”是指在教会中。在圣言中,“地”表示教会(参看566, 662, 1066, 1067, 1262, 1413, 1607, 1733, 1850, 2117, 2118e, 2571, 2928, 3355, 3368, 3379, 4447, 4535, 5577, 8011, 8732节);“地”表示教会的原因是,它是指迦南地,教会存在的地方,事实上,自上古时期起,教会就一直存在于那里(3686, 4447, 4454, 4516, 4517, 5136, 6516, 8317节)。此外,在灵界,当提到地时,没有人会想到一块地,而是会想到住在那地的是什么人,以及他们的宗教信仰是何性质。因此,当圣言提到“地”,并且所指的是迦南地时,所想到的,就是教会。由此可见在圣言主的预言部分,“新天新地”表示什么,即:内在教会和外在教会(1850, 3355, 4535节);因为既有内在人,也有外在人。
“地上必没有坠胎的、不生育的”之所以表示良善和真理将按自己的适当次序,以连续的过程发展,是因为就圣言的内义而言,凡与出生有关的一切,都表示诸如与属灵出生,因而与重生有关的那类事物(2584, 3860, 3905, 3915节)。与属灵出生或重生有关的事物是信之真理和仁之良善,因为一个人通过这些被孕育和新生。“出生”表示这类事物,这一点从圣言中的许多经文,以及主对尼哥底母所说的话明显看出来:
耶稣对他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尼哥底母说,人已经老了,如何能出生呢?岂能再进母腹生出来吗?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神的国。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从灵生的,就是灵。尼哥底母说,怎能有这些事呢?耶稣回答说,你是以色列人的老师,还不明白这事吗?(约翰福音3:3-6, 9, 10)
“从水和圣灵生的”表示通过信之真理和爱之良善重生(参看9274节所提到的章节)。
在圣言中,“出生”表示这类事物起源于地上婚姻和天上婚姻,也就是良善和真理的婚姻的对应关系(关于这种对应关系,可参看2727-2759节)。但如今,几乎没有人知道,恐怕几乎没有人愿意承认,真正的婚姻之爱是从该婚姻降下来的;因为尘世和肉体事物就在人们眼前,这些东西会抑制和窒息关于这种对应关系的一切思维。此外,由于真正的婚姻之爱来自这个源头,所以就圣言的内义而言,“出生”和“世代”表示与主所实现的新生和世代有关的事物。也正因如此,父亲、母亲、儿子、女儿、女婿、儿媳、孙子,以及源于婚姻的其他许多亲属,表示良善和真理,以及它们的衍生物,如在解释他们的章节多次所说明的。
由此可见“地上必没有坠胎的、不生育的”表示良善和真理将按自己的适当次序,以连续的过程发展。“坠胎的”和“不生育的”表示灵义上的坠胎和不生育,即对良善和真理的败坏,以及对它们的毁坏和彻底弃绝,这一点从下列经文明显看出来:
我看以法莲直达推罗,它栽于美地。以法莲却要将自己的儿子带出来,交与行杀戮的人。耶和华啊,求你加给他们胎坠乳干。因他们的恶行,我要把他们从我的家里赶出来。(何西阿书9:13-15)
人若不知道“以法莲”、“推罗”、“杀戮的人”、“儿女”、“胎坠”、“乳干”在内义上表示什么,根本不可能知道这些预言含有什么意思。“以法莲”是指教会的理解力,也就是在从圣言所获得的信之真理和良善上被光照的一种理解力(参看3969, 5354, 6222, 6234, 6238, 6267节);“推罗”是指关于真理和良善的认知或知识(1201节)。由此明显可知“我看以法莲直达推罗,它栽于美地”表示什么。“杀戮的人”是指一个剥夺别人的属灵生命,也就是真理和良善所提供的生命之人(参看3607, 6767, 8902节);“儿子”是指信之真理(489, 491, 533, 1147, 2623, 2813, 3373, 3704, 4257节)。由此明显可知“以法莲却要将自己的儿子带出来,交与行杀戮的人”表示什么。“乳(房)”是指对良善和真理的情感(参看6432节),因此,“乳干”是指情感的缺乏或没有情感,取而代之的是败坏的恶欲。由此明显可知“胎坠”表示什么,即对良善和真理的败坏。所有这些话都表示与属灵生命有关的事物,这是显而易见的,因为经上说“因他们的恶行,我要把他们从我的家里赶出来”。“从耶和华的家里出来”是指从教会和天堂里出来(2233, 2234, 3720, 5640节)。
玛拉基书:
我必为你们斥责吞噬者,不容他毁坏你们的土产。你们田间的葡萄树也不掉果子。众族都必称你们为有福的,你们必成为喜乐之地!(玛拉基书3:11-12)
