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22.(2)处于真理,但未处于良善的人;因而缺乏良善的真理的性质。缺乏良善的真理本身不是真理,因为它们没有生命;真理的全部生命都来自良善(3603节)。这意味着这些真理就像一个没有灵魂的身体(8530, 9154节)。只在记忆中,而不在生活中的真理和良善的知识会被这种人误以为是真理(5276节)。如果人只为了出于爱自己爱世界的理由而认识并承认真理,那么真理不会归给他,或变成他自己的(3402, 3834节)。为了真理和良善本身而承认的真理会归给人(3849节)。没有良善的真理不会被主接纳(4368节),也不拯救人(2261节)。处于没有良善的真理之人不属教会(3963节)。他们也无法重生(10367节)。主若不通过良善,就不流入真理(10367节)。
关于真理与良善的分离(5008—5009, 5022, 5028节)。真理若没有良善是何性质,若来自良善又是何性质(1949—1950, 1964, 5951);关于这个主题的一些对比(5830节)。没有良善的真理是乖戾的(1949—1951, 1964节)。在灵界,它看上去是坚硬的(6359, 7068节),也是尖锐的(2799节)。没有良善的真理就像冬日之光,在这光里,地上的万物都处于休眠状态,无物产生;但来自良善的真理就像春夏之光,在这光里,万物都开花结果(2231, 3146, 3412—3413节)。当从天堂流入时,这种冬光会转化为浓浓的黑暗;那时,那些处于这些真理的人就变得盲目和愚蠢(3412—3413节)。
那些将真理和良善分离的人在黑暗之中,他们不知道何为真理,并陷入虚假(9186节)。他们从虚假堕入邪恶(3325, 8094节)。他们所陷入的错误和虚假(4721, 4730, 4776, 4783, 4925, 7779, 8313, 8765, 9224节)。圣言向他们关闭(3773, 4783, 8780节)。他们不留意,甚至看不见主所说关于爱和仁,因而关于良善的一切话(1017, 3416节)。他们不知道何为良善,因而不知道何为天堂之爱和仁爱(2471, 3603, 4136, 9995节)。在来世,那些知道信之真理,却过着邪恶生活的人会滥用真理以获得权力;他们的性质,以及在那里的命运(4802节)。
神性真理把人判入地狱,而神性良善把人提入天堂(2258节)。神性真理令人恐惧,神性良善则不然(4180节)。从真理受审判是什么样,从良善受审判是什么样(2335节)。
9223.“你要献上你五谷的初熟
之物和酒的初熟之物,不可迟延”表由于信的一切良善和真理皆来自主,所以要把它们归于主,不可归于自己。这从“初熟之物”、“五谷”、“酒”和“不可迟延”的含义清楚可知:“初熟之物”是指那些必须占据首位的事物,因而是指那些要为首的事物,如下文所述;“五谷”是指信之真理的良善(参看5295, 5410, 5959节);“酒”是指良善之真理,因而是指信的良善之真理(1798, 6377节);“不可迟延”当论及信之良善和真理时,是指出于情感归于,因为凡不是迟迟,而是快速所行的,都是出于爱和情感来行的(7695, 7866节)。之所以表示归于主,是因为初熟之物,以及头生的,都被归给耶和华,并被耶和华归给亚伦和他的种;在圣言中,“耶和华”表示主(1736, 2921, 3023, 3035, 5663, 6303, 6945, 6956, 8274, 8864节)。因此,由于“五谷和酒的初熟之物”是指信之良善和真理,故意思是说,它们要归于主,因为它们来自主。构成人的思维和意愿的一切都是流入的,一切良善和真理皆来自主(参看2886- 2888, 3142, 3147, 4151, 4249, 5119, 5147, 5150, 5259, 5482, 5649, 5779, 5854, 5893, 6027, 6982, 6985, 6996, 7004, 7055, 7056, 7058, 7270, 7343, 8321, 8685, 8701, 8717, 8728, 8823, 8863, 9110节);这些真理来自经历(6053-6058, 6189- 6215, 6307-6327, 6466-6495, 6598-6626节)。
