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圣治 #4

4.⑵神性之爱与神性

4.⑵神性之爱与神性智慧作为一体从主发出。这一点从《圣爱与圣智》一书所作的说明,尤其从那里论述的下列要点明显看出来:主里面的存在和显现是有区别的一体(14-17节);主里面的无限事物是有区别的一体(17–22节);神性之爱属于神性智慧,神性智慧属于神性之爱(34-39节);爱若不与智慧结合,就无法做成任何事(401–403节);爱若不与智慧结合,就什么也做不了(409–410节);属灵之热和属灵之光从显为太阳的主发出时构成一体,正如神性之爱和神性智慧在主里面为一体(99–102 节)。这些要点的真实性可从这些章节的说明清楚看出来;然而,鉴于人们不知道这两样彼此不同的事物如何能行如一体,我要在此说明:

①没有形式的一体不存在;相反,是这形式本身构成一体。

②一个形式会随着构成它的部分彼此不同,却又结合在一起而越发完美地构成一体。

①没有形式的一体不存在;相反,是这形式本身构成一体。凡专心思考的人都能清楚看出,没有形式的一体不存在,一体若存在,就是一个形式。凡存在之物都从它的形式中获得我们所说的品质、属性、状态变化,关系等等。因此,凡不在某个形式中的事物都是无效的,凡无效的事物都没有实质意义,形式本身是所有这些品质的源头。此外,由于一个形式(如果这个形式是完美的)的所有组成部分就像一条链子上的环节与环节那样彼此联系在一起,所以可知,形式本身是构成一体,因而是我们能将品质、状态和效果所归给的那个对象,这一切取决于其形式的完美性。

我们用眼睛在这个世界上看到的每个事物都是这样的一体,我们用眼睛看不到的每个事物,无论在自然界的深处,还是在灵界,也是这样的一体。个人是这样的一体,人类社群也是这样的一体。此外,教会是这样的一体,整个天使天堂在主眼里也是这样的一体。总之,受造宇宙不仅总体上,而且每个细节上都是这样的一体。如果整体和每个部分要成为一种形式,那么创造它们的那一位是形式本身,并且在其具体形式中的一切受造物都要来自这形式本身,是有必要的。《圣爱与圣智》一书中的下列论点也说明了这一点:神性之爱与神性智慧是物质与形式(40–43节);神性之爱与神性智慧是物质与形式本身,因而完全是自己,是独一无二者(44–46节);神性之爱与神性智慧在主里面为一体(14—22节);它们作为一体从主发出(99–102, 125节)。

②一个形式会随着构成它的部分彼此不同,却又结合在一起而越发完美地构成一体。这一点很难理解,除非理解力被提升,因为表面上看,一个形式能构成一体的唯一方式,似乎是构成它的部分有一定的相似性。我经常和天使谈论这个话题。他们告诉我说,这是一个奥秘,他们当中的智者很清楚这个奥秘,但不那么智慧的人对此模糊不清。尽管如此,他们声称,这是一个真理,即:一个形式随着构成它的部分彼此不同,却又以某种特定方式结合在一起而越发完美。为证实这一点,天使提到了天上的社群。这些社群综合起来就构成天堂的形式。他们还提到每个社群的天使,并肯定说,个体天使越具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因而越自由地如同出于自己和自己的情感来爱其社群的其他成员,这个社群的形式就越完美。他们还通过良善与真理的结合来说明这一点,因为它们越是明显的两个,就越完美地构成一体。爱与智慧也一样;他们解释说,模糊的东西是混乱的,由此造成形式的所有瑕疵。

此外,天使还举了大量例子来说明完全不同的事物如何结合,从而构成一体。他们特别拿人里面的无数事物来说明,它们同样是不同的,却又结合在一起,即:因其膜而不同,因其韧带而结合。他们说,爱和属于它的一切,以及智慧和属于它的一切都是这样,因为爱和智慧若不作为一体,就不会被感知到。关于这些问题的详情,可参看《圣爱与圣智》(14-22节)和《天堂与地狱》(56, 71, 489节)。引证这一切是因为这属于天使的智慧。


