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38.这就是当今教会的状态,也就是说,它没有信,因为它没有仁。没有仁,就没有任何属灵良善,因为属灵良善唯独从仁存在,或说仁是属灵良善的源头。我从天上被告知,有些人仍有良善,但这良善不能被称为属灵良善,只能被称为属世良善,因为对他们来说,神性真理本身仍处于模糊或黑暗之中。正是神性真理将人引向仁爱,因为它们教导仁爱,视其为自己的目的和目标。所以仁爱无法存在,除非有真理把人引到那里。教会教义所源于的神性真理只关注信(这就是为何它们被称为信之教义),不关注生活;只关注信,不关注生活的真理无法使人变得属灵。只要在生活之外,它们就只是属世的,仅仅像某种遥远的东西那样被知晓和思想而已。这就是为何如今没有属灵良善,只有某些人所拥有的属世良善。
此外,每个教会起初都是属灵的,因为它始于仁爱;但随着时间推移,它逐渐从仁转向信。结果,它从一个内在教会变成了一个纯外在的教会。一旦变成纯外在的教会,它就走到尽头,因为这时,它将一切都置于知识,很少或丝毫不置于生活。因此,只要人从内在变得外在,属灵之光就在他里面变暗,直到他不再从真理本身,也就是天堂之光看见神性真理,因为神性真理就是天堂之光;相反,他仅仅从属世之光看见它,而属世之光具有这种性质:当唯独它本身,没有被属灵之光光照时,可以说它在夜间观看神性真理,视它为真理仅仅因为它被领袖或教会权威称为真理,并被普通大众接受。正因如此,他们的理解力无法被主光照,因为属世之光在理解力中发光到何等程度,属灵之光就模糊或黯淡到何等程度。当人爱世俗、肉体和地上的事物胜过属灵、属天和神性事物时,属世之光就在理解力中发光;并且人照着这种情况的发展程度而为外在、肤浅的个体。
九、巴比伦及其毁灭
53.启示录所预言的一切如今都已应验(可参看40-44节);最后的审判已经完成(可参看45-52节);这一章还解释了对伊斯兰教徒和外邦人或异教徒的审判是如何进行的(可参看50-51节)。接下来说明对“巴比伦”所指的天主教徒的审判是以哪种方式进行的;启示录对巴比伦有大量论述,特别是第18章论述了它的毁灭,在那里经上是如此描述的:
天使大声喊着说,巴比伦倾倒了,倾倒了,成了鬼魔的住处,和各样污秽之灵的巢穴,并各样污秽可憎之雀鸟的巢穴。(启示录18:2)
在描述这种毁灭之前,我先提出一些初步观点:
⑴何谓“巴比伦”,其性质如何。
⑵属巴比伦者在来世是什么样。
⑶迄今为止,他们在灵界的住处在哪里。
⑷他们为何被容忍住在那里,直到最后审判之日。
⑸他们如何被摧毁,他们的住处如何变成荒场。
⑹他们当中那些对良善所产生的真理拥有一种情感的人都得救了。
⑺从今以后,从尘世进入灵界的天主教徒情况如何。
50.至于本章所论述的对伊斯兰教徒和外邦人或异教徒的审判,情况如下。伊斯兰教徒从他们的地方,就是其聚集的西南部被引出来,通过一条围绕基督徒的路径,从西边,穿过北边到东边,直至南部边界;一路走下来,善人与恶人便分开了。恶人被投入沼泽和湖泊,许多人也被分散到某个遥远的外围荒漠。但善人经东边到了靠近南边的一片广阔地域,在那里有住处赐给他们。被引到那里的人在世上就承认主是最大的先知,是神的儿子,并相信祂被父差遣来教导人类,同时照着他们的宗教信仰原则过着一种道德的属灵生活。
他们当中大多数人当接受教导时,都接受对主的信,承认祂与父为一。他们也被恩准通过来自主的一种流注与基督天堂交流;但不与该天堂混在一起,因为他们的宗教信仰不同。所有伊斯兰教徒进入来世到了自己人当中时,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穆罕默德;然而,他并未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其他两个自称穆罕默德的人;他们在基督天堂下面朝左之处取得一个中间位置。这两人之所以代替穆罕默德,是因为死后所有人,无论其宗教信仰如何,首先都被带到他们在世上所崇拜的人面前。这是因为每个人的宗教信仰都紧紧依附于他;只有当他们意识到这些人并不能给他们提供任何帮助时,才会离开这些人。你会看到,人们被引离他们的虚假宗教信仰的唯一方法,首先就是被充分带入其中。在解释启示录的那本书中,我会告诉大家穆罕默德本人到底在哪里,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以及那两个填补他位置的人来自何处。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