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 #26

26.关于各种良善和

26.关于各种良善和真理。无限多样性是存在的,永远没有两样完全相同的事物(7236, 9002节)。天堂也有一种无限多样性(684, 690, 3744, 5598, 7236节)。天堂里的多样性是良善的多样性,它们是那里的一切差别的基础(3519, 3744, 3804, 3986, 4005, 4067, 4149, 4263, 7236, 7833, 7836, 9002节)。这些多样性是由真理决定的;真理多种多样,每个人都通过真理而拥有良善(3470, 3519, 3804, 4149, 6917, 7236节)。这就是天堂里的一切天使社群和社群里的一切天使是如何彼此有别的(690, 3241, 3519, 3804, 3986, 4067, 4149, 4263, 7236, 7833, 7836节)。但他们因从主所获得的爱而行如一体,并关注一个目的(457, 3986节)。

一般来说,良善和真理照层级被区分为属世,属灵和属天的(2069, 3240节)。大体上,良善和伴随的真理有三个层级,与三层天堂相匹配(4154, 10270节)。良善和真理在内在人中有三个层级,在外在人中也有三个层级(4154节)。有属世良善,文明良善和道德良善(3768节)。有些人与生俱来的属世良善在来世不是良善,除非它变成属灵良善(2463—2464, 2468, 3408, 3469, 3470, 3508, 3518, 7761节)。关于属灵的属世良善和非属灵的属世良善(4988, 4992, 5032节)。有理性真理和事实或记忆真理(1904, 1911, 2503节)。

属天的奥秘 #4292

4292.就内在历史

4292.就内在历史意义而言,“那人说,你的名不要再叫雅各,要叫以色列”表他们若不凭着赋予他们的新性质,就无法作为雅各(的后代)来代表。这从“雅各”和“名”的含义可以看出来:在圣言中,“雅各”是指雅各的后代(参看4281节);“名”是指性质,如刚才所述(4291节)。新的性质本身在内义上由“以色列”来表示,因为“以色列”是指属天-属灵之人,因而是指内在人(4286节)。“以色列”是指属天-属灵之人,因而是指内在人,故也指内在属灵教会。无论你说属灵之人,还是说属灵教会,意思都一样,因为属灵之人就是一个具体的教会,而众多人则是总体的教会。如果个体人不是具体的教会,就不会有任何总体的教会。在日常用语中,教会用来描述总体上的会众;为了更大的教会能够存在,会众的每个成员必是一个教会。每一个总的整体都包含类似于该整体的各个部分。
至于这个问题本身,即他们若不凭着赋予他们的新性质(这新性质由“以色列”来表示),就无法作为雅各的后代来代表,情况是这样:教会专门由雅各的后代来代表,而不是专门由以撒的后代来代表;因为以撒的后代不仅出自雅各,还出自以扫。教会更不是专门由亚伯拉罕的后代来代表,因为亚伯拉罕的后代不仅出自雅各,还出自以扫,同样出自以实玛利,还有亚伯拉罕与第二任妻子基土拉所生的儿子,即心兰、约珊、米但、米甸、伊施巴、书亚,以及这些人的儿子(参看创世记25:1-4)。由于雅各的后代坚持作代表,如刚才所示(4290节),所以他们无法作为雅各,或以撒,或亚伯拉罕来代表。他们之所以无法作为雅各来代表,是因为雅各代表教会的外在,而非内在。他们之所以无法同时作为以撒,也无法同时作为亚伯拉罕来代表,原因如上所述。
因此,为了让他们能代表教会,必须赋予雅各一个新名字,并通过这个名字赋予一个新性质;这新性质要表示内在属灵人,或也可说,内在属灵教会。这新性质就由“以色列”来表示。主的每一个教会都既是内在的,也是外在的,如前面频繁所示。内在教会就是被代表的,外在教会就是那去代表的。此外,内在教会要么是属灵的,要么是属天的。内在属灵教会由“以色列”来代表,内在属天教会由后来的“犹大”来代表。因此,分裂也就发生了,以色列人独自为一国,犹太人也独自为一国;蒙主的神性怜悯,这些问题容后再述。由此明显可知,雅各,也就是雅各的后代,无法作为雅各来代表一个教会,因为这将是唯独去代表教会的外在;他们必须也作为以色列来代表,因为“以色列”是内在。
前面各处已说明,内在是那被代表的,外在是那去代表的,这一点从人自己也可以看出来。人的言语代表他的思维,他的行为代表他的意愿。言语和行为是人的外在,思维和意愿是人的内在。另外,人的脸本身因其各种表情而既代表他的思维,也代表他的意愿。众所周知,脸因其表情而代表;因为对于诚实人来说,他们的内在状态从脸上的表情就能看出来。简而言之,身体的各个部分皆代表人的意向和心智的某个方面。
教会的外在也一样,因为外在就像身体,内在就像灵魂。例如祭坛和上面的祭物,众所周知,这些都是外在事物;陈设饼、灯台及其灯盏,以及一直燃烧的火也是外在事物。人人都知道,这些外在事物代表内在事物,仪式中的其它事物也一样。这些外在事物不可能代表任何外在事物,而只能代表内在事物,这一点从前面的引证明显可知。因此,“雅各”不可能代表雅各,因为“雅各”是指教会的外在;但雅各能作为以色列来代表,因为“以色列”是指教会的内在。这就是为了叫雅各的后代能扮演代表的角色所赋予的新性质的意思。