要献给主的初熟之物是收割季的初熟之物和酿榨季的初熟之物,以及剪羊毛时的初熟之物,同样是水果的初熟之物。收割季的初熟之物是又干又新鲜的谷穗,以及要被摇动的禾捆,后来禾场上的产物,也就是糕饼;而酿榨季的初熟之物是酒、葡萄汁和油的初熟之物。除此之外还有剪羊毛时的初熟之物,以及装在筐子里献上的水果的初熟之物。另外,一切头生的都要献给主;只是其中,头生的人被救赎了,未献为祭的头生动物也被救赎了,如头生的驴、骡、马等等。初熟之物和头生的都献给耶和华,被耶和华交给亚伦和他的种,因为以大祭司的职分来服事的亚伦和他的儿子代表主。在本节,“五谷和酒的初熟之物”是指刚才所提到的收割季和酿榨季的一切初熟之物。因为原文所用的词语是“五谷的丰满”和“酒之泪”;“丰满”是指成熟并收割时的庄稼,“泪”是指滴落下来的液体。当以内义来观之时,从其初熟之物被献上的这几种产物可以看出初熟之物具体代表什么,因为主吩咐给以色列人的一切宗教律例和仪式皆代表教会的内在事物。“五谷”表示信之良善,“酒”表示信之真理,这一点可见于前面所提到的章节。将初熟之物交给耶和华表示,将信的一切良善和真理都归于主,而不是归于自己是教会首先要做的事。将它们归于主就是知道、承认并相信这些事物来自主,决非来自自己;因为如前所示,信完全来自主。“初熟之物”之所以具有这种含义,是因为它们是供物和礼物,是对大地出产的感谢,也是对来自耶和华,也就是主的赐福的承认,因而是对一切事物皆来自祂的承认。就内义而言,它们是对其初熟之物被给出的收成、五谷、葡萄汁、酒、羊毛和水果所表示的信的一切良善和真理皆源于主的承认(关于这些初熟之物,可参看出埃及记23:19; 34:26; 利未记23:10, 11, 20; 民数记15:19-21; 18:12, 13; 申命记18:4; 26:1-11)。以西结书(20:40)和弥迦书(7:1, 2)中的“初熟之物”所表相同。
1949.“他必是个野驴人”表示理性真理,这是对它的描述。这从“野驴”的含义清楚可知,“野驴”是指理性真理。圣言多次提到马、马兵、骡和驴,但至今没有人知道它们表示真正理解的概念、理性概念和记忆知识或事实知识。蒙主的神性怜悯,我将在这些动物和骑它们的人各自出现的地方充分证实它们具有这种含义。野驴就属这一类,因为这就是生活在荒野的骡子或野生的驴子,它表示人类理性,但不是整体上的理性,仅仅是理性真理。理性是由良善和真理,也就是属于仁的事物和属于信的事物构成的。“野驴”就表示理性真理。这就是以实玛利所代表的,也是本节经文所描述的。
谁能相信与理性良善分离的理性真理具有这种性质?我自己若不从活生生的经历中获得指教,也不知道这一点。无论你说理性真理,还是说具有这种性质的理性的人,意思都一样。一个理性具有这种性质,即:只致力于真理,即便这是信之真理,没有同时致力于仁之良善的人,完全就是这样。他是个脾气很坏的人,不能容忍,反对所有人,觉得每个人都有错,立刻预备去指责、惩戒和处罚,缺乏同情,不去适应别人,不肯花精力学习如何温柔地把他们的心智转向更好的方向,因为他看待任何事物都是站在真理的角度,丝毫不站在良善的角度。一言以蔽之,他是个刚硬的人。只有一样事物能软化他的刚硬,那就是仁之良善,因为良善是真理的灵魂,当良善接近真理,并把自己植入真理时,真理会变得如此不同,以至于几乎无法被认出来。“以撒”就代表从良善,而不是从与良善分离的真理发展出来的主的理性人。这就是为何以实玛利被赶走,后来住在旷野,他母亲从埃及地给他娶了一个妻子(创世记21:9-21);这一切细节都代表了一个被赋予这种理性的人。
圣言的预言部分提到野驴,如以赛亚书:
宫殿必被丢弃,城中的人群必被撇下;山冈和瞭望塔必成为洞穴,永远为野驴的喜乐,为羊群的牧场。(以赛亚书32:14)
这论及真正理解的概念的毁坏,当真理被荒废时,这些概念就被称为“野驴的喜乐”;当良善被荒废时,它们就被称为“羊群的牧场”;因此,理性并不存在。耶利米书:
野驴站在山冈上,喘气好像鲸鱼或大海怪;它们的眼目因无草而失明。(耶利米书14:6)
此处论述了一场干旱,或良善和真理的缺乏。当人们紧紧抓住空洞的概念,而不是真实事物,也就是真理时,经上就论到野驴说,它们“喘气”;“它们的眼目失明”表示他们不明白真理是什么。
何西阿书:
因为他们上去投奔亚述,一只独行的野驴。以法莲雇用妓女求爱情。(何西阿书8:9)
这论述的是以色列或属灵教会;“以法莲”表示它的理解力部分;“上去投奔亚述”表示推理真理究竟是不是真理;“独行的野驴”表示由此丧失真理的理性。同一先知书:
因为他在弟兄中间就像野驴,必有东风刮来,就是耶和华的风从旷野上来。他的水泉必干,他的泉源必竭。他必掳掠一切宝器的珍宝。(何西阿书13:15)
这论及“以法莲”,“以法莲”表示属灵教会的理解力部分,它的理性“就像野驴”;此处讨论了这理性的毁灭。诗篇:
耶和华神使泉源涌入江河;它们必流在山间。供给田野的各种野兽喝,野驴得解其渴。(诗篇104:10-11)
“泉源”表示知识或认知;“田野的野兽”表示良善;“野驴”表示理性真理。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