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 #27

27.智慧出于良善通

27.智慧出于良善通过真理产生。理性是如何在人里面孕育和出生的(2094, 2524, 2557, 3030, 5126节)。这一切是通过主经由天堂进入凡人所拥有的属灵和世俗知识,以及由此而来的提升实现的(1895, 1899—1901节)。这种提升取决于功用和对功用的爱(3074, 3085—3086节)。理性通过真理生出,所以真理的性质决定了理性的性质(2094, 2524, 2557节)。理性被来自良善的真理打开并形成,被来自邪恶的虚假关闭并摧毁(3108, 5126节)。人之所以理性,不是因为他能推理任何主题,而是因为他能看见并感知到某事是不是真的(1944节)。人生来没有任何真理,因为他生来没有任何良善;他需要学习并吸收两者(3175节)。由于导致推理和怀疑的感官谬误和虚假说服,人很难接受纯正的真理,并由此变得智慧(3175节)。当人开始厌恶否认真理的推理,并拒绝怀疑时,他才开始变得智慧(3175节)。未被光照的人类理性会嘲笑内在真理,包括例子(2654节)。只有当与人同在的真理被植入他的生活时,这些真理才能被称为内在真理,而不只是因为他知道真理,尽管它们可能是被称为内在的那种真理(10199节)。

良善里面有变得智慧的能力;因此,那些在世上过着良善生活的人,离世后会进入天使的智慧(5527, 5859, 8321节)。每种良善里面都有无数事物(4005节)。从良善可获知无数事物(3612节)。真理如何由于良善而繁殖增多(5345, 5355, 5912节)。婴孩的良善通过真理和照之的生活而变成智慧的良善(3504节)。

有对真理的情感,也有对良善的情感(1904, 1997节)。那些处于对真理的情感之人是何性质,那些处于对良善的情感之人又是何性质(2422, 2429节)。哪些人能进入对真理的情感,哪些人不能(2689节)。一切真理都在一个总的情感之下按顺序排列(9094节)。对真理的情感和对良善的情感在属世人中如同兄弟姐妹;但在属灵人中如同丈夫和妻子(3160节)。

纯粹的真理在世人,甚至天使里面找不到,只在主里面才能找到(3207, 7902节)。人所拥有的真理只是真理的表象(2053, 2519节)。人所拥有的最初真理是基于感官谬误的真理的表象;然而,随着在智慧上被完善,他会逐渐脱去这些表象(3131节)。对处于良善的人来说,真理的表象被主当作真理接纳(2053, 3207节)。何为真理的表象及其性质(3207, 3357-3362, 3368, 3404—3405, 3417节)。许多地方的圣言字义都是按表象说的(1838节)。这些真理对一个人来说可能更真实,对另一个人来说可能不怎么真实,对又一个人来说可能是虚假的,因为它们被歪曲了(2439节)。真理也照着属世人与属灵人之间的对应关系而为真理(3128, 3138节)。真理照着对它们的各种观念和感知而不同(3470, 3804, 6917节)。

当真理与良善结合时,它就会从记忆中消失,因为那时,它已经成为生命的一部分(3108节)。只有在自由的状态下,真理才能与良善结合(3158节)。真理通过试探与良善结合(3318, 4572, 7122节)。一切良善都不断努力按顺序排列真理,并由此恢复它的状态(3610节)。当真理与良善的联系被切断时,它们就变得令人不快(8352节)。人很难区分真理和良善,因为他很难区分思考和意愿(9995节)。在圣言中,良善被称为真理的“弟兄”(4267节)。从某种角度来说,良善被称为“主人”,真理被称为“仆人”(3409, 4267节)。

