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22.(2)处于真理,但未处于良善的人;因而缺乏良善的真理的性质。缺乏良善的真理本身不是真理,因为它们没有生命;真理的全部生命都来自良善(3603节)。这意味着这些真理就像一个没有灵魂的身体(8530, 9154节)。只在记忆中,而不在生活中的真理和良善的知识会被这种人误以为是真理(5276节)。如果人只为了出于爱自己爱世界的理由而认识并承认真理,那么真理不会归给他,或变成他自己的(3402, 3834节)。为了真理和良善本身而承认的真理会归给人(3849节)。没有良善的真理不会被主接纳(4368节),也不拯救人(2261节)。处于没有良善的真理之人不属教会(3963节)。他们也无法重生(10367节)。主若不通过良善,就不流入真理(10367节)。
关于真理与良善的分离(5008—5009, 5022, 5028节)。真理若没有良善是何性质,若来自良善又是何性质(1949—1950, 1964, 5951);关于这个主题的一些对比(5830节)。没有良善的真理是乖戾的(1949—1951, 1964节)。在灵界,它看上去是坚硬的(6359, 7068节),也是尖锐的(2799节)。没有良善的真理就像冬日之光,在这光里,地上的万物都处于休眠状态,无物产生;但来自良善的真理就像春夏之光,在这光里,万物都开花结果(2231, 3146, 3412—3413节)。当从天堂流入时,这种冬光会转化为浓浓的黑暗;那时,那些处于这些真理的人就变得盲目和愚蠢(3412—3413节)。
那些将真理和良善分离的人在黑暗之中,他们不知道何为真理,并陷入虚假(9186节)。他们从虚假堕入邪恶(3325, 8094节)。他们所陷入的错误和虚假(4721, 4730, 4776, 4783, 4925, 7779, 8313, 8765, 9224节)。圣言向他们关闭(3773, 4783, 8780节)。他们不留意,甚至看不见主所说关于爱和仁,因而关于良善的一切话(1017, 3416节)。他们不知道何为良善,因而不知道何为天堂之爱和仁爱(2471, 3603, 4136, 9995节)。在来世,那些知道信之真理,却过着邪恶生活的人会滥用真理以获得权力;他们的性质,以及在那里的命运(4802节)。
神性真理把人判入地狱,而神性良善把人提入天堂(2258节)。神性真理令人恐惧,神性良善则不然(4180节)。从真理受审判是什么样,从良善受审判是什么样(2335节)。
2165.“我再拿点饼来”表示附着于它(即某种属世事物)的某种天上事物。这从“饼”的含义清楚可知,“饼”(经上或译为粮,食物,饭等)是指属天之物,如前面所解释的(276, 680-681, 1798节)。“饼”在此之所以表示属天之物,是因为“饼”表示总体上的一切食物,因而在内义上表示天上的一切食物。至于天上的食物是什么,这在第一卷已经阐述(56-58, 680-681, 1480, 1695节)。“饼”表示总体上的一切食物,这一点从以下圣言经文明显看出来。论到约瑟,我们读到:
约瑟对管家的说,把这些人(即他的兄弟们)带到家里,需要宰杀的就宰杀,预备筵席。后来,等一切预备好了,他们就会吃,他说,摆饭吧。(创世记43:16, 31)
这些话的意思是,他们要预备筵席;因此,“饭”是指各种食物。关于叶忒罗,我们读到:
亚伦和以色列的众长老都来了,与摩西的岳父在神面前吃饭。(出埃及记18:12)
