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340.人为永生而被造,人人都能承受永生,只要他照着圣言中所指示的得救之法去生活。每个基督徒,甚至拥有宗教信仰和正常理智的非基督徒都会认同这一观点。得救的方法有很多,但每一种方法都涉及良善的生活和正确的信仰,就是仁与信;因为仁就是活出良善的生活,信就是持守正确的信仰。这两个普遍原则不仅在圣言中作为得救之法而规定给人类,而且还作为戒律实际地施加给他们。由此可知,藉着它们,人能凭借被神植入在他里面并赋予他的力量来确保获得他的永生;人越是运用这力量,同时倚靠神,神就越会坚固它,并将属世仁爱的方方面面都转为属灵仁爱,将属世之信的方方面面转为属灵之信。神就这样使死的仁和死的信活过来,同时也使这个人活过来。
在人能称得上“过良善生活、持正确信仰”之前,有两样事物必须共存:在教会中,这二者被称为内在人和外在人。当内在人意愿良善,外在人行出良善时,这二者就成为一体,外在人受内在人驱使,内在人通过外在人行动。人也是这样受神的驱使,神通过他行动。另一方面,倘若内在人意愿邪恶,而外在人行为良善,那么二者皆通过地狱行动,因为此人的意愿来自地狱,其行为是伪善。一切伪善的行为都有其地狱般的欲望潜伏于其中,就象一条蛇潜伏于草丛或一条虫藏于花蕾中。
人若知道内在人与外在人的存在,也知道它们是什么,并且知道这二者能行如一体,而且能明显行如一体,还知道死后内在人仍活着,而外在人则被埋葬,那他就可能拥有丰富的天堂与尘世的奥秘。人若将这二者(内在人与外在人)结合于良善之中,就会永远幸福;反之,人若将这二者分割开来,甚至将它们结合于邪恶之中,则会永远悲惨。
第二个命题,这个地球上的亚当教会或上古教会
23.迄今为止,世人照字面意思一直以为,在创世记第一章,“天地的创造”是指宇宙的创造;“亚当”是指这个地球上的第一个人。世人不可能相信别的,因为圣言的灵义或内义还没有被揭开;因此,他们不相信“创造天地”是指从那些结束尘世生活的人中收集并建立一个天使天堂,通过这种方式在地上获得并产生一个教会(如前所述,18-20节);人、民族、领土和城市的名字都表示诸如与天堂有关,同时与教会有关的那类事物;所以“亚当”也是如此。在创世记头几章,经上以“亚当”,以及所有与他及其后代有关的事物来描述上古教会的连续状态,即上古教会的兴起或早晨,进入光明的发展或白天,衰落或晚上,结束或黑夜,以及之后对它的最后审判,此后来自忠信者的一个新天使天堂,和来自不信者的一个新地狱,都是按着前一个命题所提出的发展系列;这一切都在历经八年劳动于伦敦出版的关于《创世记》和《出埃及记》的《属天的奥秘》这部著作中详细解释、展开和证明了;《属天的奥秘》已经在这个世界上了,没有必要进一步从中重述关于这个上古教会的共性,本书将引用它们。
然而,一开始,有必要从圣言引用一些经文,以此来证明,那里的“创造”表示重新产生并形成,严格来说表示重生;这是重生被称为“新造”的原因,整个天使天堂和整个世人的教会都通过“新造”而存在、组成和持续存在。从圣言中的这些经文明显看出,“创造(或造)”表示这一点,诗篇:
神啊,求你为我造清洁的心;在我中间更新坚定的灵。(诗篇51:10)
又:
你张手,它们就饱享美物;你发出灵,它们便受造。(诗篇104:28, 30)
又:
将来受造的百姓要赞美耶。(诗篇102:18)
以赛亚书:
雅各啊,创造你的耶和华以色列啊,形成你的那位如此说,凡称为我名下的人,是我为自己的荣耀创造的。(以赛亚书43:1, 7)
又:
好叫人看见,知道,思想,明白,这是耶和华的手所作的,是以色列的圣者所造的。(以赛亚书41:20)
以西结书:
它们都是在你受造之日预备的;你从受造之日起行径就都完善,直到在你中间发现了不义。(以西结书28:13, 15)
这些事涉及推罗王。以赛亚书:那创造诸天,铺张大地,赐灵魂给地上百姓的耶和华。(以赛亚书42:5; 45:12, 18)
又:
看哪,我造新天新地;你们当因我所造的永远欢喜快乐;看哪,我要造耶路撒冷成为喜乐。(以赛亚书65:17-18)
又:
我所要造的新天新地,怎样在我面前站立。(以赛亚书66:22)
启示录:
我又看见一个新天新地,因为先前的天和先前的地已经过去了。(启示录21:1)
彼得后书:
我们照应许盼望新天新地,有义居在其中。(彼得后书3:13)
从这些经文明显可知创世记第一章中的这节经文按灵意是什么意思:
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创世记1:1-2)
被称为“空虚混沌”的地表示再也没有任何生活的良善,或任何教义的真理及其居民。本书关于以色列教会的第四个命题将通过从圣言引用上千处经文证明,“混沌”(译注:waste,或译为荒废)和“空虚”表示缺乏教会的这两个要素;现在以下面这段经文作为例证:
我观看地,看哪,地是空虚混沌;我观看天,天也无光。耶和华如此说,全地必然荒废;因此,地要悲哀,在上的天也必黑暗。(耶利米书4:23, 27-28)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