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26.关于各种良善和真理。无限多样性是存在的,永远没有两样完全相同的事物(7236, 9002节)。天堂也有一种无限多样性(684, 690, 3744, 5598, 7236节)。天堂里的多样性是良善的多样性,它们是那里的一切差别的基础(3519, 3744, 3804, 3986, 4005, 4067, 4149, 4263, 7236, 7833, 7836, 9002节)。这些多样性是由真理决定的;真理多种多样,每个人都通过真理而拥有良善(3470, 3519, 3804, 4149, 6917, 7236节)。这就是天堂里的一切天使社群和社群里的一切天使是如何彼此有别的(690, 3241, 3519, 3804, 3986, 4067, 4149, 4263, 7236, 7833, 7836节)。但他们因从主所获得的爱而行如一体,并关注一个目的(457, 3986节)。
一般来说,良善和真理照层级被区分为属世,属灵和属天的(2069, 3240节)。大体上,良善和伴随的真理有三个层级,与三层天堂相匹配(4154, 10270节)。良善和真理在内在人中有三个层级,在外在人中也有三个层级(4154节)。有属世良善,文明良善和道德良善(3768节)。有些人与生俱来的属世良善在来世不是良善,除非它变成属灵良善(2463—2464, 2468, 3408, 3469, 3470, 3508, 3518, 7761节)。关于属灵的属世良善和非属灵的属世良善(4988, 4992, 5032节)。有理性真理和事实或记忆真理(1904, 1911, 2503节)。
3576.“就祝福他”表示由此结合。这从“祝福”的含义清楚可知,“祝福”是指结合(3504, 3514, 3530, 3565节)。涉及以扫和雅各的这些细节清楚表明,理性层的良善从至内层与属世层的良善结合,然后通过属世层的良善与那里的真理结合。因为“以撒”代表良善方面的理性层,“利百加”代表真理方面的理性层;“以扫”代表属世层的良善,“雅各”代表属世层的真理。“以撒”所表示的良善方面的理性层从至内层与“以扫”所表示的属世层的良善结合,但不与“雅各”所表示的属世层的真理结合,除非以一种间接的方式,这一点从以下事实明显看出来:以撒在宣布对雅各的祝福时,心里想的是以扫;那时他想的不是雅各,而是以扫。任何人在宣布祝福时,所祝福的都是他正在思想的那个人,而不是他没有在思想的某个人。嘴上说出来的一切祝福都是从里面,即某种内层事物出来的,并从祝福者的意愿和思维中获得自己的生命,所以本质上属于祝福者想要把这祝福给予并正在思想的那个人。若有人截获了它,从而据为己有,这就像一个人偷了应该还给另一个人的某种东西。以撒在宣布祝福时,想的是以扫,而不是雅各,这一点从前面的每一个细节明显看出来,如27:18-19:以撒对雅各说,我儿,你是谁?雅各对他父亲说,我是你的长子以扫。27:21-23:以撒对雅各说,我儿,你近前来,我要摸摸你,看你真是我的儿子以扫不是;他摸了之后说,声音是雅各的声音,手却是以扫的手,就认不出他来。27:24:他又说,你真是我儿子以扫吗?他说,我是;最后当亲吻他时,以撒闻到了他衣服上的香气,也就是以扫衣服上的香气;以撒在祝福他时说,看,我儿的香气。由此清楚可知,他祝福的儿子是以扫,而不是其他人。这也是为何他从以扫那里听说是雅各时,就大大地战兢(27:33),并说,你兄弟带着诡计来(27:35)。然而,雅各之所以如27:33-37所说的,持有这祝福,是因为“雅各”所代表的真理看似掌权了一段时间,如前面频繁所示。
不过,一旦改造和重生的时期结束,隐藏在至内在部分,并从那里安排看似属于真理,或真理归为己有的每一个事物的良善本身,就会出来,走到前台,公开掌权。这就是以撒对以扫说的话所表示的:
你必靠着你的剑生活,又必服侍你的兄弟;到你向他掌权的时候,你必从你颈项上折断他的轭。(创世记27:40)
这些话的内义是:只要真理正在与良善结合,良善就看似处于一个较低的位置,但最终会占据首位或在先的位置。那时就会有一个理性层与属世层的良善,并通过属世层的良善与真理的一个结合;真理就这样变成良善之真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以扫”代表属世层的良善本身,而“雅各”代表属世层的真理本身,这两者都与理性层结合。因此,他们在至高意义上将代表主的神性属世层:“以扫”代表神性良善方面的神性属世层,“雅各”则代表神性真理方面的神性属世层。
3768.“因为他们饮羊群,都是用那井里的水”表由此,即由圣言获得的记忆知识。这从“井”、“饮”或“给水喝”和“羊群”的含义清楚可知:“井”是指圣言(3765节);“饮”或“给水喝”是指接受教导(3069节);“羊群”是指教义事物的记忆知识(参看3767节)。从这些含义明显可知,“用井水饮羊群”表示关于良善与真理的教义事物的记忆知识是从圣言获得的。就至高意义而言,下面关于雅各的所有内容都是论述主,即祂如何使祂的属世层变成神性,本章则论述这一过程的开始。就内在的代表意义而言,所论述的主题则是那些正在重生的人,即主如何使更新他们的属世人,本章则论述这一过程的开始。故此处所论述的主题是圣言和由此获得的教义,因为这一过程的开始和重生的进行都是通过取自圣言的教义实现的。正是由于这些事物由“井”和“三群羊”来表示,所以经上才会提及这些历史细节。它们若没有这种含义,就太微不足道了,不值得在神性圣言中被提及。显然,它们所包含的内容是,关于良善与真理的一切记忆知识和教义都来自圣言。
诚然,属世人能认识、还能理解何为良善和真理,但只能认知和理解属世和社会的良善和真理。他无法认识属灵的良善和真理,因为这一切必须从启示,因而从圣言而来。例如,人能通过人人都拥有的理性层知道当爱邻舍,当拜神;但至于如何爱邻舍,如何拜神,因而何为属灵的良善与真理,他就只能通过圣言知晓了。若不通过圣言,他不可能知道良善本身就是邻舍,因而那些处于良善的人就是邻舍,并且照着他们所在的良善而成为邻舍。他也不可能知道良善之所以是邻舍,是因为主存在于良善中,因此,爱良善就是爱主。
那些没有圣言的人同样不可能知道一切良善来自主,它流入人内,形成人对良善的情感,这种情感被称为仁爱。那些没有圣言的人也不可能知道谁是宇宙之神;宇宙之神就是主这一真理向他们隐藏起来,然而,情感或仁爱的至内在部分、因而良善的至内在部分必须关注祂。由此可见何为属灵良善,关于这善的知识若不通过圣言,无从知晓。至外邦人,只要还在这个世上,他们确实不认识属灵良善。不过,他们若过着彼此仁爱的生活,就会由此获得这样的能力:在来世,他们能学习这类事物,还能毫无困难地接受并吸收它们(参看2589-2604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