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22.(2)处于真理,但未处于良善的人;因而缺乏良善的真理的性质。缺乏良善的真理本身不是真理,因为它们没有生命;真理的全部生命都来自良善(3603节)。这意味着这些真理就像一个没有灵魂的身体(8530, 9154节)。只在记忆中,而不在生活中的真理和良善的知识会被这种人误以为是真理(5276节)。如果人只为了出于爱自己爱世界的理由而认识并承认真理,那么真理不会归给他,或变成他自己的(3402, 3834节)。为了真理和良善本身而承认的真理会归给人(3849节)。没有良善的真理不会被主接纳(4368节),也不拯救人(2261节)。处于没有良善的真理之人不属教会(3963节)。他们也无法重生(10367节)。主若不通过良善,就不流入真理(10367节)。
关于真理与良善的分离(5008—5009, 5022, 5028节)。真理若没有良善是何性质,若来自良善又是何性质(1949—1950, 1964, 5951);关于这个主题的一些对比(5830节)。没有良善的真理是乖戾的(1949—1951, 1964节)。在灵界,它看上去是坚硬的(6359, 7068节),也是尖锐的(2799节)。没有良善的真理就像冬日之光,在这光里,地上的万物都处于休眠状态,无物产生;但来自良善的真理就像春夏之光,在这光里,万物都开花结果(2231, 3146, 3412—3413节)。当从天堂流入时,这种冬光会转化为浓浓的黑暗;那时,那些处于这些真理的人就变得盲目和愚蠢(3412—3413节)。
那些将真理和良善分离的人在黑暗之中,他们不知道何为真理,并陷入虚假(9186节)。他们从虚假堕入邪恶(3325, 8094节)。他们所陷入的错误和虚假(4721, 4730, 4776, 4783, 4925, 7779, 8313, 8765, 9224节)。圣言向他们关闭(3773, 4783, 8780节)。他们不留意,甚至看不见主所说关于爱和仁,因而关于良善的一切话(1017, 3416节)。他们不知道何为良善,因而不知道何为天堂之爱和仁爱(2471, 3603, 4136, 9995节)。在来世,那些知道信之真理,却过着邪恶生活的人会滥用真理以获得权力;他们的性质,以及在那里的命运(4802节)。
神性真理把人判入地狱,而神性良善把人提入天堂(2258节)。神性真理令人恐惧,神性良善则不然(4180节)。从真理受审判是什么样,从良善受审判是什么样(2335节)。
1186.“亚述”是指推理,这从圣言中亚述的含义清楚可知:在圣言中,无论在哪种情况下,“亚述”都表示那些属于推理的事物。它在两种意义上表示它们,既表示理性思考,也表示推理;严格来说,理性和理性思考表示真实的事物,而进行推理和推理表示虚假的事物。“亚述”因表示理性和推理,故常与“埃及”连在一起,“埃及”表示记忆知识或事实,因为理性和推理就基于这些知识。“亚述”表示推理,这一点明显可见于以赛亚书:
祸哉!亚述,我怒气的棍!他却不这样思想,他心也不这样打算。他说,我所成就的事,是靠我手的能力和我的智慧,我本有聪明。(以赛亚书10:5, 7, 13)
此处“亚述”表示推理,故论到他,经上说“他不这样思想,他心也不这样打算”;并说他“靠自己的智慧,他本有聪明”。
以西结书:
有两个女子,同是一母的女儿,在埃及行邪淫。她们在幼年时行邪淫。一个行邪淫,贪恋所爱的人,就是她的邻舍亚述人,这些人都穿蓝衣,作领袖和总督,他们都是可爱的少年人,是骑着马的骑兵。巴比伦人来到她那里,与她行淫玷污她。(以西结书23:2-3, 5-6, 17)
此处“埃及”表示记忆知识或事实,“亚述”表示推理;“巴比伦人”表示源于恶欲的虚假。
同一先知书:
耶路撒冷啊,你也和埃及人行淫,又与亚述人行淫,增多你的淫乱,直到那朝向迦勒底的迦南地。(以西结书16:26, 28-29)
此处“埃及”同样表示记忆知识或事实,“亚述”表示推理。无论在圣言的此处还是别处,基于记忆知识或事实对属灵和属天事物的推理都被称为“淫乱”。谁都能看出,所表示的不是与埃及人和亚述人行淫。