属天的奥秘 #3240

3240.“约珊生了

3240.“约珊生了示巴和底但”表示来自第一类的衍生物。这从“约珊”并他儿子“示巴和底但”的代表清楚可知,下文会讨论他们。由于此处只提到他们的名字,并且他们表示主的属灵教会的状态和衍生物,所以必须大体上说一说这些状态和衍生物的性质。属天教会在这一方面不同于属灵教会,即:那些属于属天教会,被称为属天的人处于爱,也就是说,他们处于爱之良善和真理;而那些属于属灵教会,被称为属灵的人则处于信,也就是说,他们处于信之良善和真理。属天人所拥有的良善是对主之爱的良善,他们的真理是对邻之爱的真理。而属灵人所拥有的良善是对邻之仁的良善,他们的真理是信之真理,前提是这真理是关于仁的教义。由此可见,主的属灵国度和属天国度一样,也拥有良善和真理,然而却大不相同。
此外,要知道,将这些国度的居民彼此区分开的,是良善和真理,因为有些人更多地处于良善,而有些人更多地处于真理。由此产生衍生物,也就是良善的衍生物和真理的衍生物。在主的属灵国度,良善的衍生物就是本节所提到的约珊的儿子们所代表的;而那里的真理的衍生物则是下一节所提到的米甸的儿子们所代表的。由于属灵人分为两类(即更多地处于良善的人和更多地处于真理的人),所以他们拥有两种教义,即仁之教义事物和信之教义事物。仁之教义事物是为那些处于信之良善,在此由约珊的儿子们来表示的人存在的;而信之教义事物是为那些处于信之真理,由米甸的儿子们来表示的人存在的。
示巴和底但是指那些构成第一类的人,也就是那些在主的属灵国度中处于信之良善、拥有仁之教义事物的人。这解释了为何“示巴和底但”表示属天事物的知识或认知,或也可说,表示那些处于这些知识或认知的人,也就是那些处于仁之教义事物的人,因为教义事物就是知识或认知,并且仁爱是属灵人里面的属天元素。“示巴”和“底但”表示这些知识或认知,这在第一卷已经说明(117, 1168, 1171, 1172节);但在那里,示巴和底但是含的曾孙,被称为拉玛的儿子。但重要的是知道,像含、雅弗和闪这样的人从来就不存在;相反,那些属于大洪水后被称为“挪亚”的教会之人在良善和真理上被分成了三类,这三类被起了这些名字(736, 1062, 1065, 1140, 1141, 1162节和其它地方)。尽管如此,有些民族仍被如此称呼,但这些民族是其他人的后裔,这从此处约珊,就是亚伯拉罕和基土拉的儿子所生的示巴和底但明显看出来。
前面(117, 1171节)引用的经文清楚表明,“示巴”表示那些处于属天事物的知识或认知的人,因而表示那些处于信之良善的人。“底但”具有类似含义,这也可从前面(1172节)引用的经文,以及下面的经文清楚看出来。以赛亚书:
关于阿拉伯的预言:底但的商队啊,你们必在阿拉伯的森林中过夜;提玛地的居民哪,拿水来迎口渴的人,拿饼来接逃亡的人,因为他们逃避剑和出了鞘的剑。(以赛亚书21:13-15)
“在森林中过夜”表示在良善方面变得荒凉。因为“阿拉伯”表示那些处于属天事物,也就是处于信之良善的人;“在那里的森林中过夜”是指不再处于良善,荒凉由此而来,这也由“逃避剑和出了鞘的剑”来描述。属天事物,也就是信之良善,或也可说他们的仁爱行为,由“拿水来迎口渴的人,拿饼来接逃亡的人”来表示。
耶利米书:
我就从耶和华的手中接了这杯,给耶和华所差遣我去的众民族喝,就是耶路撒冷和犹大的城邑,并它的君王和首领,使它们变成荒凉;又有埃及王法老和他的仆人、首领,以及他的众百姓;推罗的众王,西顿的众王;底但、提玛、布斯和一切修剪鬓角的;心利的众王;以拦的众王;玛代的众王;北方的众王。(耶利米书25:17-19, 22-23, 25-26)
这也论及属灵教会的荒凉;该教会的不同形式或元素按次序被提及,由“耶路撒冷”、“犹大的城邑”、“埃及”、“推罗”、“西顿”、“底但”、“提玛”、“布斯”、“心利”、“以拦”、“玛代”来表示。
以西结书:
示巴、底但、他施的客商和其所有的少壮狮子,都必对你说,你来要抢夺掳物吗?你聚集团队掠夺掠物吗?要夺去银和金,带走牲畜和财物吗?要抢走大批掠物吗?(以西结书38:13)
这论及哥革,哥革表示脱离内在的外在敬拜,也就是偶像崇拜(1151节)。“示巴、底但”表示敬拜的内在事物,即信之良善;“他施”表示相对应的外在敬拜。哥革,或脱离内在的外在敬拜想要夺去的“银、金、牲畜、财物和掠物”是指良善和真理的知识或认知;“示巴和底但”所表示的那些人为这些知识或认知争战和辩护,因此被称为“少壮狮子”。“示巴”在严格意义上是指那些处于良善的知识或认知之人,“底但”是指那些处于来自良善的真理的知识或认知之人。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