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 #23

23.(3)处于真理

23.(3)处于真理,通过真理关注并倾向于良善的人;因而通向良善的真理的性质。凡人所爱的,他都意愿之,凡人所爱或意愿的,他都以各种方式思想并确认之;凡人以各种方式思想并确认的,他都称之为真理(4070节)。这就是为何当真理变成爱或意愿的事,或说人热爱并意愿真理时,它就变成了良善(5526, 7835, 10367节)。由于爱或意愿是人的真正生命,所以当人只是知道并思想真理时,真理对他来说并不是活的,只有当他热爱并意愿真理,并出于爱和意愿实行它时,它才是活的(5595, 9282节)。这就是真理如何由此,因而如何从良善接受生命的(2434, 3111, 3607, 6077)。因此,真理的生命来自良善;没有良善,真理没有生命(1589, 1950, 1997, 2572, 3180, 4070, 4096—4097, 4736, 4757, 4884, 5147, 5928, 9154, 9667, 9841, 10729节);通过对比说明(9154节)。当真理可以说获得生命时(1928节)。当真理与良善结合时,它就成为人的一部分,因为它成为人生命的一部分(3108, 3161节)。为了真理能与良善结合,意愿必须与理解力一致;只有等到意愿也同意,结合才会发生(3157—3158, 3161节)。

当人正在重生时,真理随同情感的快乐进入,成为人的一部分,因为他喜欢实行真理,这些真理还会带着同样的情感再现,因为真理与情感结合在了一起(2480, 2487, 3040, 3066, 3074, 3336, 4018, 5893, 7967节)。属于爱的情感总是照着生活的功用而附着在真理上。这种情感会与真理一起再现,真理也会与情感一起再现(3336, 3824, 3849, 4205, 5893, 7967节)。除了与属于爱的情感一致的东西外,良善不承认任何东西为真理(3161节)。真理通过相一致的快乐和愉悦被引入(3502, 3512节)。对真理的一切真正情感都来自并取决于良善(4373, 8349, 8356节)。良善巧妙地进入并流入真理,有一个良善与真理的结合(4301节);这就是真理如何拥有生命的(7967节)。

由于属于爱的情感总是照着生活的功用而附着在真理上,所以良善承认自己的真理,真理承认自己的良善(2429, 3101—3102, 3161, 3179—3180, 4358, 5807, 5835, 9637节)。结果就是真理与良善的结合(3834, 4096—4097, 4301, 4345, 4364, 4368, 5365, 7623-7627, 7752-7762, 8530, 9258, 10555节)。真理也彼此承认,并相互聚集在一起(9079节)。这种情况的发生是由于天堂的流注(9079节)。

良善是生命的存在,真理是来自这良善的生命的显现;因此,良善在真理中拥有其生命的显现,真理在良善中拥有其生命的存在(3049, 3180, 4574, 5002, 9144节)。因此,每种良善都有自己的真理,每个真理都有自己的良善,因为没有真理的良善是不存在的,没有良善的真理也是不存在的(9637节)。此外,良善从真理获得自己的形式和品质;相应地,真理是良善的形式和品质(3049, 4574, 6916, 9154节)。因此,真理与良善应该结合在一起,以便它们能成为某种事物(10555)。因此,良善始终处于与真理结合的渴望和努力之中(9206, 9495节)。对此的一些说明(9207节)。相应地,真理也努力与某种良善结合(9206节)。结合是相互的,即良善与真理结合,真理与良善结合(5365, 8516节)。良善作用,真理作出反应,但是出于良善作出反应(3155, 4380, 4757, 5928, 10729节)。真理视自己的良善为始和终(4353节)。