此处“饭”也是指各种食物。关于玛挪亚,士师记上说:
玛挪亚对耶和华的使者说,求你容我们款留你,好在你面前预备一只山羊羔。耶和华的使者对玛挪亚说,你虽然款留我,我却不吃你的食物。(士师记13:15-16)
此处“食物”是指一只山羊羔。当约拿单吃了蜂房时,百姓告诉他,扫罗叫百姓严严地起誓说:
今日吃食物的人必受咒诅。(撒母耳记上14:27-28)
此处“食物”是指所有食物。另一处论到扫罗:
当扫罗坐下来吃饭时,他对约拿单说,耶西的儿子为何昨日、今日没有来吃饭呢?(撒母耳记上20:24, 27)
来吃饭是指来坐席,席上有各种食物。关于大卫,我们读到,他对约拿单的儿子米非波设说:
你可以常在我席上吃饭。(撒母耳记下9:7,10)
论到以未米罗达也是如此,他说:
犹大王约雅斤尽他活着的日子常在他面前吃饭。(列王纪下25:29)
论到所罗门,经上也说:
所罗门每天的食物是细面三十歌珥,粗面六十歌珥,肥牛十头,草场的牛二十头,羊一百只,还有雄鹿、野母山羊、羚羊和肥禽。(列王纪上4:22-23)
此处“食物”明显是指所列举的这一切事物。
“饼”(经上或译为粮,食物,饭等)因是指总体上的各种食物,故在内义上表示被称为天上食物的一切,这从燔祭和祭物看得更清楚;燔祭和祭物是由羔羊、绵羊、母山羊、山羊羔、公山羊、母牛、公牛制成的;一言以蔽之,它们被称作献给耶和华为火祭的食物,这从摩西五经的经文清楚看出来,那里论述了各种祭物;论到这些祭物,经上说:
祭司要在坛上焚烧,是献给耶和华为食物作火祭,作安息的气味。(利未记3:11, 16)
这一切祭物和燔祭都是被如此称呼的。又:
亚伦的子孙要归他们的神为圣,不可亵渎他们神的名,因为耶和华的火祭,就是他们神的食物,是他们献的。所以你要使他成圣,因为他奉献你神的食物。属亚伦之种的人,凡有残疾的,都不可近前来献他神的食物。(利未记21:6, 8, 17, 21)
此处祭物和燔祭也是指“食物”,它们在利未记22:25同样如此。又:
你要吩咐以色列人,对他们说,献给我的供物,就是献给我的食物,作安息气味的火祭,你们要按指定时间献给我。(民数记28:2)
此处“食物”也是指这一章所列出的一切祭物。玛拉基书:
你们将污秽的食物献在我的坛上。(玛拉基书1:7)
这也论及祭物。他们所吃献祭的圣物也被称为“食物”,这从摩西五经中的这些话明显看出来:
摸了不洁之物的,若不用水洗身,就不可吃圣物;日落的时候,他就洁净了,然后可以吃圣物,因为这是他的食物。(利未记22:6-7)
在犹太教会,燔祭和祭物只代表主在天上的国度和在地上的国度(即教会),并每个人里面的主国度或教会的天上事物,以及总体上构成爱和仁的一切事物,因为这些事物是天上之物。另外,每一种祭物都代表某种特定事物。在那个时代,所有祭物都被称为“食物”;因此,当祭物被废除,其它事物取代它们服务于外在敬拜时,经上就吩咐用饼和酒。
由此可见(圣餐中的)“饼”表示什么,即表示祭物所代表的一切事物,因而在内义上表示主自己。“饼”因表示主自己,故表示对全人类的爱本身和属于爱的一切,还表示人回应给主和邻舍的爱。因此,“饼(经上或译粮、食物等,意思都一样)”表示一切属天事物;同样,“酒”表示一切属灵事物,如主在约翰福音中以这些话所明确教导的:
他们说,我们的祖宗在旷野吃过吗哪,如经上所写,祂从天上赐下食物来给他们吃。耶稣对他们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不是摩西把那从天上来的食物赐给你们,乃是我父把天上来的真食物赐给你们。因为神的食物,就是那从天上降下来赐生命给世界的。他们对祂说,主啊,常将这食物赐给我们。耶稣对他们说,我就是生命的食物;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永远不渴。(约翰福音6:31-35)
