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 #23

23.(3)处于真理

23.(3)处于真理,通过真理关注并倾向于良善的人;因而通向良善的真理的性质。凡人所爱的,他都意愿之,凡人所爱或意愿的,他都以各种方式思想并确认之;凡人以各种方式思想并确认的,他都称之为真理(4070节)。这就是为何当真理变成爱或意愿的事,或说人热爱并意愿真理时,它就变成了良善(5526, 7835, 10367节)。由于爱或意愿是人的真正生命,所以当人只是知道并思想真理时,真理对他来说并不是活的,只有当他热爱并意愿真理,并出于爱和意愿实行它时,它才是活的(5595, 9282节)。这就是真理如何由此,因而如何从良善接受生命的(2434, 3111, 3607, 6077)。因此,真理的生命来自良善;没有良善,真理没有生命(1589, 1950, 1997, 2572, 3180, 4070, 4096—4097, 4736, 4757, 4884, 5147, 5928, 9154, 9667, 9841, 10729节);通过对比说明(9154节)。当真理可以说获得生命时(1928节)。当真理与良善结合时,它就成为人的一部分,因为它成为人生命的一部分(3108, 3161节)。为了真理能与良善结合,意愿必须与理解力一致;只有等到意愿也同意,结合才会发生(3157—3158, 3161节)。

当人正在重生时,真理随同情感的快乐进入,成为人的一部分,因为他喜欢实行真理,这些真理还会带着同样的情感再现,因为真理与情感结合在了一起(2480, 2487, 3040, 3066, 3074, 3336, 4018, 5893, 7967节)。属于爱的情感总是照着生活的功用而附着在真理上。这种情感会与真理一起再现,真理也会与情感一起再现(3336, 3824, 3849, 4205, 5893, 7967节)。除了与属于爱的情感一致的东西外,良善不承认任何东西为真理(3161节)。真理通过相一致的快乐和愉悦被引入(3502, 3512节)。对真理的一切真正情感都来自并取决于良善(4373, 8349, 8356节)。良善巧妙地进入并流入真理,有一个良善与真理的结合(4301节);这就是真理如何拥有生命的(7967节)。

由于属于爱的情感总是照着生活的功用而附着在真理上,所以良善承认自己的真理,真理承认自己的良善(2429, 3101—3102, 3161, 3179—3180, 4358, 5807, 5835, 9637节)。结果就是真理与良善的结合(3834, 4096—4097, 4301, 4345, 4364, 4368, 5365, 7623-7627, 7752-7762, 8530, 9258, 10555节)。真理也彼此承认,并相互聚集在一起(9079节)。这种情况的发生是由于天堂的流注(9079节)。

良善是生命的存在,真理是来自这良善的生命的显现;因此,良善在真理中拥有其生命的显现,真理在良善中拥有其生命的存在(3049, 3180, 4574, 5002, 9144节)。因此,每种良善都有自己的真理,每个真理都有自己的良善,因为没有真理的良善是不存在的,没有良善的真理也是不存在的(9637节)。此外,良善从真理获得自己的形式和品质;相应地,真理是良善的形式和品质(3049, 4574, 6916, 9154节)。因此,真理与良善应该结合在一起,以便它们能成为某种事物(10555)。因此,良善始终处于与真理结合的渴望和努力之中(9206, 9495节)。对此的一些说明(9207节)。相应地,真理也努力与某种良善结合(9206节)。结合是相互的,即良善与真理结合,真理与良善结合(5365, 8516节)。良善作用,真理作出反应,但是出于良善作出反应(3155, 4380, 4757, 5928, 10729节)。真理视自己的良善为始和终(4353节)。