真理与良善的结合如同人生命从幼年时起的相继阶段;他先是科学地吸收真理,然后是理性地吸收真理,最后把真理变成他生命的一部分(3203, 3665, 3690节)。它也像一个孩子:先成孕,住在子宫里,然后出生、长大,最后变得智慧(3298—3299, 3308, 3665, 3690节)。它还像种子和土壤(3671节),像水与饼的关系(4976节)。人对真理的最初情感并非纯正的,但随着他被完善,它被洁净(3040, 3089节)。然而,非纯正的良善和真理可用来引入纯正的良善和真理,后来前者则被丢弃(3665, 3690, 3974, 3982, 3986, 4145节)。

此外,人通过真理被引向良善,没有真理不会被引向良善(10124, 10367节)。如果人不学习或接受真理,良善就无法流入,因此,人无法变得属灵(3387节)。良善与真理的结合照着知识的增长而发生(3141节)。每个人都照着自己的能力接受真理(3385节)。

属世人的真理是科学(3293, 3309, 3310节)。科学和知识就像容器(6004, 6023, 6052, 6071, 6077节)。真理是良善的容器,因为它们是良善的接受者(1496, 1900, 2063, 2261, 2269, 3318, 3365节)。

良善通过一种内在途径,或通过灵魂流入人,而真理通过一种外在途径,或通过听觉和视觉流入人;它们在他的内层被主结合在一起(3030, 3098节)。真理从属世人中被提升,并被植入属灵人中的良善;真理就这样变成属灵的(3085—3086节)。然后,它们由此流回属世人,属灵良善直接流入属世人的良善,但间接流入属世人的真理(3314, 3573, 4563节);对此的一些说明(3314, 3616, 3576, 3969, 3995节)。简言之,真理与良善在人里面结合的程度和方式,取决于他在生活上处于良善的程度和方式(3834, 3843节)。对属天人来说,结合以一种方式实现;对属灵人来说,则以另一种方式实现(10124节)。关于良善与真理的结合,以及它如何实现的详情(3090, 3203, 3308, 4096—4097, 4345, 4353, 5365, 7623-7627节);以及属灵良善如何通过真理形成(3470, 3570节)。

属天的奥秘 #9263

9263.“义人”、

9263.“义人”、“公义”、“称义”多次出现在圣言中;但它们具体表示什么,尚不清楚。尚不清楚的原因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人知道,在圣言中,所有不同词语都表示诸如属于内在教会和天堂,因而属于内在人的那类事物,因为教会的内在,以及天堂在内在人中。也没有人知道,在圣言中,这些内层事物不同于外层事物,也就是字面上的事物。它们就像属灵事物与属世事物,或天上的事物和地上的事物一样不同;其区别如此之大,以致在属世人看来,几乎没有任何相似之处,尽管它们彼此完全一致。由于这一点不为人知,所以没有人能知道在圣言中,就其属灵和属天意义而言,“义人”、“公义”和“称义”表示什么。教会的领袖以为,义人和称义的人是那些从教会的教义和圣言学习信之真理,并通过这种知识被赋予信靠和信心,即:他们通过主的公义得救,主已经通过成全律法的一切而获得公义,也获得功德,因为祂承受了十字架的苦难,由此为人类赎罪并将其赎回的人。他们以为,一个人唯独通过这信而称义;他们还以为,像这样的人就是圣言中被称为“义人”的人。

  然而,在圣言中,被称为“义人”的,并不是这些人,而是那些通过主处于对邻之仁的良善之人。事实上,唯独主是公义的,因为唯独祂是公义。因此,在一个人从主接受良善,也就是构成主的本质之物与他同住的程度内,他是公义的,并且称义。与一个接受这神性美德的人同住的神性美德就是与他住的主之公义,是对邻之仁的真正良善;事实上,主在爱之良善里面,并通过这良善而在信之真理里面,因为主是神性之爱本身。

  对邻之仁的良善是外层良善,这良善由“公义”来表示;对主之爱的良善是内层良善,这良善由“纯真”来表示,如刚才所示(9262节)。从主所获得的对邻之仁的良善就是本来意义上的“公义”;这一点从圣言中提及“义人”、“公义”和“称义”的经文可以看出来,如在马太福音:

  义人就回答祂说,主啊,我们什么时候见你饿了给你吃,渴了给你喝?什么时候见你作客旅留你住,或是赤身露体给你穿?又什么时候见你病了,或是在监里,来看你呢?王要回答他们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义人要往永生里去。(马太福音25:37-40, 46)

  此处那些行出这段经文所列举的对邻之仁的良善之人被称为“义人”。这些仁之良善构成主与他们的同在,经上以这些话明确说明了这一点,即:“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4807-4810, 4954-4959, 5063-5071节)。这些人也被称为“绵羊”,因为“绵羊”表示那些通过主处于仁之良善的人(4169节);而左手边的“山羊”表示那些坚持与仁分离之信的人(4169e, 4769节)。在马太福音的另一处经文中,“义人”也表示这些人:

  天使要出来,从义人中间把恶人分别出来。(马太福音13:49)

  路加福音:

  到义人复活的时候,你要得着报答。(路加福音14:14)

  由此明显可知这句经文表示什么:

  义人在他们父的国里,要发出光来,像太阳一样。(马太福音13:43)

  即:他们处于从主所获得的爱之良善;因为主就是来世的太阳;爱之良善从在那里显为太阳的主流出(1053, 1521, 1529-1531, 2441, 2495, 3636, 3643, 4060, 4321e, 4696, 5097, 7078, 7083, 7171, 7173, 7270, 8487, 8812节)。这就是为何主被称为“公义的日头”(玛拉基书4:2)。但以理书:

  智慧人必发光,如同穹苍的光辉;那使多人归义的,必发光如星,直到永永远远。(但以理书12:3)

  “智慧人”是指那些处于信之真理和良善的人;“那使多人归义的”是指那些通过信之真理和良善把其他人引向仁之良善的人;“必发光如星”表示处于真理的聪明和良善的智慧,因此处于永恒的幸福;因为“星”是指关于真理和良善的认知或知识,这些认知或知识带来聪明和智慧(2495, 2849, 4697节)。

  “义人”在大卫诗篇被描述如下:

  耶和华却扶持义人;义人却施怜悯,并且给予。义人终日施怜悯,借给人。义人必拥有地土。义人的口谈论智慧,他的舌头讲说公平。神的律法在他心里。(诗篇37:17, 21, 26, 29-31)

  这些事就是仁之良善,它们属于“义人”。教会十分清楚,这些仁之良善来自主,以致它们属于与人同在的主。以西结书(18:5-9, 21; 33:15-20)也描述了“义人”。

  由此可见在下列马太福音的经文中,“义人”和“公义”表示什么:

  饥渴慕义的人蒙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马太福音5:6)

  同一福音书:

  人因为先知的名接待先知,必得先知的赏赐;人因为义人的名接待义人,必得义人的赏赐。(马太福音10:41)

  又:

  从前有许多先知和义人想看你们所看的,却没有看见。(马太福音13:17)

  又:

  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建造先知的坟,修饰义人的碑;叫世上所流义人的血,从义人亚伯的血起,都归到你们身上。(马太福音23:29, 35)

  “先知”表示那些教导信之真理和良善的人,在抽象意义上表示构成信的教义(2534, 7269节);“义人”表示那些过一种仁爱生活的人,在抽象意义上是指仁之良善。被称为“义人”的亚伯代表仁之良善(参看342, 374节)。

  以赛亚书:

  义人死亡,无人放在心上;圣洁的人被收去,无人明白。这义人被收去是由于祸患。(以赛亚书57:1)

  同一先知书:

  你的人民都成为义人,永远得地为业。(以赛亚书60:21)

  又:

  诸天哪,自上而滴下,让云层降下公义;让大地裂开,让它的居民产出救恩的果子,让公义一同发生。’我耶和华所讲的是公义,所说的是正直。(以赛亚书45:8, 19)

