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 #26

26.关于各种良善和

26.关于各种良善和真理。无限多样性是存在的,永远没有两样完全相同的事物(7236, 9002节)。天堂也有一种无限多样性(684, 690, 3744, 5598, 7236节)。天堂里的多样性是良善的多样性,它们是那里的一切差别的基础(3519, 3744, 3804, 3986, 4005, 4067, 4149, 4263, 7236, 7833, 7836, 9002节)。这些多样性是由真理决定的;真理多种多样,每个人都通过真理而拥有良善(3470, 3519, 3804, 4149, 6917, 7236节)。这就是天堂里的一切天使社群和社群里的一切天使是如何彼此有别的(690, 3241, 3519, 3804, 3986, 4067, 4149, 4263, 7236, 7833, 7836节)。但他们因从主所获得的爱而行如一体,并关注一个目的(457, 3986节)。

一般来说,良善和真理照层级被区分为属世,属灵和属天的(2069, 3240节)。大体上,良善和伴随的真理有三个层级,与三层天堂相匹配(4154, 10270节)。良善和真理在内在人中有三个层级,在外在人中也有三个层级(4154节)。有属世良善,文明良善和道德良善(3768节)。有些人与生俱来的属世良善在来世不是良善,除非它变成属灵良善(2463—2464, 2468, 3408, 3469, 3470, 3508, 3518, 7761节)。关于属灵的属世良善和非属灵的属世良善(4988, 4992, 5032节)。有理性真理和事实或记忆真理(1904, 1911, 2503节)。

属天的奥秘 #6015

6015.“就用法老

6015.“就用法老为接雅各所送来的车辆”表从教会的记忆知识所获得的教义。这从“车辆”的含义和“法老”的代表清楚可知:“车辆”是指教义事物(参看5945节);“法老”是指总体上教会的记忆知识,因为“埃及”表示教会的记忆知识(1462, 4749, 4964, 4966节),因此,“埃及王”表示总体的记忆知识,他在圣言的别处也是如此,但在大多数经文中,“埃及”,以及“法老”都表示败坏的记忆知识。“法老”代表总体上的记忆知识,这一点明显可见于以赛亚书:
  琐安的首领极其愚昧;法老大有智慧的谋士所筹划的成为愚谋。你们怎敢对法老说,我是智慧人的子孙,我是古王的子孙呢?(以赛亚书19:11)
  此处“法老”表示总体上教会的记忆知识,这就是为何他被称为“智慧人”和“古王的子孙”;“智慧人”和“古王”表示古教会所拥有的真理。不过,此处是指这类知识变成愚昧,因为经上说“琐安的首领极其愚昧;所筹划的成为愚谋”。
  又:
  他们起身下埃及去,并没有求问我的口;要靠法老的力量坚固自己,并投在埃及的荫下。所以法老的力量必作你们的羞辱;投在埃及的荫下必成为耻辱。(以赛亚书30:2, 3)
  “要靠法老的力量坚固自己,并投在埃及的荫下”表示倚靠基于记忆知识的信之事物,而不是信仰任何属灵真理,除非这是记忆知识和感官经验的指示。然而,这是对秩序的一种败坏。信之真理必须占据第一位,进行支持或确认的记忆知识必须占据第二位,因为如果后者占据第一位,人就不会相信任何真理。
  耶利米书:
  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神说,看哪,我必刑罚挪的亚扪和法老,并埃及与埃及的神,以及君王,尤其刑罚法老和倚靠他的人。(耶利米书46:25)
  此处“法老”也表示总体上的记忆知识;“倚靠他的人”是指那些倚靠记忆知识,而非圣言,也就是倚靠圣言里的主之人。这样一种倚靠导致信之教义上的一切都完全败坏,这种败坏反过来又导致虚假,以及否认神性和天堂之物是某种事物。这样的人尤其习惯说:“让我亲眼看看这些东西;用事实来向我证明它的真实性,这样我就相信。”然而,即便他们真的看见,即便真的用这种证据来证明,他们也不会相信,因为一种否认的心态掌管一切。
  同一先知书:
  攻击法老的话:看哪,有水从北方涨起,成为涨溢的河,要涨过大地和其中所充满的,并城和其中所住的。人必呼喊,地上所有的居民都必哀号。听见敌人壮马蹄跳的响声和战车隆隆,车轮轰轰。(耶利米书47:1, 2, 3)
  从此处关于法老所说的每个细节清楚可知,“法老”是指总体上的记忆知识,在此是指处于败坏秩序中的记忆知识,它毁灭信之真理;“涨溢的河”是指毁灭对真理的理解的记忆知识,因而是指荒废的知识;“要涨过大地和其中所充满的”是指向整个教会这样行;“城和其中所住的”是指教会所拥有的真理和这真理所通向的良善;“马蹄跳的响声”是指直接从感官印象所获得的记忆知识的最低种类;“战车隆隆”是指源于这种知识的虚假教义;“车轮轰轰”是指感官印象和伴随它们的发展它们自己的谬论或错误观念。
  以西结书:
  主耶和华如此说:看哪,埃及王法老啊,我与你这卧在自己河中的大鲸鱼为敌。你曾说:这河是我的,是我为自己造的。我必用钩子钩住你的腮颊,又使江河中的鱼贴住你的鳞甲。(以西结书29:3, 4)
  此处“法老”也表示总体上的记忆知识,这一点从关于他所讲的每个细节同样明显看出来。
  又:
  你要为埃及王法老作哀歌。你像海中的大鲸鱼;你冲出江河,用爪搅动诸水,使江河浑浊。我将你扑灭的时候,要把天遮蔽,使众星昏暗,以密云遮掩太阳,月亮也不放光。我必使所有亮光都在你以上变为昏暗,使你的地上黑暗。(以西结书32:2, 3, 7, 8)
  显然,若没有内义,这段描述的细节,和先知书中的许多细节一样,无人能理解。没有人能明白法老像海中的鲸鱼,冲出江河,用爪搅动诸水;他上面的天被遮蔽,众星昏暗,以密云遮掩太阳,月亮也不放光,使他的地上黑暗是什么意思。但内义说明所有这些细节表示什么,即:如果一个人利用记忆知识进入信之秘密,并且若非记忆知识,甚至感官经验使他看见这秘密,就什么也不信,那么记忆知识就会败坏教会的真理,这就是这段描述的内义,这一点从对每个细节的解读明显看出来。
  法老凭记忆真理,或说包含在记忆知识中的真理而被称为“埃及王”。因为记忆知识就是属世层中的真理,“王”是指真理(参看1672, 1728, 2015, 2069, 3009, 3670, 4575, 4581, 4966, 5044节);人民的王和人民所表相同(4789节);因此,“法老”和“埃及”所表相同,只是“法老”表示总体上的。前面已多次说明,“埃及”表示记忆知识。法老之所以被比作“海中的鲸鱼”,是因为“鲸鱼”或“海怪”表示记忆知识的总源头(42节),而“海”表示记忆知识的汇集(28节)。经上之所以还说他“冲出江河”,是因为“江河”表示显示聪明的观念,或聪明的事物,但在此表示显示疯狂的观念,或疯狂的事物,因为它们是从感官印象和记忆知识流出的(参看5196节)。此后经上之所以说他“用爪搅动诸水,使江河浑浊”,是因为“诸水”表示属灵真理(680, 739, 2702, 3058, 3424, 4976, 5668节),“脚”表示属世层的事物(2162, 3147, 3761, 3986, 4280, 4938-4952节),因此“用爪搅动诸水”表示通过属世层的记忆知识玷污和败坏信之真理;“使江河浑浊”是指向聪明如此行。
  最后经上之所以说当他将被扑灭的时候,天要被遮蔽,是因为“天”表示人的内层,因为这些的确是他的天。当记忆知识掌管信之真理,也就是说,属世层掌管属灵层时,这些就被“遮蔽”。在这种情况下,真理与良善的知识或认知就会灭亡,这一点由这句话来表示:“我天上的众星和所有亮光昏暗”;因为“众星”是指这些知识或认知(参看2495, 2849, 4697节),“亮光”是指良善与真理(30-38节)。“我以密云遮掩太阳”表示那时爱之良善无法再流入;“月亮也不放光”表示信之良善也无法再流入;“太阳”是指爱之良善,“月亮”是指信之良善(参看1529, 1530, 2120, 2495, 3636, 3643, 4060, 4696节)。因此,“我必使你的地上黑暗”表示唯独虚假占据属世心智:黑暗是指虚假 (参看1839, 1860, 4418, 4531节);“法老的地”,或“埃及地”是指属世心智(5276, 5278, 5280, 5288, 5301节)。由此可见,包含在这段预言的细节里面的含义是什么。“法老”表示总体上的记忆知识,故也表示总体上的属世层(5799节)。
  

