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24.(4)出于良善处于真理的人;以及来自良善的真理的性质。通向良善的真理和来自良善的真理之间的区别(2063节)。真理本质上不是真理,除非它来自良善(4736, 10619节),因为真理从良善拥有其存在(3049, 3180, 4574, 5002, 9144节),和生命(3111, 2434, 6077节)。还因为真理是良善的形式或品质(3049, 4574, 5951, 9154节)。人所拥有的真理与人所拥有的良善直接相关;两者在他里面的量和质是一样的(2429节)。为叫真理能成为真理,它必须从仁爱与纯真的良善中获得它的本质(3111, 6013节)。来自良善的真理是属灵的真理(5951节)。来自良善的真理能与良善完全构成一体,以至于两者一起成为一个良善(4301, 7835, 10252, 10266节)。当理解力从意愿发出时,理解力与意愿构成一个心智和一个生命,因为理解力是真理的接受者,意愿是良善的接受者;但当人所思所说的,与他所意愿的不一致时,这种一体不会发生(3623节)。来自良善的真理是意愿和行为中的真理(4337, 4353, 4385, 4390节)。当真理来自良善时,这良善便在真理中拥有自己的形像(3180节)。
在整个天堂和整个世界,在它们的每个细节里面都有一个婚姻的形像(54, 718, 747, 917, 1432, 2173, 2516, 5194节);尤其在真理和良善之间(1904, 2173, 2508节)。因为宇宙万物都与真理和良善有关,以便它们能成为某种事物;并且与它们的结合有关,以便能产生任何事物(2451, 3166, 4390, 4409, 5232, 7256, 10122, 10555)。古人还建立了真理与良善之间的婚姻(1904节)。婚姻的律法是,两个人要合而为一,正如主所说的(10130, 10168—10169节)。真正的婚姻之爱出于天堂、从真理与良善的婚姻降下并存在(2728—2729节)。
人越专注于良善,并由此专注于真理,就越有智慧;然而,如果他不专注良善,智慧就不会是他的,无论他知道多少真理(3182, 3190, 4884节)。人若处于来自良善的真理,就会实际从尘世之光被提升到天堂之光,因而从模糊被提升到清晰;而另一方面,只要他知道真理,却未处于良善,就仍在尘世之光和模糊当中(3190—3191节)。人在处于并实行良善之前,甚至不知道何为良善(3325, 3330, 3336节)。当真理来自良善时,它们会跨越式地飞速增长(2846—2847, 5345节)。关于这种增长的详情(5355节)。这种增长如同一棵树结出果实,种子繁殖增多,以至于产生整个花园(1873, 2846—2847节)。智慧也增长到同等程度,并且这种增长会持续到永远(3200, 4220—4221, 5527, 5859, 6663节)。不仅如此,人还在同等程度上从良善获得真理,在同等程度上被光照,并在同等程度上在阅读圣言时处于光照(9382, 10548—10550, 10691, 10694节)。爱之良善如同火,由此而来的真理如同那火发出的光(3195, 3222, 5400, 8644, 9399, 9548, 9684节)。事实上,在天堂,真理从良善发光(5219节)。来自良善的真理,也就是智慧的基础,照着对良善的爱的质和量而增长;另一方面,来自邪恶的虚假,则照着对邪恶的爱的质和量而增长(4099节)。人若处于来自良善的真理,就会进入天使的聪明和智慧;只要他还活在这个世界上,这些就隐藏在他里面,但在来世会打开(2494节)。人若处于来自良善的真理,死后就会成为一位天使(8747节)。
来自良善的真理就像世世代代(9079节)。它们按顺序排列(5339, 5343, 5530, 7408, 10303节)。对来自良善的真理的排列好比人体内的纤维和血管,因而好比它们服务生命的有用功能的复杂组织和结构(3470, 3570, 3579, 9454节)。来自良善的真理可以说形成一座城,这是由于天堂的流注(3584节)。属于主导爱的真理在中心,其余的根据它们不一致的程度或多或少地远离这个中心(3993, 4551—4552, 5530, 6028节)。对恶人来说,虚假则在中心(4551—4552节)。当真理从良善发出时,它们按天堂的形式排列(4302, 5339, 5343, 5704, 6028, 10303节)。这符合天使社群的排列秩序或模式(10303节)。一切真理,当从良善发出时,通过一种亲密关系而彼此结合,它们就像出身于同一个祖先的家族分支(2863节)。一切真理照着它所来自的良善的质和量而拥有延伸到天堂的气场(8063节)。对人来说,良善与真理的婚姻就是教会和天堂(2731, 7752—7753, 9224, 9995, 10122节)。那些其真理拥有良善在里面的人所感受到的快乐和幸福(1470节)。当真理被良善聚集在一起时,它们呈现出一个人的形像(8370节)。人无非是他自己的良善和真理,或邪恶和虚假(10298节)。