耶利米书:
以色列,现今你为何在埃及路上要喝西曷的水呢?你为何在亚述路上要喝大河(幼发拉底河)的水呢?(耶利米书2:18, 36)
此处“埃及”同样表示记忆知识或事实;“亚述”表示推理。同一先知书:
以色列是一只打散的羊,狮子把他赶走。首先是亚述王将他吞灭,末后是这巴比伦王将他的骨头折断。(耶利米书50:17-18)
此处“亚述”是指对属灵事物的推理。
弥迦书:
这位必作平安,当亚述进入我们的陆地,践踏我们宫殿的时候,我们就立起七个牧者、八个人中首领攻击他,他们必用剑牧养亚述地和城门处的宁录地;亚述进入我们陆地践踏我们边境的时候,人必抢救我们脱离那亚述。(弥迦书5:5-6)
此处论述的主题是以色列或属灵教会;论到它,经上说“亚述必不进入”,也就是推理必不进入;“宁录地”表示宁录所表示的这种敬拜,它有内在的邪恶和虚假在里面。
在圣言中,“亚述”也表示与教会成员同在的真正推理,他通过这推理清楚看到真理和良善,这一事实清楚可见于何西阿书:
他们必如鸟儿从埃及战兢而来,又如鸽子从亚述的陆地来到。(何西阿书11:11)
此处“埃及”表示教会成员所拥有的记忆知识;“亚述”表示他的推理。前面(40, 745, 776-777, 870, 891节)已经说明,“鸟”表示已经知道并真正理解的事实知识或记忆知识,“鸽子”表示理性良善。
以赛亚书:
当那日,必有从埃及通往亚述的大道,亚述要进入埃及,埃及也进入亚述,埃及人要事奉亚述。当那日,以色列必与埃及和亚述并列第三,成为地中间的祝福,因为万军之耶和华赐福给他们,说,埃及我的百姓,亚述我手的工作,以色列我的产业,都有福了。(以赛亚书19:23-25)
此处论述的主题是属灵教会,也就是以色列;该教会的推理是“亚述”,它的记忆知识是“埃及”。这三者按这个次序一个接一个到来,构成属灵教会成员的知识力量。其它地方也提到亚述,在那里它表示理性,无论真假(如以赛亚书20:1至末尾; 23:13; 27:13; 30:31; 31:8; 36; 37; 52:4; 以西结书27:23-24; 31:3至末尾; 弥迦书7:12; 西番雅书2:13; 撒迦利亚书10:11; 诗篇83:8)。“亚述”表示推理(何西阿书5:13; 7:11; 10:6; 11:5; 12:1; 14:3);在撒迦利亚书(10:10)提到以法莲的地方,以法莲表示心智的理智部分,但在此是扭曲了的。
5008.“约瑟把衣裳丢在妇人手里”表这最外层的真理被移除。这从“丢在妇人手里”和“衣裳”的含义清楚可知:“丢在妇人手里”是指处于它的权柄和掌控之下,因为“手”表示能力,或权柄和掌控(878, 3091, 3387, 3563, 4931-4937节);由于经上说她“拉住约瑟的衣裳”,故此处所表示的是夺走;“衣裳”是指最外层的真理,如前所述(5006节)。若不通过举例说明,没有人能理解非属灵的属世真理想与属灵的属世真理结合,而后者对这种结合充满厌恶,因此便丢弃这最外层的真理,或任由它被夺走是什么意思。不过,首先要明白何为非属灵的属世真理,何为属灵的属世真理(4988, 4992节);以及这一事实:就最外层的事物而言,这二者彼此有联系,但它们决不会彼此结合。
但如前所述,这一点需要举例说明。先举一例。教会里有这样一个非属灵的属世真理:要向穷人、寡妇、孤儿行善,向他们行善就是圣言所吩咐的仁爱。但非属灵的真理,也就是处于非属灵真理的人照字面上的称呼来理解穷人、寡妇、孤儿;而属灵的属世真理,也就是处于这种真理的人的确肯定这个非属灵的属世真理,却将对“穷人、寡妇、孤儿”的这种理解置于末位;因为他们会从心里说,事实上,并非所有自称穷人的人都是这样,其中有些穷人过着非常邪恶的生活,既不敬畏神,也不畏惧人;若非恐惧拦阻,就会冲进各种难以启齿的罪恶行径。他们还会从心里说,在圣言中,“穷人”表示那些在灵性上贫穷的人,也就是说,是那些知道并从心里承认他们没有丝毫源于自己的良善与真理,一切事物都是白白赐与他们的人。他们对“寡妇”和“孤儿”的理解也一样,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各自具有某种不同的状态。从这个例子明显可知,对那些处于属灵的属世真理之人来说,向字面上所称呼的穷人、寡妇、孤儿行善是真理的最外层;这最外层的真理就像包裹内层事物的一件衣服。由此也可以看出,这最外层真理与那些处于非属灵的属世真理之人所拥有的真理是相吻合的;即便如此,这二者仍不会结合,只是彼此有联系。