属天的奥秘 #3768

3768.“因为他们

3768.“因为他们饮羊群,都是用那井里的水”表由此,即由圣言获得的记忆知识。这从“井”、“饮”或“给水喝”和“羊群”的含义清楚可知:“井”是指圣言(3765节);“饮”或“给水喝”是指接受教导(3069节);“羊群”是指教义事物的记忆知识(参看3767节)。从这些含义明显可知,“用井水饮羊群”表示关于良善与真理的教义事物的记忆知识是从圣言获得的。就至高意义而言,下面关于雅各的所有内容都是论述主,即祂如何使祂的属世层变成神性,本章则论述这一过程的开始。就内在的代表意义而言,所论述的主题则是那些正在重生的人,即主如何使更新他们的属世人,本章则论述这一过程的开始。故此处所论述的主题是圣言和由此获得的教义,因为这一过程的开始和重生的进行都是通过取自圣言的教义实现的。正是由于这些事物由“井”和“三群羊”来表示,所以经上才会提及这些历史细节。它们若没有这种含义,就太微不足道了,不值得在神性圣言中被提及。显然,它们所包含的内容是,关于良善与真理的一切记忆知识和教义都来自圣言。
诚然,属世人能认识、还能理解何为良善和真理,但只能认知和理解属世和社会的良善和真理。他无法认识属灵的良善和真理,因为这一切必须从启示,因而从圣言而来。例如,人能通过人人都拥有的理性层知道当爱邻舍,当拜神;但至于如何爱邻舍,如何拜神,因而何为属灵的良善与真理,他就只能通过圣言知晓了。若不通过圣言,他不可能知道良善本身就是邻舍,因而那些处于良善的人就是邻舍,并且照着他们所在的良善而成为邻舍。他也不可能知道良善之所以是邻舍,是因为主存在于良善中,因此,爱良善就是爱主。
那些没有圣言的人同样不可能知道一切良善来自主,它流入人内,形成人对良善的情感,这种情感被称为仁爱。那些没有圣言的人也不可能知道谁是宇宙之神;宇宙之神就是主这一真理向他们隐藏起来,然而,情感或仁爱的至内在部分、因而良善的至内在部分必须关注祂。由此可见何为属灵良善,关于这善的知识若不通过圣言,无从知晓。至外邦人,只要还在这个世上,他们确实不认识属灵良善。不过,他们若过着彼此仁爱的生活,就会由此获得这样的能力:在来世,他们能学习这类事物,还能毫无困难地接受并吸收它们(参看2589-2604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