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22.主的十二门徒代表整体上信与仁的一切事物方面的教会,和以色列的十二支派一样(2129, 3354, 3488, 3858, 6397节)。彼得、雅各和约翰代表在其秩序中的信、仁和仁之良善(创世记18章序言,2135节)。彼得代表信(创世记22章序言,4738, 6000, 6073, 6344, 10087节)。约翰代表仁之良善(创世记18章序言,2135节)。教会的末期没有对主的信,因为没有仁,这一点由第三次鸡叫之前彼得三次否认主来代表;因为在那段经文中,彼得在代表意义上是指信(6000, 6073节)。在圣言中,“鸡叫”和“黎明”表示教会的末期(10134节)。“三”或“三次”表示直到结束的完整之物(2788, 4495, 5159, 9198, 10127节)。当彼得看见约翰跟从主时,主对彼得所说的话所表相同:
彼得,这与你何干?约翰,你跟从我吧;因为彼得论到约翰说,这人怎样呢?(约翰福音21:21, 22,10087节)
约翰靠着主的胸膛,是因为他代表仁之良善(3934, 10081节)。仁之良善构成教会,这一点也由主从十字架上对约翰所说的话来表示:
耶稣见母亲和祂所爱的那门徒站在旁边,就对祂母亲说,妇人,看,你的儿子!又对那门徒说,看,你的母亲!从那刻起,那门徒就接她到自己家里去了。(约翰福音19:26, 27)
“约翰”表示仁之良善,“妇人”和“母亲”表示教会;所以整段经文表示教会将在仁之良善所在的地方;在圣言中,“妇人”表示教会(参看252—253, 749, 770, 3160, 6014, 7337, 8994节)。“母亲”也是(289, 2691, 2717, 3703, 4257, 5581, 8897, 10490节)。在圣言中,所有人名和地名都表示从它们抽象出来的事物(768, 1888,4310, 4442, 10329节)。
2129.喧嚣,确切地说冲突还有其它种类,也传达了最后审判的概念,并且就其内层而言,邪恶地聚集起来的有害社群被它们解散。关于他们,我可以讲述以下内容:这些灵人被驱使进入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他们不像平常那样作为一个社群思考,也就是彼此交流,而是各自独立思考。由于他们的想法彼此都不一致,刺耳的讲话声音混乱,或说各人都嘟囔着与其他人不同的话,结果,一种喧嚣产生了,它听上去就像多水的声音;并且彼此的冲突无法描述,这些冲突都是由对牢固确立的真理,也就是当时他们所思考和谈论的主题意见混乱造成的。这种喧嚣或混乱具有这种特点,它可称作属灵的混沌。
这些冲突和混乱喧嚣的声音有三重。第一重声音在脑袋周围流入,我被告知,那是思维的声音。第二重声音朝左太阳穴流入,我被告知,那是他们对不愿信仰的某些真理的推理的冲突。第三重声音从右上方流入,是咬牙切齿的声音,但不那么混乱。这种咬牙切齿转到这边,转到那边;我被告知,这是由正以这种方式转到这边,并通过他们的推理陷入冲突的真理产生的。当这些冲突还在继续时,还有其他灵人与我说话,告诉我每个事物都表示什么,并且他们的话清晰地穿透这一切噪音。
他们推理的主题主要是这些:是否要按字面来理解这句话,即:十二使徒将坐在十二个宝座上审判以色列十二个支派;以及遭受迫害和苦难的其他人是否可以进入天堂。每个人都照着他活在肉身时所陷入的幻想进行推理。然而,其中一些被带回彼此的交流和秩序中的灵人后来被教导:关于使徒的这句话要以完全不同的方式来理解,也就是说,“使徒”不是指使徒,“宝座”不是指宝座,“支派”不是指支派,事实上,“十二”也不是指十二。相反,“使徒”、“宝座”、“支派”,以及“十二”这些词语都表示信的首要事物(参看2089节)。他们还说,信的这些事物是每个人受审判所依据的起点和标准。还进一步说明,使徒们根本没有权力审判任何人,一切审判唯独属于主。
关于他们推理的另一个主题,这个主题也不应该按以下意思来理解,即:只有那些遭受迫害和苦难的人才会进入天堂;而是要这样来理解:富人和穷人一样会进入天堂;地位高的人和地位低的人也一样会进入天堂。此外,主怜悯所有人,尤其怜悯那些陷入属灵的苦难和试探,也就是邪恶造成的迫害之人,因而怜悯那些承认凭自己是悲惨的,相信唯独靠主的怜悯才能得救的人。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