“田间的葡萄树不掉果子”这句预言表示那些在教会里的人当中的信之真理和良善将按自己的适当次序发展;因为“葡萄树”表示属灵教会的真理和良善(1069, 6375, 6376, 9277节);“田”是指教会(2971, 3766, 7502, 9139, 9295节)。“喜乐之地”是指主所喜悦的一个教会;因为在教会中,已经通过真理和良善重生的每个人都是一个教会。这表明“你们必成为喜乐之地”表示什么,“地”是指教会(参看前面)。
摩西五经:
你们若听从我的典章,谨守遵行,必蒙福胜过万民,在你中间没有不能生育的男女,在你的牲畜中也没有不能生育的。耶和华必使一切的病症、埃及各样的恶疾离开你。(申命记7:12, 14, 15)
“没有不能生育的男女”表示不缺乏真理和良善所提供的生命;因此,这是一个应许,即:他们必在灵性上拥有生命。由于“不生育”具有这种含义,所以在古代的教会,女人若不生育,就觉得自己没有生命。拉结就是这样,她向雅各如此论到自己:
拉结见自己不给雅各生子,对雅各说,你给我儿子,不然我就死了。(创世记30:1; 3908节)
“不生育”还表示那些因没有真理而没有良善,然而却渴望真理,以便能处于良善的人,如教会之外正直民族的情形。以赛亚书就有这种含义的例子:
你这不怀孕、不生育的要歌唱!你这未曾经过产难的要以歌唱回应,以喜乐呼喊!因为凄凉独居者的儿子比已婚的更多。(以赛亚书54:1)
诗篇:
耶和华从灰尘里抬举压伤之人,从粪堆中提拔穷乏人,使他与祂百姓的首领同坐。祂使不能生育的妇人安居家中,为多子的乐母。(诗篇113:7-9)
在哈拿生了撒母耳之后的预言中:
饱足的,作雇工求食;饥饿的,再不饥饿。不生育的,生了七个儿子;多有儿女的,反倒衰微。(撒母耳记上2:5)
在这些经文中,“不生育的”表示正被召唤到教会的外邦民族,当旧教会结束时,也就是说,当以前属于教会的人因没有任何仁爱而不再有信仰时,教会就转交给他们。这旧教会由“多有儿女,反倒衰微的”和“已婚的”来表示;而外邦民族当中的新教会则由“不生育,多有儿女的凄凉独居者”,以及“不能生育、安居家中,为多子乐母的妇人”来表示。“生七个”表示完全重生,因为在这段预言中,“七”并非表示七个,而是表示完全(参看9228节)。由此明显可知主所说的下面这些话表示什么:
日子要到,人必说,不生育的,没有生产过的母腹,和未曾乳养过的胸,有福了!(路加福音23:29)
这论及时代的完结,也就是教会的末期。
列王纪下:
耶利哥城的人对以利沙说,看哪,这城的地势美好,只是水恶劣,地不能生产。以利沙吩咐他们拿一个新盘,将盘里的盐倒在水源。于是那水治好了,再也没有死亡或不能生产的事从它而来了。(列王纪下2:19-21)
若不通过内义,没有人知道这段描述包含着什么;因为圣言中所描述的一切奇迹都含有发生在主国度或教会中的那类事在里面(7337, 7465, 8364, 9086节)。因此,有必要知道“以利沙”代表什么,“耶利哥城”表示什么,“恶劣的水和不能生产的地”、“一个新盘和盘里的盐”,以及他们要将盐所倒进的水源分别表示什么。“以利沙”代表圣言方面的主(参看2762节);“水”表示信之真理(28, 2702, 3058, 3424, 4976, 5668, 6346, 7307, 8137, 8138, 8568节),所以“恶劣的水”表示没有良善的真理;而“不能生产的地”表示因此不是活着的教会良善;“一个新盘”或一个新器皿表示关于良善和真理的记忆知识或认知(3068, 3079, 3316, 3318节);“盐”表示真理对良善的渴望(9207节);“水源”表示接受关于真理和良善的认知或知识,并被真理对良善的渴望改善的人的属世层。
由此明显可知,这个奇迹包含什么,即:教会及其生命被主的圣言和由此而来的真理对良善的渴望改善。当此人的属世层由于这种渴望而从圣言接受真理时,这种改善就实现了。这个奇迹之所以发生在耶利哥城,是因为该城距离约旦河不远;而“约旦河”表示在一个教会成员里面那首先接受真理的,也就是属世层(1585, 4255节)。正是人的属世层首先从主接受存在于圣言中的真理,但最后重生的,也就是它;它重生了,整个人就重生了。主给门徒洗脚时,对彼得所说的话就表示这一点:
耶稣说,凡洗过澡的人,只要把脚一洗,全身就干净了。(约翰福音13:10)
“脚”是指属世人的事物,一般是指属世层本身(参看2162, 3147, 3761, 3986, 4280, 4938-4952, 5327, 5328节)。如果一个人要重生,那么属世人或外在人就必须与属灵人或内在人保持一致;因此,只有等到属世人重生,人才会重生(参看2850, 3167, 3286, 3321, 3470, 3493, 3508, 3509, 3518, 3573, 3576, 3579, 3620, 3623, 3671, 3882, 3969, 4353, 4588, 4612, 4618, 5168, 5326, 5373, 5651, 6299, 6454, 7442, 7443, 8742-8747, 9043, 9046, 9061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