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 #26

26.关于各种良善和

26.关于各种良善和真理。无限多样性是存在的,永远没有两样完全相同的事物(7236, 9002节)。天堂也有一种无限多样性(684, 690, 3744, 5598, 7236节)。天堂里的多样性是良善的多样性,它们是那里的一切差别的基础(3519, 3744, 3804, 3986, 4005, 4067, 4149, 4263, 7236, 7833, 7836, 9002节)。这些多样性是由真理决定的;真理多种多样,每个人都通过真理而拥有良善(3470, 3519, 3804, 4149, 6917, 7236节)。这就是天堂里的一切天使社群和社群里的一切天使是如何彼此有别的(690, 3241, 3519, 3804, 3986, 4067, 4149, 4263, 7236, 7833, 7836节)。但他们因从主所获得的爱而行如一体,并关注一个目的(457, 3986节)。

一般来说,良善和真理照层级被区分为属世,属灵和属天的(2069, 3240节)。大体上,良善和伴随的真理有三个层级,与三层天堂相匹配(4154, 10270节)。良善和真理在内在人中有三个层级,在外在人中也有三个层级(4154节)。有属世良善,文明良善和道德良善(3768节)。有些人与生俱来的属世良善在来世不是良善,除非它变成属灵良善(2463—2464, 2468, 3408, 3469, 3470, 3508, 3518, 7761节)。关于属灵的属世良善和非属灵的属世良善(4988, 4992, 5032节)。有理性真理和事实或记忆真理(1904, 1911, 2503节)。

属天的奥秘 #3803

3803.“雅各告诉

3803.“雅各告诉拉结,自己是她父亲的兄弟”表“雅各”所代表的良善与“拉班”所代表的良善的亲属关系。这从“告诉”、“兄弟”和“父亲”的含义,以及“雅各”和“拉结”的代表清楚可知:“告诉”是指让人知道;“雅各”是指良善,如前所述;让人知道它的“拉结”是指对内层真理的情感(3793节);“兄弟”,就是此处的雅各,是指良善(367, 2360, 3303, 3459节);“父亲”,就是此处的拉班,也是指良善(3703节)。从所有这些含义,以及整个思路明显可知,“雅各告诉拉结,自己是她父亲的兄弟”表示“雅各”所表的良善与“拉班”所表的良善的亲属关系。不过,解释这种亲属关系本身,以及随之这二者通过拉结所表示的内层真理情感的结合,会使这个问题变得更模糊,因为很少有人知道何为属世层的良善,该良善与理性层的良善截然不同,相互分离。他们不知道何为源自一个共同家族的旁系良善,也不知道何为对内层真理的情感。人若没有通过自己的调查为自己获得对这些事的某种概念,那么即便有,也只能通过对它们的描述获得一种肤浅的观念;因为对于别人所给予的描述,人只接受与他自己的观念,或他通过在自己里面所看到的事物而为自己所获得的观念相一致的,其余的则被他忽略过去了。人知道良善与真理的无数亲属关系是存在的,并且天上的社群是照着这些亲属关系而存在(参看685, 917, 2739, 3612节)就足够了。
雅各明明是拉班的外甥,却自称为拉班的“兄弟”,这是因为所有人凭良善而成为兄弟。由于同样的原因,拉班反过来也称“雅各”为弟兄 (29:15)。构成血亲关系和实现结合的,正是良善,因为良善是爱的一种属性,爱是属灵的结合。这也是为何在古教会,所有那些处于良善的人都互称兄弟的原因。甚至犹太教会也是这样,不过,由于该教会鄙视其他所有人,以为唯独他们自己蒙拣选,所以他们只称呼身为犹太人的人为兄弟,将其他人称为同伴或外人。初代基督教会也视所有处于良善的人为兄弟,但后来这个称谓只局限于那些在他们自己会众当中的人。于是,“兄弟”这个名,连同良善就从基督徒当中消失了。当真理取代良善,或信取代仁时,他们就无法再凭良善称呼彼此为兄弟,只称为邻舍。这也是缺乏仁爱生活的信之教义的结果,因为与地位低于自己的人结为兄弟关系似乎在他们之下。对这种人来说,兄弟关系并非来源于主,因而来源于良善,而是来源于他们自己,因而来源于地位和利益。
3803a.“是利百加的儿子”表良善的这些具有亲属关系的种类之间的联结。这是显而易见的,无需解释,因为利百加,即雅各的母亲,拉班的妹子,就是这种结合存在于其中的那一位。