真理与良善的结合如同人生命从幼年时起的相继阶段;他先是科学地吸收真理,然后是理性地吸收真理,最后把真理变成他生命的一部分(3203, 3665, 3690节)。它也像一个孩子:先成孕,住在子宫里,然后出生、长大,最后变得智慧(3298—3299, 3308, 3665, 3690节)。它还像种子和土壤(3671节),像水与饼的关系(4976节)。人对真理的最初情感并非纯正的,但随着他被完善,它被洁净(3040, 3089节)。然而,非纯正的良善和真理可用来引入纯正的良善和真理,后来前者则被丢弃(3665, 3690, 3974, 3982, 3986, 4145节)。

此外,人通过真理被引向良善,没有真理不会被引向良善(10124, 10367节)。如果人不学习或接受真理,良善就无法流入,因此,人无法变得属灵(3387节)。良善与真理的结合照着知识的增长而发生(3141节)。每个人都照着自己的能力接受真理(3385节)。

属世人的真理是科学(3293, 3309, 3310节)。科学和知识就像容器(6004, 6023, 6052, 6071, 6077节)。真理是良善的容器,因为它们是良善的接受者(1496, 1900, 2063, 2261, 2269, 3318, 3365节)。

良善通过一种内在途径,或通过灵魂流入人,而真理通过一种外在途径,或通过听觉和视觉流入人;它们在他的内层被主结合在一起(3030, 3098节)。真理从属世人中被提升,并被植入属灵人中的良善;真理就这样变成属灵的(3085—3086节)。然后,它们由此流回属世人,属灵良善直接流入属世人的良善,但间接流入属世人的真理(3314, 3573, 4563节);对此的一些说明(3314, 3616, 3576, 3969, 3995节)。简言之,真理与良善在人里面结合的程度和方式,取决于他在生活上处于良善的程度和方式(3834, 3843节)。对属天人来说,结合以一种方式实现;对属灵人来说,则以另一种方式实现(10124节)。关于良善与真理的结合,以及它如何实现的详情(3090, 3203, 3308, 4096—4097, 4345, 4353, 5365, 7623-7627节);以及属灵良善如何通过真理形成(3470, 3570节)。

属天的奥秘 #1495

1495.“为什么说

1495.“为什么说她是你的妹子”表示那时祂只知道祂拥有直觉真理。这从“妹子”表示直觉真理和以下事实清楚可知:亚伯兰就是这样说的,如12:13所示;这样做是为了属天之物免遭任何暴力,而是可以得救,得以保存。由此明显可知,当主作为一个孩子学习记忆知识或事实知识时,祂首先只知道这些知识或事实仅为知识人(intellectual man)而存在,也就是说,它们的存在只是为了让祂能认识真理;但后来祂发现,它们存在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让祂能到达属天事物;事情以这种方式发生是为了防止属天事物遭受暴力,或说防止对属天事物的滥用,也为了它们可以得救。当一个人正在接受教导时,他会从记忆知识或事实发展到理性真理,然后再发展到直觉真理(就是通过更高的直觉所获知的真理),最后发展到此处“妻子”所表示的属天真理。如果他从记忆知识或事实和理性真理直接走向属天真理,而不是借助直觉真理这个媒介,那么属天之物就会遭受暴力,因为若不通过作为媒介的直觉真理,通过记忆知识所获得的理性真理就无法与属天真理联结。稍后(1496节)会看到何为属天真理,何为直觉真理。
为说明这里的情况,我需要说一说正确的次序。正确的次序就在于:属天的流入属灵的,使其适应并服务于自己;属灵的以同样的方式流入理性,使其适应并服务于自己;理性又以同样的方式流入记忆知识或事实,使其适应并服务于自己。当一个人正在童年早期接受教导时,次序的确是这样的,但表面上看却恰恰相反,也就是说,他看似从记忆知识或事实发展到理性事物或理性思考,从理性事物或理性思考发展到属灵事物或属灵观念,最后发展到属天事物或属天概念。他接受的教导之所以看似遵循这样一个过程,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打开通往属天事物,也就是至内层的道路。所有教导都只是在打开这条路;随着这条路被打开,或也可说,随着这些器皿被打开,这些实体按前面所说的次序流入彼此,即:源于属天-属灵事物或观念的理性事物或观念流入记忆知识或事实;然后属天-属灵事物或观念流入理性事物或观念;属天事物或观念则流入属天-属灵事物或观念。这些属天和属灵事物,或说更高类型的概念不断冲击人的心智,也为自己预备并形成正在被打开的器皿。这一点也可从以下事实清楚看出来,即:记忆知识或事实和理性概念本身是死的,它们看似活着是由于所流入的内层生命。谁都能出于思考和判断能力清楚看到这一点。
分析艺术和科学的一切秘密都隐藏在这两种能力(即思考和判断能力)里面,这些秘密如此之多,以至于无法探究其万分之一;它们不仅隐藏在成人身上,还隐藏在孩子身上。他们的一切思维和由此而来的一切话语都充满这些秘密,只是人们,甚至连最博学、最聪明的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然而,若非里面的属天和属灵事物出现,或说冲击人的心智,流入并产生这一切思维和话语,这是不可能的事。