  “公义”表示从爱之良善而出之物,“正直”表示从信之真理而出之物。又:

  耶和华如此说,你们当守公平、行公义,因我的救恩临近,我的公义将要显现。(以赛亚书56:1)

  “公平”表示属于信的真理;“公义”表示属于仁的良善;这就是为何经上说“行公义”。“,我的公义将要显现”表示“公义”就是从主所获得的仁之良善。

  许多经文也提到“公平和公义”,“公平”表示真理,“公义”表示良善,如在耶利米书:

  耶和华如此说,你们要施行公平和公义,拯救被抢夺的脱离欺压人的手。那以不公义盖房、以不公平造楼房的,有祸了!你的父亲岂不是也吃、也喝,也施行公平和公义吗?那时他得了福乐。(耶利米书22:3, 13, 15)

  “公平”表示那些属于真理的事物;“公义”表示那些属于良善的事物。以西结书:

  恶人若厌离他的罪,行公平和公义,他所犯的一切罪必不被记念;他行了公平和公义,必定存活。恶人厌离他的恶,行公平和公义,就必因此存活。(以西结书33:14, 16, 19)

  还有其它地方(以赛亚书56:1; 9:7; 16:5; 26:7, 9; 33:5, 15; 58:2; 耶利米书9:24; 23:5; 33:15; 何西阿书2:19, 20; Amos 5:24; 6:12; 诗篇36:5, 6; 119:164, 172)。经上之所以说“公平和公义”,是因为在圣言中,由于天上的婚姻,也就是良善和真理的婚姻在圣言的每一个细节中,故凡论述真理的地方,也论述良善(683, 793, 801, 2173, 2516, 2712, 4138e, 5138, 5502, 6343, 7945, 8339节)。由于公义属于良善,“公平”属于真理,故在其它经文中,经上说“公义和诚实(truth,即真理)”,如在撒迦利亚书(8:8)和诗篇(15:2; 36:5-6; 85:10-11)。


