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22.(2)处于真理,但未处于良善的人;因而缺乏良善的真理的性质。缺乏良善的真理本身不是真理,因为它们没有生命;真理的全部生命都来自良善(3603节)。这意味着这些真理就像一个没有灵魂的身体(8530, 9154节)。只在记忆中,而不在生活中的真理和良善的知识会被这种人误以为是真理(5276节)。如果人只为了出于爱自己爱世界的理由而认识并承认真理,那么真理不会归给他,或变成他自己的(3402, 3834节)。为了真理和良善本身而承认的真理会归给人(3849节)。没有良善的真理不会被主接纳(4368节),也不拯救人(2261节)。处于没有良善的真理之人不属教会(3963节)。他们也无法重生(10367节)。主若不通过良善,就不流入真理(10367节)。
关于真理与良善的分离(5008—5009, 5022, 5028节)。真理若没有良善是何性质,若来自良善又是何性质(1949—1950, 1964, 5951);关于这个主题的一些对比(5830节)。没有良善的真理是乖戾的(1949—1951, 1964节)。在灵界,它看上去是坚硬的(6359, 7068节),也是尖锐的(2799节)。没有良善的真理就像冬日之光,在这光里,地上的万物都处于休眠状态,无物产生;但来自良善的真理就像春夏之光,在这光里,万物都开花结果(2231, 3146, 3412—3413节)。当从天堂流入时,这种冬光会转化为浓浓的黑暗;那时,那些处于这些真理的人就变得盲目和愚蠢(3412—3413节)。
那些将真理和良善分离的人在黑暗之中,他们不知道何为真理,并陷入虚假(9186节)。他们从虚假堕入邪恶(3325, 8094节)。他们所陷入的错误和虚假(4721, 4730, 4776, 4783, 4925, 7779, 8313, 8765, 9224节)。圣言向他们关闭(3773, 4783, 8780节)。他们不留意,甚至看不见主所说关于爱和仁,因而关于良善的一切话(1017, 3416节)。他们不知道何为良善,因而不知道何为天堂之爱和仁爱(2471, 3603, 4136, 9995节)。在来世,那些知道信之真理,却过着邪恶生活的人会滥用真理以获得权力;他们的性质,以及在那里的命运(4802节)。
神性真理把人判入地狱,而神性良善把人提入天堂(2258节)。神性真理令人恐惧,神性良善则不然(4180节)。从真理受审判是什么样,从良善受审判是什么样(2335节)。
6078.“你仆人的羊群没有草场”表含有真理之良善的记忆知识是缺乏的。这从“羊群草场”的含义清楚可知,“羊群草场”是指含有真理之良善的记忆知识;因此,“没有草场”是指没有任何真理之良善的记忆知识。“草场”在内义上是指维持属灵生命的东西,尤指包含在记忆知识中的真理,因为人的灵魂渴望这种真理,犹如身体渴望食物。这真理提供营养,所以“吃草”表示接受教导(参看5201节)。记忆知识和真理维持人的灵魂,这一点从人对知识的渴望,以及食物与记忆知识的对应关系(1480, 3114, 4792, 5147, 5293, 5340, 5342, 5576, 5579, 5915节)很明显地看出来。当人吃食物时,这种对应关系也会表现出来。如果他在说话和倾听的时候吃饭,那么接收乳糜的血管就会打开,他比独自一人更能得到充分滋养。如果人们拥有对良善的情感,那么属灵真理和属灵真理上的教导就会对他们产生同样的效果。真理滋养属灵生命,这一事实在善灵和天上的天使当中尤其明显。因为善灵和天使都不断渴望获得知识和智慧;当他们缺乏这种属灵食物时,就会感到凄凉悲伤、无精打采、饥肠辘辘。在他们的渴望得到满足之前,他们不会恢复,也不会被提升进入其生命的极乐之中。不过,记忆知识若要给灵魂提供健康营养,就必须含有从真理之良善那里所获得的生命。记忆知识若没有从它们那里获得生命,虽然仍维持人的内在生命,但只维持他的属世生命,却不能维持他的属灵生命。
“草场”在内义上表示维持人的属灵生命之物,这一点从圣言中的其它经文也能明显看出来,如以赛亚书:
人使你作人民的约,复兴那地;对那被捆绑的人说,出来吧!对那在黑暗的人说,显露吧!他们在路上必得喂养,他们的牧场必在一切小山坡上。(以赛亚书49:8, 9)
“在路上必得喂养”表示在真理上接受教导,“路”是指真理(参看627, 2333节);“喂养”是指接受教导(5201节);“一切小山坡上的草场”表示靠良善来维持,因为“小山”和“大山”一样,是指爱之良善(795, 796, 1430, 2722, 4210节)。
耶利米书:
那些残害、赶散我草场之羊群的牧人有祸了!(耶利米书23:1)
此处“草场”表示诸如维持属灵生命的那类事物。
又:
锡安的首领像找不着草场的鹿。(耶利米哀歌1:6)
“找不着草场”表示没有良善之真理。
以西结书:
我,甚至我必寻找我的羊群,我必在美好的草场牧养它们。它们的圈必在以色列高处的山上,它们必在佳美之圈中躺卧,也在以色列山肥美的草场吃草。(以西结书34:11, 14)
此处“以色列山肥美的草场”表示真理之良善。又:
你们吃了美好的草场,还以为小事吗?剩下的草场,你们竟用蹄践踏了。(以西结书34:18)
此处意思也一样。何西阿书:
我曾在旷野之中、干旱之地认识你。他们既得了牧草,就饱足;既得饱足,心就高傲。(何西阿书13:5, 6)
约珥书:
牲畜哀鸣;牛群混乱,因为无草;羊群也受了困苦。(约珥书1:18)
诗篇:
耶和华是我的牧者,祂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领我在可安歇的水边。祂使我的灵魂苏醒。(诗篇23:1-3)
又:
耶和华造了我们,不是我们自己;我们是祂的民,也是祂草场的羊群。或我们是属祂的;是祂的民,也是祂草场的羊群(诗篇100:3)
在这些经文中,“草场”表示真理,人在真理上接受教导,在此表示与属灵生命有关的那类事物;因为属灵生命具有这样的性质:它若缺乏这种草场,就会衰弱无力,像缺乏食物的身体那样憔悴。“草场”表示恢复并维持人的灵魂或灵的良善与真理,这一事实从主在约翰福音中的话明显看出来:
我就是门,凡从我进来的,必然得救,并且出入可找着草场。(约翰福音10:9)
此处“草场”表示那些承认主,并且唯独从祂那里寻求生命的人所拥有的良善与真理。
3603.“你必从你颈项上折断他的轭”表示这时,结合将通过良善实现,或说良善将成为实现结合的手段,真理将成为良善之真理。这从“从颈项上折断轭”的含义清楚可知,“从颈项上折断轭”是指释放。因为“颈项”表示流注和联系,因而表示结合;而“颈项上的轭”表示阻塞和切断(参看3542节);因此,“从颈项上折断轭”表示从这种阻塞和切断中释放,因而表示通过良善结合。它还表示真理成为良善之真理,因为当不再有任何阻塞和切断时,良善就会流入,并与真理结合。
至于此处是什么情况,这从目前为止的阐述和说明可以看出来。但很少有人明白真理表面的优势和在此期间良善暂时的劣势是什么意思,主要是因为很少有人反思这些问题,甚至不反思这一事实:良善不同于真理(此处会给出一些解释)。此外,那些过着爱自己和爱世界的生活之人都不知道什么是良善,因为除了来自这个源头或这种生活的良善外,他们不相信任何良善的存在。他们不知道什么是良善,故也不知道什么是真理,因为真理是良善的伴侣,或说真理是从良善生长出来的。诚然,他们从启示中知道良善在于爱神和爱邻,真理在于取自圣言的教义事物。但他们没有照之生活,所以对这良善和真理没有感知,只有脱离感知的知识。事实上,那些正在重生的人甚至不知道什么是良善,直到他们完成重生。因为在此之前,他们以为真理就是良善,照真理而行就是良善;而事实上,那时他们所行的并不是良善,而是真理。当一个人处于这种状态时,他就处于以“雅各”和赋予他的“祝福”来描述的状态。但当他到达出于对良善的情感行善的状态时,也就是说,当他完成重生时,就到达以赋予以扫的祝福来描述的状态。
这一点可通过一个处于生命的第一和第二个阶段,之后处于第三和第四个阶段的人所遇到的那些事来说明。在第一个阶段,人仅凭记忆知道包含在圣言中的事物,同样知道信之教义事物。在这个阶段,他还相信,当他从圣言和教义知道许多东西,并能将其中一些应用于其他人的生活,而不是自己的生活时,自己就是良善的。在第二个阶段,当他长大,更加成熟时,就不满足于仅凭记忆知道包含在圣言和教义中的事物,而是开始运用自己的思考能力反思它们;他越从自己的思维往这些事物上添加东西,就越高兴。于是,他便出于一种世俗的爱而处于对真理的情感;这种世俗的爱也是他进一步学习否则就会被他忽略的许多东西的一种手段。在第三个阶段,他若在那些能够重生的人之列,就开始思想功用,并反思他为了功用而在圣言中读到,并从教义中吸收的东西。当他处于这种状态时,秩序就反转过来了;也就是说,真理不再那么被置于首位。但在第四个阶段,就是当他重生的阶段到来时,由于现在的状态是完满的(参看2636节),所以他为了生活的良善而热爱圣言和取自圣言的教义事物(也就是真理),因而出于生活的良善而热爱它们。因此,直到此刻一直看似占据第二位的良善现在占据第一位。
良善之所以看似占据第二位,是因为它从至内层隐藏在他的一切情感中。它也不能显现,因为它被在它外面诸如与它不一致的那类事物包围,也就是说,被诸如构成自我荣耀和世界荣耀的那类空虚和毫无价值的事物包围。但这个人重生之后,这些事物就会退去;而从至内层隐藏起来的良善可以说从牢里出来,并进入那些在外面的事物,把真理变成它自己的,也就是使它们成为良善之真理,以这种方式显现。
在此期间,人里面的良善就是某种可以说他并非有意识地意愿,但却存在于他的意愿里面,存在于他思维的一切细节里面,因而存在于他所做的一切事里面的东西。他没有意识到他拥有这种他并非有意识地意愿的东西,因为他感知不到自己里面不是他自己的,也就是不是他所意愿的任何东西。不是他所意愿的东西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他从父母那里遗传来的东西;另一方面是经由天堂从主那里流入的东西。随着一个人逐渐长大,如果他是那种不允许自己重生的人,那么他从父母那里遗传来的东西就会越来越表现出来,因为他从他的遗传中汲取邪恶,并把它们变成自己的,或使它们适合自己。但对那些正在重生的人来说,并非有意识地意愿,然而却经由天堂从主流入的东西会在成年显现;在此期间,这种活动安排并掌管他们的思维,以及意愿的每一个细节,尽管这种活动是看不见的。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