总结:人通过真理而拥有信(4353, 7178, 10367节)。人通过真理而拥有对邻之仁(4368, 7623—7624, 8034节)。人通过真理而拥有对主的爱(10143, 10153, 10310, 10578, 10645节)。人通过真理而拥有良心(1077, 2053, 9113节)。人通过真理而拥有纯真(3183, 3494, 6013节)。人通过真理而从邪恶中洁净(2799, 5954, 7044, 7918, 9088, 10229, 10237节)。人通过真理而重生(1555, 1904, 2046, 2189, 9088, 9959, 10028节)。人通过真理而拥有聪明和智慧(3182, 3190, 3387, 10064节)。天使,以及就内层,即灵而言的世人,其美丽通过真理而来(553, 3080, 4985, 5199节)。人通过真理而获得对抗邪恶和虚假的能力(3091, 4015, 10488节)。诸如存在于天堂中的那种秩序通过真理而来(3316, 3417, 3570, 5339, 5343, 5704, 6028, 10303节)。教会通过真理而来(1798—1799, 3963, 4468, 4672节)。与人同在的天堂通过真理而来(1900, 9832, 9931, 10303节)。人通过真理而成为人(3175, 3387, 8370, 10298节)。然而,这一切都通过来自良善的真理,而不是通过没有良善的真理而实现;良善来自主(2434, 4070, 4736, 5147节)。一切良善皆来自主(1614, 2016, 2904, 4151, 9981节)。
9262.“不可杀无辜和义人”表对摧毁内层和外层良善的憎恶。这从“无辜”、“义人”和“杀”的含义清楚可知。“无辜”是指一个处于内层良善的人,因而在抽象意义上是指内层良善,如下文所述。“义人”是指一个处于外层良善的人,因而在抽象意义上是指外层良善,因为“义”论及对邻之爱的良善,而“无辜(即纯真)”论及对主之爱的良善。对邻之爱的良善是外层良善,而对主之爱的良善是内层良善。“杀”是指摧毁。“义”(righteous)表示对邻之爱的良善,这一点可见于下文。但“纯真(即无辜)”表示对主之爱的良善,是因为那些爱主的人被赋予纯真;因为纯真在于从心里承认,一个人若任由自己,只想要邪恶,只觉知虚假,一切爱之良善和一切信之真理皆唯独来自主。除了那些通过爱与主结合的人外,没有人能从心里承认这些事。这些人住在至内层天堂,该天堂由此被称为“纯真天堂”。所以他们所拥有的良善是内层良善;因为纯真天堂的居民所接受的,是从主发出的爱之神性良善。因此,他们也是赤身的,还看似小孩子。正因如此,纯真由赤身,也由婴孩来代表。纯真由赤身来代表(参看165, 213, 214, 8375节);由婴孩来代表(参看430, 1616, 2280, 2305, 2306, 3183, 3494, 4563, 4797, 5608e节)。
从刚才关于纯真的阐述可以看出,主的神性若不在纯真里面,就无法被接受;由此可推知,良善并不是良善,除非纯真在它里面(2526, 2780, 3994, 6765, 7840, 7887节),也就是除非承认从自我发出的,无非是邪恶和虚假,一切良善和真理皆来自主。相信关于自我的前者,相信并意愿关于主的后者就是纯真。因此,纯真的良善就是来自主并与一个人同在的神之良善本身。正因如此,“纯真(或无辜)”表示一个处于内层良善的人,在抽象意义上表示内层良善。
由于“纯真之人”或“纯真”表示来自主的神性良善,所以流纯真之人(或无辜之人)的血是大罪。当犯有这种罪行时,全地都会受到诅咒,直到这罪得赦免,这从若遇见有人被刺死在地上所进行的调查和赦罪的过程可以看出来。在摩西五经中,这一过程被如此记着说:
若在地上遇见被刺死的人倒在田野,不知道是谁击杀他的,城中长老就要出去到被刺死的人四围的城邑;离那被刺死的人最近的城,那城的长老要取牛群中一只未曾被用来耕种过、未曾负轭的母牛犊;那城的长老要把牛犊牵到未曾耕种的荒谷,在谷中打折牛犊的颈项;祭司利未的子孙要近前来;那城的众长老,就是站在被刺死的人旁边的,要在那山谷中,在所打折颈项的牛犊以上洗手;他们要回答说,我们的手未曾流这血,我们的眼也未曾看见这事;耶和华啊,求你赦免你所救赎的以色列民,不要将无辜之人的血放在你百姓以色列的中间。这样,他们流血的罪必得赦免。你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就可以从你们中间除掉无辜之人的血。(申命记21:1-9)