属天的奥秘 #3969

3969.“说,神收

3969.“说,神收拾了我的羞耻。就给他起名叫约瑟,说,愿耶和华再增添我一个儿子”在至高意义上表主的神性属灵层;在内在意义上表属灵国度,或信之良善;在外在意义上表得救,以及繁殖增多。这从圣言中“约瑟”的代表(如下文所述),以及“神收拾了我的羞耻”和“愿耶和华再增添我一个儿子”的含义清楚可知,因为“约瑟”这个名字源于动词“收拾”(gather up)和“增添”(add)。“神收拾了我的羞耻”表示拉结如今不再没有生育,因而不再“死了”,如她向雅各到论到自己那样(30:1,3908节)。因为“拉结”代表对内在真理的情感,或内层人的真理(3758, 3782, 3793, 3819节)。若在良善与真理方面,外层人或属世人不与内层人相对应,可以说内层人在真理与良善上就是死的(参看3493, 3620, 3623节)。它们必须彼此结合,以至于非为二,而是一起形成一个人。
这二者无法结合,直到属世人或外在人做好预备,也就是它接受并承认由雅各和利亚并使女所生的十个儿子所表示的一般真理,并且直到属世人的良善已在此人里面与真理结合,这种结合就由雅各与利亚所生的最后一个儿子,即西布伦来表示,他因“同住”而被如此称呼(3960, 3961节)。这种结合实现后,内层人与外层人就进入前面所说的天上婚姻(3952节)。它们之前并没有进入该婚姻的原因是一个极深的奥秘;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正是内层人的良善将自己联结于外层人的良善,并通过这外层良善联结于外层中的真理。同时,内层人的良善通过内层人中对真理的情感将自己联结于外层人的良善,并联结于那里的真理,从而将自己既直接又间接地联结起来(关于这种直接和间接的联结,可参看3314, 3573, 3616节)。由于那时内层人先与外层联结,并且在这种联结产生之前,内层人似乎不存在,因而仿佛“死了”(如前所述),故经上说“神收拾了我的羞耻”。这就是经上所说神已“收拾”,也就是除去,意思是将她从中释放出来的“羞耻”所表示的。
不过,接下来的这句话,即“愿耶和华再增添我一个儿子”(约瑟由此而得名)则表示另一个奥秘,这个奥秘就是:“约瑟”代表主的属灵国度,因而代表属灵人,因为该国度就存在于每个属灵人里面。有两样事物构成属灵人,即仁与信;或也可说,良善与真理。信所源于的仁,或真理所源于的良善,就是那由约瑟来代表的事物。而拥有仁在里面的信,或拥有良善在里面的真理则是由另一个儿子来表示,并由便雅悯来代表的事物(创世记35:16-18论及便雅悯)。因此,“约瑟”表示属天-属灵之人,“便雅悯”则表示属灵-属天之人。这二者之间的区别的性质可从前面关于真理所源于的良善,并拥有良善在里面的真理的频繁论述看出来。这就是拉结第二句话,即“愿耶和华再增添我一个儿子”所表示的。不过,只有那些处于信之仁的人才能明白这些奥秘;因为就其内层而言,这些人居于天堂之光,而这光含有聪明。但那些只居于尘世之光的人却无法明白它们,因为这光没有聪明,除非它含有天堂之光在里面。对居于天堂之光的天使来说,这些奥秘属于他们所知的最为普通的事。
由此可见“神收拾了我的羞耻”和“愿耶和华再增添我一个儿子”这些话在至高意义上表示主的神性属灵层;在内在意义上表示主的属灵国度,或信之良善;因为这种良善就是存在于该国度中的属灵层。不过,这些话在外在意义上之所以表示得救,以及繁殖增多,是因为这一切作为该良善的产物而到来(参看3971节)。至于何为主的属灵国度,这可从前面有关该国度的反复阐述和说明清楚可知,也就是说,它是由那些处于仁,并由此处于信的人组成的。该国度不同于主的属天国度,因为属天国度是由那些处于对主之爱,并由此处于仁的人组成的。这些人构成第三层或至内层天堂,而那些属灵的人则构成第二层或内层天堂。