圣爱与圣智 #404

404.(6)婚礼后

404.(6)婚礼后的第一次结合是通过对知道的情感(译注:俗称求知欲)发生的,由此产生对真理的情感。我们所说的婚礼是指人出生后的状态,即从一种无知的状态到一种聪明的状态,再从这种聪明的状态到一种智慧的状态。此处的婚礼不是指第一个状态,也就是完全无知的状态,因为这时没有出自理解力的思维,只有出自爱或意愿的一种模糊情感。这种状态是婚礼的前奏。在第二个状态,也就是一个人在童年时的状态里面有一种求知欲,如我们所知道的。正是藉着这种求知欲,幼童学会说话和阅读,然后逐渐获得属于理解力的知识。毫无疑问,正是属于意愿的爱实现这一切。因为如果爱或意愿不驱动,这一切是不会实现的。凡理性考虑经验的人都会承认,每个人出生后都拥有求知欲,并藉着这种求知欲获得知识,他的理解力通过这些知识逐渐形成、成长并完善。对真理的情感就来自这种求知欲,这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当一个人出于求知欲而变得聪明时,与其说他被求知欲引导,不如说他被一种对在他所喜欢的问题,无论经济、社会问题,还是道德问题上进行推理并得出结论的情感引导。当这种情感被提升到属灵事物时,它就变成对属灵真理的情感。婚礼的初始状态就是求知欲,这一点可从以下事实看出来:对真理的情感是一种升华的求知欲;因为对真理的情感就是出于情感想要知道真理,并且当他发现真理时,就会出于情感的喜乐而吸收它们。

(7)第二次结合是通过对理解的情感发生的,由此产生对真理的感知。对凡愿意理性思考并研究这个问题的人来说,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从理性思考明显可知:对真理的情感和对真理的感知是理解力的两种能力,这两种能力在有些人身上合二为一,在有些人身上则不然。它们在那些愿意用理解力感知真理的人身上合二为一,但在那些只愿意知道真理的人身上则不然。这也是显而易见的,即:每个人都照着他对理解真理的情感程度而拥有对真理的感知。如果拿走对理解真理的情感,对真理的感知就不会存在。相反,赋予对理解真理的情感,对真理的感知就会照着对真理的情感程度而存在。凡理性完好无损的人都不缺乏对理解的感知,只要他拥有对理解真理的情感。前面已经说明,每个人都拥有理解真理的官能,这种官能被称为理性。

(8)第三次结合是通过对看见真理的情感发生的,由此产生思维。对知道真理的情感是一回事,对理解真理的情感是另一回事,对看见真理的情感又是另一回事。同样,对真理的情感是一回事,对真理的感知是另一回事,思维又是另一回事。这一切在那些对心智的运作没有单独感知的人看来是模糊的;但在那些对它们有单独感知的人看来是显而易见的。这一切在那些对心智的运作没有单独感知的人看来是模糊的,因为对那些拥有对真理的情感和对真理的感知之人来说,这些运作在思维中是同步发生的,并且同步时是无法区分的。当人的灵在身体里面思考时,尤其当他与其他人在一起时,他处于明显的思维之中;但当他拥有对真理的情感,并由此进入对真理的感知时,就会处于灵的思维,也就是沉思之中。事实上,这种思维会沉入身体的思维,但会沉入静默的思维;因为它在身体思维之上,可以说视思维从记忆中所提取的元素在它之下,并利用它们要么形成结论,要么提供证明。但对真理的情感本身仅被感知为一种意愿的动力,这种动力来自存在于沉思里面作为它的生命,并且很少被注意到的某种快乐感觉。

由此可见,这三者,即对真理的情感、对真理的感知和思维,是从爱中依次产生的,它们只存在于理解力中。因为当爱进入理解力时(这种情况发生在两者实现结合之时),它首先产生对真理的情感,然后产生对理解它所知道的东西的情感,最后产生对在身体思维中看见它所理解的东西的情感;因为思维无非是一种内在视觉。诚然,思维是首先出现的,因为思维是属世心智的一种官能。但思维照着来自对真理的情感的对真理的感知而最后出现。这后一种思维是智慧的思维,而第一种思维是从记忆通过属世心智的视觉所形成的思维。爱或意愿在理解力之外的一切运作,都与对良善的情感有关,与对真理的情感无关。


天堂与地狱 #489

489.相比之下,那

489.相比之下,那些在世时活在天堂之爱中的人,其生命的快乐则转化为诸如存在于天堂中的那类对应物;这类事物源于天堂的太阳及其光,这光使得诸如有神性之物藏在里面的那类事物呈为可见。出现在这光中的事物感动天使心智的内层,同时感动属于其身体的外层;由于神性之光,也就是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流入他们那被天堂之爱打开的心智,所以它在外在形式上呈现出诸如对应于他们的爱之快乐的那类事物。在论述天堂的代表和表象(170-176节),以及天使的智慧(265-275节)等章节,我已经解释了在天堂,呈现在天使眼前的事物对应于天使的内层,或对应于属其信与爱,因而属其聪明与智慧的事物。