又: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信我的人有永生。我就是生命的粮。你们的祖宗在旷野吃过吗哪,还是死了。这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叫人吃了就不死。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生命的粮;人若吃这粮,就必永远活着。(约翰福音6:47-51)
这“粮或食物”因指主,故存在于属于主的爱之属天事物里面,因为主是属天本身。祂是爱本身,也就是怜悯本身。正因如此,“粮或食物”也表示一切属天之物,也就是与人同在的一切爱和仁,因为这些来自主。因此,那些没有爱和仁的人没有主在他们里面,因而不会被赐予“粮或食物”在内义上所表示的良善和幸福。经上之所以规定(爱和仁的)这种外在象征,是因为人类绝大部分的敬拜是外在的。因此,没有某种外在象征,他们就几乎没有任何神圣之物。所以当过着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的生活时,他们仍拥有属于自己的内在之物,尽管他们不知道这爱和仁构成敬拜的内核。因此,他们以外在敬拜确认“粮或食物”所表示的各种良善。
在先知书中,爱的属天事物也由“粮或食物”来表示(如以赛亚书3:1, 7; 30:23; 33:15, 16; 55:2; 58:7, 8; 耶利米哀歌5:9; 以西结书4:16, 17; 5:16; 14:13; 阿摩司书4:6; 8:11; 诗篇105:16);同样由(在利未记24:5-9; 出埃及记25:30; 40:23; 民数记4:7; 列王纪上7:48提到的)桌子上的“脸饼(即陈设饼)”来表示。
4776.“有邪恶的野兽把他吞了”表恶欲毁灭了它。这从“邪恶的野兽”和“吞”的含义清楚可知:“邪恶的野兽”是指出于恶欲生活的谎言(4729节),因而是指这类欲望;“吞”是指毁灭,因为它论及教会的真理。教会所拥有的一大真理就是爱主爱邻是第一要紧的(马可福音12:29-31)。恶欲则毁灭这一真理;事实上,那些过着恶欲生活的人不可能过着爱与仁的生活,因为这两种生活是截然对立的。恶欲的生活在于只爱自我,不爱邻舍,除非是出于自我,或为了自我。因此,过这种生活的人在他们中间毁灭仁爱;那些毁灭仁爱的人也毁灭了对主之爱;因为爱主的唯一方式就是仁爱,主住在仁爱里面。属于仁爱的情感是纯正的天堂情感,唯独出自主。由此可见,恶欲毁灭教会所拥有的这一大真理;一旦它遭到毁灭,某种其它方式就被发明出来,就是所谓得救的途径;这就是信。此外,当信与仁分离之时,真理本身就会遭到玷污,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再知道何为仁爱,甚至不知道何为邻舍,因而不知道何为人的内在,也不知道何为天堂。因为人的内在或本质,或人里面的天堂就是仁爱,也就是向他人、自己的国家、教会和主的国度,因而向主自己心怀善意。由此可推断出当对基本真理一无所知,并且反对这些基本真理的的恶欲占据主导地位时,教会所拥有的真理是何品质。当恶欲的生活谈论这些基本真理时,它们岂不被玷污到无法辨认的地步?