经上之所以先提及“神”,说“神收拾了我的羞耻”,然后提及“耶和华”,说“愿耶和华再增添我一个儿子”,是因为神关注从真理向良善的上升,而耶和华关注从良善向真理的下降。属灵人处于信之良善,也就是处于真理所源于的良善;而他在变得属灵之前,处于信之真理,也就是处于拥有良善在里面的真理。因为当主题是真理时,就用“神”这个名;当主题是良善时,则“耶和华”这个名(2586, 2807, 2822, 3921节)。
“约瑟”代表主的属灵国度,或属灵人,因而代表信之良善;这一点也可从圣言中提及他的经文看出来,如雅各,那里叫以色列的预言:
约瑟是多结果子的儿子,是泉旁多结果的儿子;女儿啊,她爬到墙上;弓箭手狠狠苦害他,向他射箭,怀恨逼迫他;但他的弓仍旧坚硬;他的手臂健壮敏捷,这是因以色列的牧者,以色列的磐石,就是雅各的大能者;你父亲的神必帮助你,因着沙代,祂必将天上所有的福,下面所藏深渊的福,以及生产乳养的福,都赐给你。你父亲所祝的福,胜过我祖先所祝的福,永世山岭的愿望;它们必降在约瑟的头上,临到他弟兄拿细耳人的头顶上。(创世记49:22-26)
这些预言的话在至高意义上包含了对主的神性属灵层的描述;在内在意义上则包含了对其属灵国度的描述。至于每个细节包含什么,蒙主的神性怜悯,我们将在解释那一章时予以阐述。
摩西五经中的预言同样如此:
论到约瑟,他说,愿他的地蒙耶和华赐福,得天上的宝物、甘露,以及下面所藏的深渊;得太阳果实的宝物,月亮所养成的宝物;得东方之山的至宝,永世之岭的宝物;得地和其中所充满的宝物,并住荆棘中者的美意;它们都临到约瑟的头上,临到他弟兄拿细耳人的头顶上。(申命记33:13-17)
由于“以色列”代表主的属灵教会(参看3305, 3654节),故雅各,那时叫以色列,临终前对约瑟说:
我未到埃及见你之先,你在埃及地所生的这两个儿子是我的;以法莲和玛拿西是我的,正如流便和西缅是我的一样。救赎我脱离一切患难的那使者,赐福与这两个童子。愿他们归在我的名下和我祖亚伯拉罕和以撒的名下,又愿他们在那地中间生养众多。(创世记48:5, 16)
有两样事物构成属灵教会,即理解或认知和意愿,“以法莲”代表理解或认知,“玛拿西”代表意愿。由此可见为何约瑟的两个儿子被雅各,那时叫以色列,收养,并被承认为雅各自己的。“以法莲”在圣言中也经常被提及,尤其在预言部分;在那些地方,这个名字表示属灵教会所拥有的理解真理与良善的能力。
以西结书:
耶和华说,人子啊,你要取一根木杖,在其上写为犹大和他的同伴以色列人;又取一根木杖,在其上写为约瑟,就是以法莲的木杖,又为他的同伴以色列全家;你要使这两根木杖接连为一,成为一根木杖,在你手中成为一根。主耶和华如此说:看哪,我要将约瑟和他同伴以色列支派的杖,就是那在以法莲手中的,与犹大的杖一同接连为一根木杖,在我手中成为一根。我要使他们在那地,在以色列山上成为一个民族,有一王作他们众人的王。他们不再是两个民族,决不再分为二国。(以西结书37:16-17, 19, 22)
此处论述的是主的属天和属灵国度。“犹大”是指属天国度(3654, 3881节, 3921末尾);“约瑟”是指属灵国度;经上说这些国不再为二,要为一。它们因主的降世的的确确成为一。
属灵之人因主的到来而得救 (参看2661, 2716, 2833, 2834节)。主在约翰福音中所谈论的,正是那些属灵之人:
我另外有羊,不是这圈里的;我必须领他们来,他们也要听我的声音,并且要合成一群,归一个牧人了。(约翰福音10:16)
这就是“犹大的约瑟两根木杖一同接连为一,在主手中成为一根”所表示的。因为属天天使构成第三层,也就是至内层的天堂;而属灵天使则构成第二层,也就是内层天堂;他们在那里为一,因为一个流入别一个,也就是属天天堂流入属灵天堂。属灵国度可以说是属天国度立于其上的基础,这二者以此方式变得坚实稳固。因为第三层或至内层天堂中的神性属天层是对主之爱;该天堂中的属天-属灵层是仁爱。后者,即仁爱,是属灵天使所在的第二层或内层天堂的主要事物。这表明流注的性质,还表明事物如何通过流注变得坚实稳固。“木”表示良善,既表对主之爱的良善,也表对邻之仁的良善(2784, 2812, 3720节)。正因如此,经上吩咐犹大和约瑟要“写在两根木杖上”,而这两根木杖要成为一根。
撒迦利亚书:
