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属天的奥秘》摘录
20.宇宙中的每一个事物都与良善和真理,或邪恶和虚假有关;那些合乎神性秩序,并照之发生的事物与良善和真理有关;而那些反对神性秩序的事物与邪恶和虚假有关(3166, 4390, 4409, 5232, 7256, 10122节)。因此,人里面的一切事物都与理解力和意愿有关,因为理解力是真理或虚假的接受者,意愿是良善或邪恶的接受者(10122节)。如今很少有人知道何为真正意义上的真理,因为很少有人知道何为良善,而事实上,一切真理皆来自良善,一切良善皆通过真理实现(2507, 3603, 4136, 9186, 9995节)。
有四种人:
(1)出于邪恶陷入虚假的人;非出于邪恶陷入虚假的人。
(2)处于没有良善的真理的人。
(3)处于真理,通过真理关注并倾向于良善的人。
(4)出于良善处于真理的人。
让我们来逐一详细说明。
3373.“和你的种”表示真理。这从“种”的含义清楚可知,“种”是指真理(参看29, 255, 1025, 1447, 1610, 1940, 2848, 3310节),因而是指来自主的神性的真理,也就是“你的种”。那些仅照字义理解圣言的人只知道“种”表示后代,因而在此表示以撒经由以扫和雅各,主要经由雅各而出的后代,因为圣言就存在于这个民族当中,并包含关于他们的许多历史事实。但“种”在内义上并非表示以撒的任何后代,而是表示所有系主的“儿子”、因而系其“天国之子”的人,或也可说,那些处于来自主的良善和真理的人。既然这些人就是“种”,那么可知,来自主的良善和真理本身就是“种”,因为这些良善和真理就是那使人成为祂“儿子”的。也正因如此,来自主的真理本身在马太福音中被称为“天国之子”:
那撒好种的,就是人子;田地就是世界;好种就是天国之子。(马太福音13:37-38)
因此,“儿子”一般也表示真理(489, 491, 533, 1147, 2623节)。
在神性圣言中,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种多次被提及,并且经上反复说,他们的“种”必被赐福,比全世界所有民族和人民都更蒙福。凡思考得更深入或更内在的人都能认识到,这“种”不可能是指这三人的后代,因为在所有民族当中,他们最不处于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的良善,或说在这良善上是最不活跃的,甚至没有任何信之真理。事实上,他们完全不知道主是谁,祂的国度是什么,或说不知道主及其国度的性质,因而不知道天堂是什么,死后的生活又是什么,既因为他们不想知道,还因为他们若获知这些事,就会从心里彻底否认它们,从而亵渎内层良善和真理,就像他们因多次成为公开的偶像崇拜者而亵渎外层良善和真理一样。这就是内层真理在旧约圣言的字义中极少见到的原因。由于这些人具有这种性质,所以论到他们,主引用以赛亚书说:
主叫他们瞎了眼、硬了心,免得他们眼睛看见,心里明白,回转过来,我就医治他们。(约翰福音12:40)
当他们声称他们是“亚伯拉罕的种”时,主指着他们说的话:
他们说,我们是亚伯拉罕的种;亚伯拉罕是我们的父;耶稣对他们说,你们若是亚伯拉罕的儿子,就必行亚伯拉罕所行的事;你们是出于你们的父亲魔鬼,你们愿意行你们父亲的欲望。(约翰福音8:33, 39, 44)
“亚伯拉罕”在此和在圣言的各处一样,表示主。主明确说明,犹太人不是祂的种或儿子,而是魔鬼的种。这一切清楚表明,圣言的历史部分和预言部分所提到的“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种”,绝不是指他们的后代,因为圣言在每一个细节上都是神性。相反,这“种”表示所有系“主之种”的人,也就是所有处于对主之信的良善和真理的人。天堂之种,也就是一切良善和真理,唯独来自主(参看1438, 1614, 2016, 2803, 2882-2883, 2891-2892, 2904, 3195节)。
4390.“在那里为自己盖造房屋”表在那种状态下,源自真理的良善的增长。这从“盖造房屋”的含义清楚可知,“盖造房屋”是指在聪明和智慧上教导外在人(参看1488节)。由于聪明属于真理,智慧属于良善,故“盖造房屋”在此表示出自真理的良善的增长。“房屋”表示良善(参看2233, 2234, 3128, 3142, 3652, 3720节)。至于何为真理的良善,前面早已阐述过(4337,4353节),即真理的良善就是意愿和行为中的真理。这真理就是那被称为良善的,出自这良善的良知或良心被称为真理的良知或良心。源自真理的这良善会随着人出于行善的渴望操练仁爱的程度,因而随着他爱邻舍的程度和方式而增长。
之所以在解释中多次提到良善和真理,是因为天上的一切事物,因而主教会中的一切,皆与真理并良善有关。一般来说,这二者包括属于教义和生活的一切事物;真理就是属于教义的一切事物;良善就是属于生活的一切事物。此外,一个普遍的事实是,人类心智所拥有的其思维和渴望的对象无不涉及真理或良善;理解中的思维涉及真理,意愿中的渴望涉及良善。由此明显可知,真理与良善具有十分广泛的意义,其衍生物在数量上也是无以言表的。这就是为何真理与良善经常被提及的原因。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