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27.智慧出于良善通过真理产生。理性是如何在人里面孕育和出生的(2094, 2524, 2557, 3030, 5126节)。这一切是通过主经由天堂进入凡人所拥有的属灵和世俗知识,以及由此而来的提升实现的(1895, 1899—1901节)。这种提升取决于功用和对功用的爱(3074, 3085—3086节)。理性通过真理生出,所以真理的性质决定了理性的性质(2094, 2524, 2557节)。理性被来自良善的真理打开并形成,被来自邪恶的虚假关闭并摧毁(3108, 5126节)。人之所以理性,不是因为他能推理任何主题,而是因为他能看见并感知到某事是不是真的(1944节)。人生来没有任何真理,因为他生来没有任何良善;他需要学习并吸收两者(3175节)。由于导致推理和怀疑的感官谬误和虚假说服,人很难接受纯正的真理,并由此变得智慧(3175节)。当人开始厌恶否认真理的推理,并拒绝怀疑时,他才开始变得智慧(3175节)。未被光照的人类理性会嘲笑内在真理,包括例子(2654节)。只有当与人同在的真理被植入他的生活时,这些真理才能被称为内在真理,而不只是因为他知道真理,尽管它们可能是被称为内在的那种真理(10199节)。
良善里面有变得智慧的能力;因此,那些在世上过着良善生活的人,离世后会进入天使的智慧(5527, 5859, 8321节)。每种良善里面都有无数事物(4005节)。从良善可获知无数事物(3612节)。真理如何由于良善而繁殖增多(5345, 5355, 5912节)。婴孩的良善通过真理和照之的生活而变成智慧的良善(3504节)。
有对真理的情感,也有对良善的情感(1904, 1997节)。那些处于对真理的情感之人是何性质,那些处于对良善的情感之人又是何性质(2422, 2429节)。哪些人能进入对真理的情感,哪些人不能(2689节)。一切真理都在一个总的情感之下按顺序排列(9094节)。对真理的情感和对良善的情感在属世人中如同兄弟姐妹;但在属灵人中如同丈夫和妻子(3160节)。
纯粹的真理在世人,甚至天使里面找不到,只在主里面才能找到(3207, 7902节)。人所拥有的真理只是真理的表象(2053, 2519节)。人所拥有的最初真理是基于感官谬误的真理的表象;然而,随着在智慧上被完善,他会逐渐脱去这些表象(3131节)。对处于良善的人来说,真理的表象被主当作真理接纳(2053, 3207节)。何为真理的表象及其性质(3207, 3357-3362, 3368, 3404—3405, 3417节)。许多地方的圣言字义都是按表象说的(1838节)。这些真理对一个人来说可能更真实,对另一个人来说可能不怎么真实,对又一个人来说可能是虚假的,因为它们被歪曲了(2439节)。真理也照着属世人与属灵人之间的对应关系而为真理(3128, 3138节)。真理照着对它们的各种观念和感知而不同(3470, 3804, 6917节)。
当真理与良善结合时,它就会从记忆中消失,因为那时,它已经成为生命的一部分(3108节)。只有在自由的状态下,真理才能与良善结合(3158节)。真理通过试探与良善结合(3318, 4572, 7122节)。一切良善都不断努力按顺序排列真理,并由此恢复它的状态(3610节)。当真理与良善的联系被切断时,它们就变得令人不快(8352节)。人很难区分真理和良善,因为他很难区分思考和意愿(9995节)。在圣言中,良善被称为真理的“弟兄”(4267节)。从某种角度来说,良善被称为“主人”,真理被称为“仆人”(3409, 4267节)。
10124.“在坛上作挽回祭的时候”表由此产生的接受来自主的良善的能力。这从“在坛上作挽回祭”的含义清楚可知,“在坛上作挽回祭”是指移走邪恶和衍生的虚假之后,来自主的良善的植入,以及属教会的人和属天堂的天使对它的接受(参看9506节)。因为如刚才所示(10123节),“坛”表示就接受来自主的良善而言的天堂和教会。由于“坛”表示天堂和教会,就是属天良善掌权的地方,属天良善是从主所接受并回献给主的爱之良善,所以必须简要描述一下在属天国度,对良善的接受是何性质。前面频繁说明,天堂分为两个国度,其中一个被称为属天国度,另一个被称为属灵国度。良善通过真理被植入这两个国度;但对那些在属灵国度的人来说,良善通过真理被植入心智的理解力部分;而对那些在属天国度的人来说,良善通过真理被植入意愿部分。良善通过真理在那些住在属灵国度的人那里实现植入的方式,不同于它在那些住在属天国度的人那里实现植入的方式。对那些在属灵国度的人来说,真理被植入外在人或属世人,在那里首先变成记忆知识。在这个人对它拥有一种情感,并照之生活的程度内,它被召唤到理解力中,在那里变成信,同时变成对邻之仁。这仁便构成他的新意愿,这信则构成他的新理解力;二者构成他的良心。
但对那些在属天国度的人来说,真理不会变成记忆知识,也不会变成信,亦不会变成良心。相反,它变成一种服从爱之良善的接受能力;并且在他们照之生活的程度内,它变成一种觉察能力,这种觉察能力随着他们的爱而变得更充分、更完美。这一切在他们不知不觉的情况下一天天进行,和小孩子差不多。这一切之所以在他们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进行,是因为真理不会作为知识固定在记忆中,也不会作为一种概念在思维里面逗留;相反,它会毫不迟延地进入意愿,变成生命的一部分。所以这些人看不见真理,但能感知到它;他们感知真理的程度和方式,或说量和质取决于从主获得并回献给主的爱之良善有多少并以哪种方式存在于他们里面。因此,属天国度里的人与属灵国度里的人迥然不同。他们因出于良善感知真理,所以从不利用推理来证实它。相反,每当讨论真理时,他们只是说“是、是”,要么说“不是、不是”。
