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21.(1)出于邪恶陷入虚假的人;非出于邪恶陷入虚假的人;因而来自邪恶的虚假和非来自邪恶的虚假。虚假种类繁多,事实上和邪恶的种类一样多;邪恶和由此而来的虚假,其源头有很多(1188, 1212, 4729, 4822, 7574节)。来自邪恶的虚假,或基于虚假的邪恶是一回事;反过来通向进一步的虚假或次要虚假的来自虚假的邪恶,或基于邪恶的虚假,是另一回事(1679, 2243节)。从一个虚假,特别是如果它被当作第一原则,会流出在一个连续序列中的虚假(1510—1511, 4717, 4721节)。有来自爱自己和爱世界的欲望的虚假;也有来自感官谬误的虚假(1295, 4729节)。有宗教的虚假,有无知的虚假(4729, 8318, 9258节)。有包含某种良善的虚假,有不包含良善的虚假(2863, 9304, 10109, 10302节)。还有被歪曲的事物(7318—7319, 10648节)。一切邪恶都有伴随它的虚假(7577, 8094节)。伴随着爱自己爱世界的欲望的虚假是真正的邪恶之虚假;最坏的虚假种类便来自它(4729节)。
邪恶是沉重的,本身就有坠入地狱的倾向;但这不适用于虚假,除非它来自邪恶(8279, 8298节)。当从天堂坠入地狱时,良善就转变为邪恶,真理转变为虚假,因为这就像是进入一种稠密和不洁的大气中(3607节)。来自邪恶的虚假看似迷雾和污水笼罩着地狱(8137, 8146, 8210节)。地狱里的人所说的话是来自邪恶的虚假(1695, 7351—7352, 7357, 7392, 7699节)。那些陷入邪恶的人,当从自己思考时,不能不思想虚假(7437节)。关于来自虚假的邪恶的详情(2408, 4818, 7272, 8265, 8279节);关于来自邪恶的虚假的详情(6359, 9304, 10302节)。
一切虚假都可能被证实,当被证实时,就看似真理(5033, 6865, 8521, 8780节)。因此,在确信某种事物之前,要先查看它是不是真的(4741, 7012, 7680, 7950, 8521节)。尤其要小心谨慎,不要在宗教的事上确信虚假,因为这会导致虚假的说服,死后,这种说服仍会粘附在人身上(845, 8780节)。虚假说服的危害性何等之大(794, 806, 5096, 7686节)。
只要人陷入邪恶,良善就无法流入真理(2434节)。人陷入邪恶,并由此陷入虚假到何等程度,良善和真理就远离他到何等程度(3402节)。主最小心谨慎的,是防止真理与邪恶联结,来自邪恶的虚假与良善联结(3110, 3116, 4416, 5217节)。亵渎就是由这种混杂产生的(6348节)。真理消灭虚假,虚假消灭真理(5207节)。只要怀疑的态度占主导地位,真理就无法被深入接受(3399节)。
举例说明真理是如何被歪曲的(7318节)。为何恶人被允许歪曲真理(7332节)。恶人通过把真理转向并应用于邪恶而歪曲真理(8094, 8149节)。如果真理被用于邪恶,这种情形主要是通过谬论和外在表象发生的,那么可以说它被歪曲了(7344, 8602节)。邪恶被允许攻击真理,但不允许攻击良善,因为它们能通过各种解释和应用而歪曲真理(6677节)。出于邪恶被歪曲的真理违背真理和良善(8062节)。出于邪恶被歪曲的真理在来世臭不可闻(7319节)。关于歪曲真理的详情(7318—7319, 10648节)。