属天的奥秘 #9228

9228.“七”表示

9228.“七”表示从开始到结束的一个完整时期,因而表示完整之物,这一点从圣言中的许多经文明显看出来,如以赛亚书:
  当耶和华包扎祂百姓的伤口的日子,月光必像日光,日光必加七倍,像七日的光一样。(以赛亚书30:26)
  此处论述的主题是忠信者得救,以及他们在主国度的聪明和智慧。“月”是指从主领受的信,因而是指对主之信;“日”是指源于主的爱,因而是指对主之爱(参看30-38, 1521, 1529, 1531, 2441, 2495, 3636, 3643, 4060, 4321e, 4696, 5377, 7078, 7083, 7171, 8644节)。“日光必加七倍,像七日的光一样”表示由于对主之爱和信的聪明和智慧的一个完整状态。
  以西结书:
  住以色列城邑的人必出去点火烧武器,就是小盾大牌、弓箭、梃杖、枪矛;用它们来烧火,直烧七年,甚至他们不必从田野捡柴,也不必从森林伐木。他们要用七个月洁净这地。(以西结书39:9, 12)
  此处论述的主题是对虚假的摧毁。此处列举的“武器”是指恶人与教会的真理争战所用的虚假;“用它们来烧火,直烧七年”表示由爱自己爱世界的欲望所导致的彻底毁灭;“他们不必从田野捡柴,也不必从森林伐木”表示直到良善荡然无存,无论在内在人还是在外在人中;“要用七个月洁净这地”表示教会里面良善和真理的完全恢复。在很多地方已经说明,“武器”是指与虚假争战的真理,在反面意义上是指与真理争战的虚假;“弓箭”是指真理的教义,在反面意义上是指虚假的教义;“梃杖”(handstaff)表示真理的能力,在反面意义上表示虚假的能力;“点火烧”表示通过爱自己爱世界的欲望而荒废;“田野的柴”表示教会的内层良善,“森林的木”表示良善和真理的记忆知识;“地”表示教会。谁能看出,此处所表示的,是其它不同的事物,而不是字面上所呈现的,如经上说“他们要烧武器,点火烧七年,甚至他们不必从田野捡柴,也不必从森林伐木”。人们的确知道所表示的,必是神圣和神性事物,因为圣言是神性的,来自神。但他们绝无可能知道这些话中包含了如此神圣和神性事物,除非他们知道“武器”表示什么,“七年”和“七个月”表示什么,“田野的柴和森林的木”又表示什么。由此明显可知,若藉着内义有所了解,这些预言完全无法理解。
  大卫诗篇:
  我因你公义的典章,一天七次赞美你。(诗篇119:164)
  又:
  愿你加七倍归到我们邻邦的怀中!(诗篇79:12)
  “七倍”表示完整或完全。在摩西五经的意思也一样,在那里,经上说,他们若犯诫命和律例,就要受“七倍惩罚”(利未记26:18, 21, 24, 28)。人若不知道“七”表示从开始到结束的一个完整时期,因而表示完整之物,必以为下列经文中的“七个七”表示时间上的七个时期:
  你当知道、当明白,从圣言发出直到重新建造耶路撒冷,甚至到有君王弥赛亚的时候,必有七个七。(但以理书9:25)
  但“到君王弥赛亚的七个七”表示论及主的话,即祂要在“时期满了”的时候到来,因此“七个七”表示一个完整时期。由此明显可知“神宝座前的七灵”(启示录1:4)、“用七印封严了的书卷”(启示录5:1)、“掌管末了七灾的七位天使拿着七个香瓶”(启示录15:1, 6, 7; 21:9)并非表示七个灵人,七个封印,或七位天使,七个香瓶,以及七灾,而是表示完整的一切事物。所以“不生育的,生了七个”(撒母耳记上2:5)并非表示七个,而是表示大量,直到一个完整数目。
  由于“七”具有这种含义,所以经上规定,祭司在供职的时候,要穿圣衣七天(出埃及记29:30);他的手要承接圣职的礼七天(出埃及记29:35);要洁净坛七天(出埃及记29:37);那些承接祭司职分的人七天不可出会幕(利未记8:33)。经上提到的“污灵从人里面出来,另带了七个来”(马太福音12:43-45;路加福音 11:24-26)也是如此;“倘若一个弟兄一天七次得罪你,又七次回转,他就要饶恕他”(路加福音17:4);“尼布甲尼撒的心改变,不是人心,给他一个兽心,使他经过七个时期” (但以理书4:16, 23, 25)同样如此。出于同样的原因,约伯的朋友们“就同他七天七夜坐在地上,也不向他说句话”(约伯记2:13)。“七十”同样表示完整之物(参看6508节);“七天”也就是一周也是(2044, 3845节)。由此可见“第八天”表示下一个状态的初始阶段。
  