由于我已经开始通过来自亲身经历的例子证实了这一点,以阐明之前基于事物起因的论述,所以对于那些在世时活在天堂之爱中的人其属世快乐所转化的天堂快乐事物,我想简述一些细节。那些出于内在情感,或出于对真理本身的情感而热爱神性真理和圣言的人,在来世住在光明中,在看似大山的高处;在那里始终沐浴在天堂之光中。他们完全不知道像世上黑夜那样的黑暗,同时生活在春天般的气候中。呈现在他们眼前的,是满了谷物的田地和葡萄园。他们家里的一切都闪闪发光,好像是用宝石做的;透过他们的窗户观看就像透过明净的水晶观看。这些是他们的视觉快乐;但它们因与神性属天事物相对应,故也是内在快乐;因为他们所热爱的取自圣言的真理对应于庄稼地、葡萄园、宝石、窗户和水晶。

那些将取自圣言的教会教义直接运用于生活的人住在至内层天堂,在智慧的快乐上超越其他所有人。他们在每个物体中都能看到神性之物;事实上,他们也用眼睛看见这些物体;但相对应的神性事物会直接流入其心智,并以感染其一切感觉的祝福充满他们。因此,他们眼前的一切事物似乎都在欢笑、玩耍、活着(关于这一点,参看270节)。

那些热爱知识,由此发展理性官能,获得聪明,同时承认神性的人,其知识上的快乐和推理的乐趣在来世转化为属灵快乐,就是以认识良善与真理为快乐。他们住在花园里,在那里可以看到优美排列的花坛和草坪,周围有一排排树木、凉亭和散步的小路,花木逐日变换。整个视景以一种总体方式给他们的心智带来快乐,具体的变换则不断更新快乐。此外,由于那里的一切事物都对应于某种神性事物,而他们又精通对应知识,所以他们不断充满新知识,其属灵的理性官能通过这些知识得以完善。他们之所以享有这些快乐,是因为花园、花坛、草坪、树木对应于知识、洞见和由此产生的聪明。

那些将一切事物都归于神性,视自然界相对来说如同死物,只是从属于属灵之物,并确认这种观念的人处于天堂之光;出现在他们眼前的一切事物因天堂之光而变得透明,在透明中又呈现出无数光影;其内在视觉似乎直接吸收这些光影,他们由此感知内在快乐。他们家里的物品看似都由钻石制成,同样呈现出无数光影。

我被告知,其房子的墙壁看似水晶,因而也是透明的;其中能看见代表天堂事物的看似流动形式的东西,同样不断变换。这是因为当理解力被主启示,对属世事物的信与爱所产生的阴影被移除时,这种透明就对应于理解力。像这样的事物和无限其它事物就是那些曾在天堂的人所谈论的,他们声称看见了眼睛从未看见的东西;凭着传给他们的在这方面对神性事物的理解,他们听见了耳朵从未听见的东西。

那些不暗中行事,而是愿意在世间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将他们所思的一切都公开,因其思维由于神性而无不诚实、公正的人到了天堂,他们的脸便容光焕发。在这光中,其思维和情感的一切细节都显现在脸上,如同显现在它的形式中;在其言语和行为中,它们就像其情感的形像。因此,他们比其他人更招人喜爱。他们说话的时候,脸变得稍微暗淡;但一说完,他们所说的事物又在脸上充分显现出来。此外,由于他们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对应于他们的内层,所以一切事物都具有这样一种表象:其他人能清楚看到它们代表并表示什么。以暗中行事为快乐的灵人尽可能地远离他们;觉得自己像蛇一样从他们身边溜走。

那些视通奸为可憎的事,活在贞洁的婚姻之爱中的人,比其他所有人都更处于天堂的秩序和形式。这赋予他们全然的美丽和永恒的花样年华。其爱的快乐无法形容,而且会增长到永恒。这是因为天堂的一切欢喜和快乐都流入婚姻之爱,因为这爱是从主与天堂并教会的结合,以及总体上良善与真理的结合那里降下来的,而良善与真理的结合就是在总体上和具体的每位天使里面的天堂本身(参看366-386节)。他们的外在快乐如此美妙,以至于无法以人类的言语来形容。不过,这些只是我所说关于处于天堂之爱的人其快乐的对应关系的那些事中的一小部分。

注:在圣言中,“庄稼”表示源于良善的真理的接受和生长的状态(9294节)。“站着的禾稼”表示孕育中的真理(9146节),“葡萄园”表示属灵教会和该教会的真理(1069, 9139节)。“宝石”表示因良善而透明的天堂和教会的真理(114, 9863, 9865, 9868, 9873, 9905节)。“窗户”表示属于内在视觉的理智功能(655, 658, 3391节)。“花园”、“小树林”和“园子”表示聪明(100, 108, 3220节)。这就是为何古人在小树林中举行神圣敬拜(2722, 4552节)。“花”和“花坛”表示所学的真理和知识(9553节)。“灌木”、“青草”和“草坪”表示所学的真理(7571节)。“树木”表示感知和知识(103, 2163, 2682, 2722, 2972, 7692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