属天的奥秘 #5893

5893.“这地中的

5893.“这地中的饥荒已经二年了”表属世心智中的良善缺乏的状态。这从“年”、“饥荒”和“地中”的含义清楚可知:“年”是指状态(参看487, 488, 493, 893节);“饥荒”是指良善的缺乏,因为“食物”在灵义上是指爱之良善,“粮”是指真理之良善,所以“饥荒”或“饥饿”是指良善的缺乏,而“渴”是指真理的缺乏;“地中”,即埃及的“地中”是指属世心智(参看5276, 5278, 5280, 5288, 5301节)。经上之所以说“中”,是因为“中”或中间是指至内在部分(1074, 2940, 2973节),也就是良善所居之地。“二年”表示良善与真理联结的状态,因为“二”表示联结(5194节),在此是指尚未联结,因为它们是饥荒的两年。
  此中情形是这样:若要良善作工,属世心智中必须有真理,而这些真理必须通过对属于真爱的情感被引入。人记忆里的一切,无一例外,都是通过某种爱被引入的,并因与这爱联结而留在记忆里。这也适用于信之真理,这些真理若通过对真理的爱被引入,就会与那爱联结并保留下来。一旦它们与爱联结,情况便是这样:如果情感再次被唤起,与它联结的真理同时再现;如果真理再次被唤起,与它们联结的情感同时再现。正因如此,在人重生期间(重生发生在成年时期,因为在此之前,他还不能自己思想信之真理),主通过天使掌管他。天使通过将他保守在他已确信为真理的真理中,并通过这些真理将他保守在与这些真理联结的情感中来掌管他。由于这种情感,即对真理的情感来源于良善,所以他就这样一步一步被引向良善。
  这一事实通过大量经历向我证明,因为我注意到,当恶灵向我注入邪恶与虚假时,从主而来的天使立即出现,将我保守在之前植入我里面的真理中,由此使我避开邪恶与虚假。由此也明显可知,通过对真理的情感而扎根在我里面的信之真理作为一个层面使得天使能进入其中运作。因此,没有这个层面的人无法被天使引导,而是让自己被地狱引导。因为没有这个层面,天使的运作无法在任何地方稳固下来,而是从他们身边流过去。然而,该层面无法获得,除非信之真理被付诸行动,从而被植入人的意愿,并通过这意愿而被植入他的生命。同样值得一提的是,当天使进入与人同在的信之真理进行运作时,这种运作很少显于眼见,也就是说,很少明显到能唤起对该真理的思考的地步。不过,会有一个对诸如与这真理一致的那类事物的大体概念,连同伴随它的情感产生,因为天使的这种运作通过一种不可察觉的流注实现;当这种流注呈现给视觉时,它看似一束流入的光。这光由良善里面的无数真理组成,这些真理专注于人所知的某一个特定真理,并且在将他保守在这真理中时,也将他保守在对该真理的爱中。这就是天使将人的心智从虚假当中提升上来,保护它免受邪恶之害的方式。不过,此人对这些事一无所知。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