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22.主的十二门徒代表整体上信与仁的一切事物方面的教会,和以色列的十二支派一样(2129, 3354, 3488, 3858, 6397节)。彼得、雅各和约翰代表在其秩序中的信、仁和仁之良善(创世记18章序言,2135节)。彼得代表信(创世记22章序言,4738, 6000, 6073, 6344, 10087节)。约翰代表仁之良善(创世记18章序言,2135节)。教会的末期没有对主的信,因为没有仁,这一点由第三次鸡叫之前彼得三次否认主来代表;因为在那段经文中,彼得在代表意义上是指信(6000, 6073节)。在圣言中,“鸡叫”和“黎明”表示教会的末期(10134节)。“三”或“三次”表示直到结束的完整之物(2788, 4495, 5159, 9198, 10127节)。当彼得看见约翰跟从主时,主对彼得所说的话所表相同:
彼得,这与你何干?约翰,你跟从我吧;因为彼得论到约翰说,这人怎样呢?(约翰福音21:21, 22,10087节)
约翰靠着主的胸膛,是因为他代表仁之良善(3934, 10081节)。仁之良善构成教会,这一点也由主从十字架上对约翰所说的话来表示:
耶稣见母亲和祂所爱的那门徒站在旁边,就对祂母亲说,妇人,看,你的儿子!又对那门徒说,看,你的母亲!从那刻起,那门徒就接她到自己家里去了。(约翰福音19:26, 27)
“约翰”表示仁之良善,“妇人”和“母亲”表示教会;所以整段经文表示教会将在仁之良善所在的地方;在圣言中,“妇人”表示教会(参看252—253, 749, 770, 3160, 6014, 7337, 8994节)。“母亲”也是(289, 2691, 2717, 3703, 4257, 5581, 8897, 10490节)。在圣言中,所有人名和地名都表示从它们抽象出来的事物(768, 1888,4310, 4442, 10329节)。
3160.“拉班和彼土利回答说,这话乃出于耶和华,我们不能向你说歹说好”表示承认这是唯独主所做的。这从对这几句话的内义的解释可以看出来;但无需这种解释就能清楚看出,这是从这些话得出的结论。“这话乃出于耶和华”明显表示来自主,因为旧约经常提到的“耶和华”只表示主,不表示任何人(参看1343, 1736, 1815, 2156, 2329, 2921,3023, 3035节)。这些话涉及奥秘,这从以下事实明显可知,即:此处作出回答的先是作为哥哥的拉班,然后是作为父亲的彼土利,而不是父母;处女本人则直到后来才作出回答。其原因在于,作为哥哥的拉班代表属世人中对良善的情感(参看3129, 3130节);而彼土利代表对良善的情感的源头。属世人中对良善的情感和对真理的情感如同兄妹。而对真理的情感一旦从属世人中被召唤出来进入理性人,并与那里的良善结合,就如同已婚妇女。
拉班和彼土利的回答方式(即哥哥先说,然后父亲才说)所蕴含的奥秘是这样:当良善从理性人流入属世人时,它不直接流入那里的真理,而是流入那里的良善,并通过良善流入真理;除非该良善以这种方式流入,否则对真理的情感就不能产生。属世人中对良善的情感就是那承认的,因而是那首先同意的,因为理性良善与属世良善之间存在一种直接交流,但理性良善与属世真理之间不存在直接交流。关于它们之间存在的这种平行关系,可参看前文(1831, 1832节)。此处出现了两句古代习惯用语,即:“这话乃出于耶和华”,意思是这是耶和华所做的;“我们不能向你说歹说好”,意思是他们既不敢否定,也不敢肯定。关于承认这是唯独主所做的,可参看接下来的讨论。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