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6.许多人认为,有一种唯一的物质,这种物质也被称为最初物质,万物的源头;但其性质是一个不为人知的谜。人们认为它是如此简单,以至于没有比这更简单的了,它就像一个没有维度的点;有维度的形式是从无数这样的点中产生的。然而,这是一种由空间思维产生的幻觉;空间思维使得最小的元素看上去就像这样。而真相是,事物越简单,越纯净,就越大越丰盛,或说就越复杂,所包含的东西就越多。这就是为何我们越深入检查某个事物,所看到的事物就越奇妙、完美和漂亮;因此,最初物质里面必有最奇妙、最完美和最漂亮的事物。这是因为最初物质来自灵界太阳,这太阳来自主,是主所在的地方,如前所述。因此,这太阳本身就是唯一的物质,因不在空间中,故是万有中的万有,或说完全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就在受造宇宙的最大和最小事物里面。
由于这太阳是产生一切事物的最初和唯一的物质,所以可推知,这种物质里面的事物无限多于在源自它的物质中所能出现的事物,它所产生的这些物质被称为实物,最后被称为材料。这种无限性不可能出现在衍生物质中,因为衍生物质是通过两种层级从这太阳降下来的,而一切完美也照着这两种层级而递减。因此,如前所述,越内在地检查一个事物,所看到的事物就越奇妙、完美和漂亮。从刚才所述可以证实:神性以某种形像存在于一切受造物中,只是在通过层级下降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不明显;当低层因着高层的关闭而与高层分离时,神性就变得更不明显,并被泥土堵塞。若不阅读并理解《圣爱与圣智》一书关于属灵太阳(83-172节)、层级(173-281节)和创世(282—357节)的说明,这些概念必然显得晦涩难懂。
407.事实就是如此,这一点可通过心与肺的结合从经验上得到证实,因为意愿与心并理解力与肺之间的对应关系乃是这样:爱与理解力的属灵互动方式,跟心与肺的属世互动方式是一样的。因此,上述观察资料可见于心与肺,如同可见于呈现在眼前的一个形像。只要心与肺不一起运作,人就没有任何生命的感觉或生命的活力,这一点从子宫内的胎儿或婴孩和它出生后的状态明显可知。只要人还是个胎儿,也就是还在子宫里,肺就是关闭的。所以,他没有任何感觉,也没有任何行动。他的感觉器官是关闭的,手脚也受到束缚。但出生后肺就打开,并且随着它们打开,人开始去感觉和行动。肺由心脏所输入的血液打开。
没有心肺的合作,人既没有生命的感觉,也没有生命的活力,这一点从昏厥的情形明显看出来。在昏厥期间,只有心脏起作用,肺脏不起作用,因为这时呼吸停止了。众所周知,在这种情况下,人既没有任何感觉,也不能进行任何行动。人在窒息时也是如此,无论是被水窒息,还是被阻塞喉部、关闭呼吸道的任何东西窒息。人们知道,这时,人看上去就像死了一样,没有感觉,也不能行动;然而,从心脏的角度来说,他还活着。因为一旦清除肺部阻塞物,他就会恢复生命的感觉和生命的活力。诚然,在此期间,血液仍通过肺脏循环,却是通过肺动脉和肺静脉,而不是通过支气管动脉和支气管静脉循环的;而赋予人呼吸能力的,正是后者。爱进入理解力的流注也是这种情况。
405.来自属意愿的爱的这三者在理解力中依次相随,这一点的确能被理性人理解,却无法被清楚看见,从而无法被证明,以至于被相信。但由于通过对应,属于意愿的爱与心行如一体,属于理解力的智慧与肺行如一体,如前所示,所以我们刚才(404节)关于对真理的情感和对真理的感知,以及思维的说明,再没有比在肺及其结构中看得更清楚、证明得更充分的了。因此,必须简要描述这些情况。
出生后,心脏将血液从右心室输送到肺部,在经过肺部之后,又将它(从左心房)排入左心室,从而打开肺部。心脏通过肺动脉和肺静脉完成这一过程。肺部有支气管,支气管分叉,最后终止于肺泡;肺允许空气进入肺泡,从而进行呼吸。支气管及其分支周围还有被称为支气管动脉和支气管静脉的动脉和静脉,它们是由奇静脉或腔静脉和主动脉产生的。这些动脉和静脉与肺动脉和肺静脉是分开的。由此明显可知,血液通过两条路线流入肺部,并通过两条路线从肺部流出。这就是为何肺部呼吸的节奏与心脏的不同。众所周知,心脏的交替运动和肺部的交替运动并不一致。
由于心和肺与意愿和理解力存在一种对应关系,如前所示,还由于因着这种对应关系,它们的结合具有这样的性质:这一个怎样起作用,那一个就怎样起作用,所以从血液由心脏流入肺部可以看出意愿如何流入理解力,并产生刚才(404节)关于对真理的情感和感知,以及思维所说的那些结果。它们的对应关系向我揭示了这一切,以及许多与这个主题有关,但无法用三言两语解释清楚的其它事。
既然爱或意愿对应于心,智慧或理解力对应于肺,那么可推知,肺里面的心血管对应于对真理的情感,肺支气管的分支对应于源于这些情感的感知和思维。凡从其起源探究肺部的所有组织,并与意愿的爱和理解力的智慧进行类比的人,都能在一种形像中看见前面(404节)所提到的事物,从而对它们深信不疑。然而,由于只有少数人熟悉心肺的解剖学细节,还由于通过不熟悉的东西来证实一件事会造成模糊,所以我省略了进一步的类比论证。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