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21.(1)出于邪恶陷入虚假的人;非出于邪恶陷入虚假的人;因而来自邪恶的虚假和非来自邪恶的虚假。虚假种类繁多,事实上和邪恶的种类一样多;邪恶和由此而来的虚假,其源头有很多(1188, 1212, 4729, 4822, 7574节)。来自邪恶的虚假,或基于虚假的邪恶是一回事;反过来通向进一步的虚假或次要虚假的来自虚假的邪恶,或基于邪恶的虚假,是另一回事(1679, 2243节)。从一个虚假,特别是如果它被当作第一原则,会流出在一个连续序列中的虚假(1510—1511, 4717, 4721节)。有来自爱自己和爱世界的欲望的虚假;也有来自感官谬误的虚假(1295, 4729节)。有宗教的虚假,有无知的虚假(4729, 8318, 9258节)。有包含某种良善的虚假,有不包含良善的虚假(2863, 9304, 10109, 10302节)。还有被歪曲的事物(7318—7319, 10648节)。一切邪恶都有伴随它的虚假(7577, 8094节)。伴随着爱自己爱世界的欲望的虚假是真正的邪恶之虚假;最坏的虚假种类便来自它(4729节)。
邪恶是沉重的,本身就有坠入地狱的倾向;但这不适用于虚假,除非它来自邪恶(8279, 8298节)。当从天堂坠入地狱时,良善就转变为邪恶,真理转变为虚假,因为这就像是进入一种稠密和不洁的大气中(3607节)。来自邪恶的虚假看似迷雾和污水笼罩着地狱(8137, 8146, 8210节)。地狱里的人所说的话是来自邪恶的虚假(1695, 7351—7352, 7357, 7392, 7699节)。那些陷入邪恶的人,当从自己思考时,不能不思想虚假(7437节)。关于来自虚假的邪恶的详情(2408, 4818, 7272, 8265, 8279节);关于来自邪恶的虚假的详情(6359, 9304, 10302节)。
一切虚假都可能被证实,当被证实时,就看似真理(5033, 6865, 8521, 8780节)。因此,在确信某种事物之前,要先查看它是不是真的(4741, 7012, 7680, 7950, 8521节)。尤其要小心谨慎,不要在宗教的事上确信虚假,因为这会导致虚假的说服,死后,这种说服仍会粘附在人身上(845, 8780节)。虚假说服的危害性何等之大(794, 806, 5096, 7686节)。
只要人陷入邪恶,良善就无法流入真理(2434节)。人陷入邪恶,并由此陷入虚假到何等程度,良善和真理就远离他到何等程度(3402节)。主最小心谨慎的,是防止真理与邪恶联结,来自邪恶的虚假与良善联结(3110, 3116, 4416, 5217节)。亵渎就是由这种混杂产生的(6348节)。真理消灭虚假,虚假消灭真理(5207节)。只要怀疑的态度占主导地位,真理就无法被深入接受(3399节)。
举例说明真理是如何被歪曲的(7318节)。为何恶人被允许歪曲真理(7332节)。恶人通过把真理转向并应用于邪恶而歪曲真理(8094, 8149节)。如果真理被用于邪恶,这种情形主要是通过谬论和外在表象发生的,那么可以说它被歪曲了(7344, 8602节)。邪恶被允许攻击真理,但不允许攻击良善,因为它们能通过各种解释和应用而歪曲真理(6677节)。出于邪恶被歪曲的真理违背真理和良善(8062节)。出于邪恶被歪曲的真理在来世臭不可闻(7319节)。关于歪曲真理的详情(7318—7319, 10648节)。
有些宗教的虚假与良善一致,有些则不一致(9258节)。宗教的虚假若不与良善冲突,就不会产生邪恶,但对那些陷入邪恶的人来说,则不然(8318节)。宗教的虚假不会归于那些处于良善的人,但会归于那些陷入邪恶的人(8051, 8149节)。对那些处于良善的人来说,非纯正的真理,甚至虚假可能会与纯正的真理联系在一起;但对那些陷入邪恶的人来说,则不然(3470—3471, 4551—4552, 7344, 8149, 9298节)。虚假和真理是被来自圣言字义的表象联系在一起的(7344节)。虚假被良善变成真的,并变得柔软,因为它们被转向并应用于良善,并且邪恶被移走(8149节)。对那些处于良善的人来说,宗教的虚假被主当作真理接受(4736, 8149节)。其品质由宗教的虚假塑成的良善若有无知和纯真,以及一个良善的目的在里面,就会被主接纳(7887节)。人所拥有的真理是充满谬误的真理和良善的表象;然而,对于过着良善生活的人,主会把它们调整为纯正的真理(2053节)。包含某种良善的虚假可见于那些在教会之外,因而不知道真理的人,以及那些在一个有虚假教义的教会之内的人身上(2589-2604, 2861, 2863, 3263, 3778, 4189—4190, 4197, 6700, 9256节)。没有良善在里面的虚假对那些在教会之内的人比对那些在教会之外的人更有害(7688节)。在来世,真理和良善从恶人那里被夺走并给予善人,正如主所说的:
凡有的,还要给他,叫他充足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马太福音25:29, 7770节)
3688.“尼拜约的妹子,在他两个女人之外为女人”表示对属天真理的更内层的情感。这从“妹子”、“女人”或“赫的女儿”和“(娶)为女人”的含义,以及“尼拜约”的代表清楚可知:“妹子”是指直觉真理或理性真理(参看1495, 2508, 2524, 2556, 3386节);“尼拜约”是指构成属灵教会的良善(3268节),因此“尼拜约的妹子”表示对属天真理的情感,或也可说,对属灵良善的情感;“女人”或“赫的女儿”是指对来自非纯正源头的真理的情感(3470, 3620-3622, 3686节); “(娶)为女人”是指联系或结合。由此明显可知,这些话,加上在它们之前的话,表示“以扫”所代表的良善与来自一个神性源头的真理,因而与对属天真理的更内层情感的结合。
前面的确阐述了这些问题的实际情况,但它们具有这种性质:只要这个主题最笼统的特征或最宽泛的轮廓是未知的,它们就几乎无法理解。此外,当今世界对这类事物没有任何兴趣,因为它关心的对象是地上的事物,而不是天上的事物;如世人自己所声称的,他们看见并知道地上的事物,但看不见、也不知道天上的事物。但由于包含在圣言内义中的事物不仅要被揭开,还要被解释出来,所以我们可以举例说明以扫所代表的良善之真理和雅各所代表的真理之良善是什么情况;同时说明以下事实是什么情况,即:在一个人重生之前,真理之良善是良善之真理的反面;而在他重生之后,它们就结合在一起。这个例子将因此说明目前所说的这一切是什么情况。
我们以能重生的那种人为例,因为主预见他能重生,并且祂因预见到这一点,故也为此作准备。一开始,他就像一个小孩子,尚不知道什么叫对邻之仁的行为,因为他还不知道什么叫仁爱,也不知道什么叫邻舍。结果,他因从圣言知道应该接济穷人,凡接济穷人的,在天上都有赏赐,于是就向乞丐行善,胜过向其他人行善,因为他以为他们就是圣言所说的穷人。他没有考虑到,在街上行乞的人绝大部分过着无神、甚至罪恶的生活,蔑视与神性敬拜有关的一切,完全屈服于懒惰和安逸。尽管如此,处在重生第一个阶段的人会发自内心向这些人行善;这些善行就是外在真理的良善,重生就是从这些良善开始的;更内层的良善之真理因此流入这些行为,照着作为孩子所知道的知识或认知而作工。
但后来,当更蒙光照时,他就想向所有他认为穷乏困苦的人行善,但仍然几乎不区分虔诚的穷乏困苦人和不虔诚的穷乏困苦人,因为他以为所有人都要一视同仁地作为邻舍来看待。不过,当在这些问题上进一步被光照时,他就会加以区分,只向那些诚实善良的人提供帮助,因为他知道,帮助恶人会伤害许多人,恶人会藉着他的帮助和支持而得着机会去伤害其他人。最后,当正在重生时,他只向善良而虔诚的人行善,因为这时,感动他的,不是他行善的对象,而是这个对象里面的良善。由于主存在于一切良善和虔诚里面,所以他通过他对良善的情感见证了他对主的爱。当此人从心里处于这种仁爱时,他就重生了。
由此明显可知,相对于这种状态,他以前的状态是颠倒的;也就是说,他将不是良善的东西视为良善,但这就是他在重生之初仍旧必须行的“良善”,因为那时,他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止步于此;还因为更内层的仁之良善只能流入他实际知道的真理。由此也明显可知,内层良善始终存在并塑造它,并且这良善无法显现,直到这个人通过知识或认知在良善和真理的真正性质上逐渐被光照。由此在某种程度上清楚可知此处“雅各”所代表的真理之良善是什么,“以扫”所代表的良善之真理又是什么;并且一开始,这些是彼此相反的,但后来结合在一起。
4818.“犹大在那里看见一个迦南人的女儿”表由源于邪恶的虚假所生的对邪恶的情感。这从“女儿”、“人”和“迦南人”的含义清楚可知:“女儿”是指对良善的情感(2362节),在反面意义上是指对邪恶的情感(3024节);“人”是指拥有聪明的人,抽象意义上是指真理,但在反面意义上是指没有聪明的人和虚假,如刚才所述(4816节);“迦南人”是指邪恶(1573, 1574节)。由此明显可知,“迦南人的女儿”表示由源于邪恶的虚假所生的对邪恶的情感。下面将说明何为由源于邪恶的所生的邪恶。