他们就是主在马太福音中所指的那些人:
你们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若再多说,就是出于那恶者。(马太福音5:37)
事实上,推理真理是不是这样并非源于良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真理没有被感知到,只是出于权威,因而出于人自己的确认而被相信。人出于权威所相信的东西属于他自己里面的其他人,或说是由其他人在他自己里面的观念构成的,并不是他自己的;仅出于这种源头凭确认而相信的东西,在经过这种确认之后看似真理,即便它是虚假。这一点从任何宗教的信仰和整个世界的宗教的多样性很清楚地看出来。由此明显可知,那些在主的属天国度的人和那些在主的属灵国度的人之间有什么样的区别。区别的原因在于,那些在主的属天国度的人通过他们的生活将教会的真理直接转化为良善;而那些在属灵国度的人则留在真理,偏爱信仰多于生活。主在马太福音(4:26-29)描述过,也在其它地方多次描述过那些通过自己的生活将教会的真理直接转化为良善的人,也就是那些属于属天国度的人。关于属天国度和属灵国度之间的区别,可参看9277节所提到的地方。
创世记26:1-35
1.除了以前在亚伯拉罕的日子发生的饥荒外,那地又有一次饥荒。以撒就往基拉耳,到非利士人的王亚比米勒那里。
2.耶和华向他显现,说,不要下埃及去;要住在我告诉你的地。
3.你寄居在这地,我必与你同在,赐福给你,因为我要将这一切的地都赐给你和你的种,我必坚立我向你父亚伯拉罕所起的誓。
4.我必使你的种增多,如同天上的星;又要将这一切的地都赐给你的种;并且地上所有民族都必因你的种蒙福。
5.都因亚伯拉罕听从我的嗓音,遵守我的吩咐、诫命、律例、律法。
6.于是,以撒住在基拉耳。
7.那地方的人问到他的女人,他便说,她是我的妹子。原来他怕说我的女人;恐怕这地方的人为利百加的缘故杀我,因为她甚是好看。
8.他在那里的日子长了,非利士人的王亚比米勒从窗户往外观看,看哪,以撒正与他的女人利百加戏笑。
9.亚比米勒召了以撒来,说,看哪,她实在是你的女人,你怎么说她是我的妹子?以撒对他说,因为我说了,恐怕我因她而死。
10.亚比米勒说,你这向我们作的是什么事呢?万一百姓中有一人和你的女人同寝,那你就给我们带来罪过了。
11.于是亚比米勒吩咐众百姓说,凡沾着这人和他女人的,一定得死。
12.以撒在那地播种,那一年收获百倍;耶和华赐福给他。
13.这人就增长,并继续增长,直到极其昌大。
14.他获得羊群,获得牛群,又有许多仆人;非利士人就嫉妒他。
15.在他父亲亚伯拉罕的日子,凡他父亲的仆人所挖的井,非利士人全都塞住,用尘土把它们填满了。
16.亚比米勒对以撒说,你离开我们去吧,因为你比我们强盛得多。
17.以撒就离开那里,在基拉耳谷扎营,住在那里。
18.在他父亲亚伯拉罕的日子他们所挖的水井,因非利士人在亚伯拉罕死后塞住了,以撒就回来又挖出来,仍照他父亲给它们起的名字,叫它们的名字。
19.以撒的仆人在山谷中挖井,在那里找到一口活水井。
20.基拉耳的牧人与以撒的牧人争竞,说,这水是我们的。他就给那井起名叫埃色,因为他们和他相争。
21.他们又挖了一口井,又为这井争竞;他就给这井起名叫西提拿。
22.以撒离开那里,又挖了一口井,他们不为这井争竞了;他就给那井起名叫利河伯;他说,现在耶和华正拓宽我们,我们必在这地生殖起来。
23.他从那里上别是巴去。
24.那夜耶和华向他显现,说,我是你父亲亚伯拉罕的神;不要惧怕,因为我与你同在,要赐福给你,并要为我仆人亚伯拉罕的缘故,使你的种繁多。
25.他就在那里筑了一座坛,求告耶和华的名,并在那里支搭帐棚。以撒的仆人便在那里挖了一口井。
26.亚比米勒和他的同伴亚户撒、他的军长非各,从基拉耳去找他。
27.以撒对他们说,你们既然恨我,打发我离开你们,为什么到我这里来呢?
28.他们说,我们明明地看见耶和华与你同在,便说,让我们之间,就是我们和你之间,立一个誓言,让我们与你立约吧。
29.你若不伤害我们,正如我们未曾触犯你,素来善待你,并且打发你平平安安地走;你现在是蒙耶和华赐福的了。
30.他就为他们设摆筵席,他们便吃了喝了。
31.他们清晨早早起来彼此起誓;以撒打发他们走,他们就平平安安地离开他去了。
32.那一天,以撒的仆人来,将他们挖井的事告诉他,对他说,我们找到水了。
33.他就给那井起名叫示巴;因此那城名叫别是巴,直到今日。
34.以扫是个四十岁的人,他取赫人比利的女儿犹滴,与赫人以伦的女儿巴实抹为女人。
35.她们使以撒和利百加灵里苦闷。
概览
3357.就本章的内义而言,所论述的主题是真理表象的三个层级,以及它们如何与神性真理联合,以便真理及其教义事物能被接受,并且一个教会能够存在。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