没有人能得救,除非他过着仁爱的良善生活,因而对这种生活充满情感;这种情感就是向他人展现善意,并出于善意向他们行善;除了过着仁爱生活的人外,没有人能接受信之真理,也就是说,充满它们,把它们变成他自己的;这一点从那些在天堂、我蒙允许与之交谈的天使已向我清楚显明。在那里,人人都是仁爱的形式,该形式的美丽和良善取决于他们仁爱的品质;他们的快乐、满足和幸福从他们能出于善意向他人行善中流出。人若没有过仁爱的生活,绝无可能知道天堂及其喜乐在于善意和出于善意的善行,因为他的天堂在于向自己展现善意,并出于自私的善意向他人行善。而事实上,这是地狱;因为如前所述,天堂不同于地狱之处在于:天堂是出于善意行善,而地狱则是出于恶意行恶。那些处于对邻之爱的人出于善意行善,而那些陷入自我之爱的人则出于恶意行恶。后者之所以是这样,是因为他们只爱自己,并且只有在其他人里面看到自己,才去爱他人。他们还仇恨这些其他人,一旦这些人离开他们,不再是他们的一部分,这种仇恨就显现出来。他们就像强盗,抱成一团时彼此相爱,但如果彼此杀戮可以获得赃物,他们就发自内心渴望彼此杀戮。
由此可见何为天堂,即天堂就是对邻之仁;以及何为地狱,即地狱就是自我之爱。那些处于对邻之爱的人能接受一切信之真理,能充满它们,并将其变成自己的;因为对邻之爱含有一切信之真理在里面,主也在它里面。而另一方面,那些陷入自我之爱的人绝无可能接受信之真理,因为地狱就在这爱里面。他们也绝无可能以其它任何方式接受信之真理,除非是为了自己的地位和物质利益的缘故;因此,他们绝无可能充满信之真理,并将其变成自己的。但是,他们所充满并变成自己的事物都是对真理的否认。因为他们发自内心不相信地狱和天堂的存在,也不相信死后生命的存在,因而不相信所说有关地狱和天堂,或死后生命的任何话,进而根本不相信从圣言和教义所说有关信和仁的任何话。他们参加敬拜时,似乎是信徒,但这是因为在这种时候披上这种状态从小就被植入他们。可一离开敬拜,他们也就将信仰的这种状态抛在脑后;这时心里思想,他们根本没有任何信仰;而且,他们的爱之生活还会促使他们想出使它合理化的观念。他们将这些观念称为真理,并通过圣言字义确认它们;而事实上,它们却是虚假。这就是所有在生活和教义上持守与仁分离之信的人。
此外,要知道,人的爱包含一切事物,或说,一切事物都在人的爱里面,因为这爱决定了他所过的生活;因此,主的生命唯独流入人的爱。所以,人们的爱如何,他们的生活就如何,因为他们对生活的接受就是如此。对邻之爱接受天堂的生活,而自我之爱接受地狱的生活。因此,天堂的一切事物都在对邻之爱里面,地狱的一切事物都在自我之爱里面。爱包含一切事物,或说,一切事物都在爱里面,这一点可通过自然界中的许多事物来说明。一切活物,无论地上走的,天上飞的,还是水里游的,都受它们的爱驱使;凡在它们所过的生活中对它们有用的东西,也就是对它们的食物、巢穴和繁衍有用的东西,都流入它们的爱。因此,每种动物都知道自己的食物、巢穴和资本习惯,如求偶、筑巢、产卵和育雏。
蜜蜂同样知道如何建造蜂室、从花朵中提取蜂蜜,并用它填满蜂巢,为过冬做好准备。它们甚至知道如何构建在一个蜂王管理下的一套政府体系,此外还有其它奇妙活动。这一切都是通过进入它们爱的流注实现的;它们的生活所产生的不同结果仅仅是它们的情感所取的不同形式带来的。所有这些事都在它们的爱里面,或说它们的爱包含这一切。如果人处于天堂之爱,那么天堂会包含什么呢?岂不包含存在于天堂的全部智慧和聪明?由此也明显可知,被接入天堂的,是那些过着仁爱生活的人,而非其他人;他们因拥有仁爱,故拥有接受并充满一切真理,也就是一切信之真理的能力。然而,相反的情形发生在持守与仁分离之信的信徒,也就是那些知道一些真理,却没有仁爱的人身上。他们的爱接受诸如适合它自己的那类观念;也就是说,自我之爱和尘世之爱接受作为真理反面的观念,就是存在于地狱的那类观念。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