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26.关于各种良善和真理。无限多样性是存在的,永远没有两样完全相同的事物(7236, 9002节)。天堂也有一种无限多样性(684, 690, 3744, 5598, 7236节)。天堂里的多样性是良善的多样性,它们是那里的一切差别的基础(3519, 3744, 3804, 3986, 4005, 4067, 4149, 4263, 7236, 7833, 7836, 9002节)。这些多样性是由真理决定的;真理多种多样,每个人都通过真理而拥有良善(3470, 3519, 3804, 4149, 6917, 7236节)。这就是天堂里的一切天使社群和社群里的一切天使是如何彼此有别的(690, 3241, 3519, 3804, 3986, 4067, 4149, 4263, 7236, 7833, 7836节)。但他们因从主所获得的爱而行如一体,并关注一个目的(457, 3986节)。
一般来说,良善和真理照层级被区分为属世,属灵和属天的(2069, 3240节)。大体上,良善和伴随的真理有三个层级,与三层天堂相匹配(4154, 10270节)。良善和真理在内在人中有三个层级,在外在人中也有三个层级(4154节)。有属世良善,文明良善和道德良善(3768节)。有些人与生俱来的属世良善在来世不是良善,除非它变成属灵良善(2463—2464, 2468, 3408, 3469, 3470, 3508, 3518, 7761节)。关于属灵的属世良善和非属灵的属世良善(4988, 4992, 5032节)。有理性真理和事实或记忆真理(1904, 1911, 2503节)。
3318.“疲惫不堪”表示争战的状态。这从“疲惫不堪”或筋疲力尽的含义清楚可知,“疲惫不堪”或筋疲力尽是指争战后的状态,在此是指争战的状态,因为主题是良善与真理在属世人里面结合所处的状态。“疲惫不堪”在此表示争战的状态,这一点并不明显,只能从内义上的整个思路,尤其从以下事实看出来,即:没有争战,或也可说,没有试探,良善与真理就无法在属世人里面结合。有必要用几句话来说明这种状态(只有人才会经历这种状态)的性质。
人无非是从主接受生命的一个器官或器皿,因为人不是靠自己活着的(290, 1954, 2021, 2536, 2706, 2886-2889, 3001节)。从主流入人的生命来自祂的神性之爱。这爱,或从这爱发出的生命流入并应用于人的理性和属世心智中的器皿。由于人与生俱来的遗传邪恶和他所获得的实际邪恶,他里面的这些器皿背对着所流入的生命。然而,只要流入的生命能调整这些器皿去接受它,它就会如此调整它们。理性人和属世人中的这些器皿就是那被称为真理的;而真理本身只是对这些器皿形状的变动和以不同方式产生这些变动的状态变化的感知,这些形状变动和状态变化在最精妙的有机物质中以无法形容的方式产生(2487节)。从主拥有生命,或系生命的良善本身,就是那流入并调整这些器皿的。
因此,当如刚才所述,形状在不断变化的这些器皿相对于流入的生命来说,朝后、颠倒和远离时,显然,它们必须重新定位以接受这生命,也就是说,必须由这生命来掌控。只要人仍处于他与生俱来,或他使自己所陷入的状态,这是决不能实现的。事实上,那时这些器皿并不顺服,因为它们顽固抵抗,并强硬反对支配那生命活动方式的天堂秩序。驱动它们的良善,就是它们所服从的良善是爱自己和爱世界所寻求的良善。这良善从它所包含的粗糙的热而使这些器皿具有这种品质。因此,它们在能变得顺服,并适合接受属于主之爱的任何生命之前,必须被软化。这种软化只能通过试探实现,因为试探会除去构成自我之爱、与自己相比对他人的蔑视,因而构成自我荣耀的元素,以及由此产生的仇恨和报复的元素。所以当它们通过试探在某种程度上被削弱和征服时,这些器皿就开始屈服,并服从不断流入人的主之爱的生命。
