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 #22

22.(2)处于真理

22.(2)处于真理,但未处于良善的人;因而缺乏良善的真理的性质。缺乏良善的真理本身不是真理,因为它们没有生命;真理的全部生命都来自良善(3603节)。这意味着这些真理就像一个没有灵魂的身体(8530, 9154节)。只在记忆中,而不在生活中的真理和良善的知识会被这种人误以为是真理(5276节)。如果人只为了出于爱自己爱世界的理由而认识并承认真理,那么真理不会归给他,或变成他自己的(3402, 3834节)。为了真理和良善本身而承认的真理会归给人(3849节)。没有良善的真理不会被主接纳(4368节),也不拯救人(2261节)。处于没有良善的真理之人不属教会(3963节)。他们也无法重生(10367节)。主若不通过良善,就不流入真理(10367节)。

关于真理与良善的分离(5008—5009, 5022, 5028节)。真理若没有良善是何性质,若来自良善又是何性质(1949—1950, 1964, 5951);关于这个主题的一些对比(5830节)。没有良善的真理是乖戾的(1949—1951, 1964节)。在灵界,它看上去是坚硬的(6359, 7068节),也是尖锐的(2799节)。没有良善的真理就像冬日之光,在这光里,地上的万物都处于休眠状态,无物产生;但来自良善的真理就像春夏之光,在这光里,万物都开花结果(2231, 3146, 3412—3413节)。当从天堂流入时,这种冬光会转化为浓浓的黑暗;那时,那些处于这些真理的人就变得盲目和愚蠢(3412—3413节)。

那些将真理和良善分离的人在黑暗之中,他们不知道何为真理,并陷入虚假(9186节)。他们从虚假堕入邪恶(3325, 8094节)。他们所陷入的错误和虚假(4721, 4730, 4776, 4783, 4925, 7779, 8313, 8765, 9224节)。圣言向他们关闭(3773, 4783, 8780节)。他们不留意,甚至看不见主所说关于爱和仁,因而关于良善的一切话(1017, 3416节)。他们不知道何为良善,因而不知道何为天堂之爱和仁爱(2471, 3603, 4136, 9995节)。在来世,那些知道信之真理,却过着邪恶生活的人会滥用真理以获得权力;他们的性质,以及在那里的命运(4802节)。

神性真理把人判入地狱,而神性良善把人提入天堂(2258节)。神性真理令人恐惧,神性良善则不然(4180节)。从真理受审判是什么样,从良善受审判是什么样(2335节)。

属天的奥秘 #10266

10266.前文膏油

10266.前文膏油的预备用来描述在主之神性人身里面的主之神性之爱的神性良善,在相对意义上则用来描述来自主、与一个人同在的爱之良善。事实上,在圣言中,在至高意义上论及主的话在相对意义上也论及人,因为人的重生就是主之人身的荣耀的一个形像(参看3138, 3212, 3296, 3490, 4402, 5688节)。由此明显可知,膏油的预备也意味着来自主、与一个人同在的爱之良善的产生和形成。因此,爱之良善通过教会从圣言所获得的真理而得以形成,首先通过外在真理,然后通过那些越来越内在的真理形成,正如刚才,尤其10252节所描述的;因此,外在人首先充满这些真理,然后内层人按连续阶段充满。要知道,这良善被主通过真理形成,并开始存在的秩序也是主保存它的秩序,或它持续存在的秩序。因为保存就是不断的形成,正如持续存在就是不断地存在。由此可推知,与一个人同在的爱之良善的性质取决于感知和情感的性质,并取决于此人充满真理所在的秩序。如果这情感是为了真理和良善的缘故而对真理的一种爱,而不是对它的一种自私和世俗的情感,如果秩序是从最外层逐步发展到越来越内在的层次,那么爱之良善就是真的;否则,它就是假的,根本不是良善。如果是在一开始,就是当此人开始被形成时,他对真理的情感也是为了自己和世界,则没有关系。不过,这种情感必须随着良善通过真理增长而脱去或剥落。此外,从那时起,这个人不断从这类事物中被洁净,如充满废物的肠道一样。人若以为一个人在没有信之真理,并照这些真理生活的情况下也能被赋予爱之良善,就大错特错了。
  

属天的奥秘 #3416

3416.“以撒就离

3416.“以撒就离开那里”表示主放弃了内层真理。这从“离开那里”的含义和“以撒”的代表清楚可知:“离开那里”是指放弃,在此是指放弃内层真理,因为这些真理就是此处论述的主题;“以撒”是指主的神性理性。主放弃内层真理表示祂没有向具有这种性质的人透露或公开它们。圣言处处都包含内在真理;但当那些拥有认知或知识的记忆知识,同时却不关心生活的人阅读圣言时,他们甚至看不见这些真理,这从以下事实清楚看出来:那些视信为得救的关键之人根本没有注意到主如此频繁地论到爱和仁的话(1017, 2371节)。那些注意到它们的人却称它们为信的果子,并将这些果子与仁爱区分开来,甚至将它们与仁爱分离,根本不知道这果子的性质。因此,他们从后面,而不是从前面看圣言,或说他们看到的是圣言在后的事物,而不是在先的事物;换句话说,他们看到的是外层事物,而不是内层事物,或说看到的是圣言的表面,而不是圣言里面的东西。看见在后或外层的事物,却看不见在先或内层的事物,或说看见后面或外面,却看不见前面或里面,等于根本没有看见任何神性事物。这就是说“以撒就离开那里”表示主放弃内层真理这句话的意思。不是主放弃它们,而是那些人因远离生活事物而远离主。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