有些宗教的虚假与良善一致,有些则不一致(9258节)。宗教的虚假若不与良善冲突,就不会产生邪恶,但对那些陷入邪恶的人来说,则不然(8318节)。宗教的虚假不会归于那些处于良善的人,但会归于那些陷入邪恶的人(8051, 8149节)。对那些处于良善的人来说,非纯正的真理,甚至虚假可能会与纯正的真理联系在一起;但对那些陷入邪恶的人来说,则不然(3470—3471, 4551—4552, 7344, 8149, 9298节)。虚假和真理是被来自圣言字义的表象联系在一起的(7344节)。虚假被良善变成真的,并变得柔软,因为它们被转向并应用于良善,并且邪恶被移走(8149节)。对那些处于良善的人来说,宗教的虚假被主当作真理接受(4736, 8149节)。其品质由宗教的虚假塑成的良善若有无知和纯真,以及一个良善的目的在里面,就会被主接纳(7887节)。人所拥有的真理是充满谬误的真理和良善的表象;然而,对于过着良善生活的人,主会把它们调整为纯正的真理(2053节)。包含某种良善的虚假可见于那些在教会之外,因而不知道真理的人,以及那些在一个有虚假教义的教会之内的人身上(2589-2604, 2861, 2863, 3263, 3778, 4189—4190, 4197, 6700, 9256节)。没有良善在里面的虚假对那些在教会之内的人比对那些在教会之外的人更有害(7688节)。在来世,真理和良善从恶人那里被夺走并给予善人,正如主所说的:
凡有的,还要给他,叫他充足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马太福音25:29, 7770节)
5704.“头生的照着长子的名分,最小的照着他的年幼”表符合真理在良善之下所取的次序。这从“头生的照着长子的名分,最小的照着他的年幼(就)坐”的含义清楚可知,“头生的照着长子的名分,最小的照着他的年幼(就)坐”是指符合真理在良善之下所取的次序。以色列的儿子们代表以自己的适当次序存在的教会真理(参看创世记29至30章的解读);因此,按他们的出生次序就坐表示符合真理所取的次序。但是,以色列的儿子们所代表的教会真理若不通过基督教徒的良善,也就是通过对邻之仁和对主之爱的良善,就不会进入任何次序。因为良善有主在里面,因而有天堂在里面。因此,良善有生命,因而有活跃的积极力量在里面。但没有良善的真理绝无可能拥有任何生命在里面。良善照自己的样式按次序排列真理,这从每一种爱,甚至从自我之爱和尘世之爱,因而从对报复、仇恨和类似邪恶的爱那里很明显地看出来。陷入这些邪恶的人称邪恶为良善,因为他们以邪恶为快乐。他们的这所谓良善按次序排列在他们看来是真理的虚假,好叫这些虚假支持它,直到最后他们称之为真理的所有这些虚假被排列成一种次序,该次序就变成一系列的虚假信仰。但这种次序是诸如存在于地狱中的那种次序;而天堂之爱之下真理的次序则是诸如存在于天堂中的那种次序。这也解释了为何拥有后一种次序在里面的人,也就是已经重生的人被称为小天堂,而且是最小形式的天堂;因为他的内层对应于天堂。
正是良善给真理带来次序,这一事实从存在于天堂中的次序明显看出来。在那里,所有社群都是照着在来自主的良善之下的真理所在的次序被排列。因为就主自己的存在而言,祂无非是神性良善;而神性真理并不在主里面,只是从主发出;天堂的所有社群都是照着神性良善之下的神性真理按次序被排列,或说被排列成次序。至于主无非是神性良善,神性真理并不在祂里面,只是从祂发出,这一点可通过对比这个世界的太阳来说明。这太阳无非是火,光并不在它里面,只是从它发出。而且,依赖于光的这个世界的事物,如植物,是被从太阳之火发出,并存在于阳光里面的热按次序排列的,这从春夏时节明显看出来。由于整个自然界是代表主国度的一个舞台,所以涉及太阳的整个情形也具有如此的代表性。太阳代表主;它的火代表主的神性之爱;它的热代表从这爱流出的良善,它的光代表构成信的真理。由于它们是这些代表,故在圣言中,就灵义而言,“太阳”表示主(参看1053, 1521, 1529-1531, 3636, 3643, 4321, 5097, 5377节),“火”表示爱(934, 4906, 5071, 5215节);因此,太阳的火在代表意义上是指神性之爱,而从这火发出的热是指从神性之爱流出的良善。“光”表示真理(参看2776, 3138, 3190, 3195, 3222, 3339, 3636, 3643, 3862, 3993, 4302, 4409, 4413, 4415, 4526, 5219, 5400节)。