在此必须先说一下犹大支派的来源,因为他们是本章论述的主题。该支派或犹太民族有三个来源,第一个来源是犹大与他的迦南妻子所生的儿子示拉,第二个和第三个分别是犹大与他的儿媳所生的儿子法勒斯和谢拉。整个犹太民族就来自犹大的这三个儿子,这一点从所列举的随雅各到埃及的儿子和孙子(创世记46:12)的名单,以及他们按家族的分类明显看出来;在摩西五经提到:
按着家族,犹大的众子:属示拉的,有示拉家族;属法勒斯的,有法勒斯家族;属谢拉的,有谢拉家族。(民数记26:20;历代志上4:21)
这表明该民族来源的性质,也就是说,他们三分之一来自迦南母亲,三分之二来自儿媳。因此,他们都是非常结合的产物,因为与迦南女子结婚是严厉禁止的(这明显可见于创世记24:3;出埃及记34:16;申命记7:3;列王纪上11:2;以斯拉记9和10章),与儿媳同寝则是死罪;这明显可见于摩西五经:
人和他的儿媳妇同寝,他们二人都必须被处死;他们行了乱伦的事,他们的血要归在他们身上。(利未记20:12)
犹大与儿媳所行的,将犹大与小叔娶嫂的婚姻律法联系在一起,该律法的制定针对的是弟兄,绝不是父亲。这一点从本章(38:26)明显看出来,犹大因与儿媳的行为而与这条律法的联系暗示了他与他玛所生的儿子被视为珥的儿子;珥则是迦南母亲所生的长子,在耶和华眼中看为恶,于是被治死了(38:7)。在小叔娶嫂的婚姻中头生的孩子并不属于从他成孕的那个人,而属于他的种被养育的人;这一点从申命记(25:5,6)和本章(38:8,9)清楚看出来。此外,他玛所生的儿子其实是淫乱的结果;因为犹大与她同寝时,她是一个妓女(38:15,16,21)。由此可见犹太民族的来源,以及这种来源是何性质;还可以看出他们在约翰福音中所说“我们不是从淫乱生的”(约翰福音8:41)这句话是一个谎言。
至于这个来源暗示并代表什么,这从下文明显看出来。也就是说,这些人的内层就具有这种性质,或具有这种来源。犹大娶迦南人暗示了一个出自源于邪恶的虚假所生的邪恶的来源,因为这就是“迦南人的女儿”在内义上所表示的。他因行淫而与儿媳同寝暗示并代表由于被邪恶所歪曲的真理而受的诅咒,因为在圣言中,“淫乱”处处表示对真理的歪曲(3708节)。源于邪恶的虚假所生的邪恶是一种由自我之爱,也就是那些陷入此爱之人的邪恶所孵化并被圣言字义所确认的虚假教义产生的一种邪恶生命。这就是犹太民族当中邪恶的来源,也是基督教界中某些人,尤其是圣言中巴比伦所指的那些人当中邪恶的来源。该邪恶具有这样的性质:它会关闭通向内在人的所有道路,并且关闭得如此彻底,以致良心根本无法在那里形成。事实上,人出于虚假教义所行的任何邪恶,他都以之为良善,因为他以之为真理。因此,他会自由、快乐地行出来,因为他如此行是有正当理由的。正因如此,天堂向关闭得如此彻底,以致它无法被打开。
举例说明这种邪恶的性质。对那些出于自我之爱的邪恶认为,耶和华只拣选了一个民族,其余的人类相对来说都是奴隶,且如此卑贱,以致他们可被随意杀死,或被残忍虐待,如犹太民族过所认为的,以及这个巴比伦式的民族现在所认为的那样,并出于圣言的字义确认这种信仰的人来说,凡他们出于这种虚假教义,以及建立在如同其源泉的该教义基础上的其它教义所行的邪恶,就是源于邪恶的虚假所生的邪恶。这种邪恶摧毁内在人,并阻止任何良心在那里形成。这些人在圣言中被称作“好流人血的”;因为他们以野蛮的方式对待不崇敬他们的信仰,因而不崇敬他们自己,不在他们的祭坛上献上礼物的全人类。
再举一例。对那些出于自我之爱和尘世之爱的邪恶认为必须有某个人担任主在地上的代牧,这个人拥有打开和关闭天堂,因而掌控所有人的心智和良心的权柄,并出于圣言的字义确认这种虚假的人来说,凡他们出于这种信仰所行的邪恶,都是源于邪恶的虚假所生的邪恶;这种邪恶同样摧毁那些出于此恶为自己索取这种权柄,并以这种方式掌控他人之人的内在人。该邪恶会彻底摧毁内在人,以致他们不再知道何为内在人,也不知道人还有良心,因而不相信死后的任何生命,也不相信天堂或地狱的存在,无论他们如此谈论这些事。
这种邪恶具有这样的性质,世人无法将它与其它邪恶区分开来;但在来世,天使却看得一清二楚。因为在来世,邪恶与虚假的性质和来源中的无数差别尽收眼底;并且地狱的划分也取决于这些邪恶与虚假所属的属和种。对于这些无数差别,人几乎一无所知;他只相信邪恶的存在,却不知道它的性质;原因很简单,他不知道何为良善,不知道何为良善是因为不知道何为仁爱。他若知道仁之良善,也会知道反面或邪恶,以及它们的区别。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