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 #26

26.关于各种良善和

26.关于各种良善和真理。无限多样性是存在的,永远没有两样完全相同的事物(7236, 9002节)。天堂也有一种无限多样性(684, 690, 3744, 5598, 7236节)。天堂里的多样性是良善的多样性,它们是那里的一切差别的基础(3519, 3744, 3804, 3986, 4005, 4067, 4149, 4263, 7236, 7833, 7836, 9002节)。这些多样性是由真理决定的;真理多种多样,每个人都通过真理而拥有良善(3470, 3519, 3804, 4149, 6917, 7236节)。这就是天堂里的一切天使社群和社群里的一切天使是如何彼此有别的(690, 3241, 3519, 3804, 3986, 4067, 4149, 4263, 7236, 7833, 7836节)。但他们因从主所获得的爱而行如一体,并关注一个目的(457, 3986节)。

一般来说,良善和真理照层级被区分为属世,属灵和属天的(2069, 3240节)。大体上,良善和伴随的真理有三个层级,与三层天堂相匹配(4154, 10270节)。良善和真理在内在人中有三个层级,在外在人中也有三个层级(4154节)。有属世良善,文明良善和道德良善(3768节)。有些人与生俱来的属世良善在来世不是良善,除非它变成属灵良善(2463—2464, 2468, 3408, 3469, 3470, 3508, 3518, 7761节)。关于属灵的属世良善和非属灵的属世良善(4988, 4992, 5032节)。有理性真理和事实或记忆真理(1904, 1911, 2503节)。

属天的奥秘 #3498

3498.“不知道我

3498.“不知道我死的日子”表示属世层里面的生命。这从“日子”和“死”的含义清楚可知:“日子”是指状态(23, 487, 488, 493, 893, 2788节);“死”是指死而复生,或复活得生命(3326节)。因此,“死的日子”表示复活得生命的状态,或也可说,表示生命;显然,这生命是属世层里面的生命,因为该生命就是此处论述的主题。此处情况如何无法看出来,除非知道理性层的生命和属世层的生命,或也可说,内在人的生命和外在人的生命是怎么回事。理性人或内在人的生命不同于属世人或外在人的生命,事实上如此不同,以至于理性人或内在人的生命有可能脱离属世人或外在人的生命而存在;但属世人或外在人的生命不可能脱离理性人或内在人的生命而存在,因为外在人靠内在人存活,以至于如果内在人的生命不复存在,外在人的生命就立刻没有了,或变得无效。外层事物因此依赖于内层事物,如同在后事物依赖于在先事物,或结果依赖于有效原因。因为如果有效原因不复存在,结果就立刻没有了,或变得无效。外在人的生命相对于内在人的生命也是如此。
这一点从世人看得非常清楚,因为当一个人在世上,或活在肉身时,他的理性层如此不同于他的属世层,以致他能从肉体的外在感官知觉中退出,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从他属世人的内层感官知觉中退出,并能处于他的理性层,因而处于属灵思维。这一点从以下事实看得更清楚:当一个人死亡时,他就完全丢弃肉体的外在感感知觉,同时保留其内层人的生命。事实上,他会携带外部记忆或属世记忆的记忆知识或事实,尽管他不使用它们(参看2475-2477, 2479-2483, 2485, 2486节)。由此明显可知,理性人或内在人与外在人截然不同。但人活在肉身期间,他的理性层看上去与他的属世层没什么不同,因为他活在这个世界上,或在自然界。有鉴于此,理性层的生命出现在属世层里面,以至于理性层看似没有任何生命,除非它同时在属世层中,或属世层同时拥有生命。在这种情况下,理性层看似拥有的生命的量取决于属世层与它对应的程度(参看3493节)。由此可见,属世层里面有相对应的生命,这生命由以撒对以扫说“我不知道我死的日子”这句话来表示。因为“以撒”代表理性层,“以扫”代表属世层;这两者代表的,都是良善方面的。

属天的奥秘 #1911

1911.“她见自己

1911.“她见自己有孕,她的主母在她眼里就被小看”表示这理性在孕育时就轻视与良善联合的真理本身。这从“主母”或撒莱的含义清楚可知,“主母”或撒莱是指与良善联合的真理。理性在孕育之初不可能承认直觉真理或属灵真理是真理,因为有许多谬念和表象粘附于这理性:谬念是由对世界和自然界的无知产生的,或说来自取自世界和自然界的记忆知识;而表象是由从圣言的字义所获得的知识产生的;它们都不是真理。
例如,这是一个直觉真理:一切生命皆来自主。但孕育之初的理性并不理解这个真理,而是以为它若不凭自己活着,就根本不会有生命;事实上,甚至对不同的说法感到愤怒,如我经常从仍紧紧抓住感官幻觉不放的灵人那里所发现的那样。
这是一个直觉真理:一切良善和真理皆来自主。但孕育之初的理性不理解这个真理,因为它感觉它们好像来自它自己,还以为如果良善和真理不是来自它自己,它就不能思想良善和真理,更不用说行出它们了;如果它们真的来自另一个源头,它就会放弃自己的努力,一直等着流注。
这是一个直觉真理:从主而来的,只有良善,甚至没有一丁点邪恶。孕育之初的理性也不相信这个真理,而是以为邪恶也来自主,因为祂掌管一切;并且主是全能和全在,是良善本身,却没有废除对地狱里的恶人的惩罚,所以是主愿意惩罚恶人;而事实上,主不向任何人行恶,也不愿任何人受到惩罚。
这是一个直觉真理:属天人从主那里拥有对良善和真理的感知。但孕育之初的理性要么彻底否认感知的存在,要么认为一个人若是从别人,而不是从自己那里去感知,将是一个无生命的机器人,或丧失生命。事实上,理性越基于由感官事物或材料产生的记忆知识、越基于哲学理念思考,就越难以理解上述真理和其它一切直觉真理,因为由此而来的谬误或幻觉被笼罩在更黑暗的阴影中。这就是为何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比其他人更不信。
既然孕育之初的理性是这样,那么很明显,它小看它的主母,也就是轻视直觉真理。直觉真理不会显现,也就是不会被承认,除非谬误(或幻觉)和表象被驱散;并且只要人基于感官事物或材料和记忆知识或事实知识推理真理本身,这些谬误(或幻觉)和表象就不会被驱散。但当他以单纯的心相信它是真理,因为主就是这么说的时,直觉真理才第一次显现。这时,谬误(或幻觉)的阴影被驱散了;他里面就没有什么东西阻止他理解直觉真理了。
然而,主没有任何谬误(或幻觉);但祂的理性在孕育之初却有真理的表象,这些表象本身不是真理,这从前面的阐述(1661节)明显看出来。这也解释了为何主的理性在孕育之初会轻视直觉真理;但渐渐地,随着祂的理性变成神性,表象的云层被驱散,直觉真理在自己的荣光中向祂敞开。这种转变由以撒长大后,以实玛利被逐出家门来代表和表示。主并不轻视直觉真理,而是察觉并发现祂的新理性轻视直觉真理,这一点从下文(1914节)清楚看出来。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