9306.“你们要在他面前谨慎”表神圣的敬畏。这从“在面前谨慎”的含义清楚可知,“在面前谨慎”当论及此处“使者”所表示的主时,是指害怕,唯恐祂由于邪恶而发怒,或由于过犯而被惹动,如下文所述。害怕这些事就是神圣的敬畏,关于这种敬畏,可参看前文(2826, 3718, 3719, 5459, 5534, 7280, 7788, 8816, 8925节)。经上之所以说“在他面前谨慎”,是因为“面”表示构成一个人生命的内层事物,因而表示他的思维和情感,尤其他的信和爱。原因在于,脸是照着人之内层的形像而成形的,好叫那些属于内在人的事物能显现于外在人;因而那些属于灵界的事物能在自然界变得可见,从而对一个人的邻舍产生影响。众所周知,脸会将一个人的所思所爱呈现为可见的形式,或仿佛呈现在一面镜子中。诚实人的脸,尤其是天使的脸就是这样(参看1999, 2434, 3527, 3573, 4066, 4326, 4796-4799, 5102, 5695, 6604, 8248-8250节)。所以在原文,“脸”是一个通用术语,用来描述存在并显现于一个人里面的情感,如感激、赞成、仁爱、乐于助人或善良,以及无情、愤怒或报复。正因如此,在原文,当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搭配时,它表示“在旁边”、“和”(with)、“在前面”、“在面前”、“为了”,以及“反对”,因而表示凡在此人自己里面,来自他自己、为了他自己或反对他自己的东西;因为如前所述,“脸”就是一个人真实的自己,或存在于一个人里面并显现出来的东西。
由此可知,“耶和华的面”或“使者的面”表示什么,此处使者是指就其神性人身而言的主,即:神性之爱的神性良善和从这神性良善发出的神性真理;因为这些就住在耶和华或主里面,它们来自祂,其实就是祂自己(222, 223, 5585节)。由此明显可知,在以下祝福中,“耶和华的脸”表示什么:
愿耶和华使祂的脸光照你,怜悯你。愿耶和华向你仰脸,赐你平安。(民数记6:25, 26)
诗篇:
愿神怜悯我们,赐福与我们,用脸光照我们。(诗篇67:1)
类似情况可见于诗篇(80:3, 7, 19; 119:135)、但以理书(9:17)和其它地方。
正因如此,在以赛亚书,主的神性人身被称为“耶和华面前的使者”:
我要提起耶和华的怜悯。祂要照祂的怜悯,照祂丰盛的怜悯赏赐他们;于是,祂就作了他们的救主。祂面前的使者拯救他们;祂以慈爱和怜悯救赎他们。(以赛亚书63:7-9)
主的神性人身之所以被称为“耶和华面前的使者”,是因为神性人身就是脸上,也就是外在形式上的神性本身,主在约翰福音也教导了这一点:
你们若认识我,也就认识我的父。从今以后,你们认识祂,并且已经看见祂。腓力说,将父显给我们看。耶稣对他说,腓力,我与你们同在这样长久,你还不认识我吗?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你们当信我,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约翰福音14:7-11)
“耶和华(或主)的脸”也表示怒气、报复、惩罚和灾祸,因为简单人出于万物皆来自神的普遍观念,以为灾祸,尤其惩罚的灾祸也来自祂。由于这个原因,根据这个普遍观念,以及表象,怒气、报复、惩罚、灾祸都归给了耶和华或主;而事实上,它们并非来源于主,而是来源于人、关于这个主题,可参看前文(1861, 2447, 5798, 6071, 6832, 6991, 6997, 7533, 7632, 7877, 7926, 8197, 8227, 8228, 8282, 8483, 8632, 8875, 9128节)。这就是此处 “你们要在他面前谨慎,不可惹他;他必不容忍你们的过犯”的含义。这种含义也出现在下列经文中:
凡吃什么血的,我必向那吃血的人变脸,把他从百姓中间剪除。(利未记17:10)
耶利米书:
我向这城变脸,降祸不降福。(耶利米书21:10)
诗篇:
耶和华向行恶的人变脸,要从世上除灭对他们的记念。(诗篇34:16)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