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五、最后的审判必发生在所有人都在一起的地方,所以必发生在灵界,而非世界
28.论到最后的审判,人们普遍认为到那时,主会驾着天上的云,在荣耀中同众天使降临,并且那时祂会将所有自创世之初以来曾活过的人都从坟墓里复活,使他们的灵魂披上肉体,从而把他们召唤在一起进行审判:行善的得永生或天堂,作恶的得永死或地狱。
教会从圣言的字义获得这种信仰,并且只要人们不知道圣言中所提到的每个事物都有一个灵义,该信仰就无法被除去;这灵义才是真正的圣言本身,字义则充当它的基础或根基。没有这种字义,圣言不可能是神性,也不可能在天堂和世界为生活和信仰上的教义,以及结合而服务。因此,人若知道对应于圣言中的属世事物的属灵事物,就能知道“主驾着天上的云降临”不是指祂在云中出现,而是指祂在圣言中出现。主就是圣言,因为祂是神性真理;祂在其中要降临的“天上的云”是指圣言的字义,“荣耀”是指它的灵义;“天使”是指天堂,祂要从天堂显现,他们也是神性真理方面的主。因此,现在这些话的含义就显而易见了,即:当教会走到尽头时,主将打开圣言的灵义,由此揭示神性真理的本质;这是最后的审判即将来临的一个预兆。
至于圣言中所说的每个事物,甚至每个词都包含一个灵义,以及这灵义是什么样,可参看《属天的奥秘》一书,该书照灵义详细解释了创世记和出埃及记中的一切事物。从中提取的关于圣言及其灵义的段落集合可参看《白马》这本小册子,其中论述了启示录中所提到的白马。
三、天堂和地狱皆来自人类
14.基督教界完全不知道天堂和地狱皆来自人类。人们以为天使是起初被造的,天堂是由他们形成的,或说这是天堂的来源;而魔鬼或撒旦原是光明天使,因变成反判者而与其同党被逐出,这是地狱的来源。对于基督教界的这种信仰,天使大为震惊,尤为震惊的是:人们竟然对天堂一无所知,然而,这原本是教会的主要教义之一。鉴于这种无知已经占据主导地位,所以他们由衷高兴,如今主乐意向人们揭示关于天堂和地狱的大量信息,用这种方式尽可能地驱散与日俱增的黑暗,因为教会已经走到尽头。因此,他们想叫我代表他们声明:在整个天堂,没有一位天使是起初被造的天使;在地狱,没有任何魔鬼曾被造为光明天使,并被逐出。无论在天堂还是在地狱,所有人都来自人类;在天堂的,是那些在世时过着天堂的爱与信的生活之人,在地狱的,则是那些在世时过着地狱的爱与信的生活之人。地狱作为一个整体被称为魔鬼和撒旦;靠后的地狱,就是被称为恶魔的人所住的地方,称作魔鬼;靠前的地狱,就是恶灵的住所,则是撒旦。至于这两种地狱各是何性质,可参看《天堂与地狱》一书临近结尾的地方(536-588节)。基督教界对天堂和地狱里的人为何执守这种信念?天使告诉我说,这是由于圣言中的某些经文,他们仅照字义来理解,没有通过取自圣言的纯正教义来解释和说明;而事实上,若没有教会纯正教义的事先光照,字义会将心智朝各个方向引入歧途;无知、异端和错误由此而来。
535.在来世,我蒙允许与一些曾远离世俗事务,好以虔诚和神圣的方式生活的人交谈过,也与一些曾以种种方式苦待自己,以为这就是抛弃世界,制服肉体私欲的人交谈过。然而,这些人大多由此过上一种郁郁寡欢的生活,远离了只有融入世界才能拥有的仁爱生活;所以,他们不能与天使相联,因为天使的生活是快乐、幸福的,是由有价值的活动,也就是仁爱的行为构成的。此外,那些过着远离尘世工作的生活之人有一种强烈的功德感,不断渴望天堂,以为天堂的喜乐是对他们的赏赐,完全不知道何为天堂的喜乐。当这种人与天使同在,并被带入他们的喜乐(这种喜乐毫无功德感,而是在于积极的劳动和实际的服务,在于由此实现的良善所产生的幸福)时,他们困惑了,仿佛遇见了与其信仰格格不入的东西;他们因不接受这种喜乐,故只好离开,与在世时过着同样生活的人来往。
还有一些人表面上过着神圣的生活,经常上教会,在那里祷告,苦待自己的灵魂,同时却不断思想自己,想着如何比别人更有价值,更值得尊重,最终死后被尊为圣徒。在来世,他们并不在天堂,因为他们做这一切,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由于他们以沉浸于其中的自我之爱玷污了神性真理,所以其中一些人如此疯狂,以至于视自己为神;因而在地狱的同类当中。有些人精明、狡诈,在骗子的地狱。这些人利用狡猾的伎俩和诡计装出一副虔诚的样子,引诱普通百姓相信他们拥有神性的圣洁。
这其中包括许多天主教圣徒。我蒙允许与他们当中的一些人交谈,并清楚描述了他们的生活,包括他们在世时的生活,以及后来的生活。我提及这一切是为了叫人们知道,通往天堂的生活不是退离世界的生活,而是融入世界的生活;虔诚的生活若脱离了只有在世界才有可能的仁爱生活,根本不会通向天堂;仁爱的生活才能通向天堂;仁爱的生活就是在每项职责、每项交易和每项工作中都出于内层,也就是出于天堂的动机行事诚实、公义;每当人行事诚实、公义时,这种动机就在这种生活中,因为如此行符合神性律法。这种生活并不难。相反,脱离仁爱生活的虔诚生活才是难的;人们多么以为这种生活将人引向天堂,它就多么将人引离天堂。
注:脱离仁爱生活的虔诚生活一无所成,与仁爱联结才能有所成就(8252—8253节)。对邻之仁就是在一切工作和职责中行良善、公义和公平之事(8120-8122节)。对邻之仁包括人所思、所愿和所行的一切(8124节)。仁爱的生活就是照主的诫命生活(3249节)。照主的诫命生活就是爱主(10143, 10153, 10310, 10578, 10645节)。真正的仁爱不会邀功,因为它出自内层情感和随之的快乐(2371, 2380, 2400, 3816, 3887, 6388-6393节)。人死后的永恒性格取决于他在世时仁爱生活的品质(8256节)。天堂的幸福从主流入仁爱的生活(2363节)。没有人仅凭思考被引入天堂;人必须凭意愿并行出良善连同思考才能被引入天堂(2401, 3459节)。除非行出良善与意愿并思考良善结合,否则就没有救恩,也没有内在人与外在人的任何结合(3987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