以向邻舍行善为例。那些处于属灵的属世真理之人视每个人为邻舍,然而各自却以不同的方式和程度而为邻舍。他们从心里说,那些处于良善的人优先于其他人而为邻舍,当向他们行善。他们还说,那些陷入邪恶的人也是邻舍,但如果照法律惩罚这些人,便是向他们行善,因为这些惩罚有助于纠正他们,还能防止他们向善人行恶,树立坏榜样。教会中那些处于非属灵的属世真理之人也说每个人都是邻舍,但他们不考虑各人成为邻舍的程度或方式。因此,他们若处于属世良善,就会不加区别地向每一个激起他们同情心的人行善,甚至重点向恶人行善,而不是向善人行善,因为恶人以其流氓无赖行为知道如何激起同情心。从这个例子也可以明显看出,这最外层的真理能将那些处于非属灵的属世真理之人和那些处于属灵的属世真理之人聚在一起;然而,这二者仍无法结合在一起,只是彼此有一种联系,因为这二者对于邻舍的概念和感觉是不同的。
再举一例。那些处于属灵的属世真理之人一般也会说,穷乏困苦人是指必承受天国。但对他们来说,这只是一个最外层的真理,因为他们内心认为,穷乏困苦人是指那些灵性上如此的人,并且正是圣言所指的这些人承受天国。但教会中那些处于非属灵的属世真理之人却说,除了那些在世上陷入贫困,生活悲惨,比其他人受更多苦的人外,没有人能承受天国。他们还将财富、重要职位和世俗快乐称为众多干扰,或使人远离天堂的手段。这个例子也说明何为最外层的真理,以及这两种属世真理之间和谐的性质;它说明,他们不会结合在一起,只是彼此有一种联系。
再举这个例子。那些处于属灵的属世真理之人将以下观点视为一个最外层的真理,即:那些在圣言中被称为神圣的事物是神圣的,如约柜与施恩座、灯台、焚香、饼、祭坛等等,以及圣殿、亚伦的衣服,也就是所谓的圣衣,尤其盛有乌陵和土明的以弗得和胸牌。然而,对于这个最外层的真理,他们所持的观念是:这些事物本身并不神圣,也没有任何圣洁被注入它们;它们只是具有代表性,也就是代表主国度的属灵和属天事物,在至高意义上代表主自己。但那些处于非属灵的属世真理之人同样称这些事物为神圣,却以为它们本身因被注入了圣洁而神圣。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这两种真理的确一致,但彼此不会结合在一起;因为正如属灵人对这最外层真理的概念不同于纯属世人的,这两种真理各自所取的形式也是不同的。
再举一例。对属灵人来说,这是一个最外层的真理:一切神性真理都能从圣言的字义得以证实,并且通过理性或理智概念为那些受到光照的人所知。属世人也承认这个最外层或一般真理;但他们却简单地认为,凡能从圣言得到证实,尤其他本人从圣言所证实的,都是真的。属灵人和属世人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一切神性真理都能得到证实;然而,二者看待这个一般真理的方式却不同。纯属世人以为凡他为自己所证实,或听到其他人所证实的,都是神性真理;殊不知,虚假和真理一样容易被证实,并且虚假一旦被证实,看上去就和真理一样,甚至比真理本身还像真理,因为感官幻觉会进入其中,并将其呈现在脱离天堂之光的尘世之光中。
这也说明在属世人眼里,属灵真理的最外层是何性质,即:它就像一件衣服;还说明,当这件衣服被除去时,属世人与属灵人根本不一致,因而属灵人再没有任何用来保护自己免受属世人攻击的事物。这就是约瑟丢下自己的衣裳逃出来到外边去所表示的。因为纯属世人不承认内层真理;因此,当外层真理被夺走或除去时,这二者立刻分离。而且,属世人将属灵人用来证实最外层真理所引入的一切观念都称为虚假;因为他没有能力看清属灵人所证实的观念是不是真的。凭属世之光不可能看见属于属灵之光的事物,因为这样做违反次序。但按照次序,凭属灵之光能看见属于属世之光的事物。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