属天的奥秘 #3769

3769.“井口上有

3769.“井口上有一块大石头”表它,即圣言,被封住了。这是显而易见的,无需解释。当只照着字义理解圣言,并且字义中的一切事物都被视为教义时,可以说圣言被封住了。当这些事物作为支持自我之爱和尘世之爱欲望而被认可时,圣言被封得更严实,因数尤其这些东西把大石头滚到井口上,也就是封住圣言。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既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圣言里面存在什么内层意义。然而,他们能从许多以内义解释字义的经文,以及在教会中被广泛接受的、通过各种解释指向字义的教义事物明白,圣言具有内层意义。
圣言被封住的意思从犹太人看得尤其清楚。他们照字面解释每一个事物,并因此相信他们优先于世上所有民族和人民被拣选,还相信弥赛亚会来领他们进入迦南地,将他们高举在世上所有民族和人民之上。因为犹太人沉浸于世俗和肉体的爱欲中,而世俗和肉体的爱欲具有这样的性质,它们会完全封闭圣言。而且,他们竟然不知道天国是否存在,他们死后是否还会活着,不知道何为内在人,甚至不知道任何属灵事物的存在,更不知道弥赛亚来拯救灵魂。对他们来说,圣言被封住了。这一点从以下事实很清楚地看出来,他们虽生活在基督徒当中,却丝毫不接受他们的教义事物,和以赛亚书所说的一样:
你去对这百姓说,你们听是要听见,却不明白;看是要看见,却不理解。要使这百姓心蒙脂油,耳朵发沉,眼睛昏迷。我就说,主啊!这到几时为止呢?祂说,直到城邑荒凉,无人居住,房屋空闲无人,地土废弃荒凉。(以赛亚书6:9-11;马太福音13:14-15;约翰福音12:40-41)
人越沉浸于自我和尘世之爱以及伴随这些爱的欲望中,圣言就越向他封闭。因为这些爱以自我为目的,这目的点燃属世之光,却熄灭天堂之光,以致人们清楚看到属于自我和尘世的事物,却根本看不到属于主及其国度的任何事物。当出现这种情况时,他们的确能阅读圣言,但却带有获取地位和财富的目的,或为了做给别人看,或因为这是符合社会习俗的事,因而仅仅是惯性使然,或出于一种宗教义务,然而没有以修正生活为目的。对这类人来说,圣言以种种方式被封闭,对有些人甚至封闭到除了他们的教义事物所指示的东西(无论这些东西是什么)外,他们什么也不愿知道。例如,若有人说,打开和关闭天堂的权柄从来没有被赐给彼得,而是被赋予根植于爱的信,这信由彼得的钥匙来表示,由于自我之爱和尘世之爱的反对,他们决不会承认。若有人说,不可敬拜圣徒,唯独敬拜主,他们也不会接受。或者若有人说,圣餐中的饼和酒表示主对全人类的爱,以及反过来人对主的爱,他们不相信。又或者若有人声称信除非是信之善,也就是仁爱,否则一点用处没有,他们给出完全相反的解释;其它一切事物也一样。像这样的人一点也看不到圣言中的真理,也不愿看到。相反,他们顽固坚守自己的信条,甚至不愿听到内义的存在,并且圣言的神圣和荣耀就在这内义中。事实上,当听到内义的存在时,他们由于一提到它就厌恶而抗拒。圣言就这样被封闭了。然而,圣言具有这样的性质,它直接向天堂敞开,并经由天堂向主敞开;唯独涉及人时,也就是说,只要他在生活的目的上受制于自我之爱和尘世之爱的邪恶,并由于这些邪恶而受制于虚假的原则,圣言就被封闭。由此可见“井口上的大石头”是什么意思。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