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第1章 神性治理就是主的神性之爱和神性智慧的管理
1.为理解何为神性治理(译注:Divine providence,简称圣治,或译为神意),明白它是指主的神性之爱和神性智慧的管理,了解《圣爱与圣智》一书关于这些主题所提出并阐明的论点是很重要的。这些论点如下:在主里面,神性之爱属于神性智慧,神性智慧属于神性之爱(34-39节);神性之爱与神性智慧只能在自己所创造的其它事物中存在并显现(47–51节);宇宙万物是由神性之爱与神性智慧创造的(52—53, 151–156节);宇宙万物是神性之爱与神性智慧的接受者(54-60节);主在天使面前显为一轮太阳,这太阳发出的热是爱,发出的光是智慧(83—98, 296–301节);从主发出的神性之爱与神性智慧构成一体(99–102节);永恒之主,就是耶和华,从祂自己,而非从无创造了宇宙及其中万物(282–284, 290–295节)。这些观点在《圣爱与圣智》(书名全称为《关于神性之爱与神性智慧的天使智慧》)一书都已阐明。
1.13宇宙万物是由神-人的神性之爱与神性智慧创造的
52.宇宙万物,从最大到最小,从首先到末后,都如此充满神性之爱与神性智慧,以至于可以说,宇宙就是神性之爱与神性智慧的形像。这一事实从宇宙的一切事物与人的一切事物的对应关系很清楚地看出来。存在于受造宇宙中的每一个事物与人的每一个事物都具有这样一种对应关系,以至于可以说,人也是一种宇宙;其情感和由此产生的思维与动物界的一切存在一种对应关系;其意愿和由此产生的理解力与植物界的一切存在一种对应关系;其生命的最外层则与矿物界的一切存在一种对应关系。
这种对应关系的存在对自然界中的任何人来说并不明显,但对灵界中凡留意这一点的人来说,却是显而易见的。灵界也有存在于自然界的三个王国中的一切事物,它们是灵界居民的情感和思维的对应显现,就是从意愿发出的情感和从理解力发出的思维,以及其生命最外层的对应;这一切事物在他们周围都是可见的,呈现出类似受造宇宙的一种表象;不同之处在于,受造宇宙在次一点的形式中。
天使由此清楚看出,受造宇宙就是代表神-人的一个形像,祂的爱与智慧以一种形像呈现在宇宙中。并不是说受造宇宙就是神-人,而是说它来自神-人。因为在受造宇宙中,没有任何事物是物质与形式本身,或生命本身,或爱与智慧本身;甚至一个人本身也不是人,一切都来自神;神才是人,智慧与爱,以及形式与物质本身。拥有存在本身者是非受造和无限的;而凡来自这绝对存在者因不含存在本身之物,故是受造和有限的;它反映出祂的形像,从祂存在并显现。
41.不过,由于这与表象相反,所以若不加以证明,恐怕难以令人信服;既然它只能通过人的身体感官所能感知到的那类事物来证明,那么我们将通过这类事物来证明。人有五种外在感觉,就是触觉、味觉、嗅觉、听觉、视觉。触觉的主体是包裹人的皮肤,正是皮肤的物质与形式使皮肤去感觉凡触碰它之物。触觉并非存在于所触及之物中,而是存在于皮肤的物质与形式中,它们才是主体;感觉本身无非是触碰之物对主体的一种影响。味觉也一样;这种感觉只是舌头的物质与形式所受到的一种影响;舌头是主体。嗅觉同样如此;众所周知,气味影响鼻孔,并在鼻孔中被感觉到,嗅觉是气味散发物触及鼻孔而对它产生的一种影响。听觉同理,它似乎出自声源,但实际上在耳中,是对耳朵的物质与形式的一种影响;听觉在耳朵之外只是一种表象。
视觉也是如此,当人观看远处的物体时,视觉似乎在那里,但实际上在眼睛里,眼睛才是主体,视觉同样是对主体的一种影响。距离完全是根据居间物,或物体的缩小和随之的模糊而得出的关于空间的判断,物体的图像是根据入射角度在眼睛内部产生的。由此明显可知,视觉并非从眼睛发出落到物体上,而是物体的图像进入眼睛,影响了它的物质与形式。听觉和视觉是一样的道理;听觉并非从耳朵发出捕捉声音,而是声音进入耳朵并影响了它。
从这些例证可以看出,对产生感觉的物质与形式的影响并非脱离主体的某种事物,只是在主体里面造成一种变化,无论之前还是之后,主体依然是那个主体。由此可知,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并非从它们的器官流出的某种发散物,就其物质与形式而言,它们就是器官本身;当器官受到影响时,感觉便产生了。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