自此以后,先是理性人中的良善,然后是属世人中的良善,开始与那里的真理结合,因为如前所述,真理只是对形状变动的感知,而这些变动取决于不断变化的状态;这些感知就是所流入的生命的产物或功能。这就是为何人通过试探,或也可说,通过属灵的争战重生,也就是被新造,之后接受不同于以前的一种性质或内在性情,换句话说,变得温和、谦卑、真诚,并从心里痛悔。由此可见试探所起的作用,即:它们不仅能使良善从主流入,还能使人里面的器皿变得顺服,从而使这良善与它们结合。因为真理是接受良善的器皿(参看1496, 1832, 1900, 2063, 2261, 2269节)。因此,由于此处的主题是良善与真理在属世人里面的结合,并且该结合的第一个阶段通过试探所带来的争战进行,所以显而易见,“疲惫不堪”表示争战的状态。
至于此处在至高意义上所论述的主,祂通过最严厉的试探争战而将自己里面的一切事物都纳入神性秩序,以至于祂从母亲那里所得来的人性的一切都没有留下(1444, 1573, 2159, 2574, 2649, 3036节)。因此,祂不像其他人那样被新造,而是完全变成了神性。因为通过重生被新造的人仍保留一种邪恶的倾向在自己里面,甚至保留邪恶本身,只是主之爱的生命流注以一种极其强大的力量使他远离邪恶罢了。而主完全抛弃了从母亲那里遗传给祂的一切邪恶,使自己变成神性,甚至在这些器皿,也就是真理上也变成神性。这就是在圣言中那被称为“荣耀”的。
4149.“至于你的神明,你在谁那里搜出来,谁就在我们弟兄面前不得存活”表那真理不是“拉班的”,“拉班”的真理不可能居于“雅各的”良善中。这从“神明”的含义清楚可知,“神明”,就是此处的家中神像,是指真理(参看4111节),然而不是属于“拉班”所表良善的真理,而是属于“拉结”所代表的情感的真理。正因这些真理在此由“神明”来表示,故经上补充说是拉结偷了它们。下文有关于它们的详细内容,如果这个行为不包含唯独显明在内义中的奥秘,经上是不会记载这些详细内容的。由于此处所论述的真理不是属于“拉班”所表良善的真理,而是属于“拉结”所代表对真理的情感的真理,故“至于你的神明,你在谁那里搜出来,谁就在我们弟兄面前不得存活”这些话表示那真理不是“拉班”的,“拉班”的真理不可能居于“雅各”的良善中。
关于这个奥秘,情况是这样:一切属灵良善都有自己的真理,因为该良善在哪里,它自己的真理就在哪里。就本身而言,良善是一个单一整体,但它通过真理变得多种多样。事实上,真理好比构成某种身体器官的纤维。正是这些纤维所取的形式决定了器官、因而其功能的性质。而它的功能只有凭借经由灵魂所流入的生命才能运行;而这生命就出自源于主的良善。因此,尽管良善是一个单一整体,但它因每个个体而各不相同;并且如此各异以致它永远不会在哪两个人身上是一模一样的。这也是为何一个人的真理绝无可能居于另一个人的良善中。因为凡处于良善社群的人所具有的一切真理都是互通的,并产生某种形式。因此,这个人的真理无法被转到那个人里面;它若被转入,就会进入接受者所特有的形式中,并披上不同的表象。不过,这个奥秘太深了,以至于无法用一两句话解释清楚。由此可知,没有哪两个人的心智是完全一样的;人数有多少,人之情感和思维方式的区别就有多少。这也解释了为何整个天堂由无穷多样性的天使形式组成。这些形式被主排列成天堂所取的形式,故行如一个单一整体。没有哪种单一整体由相同事物构成,而是都由形式上各不相同的事物构成;这些各种不同事物照其形式而构成一体。这一切表明“拉班”的真理无法居于“雅各”的良善中是什么意思。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