我要坚固犹大家,拯救约瑟家,要领他们归回。我要怜恤他们,他们就像我不曾弃绝的一样;都因我是耶和华他们的神,我必应允他们。(撒迦利亚书10:6)
此处也论述了两个国,即属天国和属灵国,“犹大”是指属天国,“约瑟”是指属灵国,还论述了属灵之人的得救。
阿摩司书:
耶和华向以色列家如此说:你们要寻求我,就必存活。要寻求耶和华,就必存活,免得祂在约瑟家像火发出,这火会吞灭,无人扑灭它。要恨恶邪恶,喜爱良善,在城门口确立公义;或者耶和华万军之神向约瑟的余民施恩。(阿摩司书5:4, 6, 15)
此处“约瑟”与表示那些属灵之人;“以色列家”表示属灵教会(3305, 3654节);“约瑟”表示该教会的良善,故经上说“耶和华向以色列家如此说:你们要寻求我,就必存活,免得祂在约瑟家像火发出”。
诗篇:
领约瑟如领羊群之以色列的牧者啊,求你侧耳而听!坐在二基路伯上的啊,求你发出光来!在以法莲、便雅悯和玛拿西面前,施展你的大能来救我们。(诗篇80:1-3)
此处“约瑟”同样表示属灵人;“以法莲、便雅悯和玛拿西”是指那教会的三个要素。
又:
唱起诗歌,打手鼓,弹美琴与瑟。当在新月和节期,在我们过节的日子吹角;因这是为以色列定的律例,是雅各神的典章;他去攻击埃及地的时候,向约瑟立此为证;我听见我所不认识的语言。(诗篇81:2-5)
“约瑟”在此表示属灵教会,或属灵人,这一点从每句话、每个词明显看出来。因为在圣言中,有些术语表述属灵事物,有些术语表述属天事物,这些术语贯穿于圣言的始终。这段经文中有些词表述属灵事物,如“诗歌”、“角”、“琴与瑟”、“在新月和节期,在我们过节的日子吹角”。由此也明显可知,所论述的主题是“约瑟”所表示的属灵教会。
以西结书:
主耶和华如此说,这是你们按以色列十二支派分地为业的界限;约瑟必得两分。(以西结书47:13)
这论及主的属灵国度;故经上说“约瑟必得两分”。主的神性属灵层还被称为祂的“王权”;因为主的“王权”是指祂的神性真理;而祂的“祭司职分”是指祂的神性良善(2015, 3009, 3670节)。主的王权本身就是“约瑟”所代表的,因为他成为埃及地的王。蒙主的神性怜悯,等到那一章时,我们再论述这个代表。
至于“约瑟”在至高意义上所代表的主的神性属灵层,或神性真理,它不在主里面,而是从主流出;因为主无非是神性良善;而神性真理则从这神性良善发出。打个比方说,这就像太阳及其光,这光不在太阳里面,而是从太阳发出;或像火,这火之光并不在火里面,而是从这火发出。在圣言中,神性良善本身也被比作“太阳”和“火”,而且被实际称呼为“太阳”和“火”。主的属天国从主所发出的良善接受生命,而主的属灵国从源于这良善的真理接受生命。因此,在来世,主向属天之人显为一轮太阳;向属灵之人显为一轮月亮(1053, 1521, 1529-1531, 3636, 3643节)。热和光都从这太阳发出,热好比爱之良善,也被称作属天和属灵之热;光好比从这良善所流出的真理,也被称作属灵之光(3636, 3643节)。不过,在来世,从显为太阳的主所发出的属天之热和属灵之光里面有爱之良善和信之真理,因而有智慧和聪明(1521-1523, 1542, 1619-1632, 2776, 3138, 3190, 3195, 3222, 3223, 3339, 3485, 3636, 3643, 3862节);因为从主所发出的一切都是活的。
由此可见:何为神性属灵层;属灵国和属天国即源于此;属灵国就是信之良善,这良善就是既从主直接流入、也经由属天国间接流入的仁爱。在圣言中,从主发出的神性属灵层被称为“真理的圣灵”(Spirit of truth),就是神圣真理。神性属灵层并不属于任何灵人,而属于主,主通过祂所差遣的一个灵人赋予它;这一点从主自己在约翰福音中所说的话可以清楚看出来:
只等真理的圣灵来了,祂要引导你们进入一切的真理;因为祂不是凭着自己说的,乃是要把祂所听见的都说出来,并要把将来的事告诉你们。祂要荣耀我,因为祂要将受于我的告诉你们。(约翰福音16:13-14)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