谁都能看出,当在这地流无辜之人的血时,调查和赦罪的这一过程含有天堂的奥秘在里面;人们绝无可能知道这个奥秘,除非他们知道“倒在田野被刺死的人”、“未曾被用来耕种过、未曾负轭的母牛犊”、“未曾耕种的荒谷”、“在谷中打折牛犊的颈项”、“在牛犊以上洗手”,以及这一过程的其它一切细节表示什么。除非所吩咐的这些事表示这些奥秘,否则这完全不符合由神口授、一字一句都是受到启示的圣言。因为没有某种更深层次的含义,这样一个过程就是一个毫无神圣可言,事实上几乎毫无价值的仪式。
然而,从内义明显可知它里面隐藏着什么奥秘。也就是说,如果知道“倒在田野被刺死的人”表示在一个良善所存在的教会中,被消灭的真理和良善;“离那被刺死的人最近的城”表示其良善已被消灭的教会所教导的真理;“未曾被用来耕种过、未曾负轭的母牛犊”表示尚未因被恶欲奴役而将虚假引入信仰,将邪恶引入生活的外在人或属世人的良善;“未曾耕种的荒谷”表示由于缺乏知道而没有用信之真理或良善来培养的属世心智;“在谷中打折牛犊的颈项”表示由于无非而洁净,因为这是无知的结果;“洗手”表示从这大罪中洁净。一旦知道这些事,就明显可知“流无辜之人的血”表示教会成员消灭来自主的神性真理和良善,因而消灭主自己。
要知道,这整个过程代表天上这种性质的罪,也就是说,它是无罪的,因为它是出于含有纯真在里面的无知而行出的,因而不算为邪恶。这个过程的一切细节,甚至最小的细节都代表在这个问题上某个本质方面;从内义明显可知每一个细节代表哪个方面。“被刺死的人”是指已经被消灭的真理和良善(参看4503节);“地”是指教会(参看662, 1066, 1067, 1262, 1413, 1607, 1733, 1850, 2117, 2118e, 2928, 3355, 4447, 4535, 5577, 8011, 8732节);“田野”是指良善方面的教会,因而是指教会的良善(参看2971, 3310, 3766, 4982, 7502, 7571, 9139节);“城”是指真理的教义,因而是指教会所教导的真理(参看402, 2268, 2449, 2712, 2943, 3216, 4492, 4493节);“牛”是指外在人或属世人的良善(参看2180, 2566, 2781, 9134节);因此,“牛犊”是指婴儿的良善(参看1824, 1825节)。
它“未曾被用来耕种过、未曾负轭”表示这良善尚未由于缺乏知识而服事虚假和邪恶,这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被用来耕种、负轭”表示服事。“山谷”是指被称为属世心智的低层心智(参看3417, 4715节);“荒谷”是指缺乏真理和良善的心智(参看3908节);因此,“未曾耕种的山谷”是指尚未用真理和良善来培养的属世心智,因而是指仍缺乏知识之物;播种的“种”是指信之真理(参看1025, 1447, 1610, 1940, 2848, 3038, 3373, 3671, 6158节)。“打折颈项”是指赎罪,因为宰杀各种牲畜,和献祭一样,都表示赎罪。“洗手”表示从虚假和邪恶中洁净(参看3147节);故在此它表示从这大罪中洁净;因为“流血”一般表示向良善和真理施暴(9127节);因此,“流无辜之人的血”表示消灭与人同住的神性之物,因而消灭与他同住的主自己;事实上,与人同住的真理和良善就是主自己,因为它们来自主。
在这些经文(申命记19:10; 27:25; 以赛亚书59:3, 7; 耶利米书2:34; 7:6; 19:4; 22:3, 17; 约珥记3:19; 诗篇94:21)中,“流无辜之人的血”所表相同。就近似的意义而言,“无辜之人”表示一个没有罪,也没有恶的人,在古时,人们还通过洗手还见证这一点(诗篇26:6; 73:13; 马太福音27:24;约翰福音18:38; 19:4)。这是因为来自主并与人同住的良善是没有罪和恶的。如前所示,这良善就是内义上的纯真之良善。不过,存在于外在人中的良善,也就是没有罪和恶的外层良善被称为“义”,如在大卫诗篇:
毁灭的宝座必不与你相交;聚集攻击义人灵魂,将无辜流血的人定为死罪的。(诗篇94:20, 21)
