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7680.“整整一昼一夜”表侵扰者的一切觉知,无论模糊的还是不模糊的,也就是说,有了毁灭。这从“昼”和“夜”的含义清楚可知:“昼”是指不模糊的觉知的状态;“夜”是指模糊觉知的状态。因为白天的时间段,即早晨、中午、晚上和夜间,对应于属聪明和智慧的启示状态(参看5672, 6110节),因而对应于觉知的状态,总体上的昼夜也是如此。“昼夜”在此之所以被称为觉知的状态,而非启示的状态,是因为侵扰的恶人没有启示,尽管他们仍有觉知。只要他们仍留有从自己所生活的教会那里获得的真理和良善的任何知识,他们就拥有觉知。因为他们通过真理和良善与那些住在天堂里的人交流。不过,一旦他们被剥夺这些知识,如他们经历荒凉时的情形,他们就不再拥有任何觉知。诚然,地狱里的人能证明他们的邪恶是正当的,也能证明他们的虚假是正确的;但这不是觉知。觉知就是看到真理就是真理,良善就是良善;以及邪恶就是邪恶,虚假就是虚假。而视真理为虚假,视良善为邪恶并非觉知;反之,视邪恶为良善,视虚假为真理也并非觉知。凡如此行的人都没有觉知,只有幻想;这幻想产生一种觉知的表象,这些人由此知道如何通过诸如显明给感官并支持恶欲的那类观念来使得虚假和邪恶合理化。
3086.然而,为了对此处内义的内容形成某种观念,甚至极为笼统、模糊的观念,要知道,整个这一章都在论述要与神性良善结合的为神性的真理。具体来说是这样:神性良善流入属世人,也就是流入那里的记忆知识或事实、认知和教义事物(这三样事物属于属世人,因为它们住在属世人的记忆里)。神性良善通过这流注给那里的一切带来光明和生命,并按秩序排列它们,因为属世人中的一切光明、生命和秩序都来源于从神性而来的流注,这是谁都有可能知道的,只要他稍稍留意这个问题。这流注首先产生情感,就是对真理的总体情感;这两节经文论述了这种情感,即论述了:它的起源(3077, 3078节);它的性质(3079-3081节);和它引入的初始阶段(3082-3084节)。但接下来的几节经文在内义上进一步描述了这个过程,即:调查这真理,分离一开始与它联合的来自母亲的元素,等等。
但我意识到,这些奥秘太深了,以至于无法理解。原因如前所述,它们都是未知的事。然而,由于内义描述了它们,并且详述了与它们相关的一切情况,所以我必须阐明它们,无论它们看上去多么超出人类的理解。至少从中可以看到,圣言的内义隐藏着何等多、何等深的奥秘;还可以看到,从本质上说,这些奥秘几乎没有出现在人活在肉身期间所拥有的世界之光中。不过,随着人从世界之光越来越进入他死后所进入的天堂之光,因而进入蒙福和幸福的灵魂,也就是天使所在的光,它们就不断变得越来越清晰明了。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