属天的奥秘 #3470

3470.“他取赫人

3470.“他取赫人比利的女儿犹滴,与赫人以伦的女儿巴实抹为女人”表示来自其它源头,而非纯正真理本身的属世真理的添加。这从“女人”的含义,以及“赫人比利的女儿犹滴,与赫人以伦的女儿巴实抹”的代表清楚可知:“女人”是指与良善联合的真理(对此,可参看前面论述撒拉和利百加的地方,1468, 1901, 2063, 2065, 2172, 2173, 2198, 2507, 2904, 3012, 3013, 3077节),但此处论述的主题是与属世良善联合的属世真理;“赫人比利的女儿犹滴,与赫人以伦的女儿巴实抹”是指来自其它源头,而非纯正真理本身的真理。赫人是迦南地诚实正直的民族之一,亚伯拉罕曾住在他们中间,并向他们买了麦比拉洞作坟墓(创世记23章)。赫人也代表迦南地的民族或外邦人当中的属灵教会(参看2913, 2986节)。由于该教会没有来自圣言的真理,所以这些人表示不是来自纯正真理本身的真理。代表一个教会的民族也表示属于该教会的真理和良善,因为一个教会正是凭真理和良善而为一个教会。因此,当提到教会时,我指的是它的真理和良善;当提到真理和良善时,我指的是教会。
此处的情形是这样:真理的属世良善在被改造之前,不是属灵良善,也就是信之良善和仁之良善。如刚才所述(3469节),属世良善来自父母,而属灵良善来自主。因此,一个人若要接受属灵良善,就必须重生。当他正在重生时,一开始与他联合的是来自其它源头,而非纯正真理本身的真理;这些真理不会永久地粘附在他身上,仅仅充当引入纯正真理的手段。一旦纯正真理被引入,非纯正的真理就被分离出去。这种情况就像孩子所经历的各个阶段:一开始,他们学习很多东西,包括很幼稚的那种,如游戏等等;但这些东西不是为了让他们变得智慧,而是让他们可以为接受通向智慧的有用事物而预备道路。一旦他们接受后者,前者就被分离出去,事实上被抛弃。这种情形也类似果实:果实在能接受甜汁之前,先充满酸涩的汁液,不纯正的酸涩汁液是引入甜汁的一种手段。一旦后者进入,前者就被驱散。
人心智的属世部分在经历重生时也是这种情形,因为属世良善是这样,它本身并不愿像一个仆人事奉主人那样顺从并事奉理性良善,而是想掌权。但为了使它可以被强制驯服和顺从,它通过各种洁净或荒废和试探的状态而备受侵扰,直到它的欲望削弱。这时,它被从主经由内在人而来的信与仁之良善的流注缓和,直到通过遗传所获得的良善逐渐被根除,一种新的良善被植入以取而代之。信之真理被引入这新的良善,就像新的纤维被引入人的心脏,而新鲜的液体就沿着这些新纤维被输送进来,直到新的心脏慢慢长大。
刚开始被引入的真理不可能来自纯正的真理源头,因为邪恶和虚假就存在于以前的良善,也就是属世良善里面。相反,它们是那种与纯正真理具有某种密切关系的貌似的真理或真理的表象;真正的纯正真理通过它们逐渐得到将自己注入的机会和地方。纯正良善就像血管中的血液或纤维中的液体,引导真理并赋予它们形状。以这种方式在属世人或外在人中形成的良善是一种总体良善,可以说是由从主经由理性人或内在人而来的属灵良善的具体和个体方面交织而成或联结在一起的;唯独主形成并新造事物。这解释了为何在圣言中,主经常被称为形成者和创造者。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