3570.“雅各就拿给他,他便吃了”表示首先良善的结合,“又拿酒给他,他也喝了”表示随后真理的结合。这从“吃”、“酒”和“喝”的含义清楚可知:“吃”是指在良善方面结合并变成自己的,如刚才所述(3568节);“酒”是指源于良善,或说从良善发展出来的真理(1071, 1798节);“喝”是指在真理方面结合并变成自己的(3168节)。至于这个事实,即以撒所代表的理性层的良善先与良善结合,后与真理结合,并且这种结合通过雅各所代表的属世层实现,情况是这样:当属世层处于良善在外面,真理在里面的状态(3539, 3548, 3556, 3563节)时,它会允许不是良善,但仍有用处的许多事物进入,因为这类事物按自己的次序充当良善的手段。但理性层的良善不与来自这个源头的任何事物结合并将它变成自己的,除非是与它自己的良善一致的事物,因为它不接受其它任何良善。凡不一致的东西,它都会弃绝。它将属世层中其余的事物留下来充当手段,以允许与它自己一致的更多事物进入,并把它们引进来。
理性层存在于内在人里面。属世层并不知道那里正在发生或处理的事,因为内在人在它的洞察领域之上。因此,凡过着一种纯属世生活的人,都无法知道关于他身上那些正在他的内在人,也就是他的理性心智中进行的活动的任何事,因为主在人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重新安排这些活动。这就是为何人对自己如何重生一无所知;事实上,他几乎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重生。不过,如果他很想知道,那就让他只注意一下自己的最终意图,或他为自己所计划的目的,他很少将他的意图或目的透露给任何人。如果他的意图或目的指向良善,也就是说,如果他关心邻舍和主超过自己,那么他就处于一种重生的状态。但如果他的意图或目的指向邪恶,也就是说,他关心自己超过邻舍和主,那么就让他知道,在这种情况下,他并未处于任何重生的状态。
一个人的生活目的或意图决定了他在来世哪个地方:良善的目的把他放在天堂里的天使当中;而邪恶的目的把他放在地狱里的魔鬼当中。一个人的目的或意图实际上就是他的爱,因为一个人会把他所爱的当作自己的目的。他的目的或意图因是他的爱,故构成他至内在的生命(1317, 1568, 1571, 1645, 1909, 3425, 3562, 3565节)。人里面的良善目的住在他的理性中,被称为良善方面的理性层或理性层的良善。主通过那里的良善目的或良善而重新安排属世层中的一切事物;因为目的就像灵魂,属世层则像这灵魂的身体。灵魂如何,围住它的身体就是如何,或说灵魂的性质决定了围住它的身体的性质;因此,良善方面的理性层如何,它所穿的属世层就如何,或说良善方面的理性层的性质决定了它所穿的属世层的性质。
众所周知,人的灵魂始于母亲的卵细胞,后来在她的子宫里发育,在那里被一个柔嫩的小身体围住;事实上,这身体具有这种性质:灵魂通过它能以一种适合自己所生在的这个世界的方式行动。当人再次出生,也就是正在重生时,情况也是这样。那时他所获得的新灵魂就是良善的目的。这目的始于理性层,起初可以说在那里的一个卵细胞中,后来如同在子宫里那样在那里发育。围住灵魂的柔嫩身体就是属世层和那里的良善;这良善逐渐具有这种性质:它行动顺从灵魂的目的;那里的真理就像人体纤维,因为真理从良善成形(3470节)。由此清楚可知,一个人在子宫里的形成就呈现出他改造的一个形像。信不信由你,正是来自主的属天良善和属灵真理形成了他,并在那时赋予他能力,以使他能逐渐接受这良善和真理,事实上照着他就像一个人一样关注天堂的目的,而不是像一个野兽一样关注世界的目的的方式和程度或说质和量来接受。
良善方面的理性层通过属世层先与良善结合,然后与真理结合,这个过程由雅各给以撒带来美味和饼,他便吃了,给他带来酒,他也喝了来表示。这个问题也可通过身体为灵魂发挥的功能来说明;正是灵魂使身体有食欲,也正是灵魂使身体享受美味;各种不同的食物通过食欲的快乐和味道的快乐,因而通过外在良善被引入;但被引入的食物并不全都进入身体的生命,因为有些食物充当消化酶,有些充当中和剂,有些用来打碎食物,有些用来把食物引入血管。但有益的食物都被拣选出来,并被引入血液,然后变成血液;灵魂从血液中与诸如对它有用的那类事物结合。
理性层和属世层也是这种情况。与食欲和味道相对应的,是对认识真理的渴望和情感;与各种不同的食物相对应的,是事实和知识或认知(1480节)。由于它们如此对应,所以它们的情况很相似。灵魂,也就是理性层的良善,为这些事物提供渴望,并被它们感动,以至于属于记忆知识和教义的事物通过属于渴望的快乐和属于情感的良善而被引入。但它所引入的事物并不全都变成滋养生命的良善,因为有些事物可以说充当消化和中和的手段,有些用来打开和引入。但灵魂会将滋养生命的良善用于自己,从而与它们结合,并从它们为自己形成真理。由此明显可知理性层如何重新安排属世层,好叫它可以服侍作为灵魂的理性层,或也可说,好叫属世层可以服侍目的,也就是灵魂,以完善它自己,以便它在主的国度有用处。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