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白马 #10

六、圣言的内义主要面

六、圣言的内义主要面向天使,但也面向世人

WH10.为让人们知道何为内义及其性质和起源,有必要大体说明这一切。天堂里的人,其思维和言语都不同于世人的:在天堂是属灵的,在世上是属世的。因此,当世人阅读圣言时,与他同在的天使以属灵的方式来感知,而世人则以属世的方式来理解。所以,天使处于内在意义,而世人处于外在意义。然而,他们仍通过一种对应关系构成一体。天使不仅以属灵的方式思考,还以属灵的方式说话。他们同样与世人同在,并通过圣言与世人结合。这一点可见于《天堂与地狱》一书,那里论述了天堂天使的智慧(265-275节),天使的语言(234 -245节),他们与世人的结合(291-302节),以及通过圣言结合(303-310节)。

天上的天使理解圣言的方式不同于地上世人的;内在意义或属灵意义是为天使而存在的,而外在意义或属世意义是为世人而存在的(1887, 2395节)。天使照内在意义,而非外在意义感知圣言,这一点通过我在阅读圣言时,那些从天上与我说话之人的经历来说明(1769-1772节)。天使的思维观念,以及天使的语言是属灵的,而人类的观念和语言是属世的;因此,属灵的内义,也就是灵义,是为了天使,这一点通过我的亲身经历向我说明(2333节)。然而,圣言的字义是传达天使的属灵观念的一种手段或媒介,就像世人用说话的话语来表达一个主题的意思一样(2143节)。属于圣言内义的事物落入诸如在天堂之光中的那类事物,因而进入天使的感知(2618—2619, 2629, 3086节)。同样,天使从圣言所感知到的事物对他们来说,是极其宝贵的(2540—2541, 2545, 2551节)。天使甚至不理解圣言字义的一个词(64—65, 1434, 1929节)。他们也不知道圣言中提到的人名和地名(1434, 1888, 4442, 4480节)。名字无法进入天堂,也无法在那里说出来(1876, 1888节)。

圣言中的所有名字都表示属灵事物,在天堂则转变为对属灵事物的观念(768, 1888, 4310, 4442, 5225, 5287, 10329节)。天使甚至将属灵事物从人及其名字中抽象出来(4380, 8343, 8985, 9007节)。圣言的内义何等优美,哪怕只出现一些名字,这一点通过来自圣言的例子说明(1224, 1888, 2395节)。而且,成系列的许多名字在内义上表达一个事物(5905节);还有,圣言中的所有数字都表示属灵事物(482, 487, 647—648, 755, 813, 1963, 1988, 2075, 2252, 3152, 4264, 6175, 9488, 9659, 10217, 10253节)。灵人也以内义来感知圣言,只要他们的内层向天堂打开(1771节)。属世的圣言字义在天使当中可在一瞬间转换为灵义,这是由于对应关系的存在(5648节)。这无需他们听见或知道字面或外在意义里有什么(10215节)。因此,字面或外在意义只与世人同在,不再进一步发展(2015节)。

圣言有一种内在意义,还有一种至内在或至高的意义(对此,参看9407, 10604, 10614, 10627节)。属灵天使,也就是那些在主的属灵国度的天使,以内在意义来感知圣言;属天天使,也就是那些在主的属天国度的天使,以至内在的意义来感知圣言(2157, 2275节)。

圣言既为世人,也为天使,适合这二者(7381, 8862, 10322节)。正是圣言将天堂与大地联结起来(2310, 2495, 9212, 9216, 9357节)。天堂与世人通过圣言结合(9396, 9400—9401, 10452节)。因此,圣言被称为约(9396节),因为约表示结合(665—666, 1023, 1038, 1864, 1996, 2003, 2021, 6804, 8767, 8778, 9396, 10632节)。圣言有一个内在意义,因为圣言从主经由三层天堂而降,直至人类(2310, 6397节)。它以这种方式变得适合三层天堂的天使,也适合人类(7381, 8862节)。正因如此,圣言是神性(4989, 9280节);它是神圣的(10276节);是属灵的(4480节);是受神性启示的(9094节)。这就是启示(9094节)。

此外,重生之人实际上就在圣言的内义中,尽管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为他们那拥有属灵感知的内在人被打开了(10401节)。不过,对他们来说,圣言的属灵本质流入属世观念,因而以一种属世的方式呈现出来,或得以稳固,因为他们活在世上时,就感知而言,是作为属世人进行思考的(5614节)。因此,在那些被光照的人当中,真理之光来自他们的内在,因而经由内在从主而来(10691, 10694节)。在那些视圣言为神圣的人当中,神圣之物也是以这种方式流入的(6789节)。由于重生之人实际上就在圣言的内义,在它的神圣中,尽管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他们死后自己就会进入它,不再处于字义(3226, 3342—3343节)。内在人的观念是属灵的;而人活在世上时,并未注意到这些观念,因为它们在其属世思维里面,他将其理性官能赋予了属世思维(10236, 10240, 10550节)。但死后人就进入它们,如同进入自己的东西,因为它们属于他的灵,那时他不仅出于它们思考,还出于它们说话(2470, 2472, 2476, 10568, 10604节)。正因如此,如前所述,重生之人不知道他处于圣言的灵义,并拥有由此而来的光照。

属天的奥秘 #4581

4581.“在那上头

4581.“在那上头奠酒”表真理的神性良善。这从“奠酒”的含义清楚可知,“奠酒”是指真理的神性良善,如下文所述。不过,我必须首先说一说何为真理的良善。真理之良善在别处被称为信之良善,也就是对邻之爱,或仁爱。有两种普遍的良善,其中一种被称为信之良善,另一种被称为爱之良善。“奠酒”表示信之良善,“油”表示爱之良善。那些被主经由内在途径带入良善的人处于爱之良善,而那些被主经由外在途径带入良善的人处于信之良善。属天教会成员,以及至内在或第三层天的天使处于爱之良善;而属灵教会成员,以及中间或第二层天的天使则处于信之良善。因此,前一种良善被称为属天良善,后一种良善被称为属灵良善。这二者之间的区别就是出于良善的意愿而意愿良善与出于对良善的理解而意愿良善之间的区别。因此,后一种,也就是属灵良善,或信之良善,或真理之良善就是“奠酒”所表示的;而前一种,也就是属天良善,或爱之良善则是“油”在内义上所表示的。
诚然,若不凭借内义,没有人能看出“油”和“奠酒”表示这类事物;然而,谁都能看出,它们代表神圣事物,因为若非它们代表这些神圣事物,那么在一根柱子上奠酒或浇油不就是某种可笑的偶像崇拜行为吗?这就像国王的加冕礼。在这种场合所举行的仪式,如:把王冠戴在他头上;把油从角中倒在他前额、手腕上膏抹他;把权杖、剑和钥匙递到他手上;给他穿上紫袍,然后让他坐到银色宝座上,之后他穿着这些服饰骑在马上,再后来在席上被显贵人侍奉,以及其它许多仪式,若非表示并意味着神圣事物,又会是什么呢?这一切仪式若非代表神圣事物,凭它们与天堂、因而教会的事物相对应而神圣庄严,不过是小孩子的游戏,只是规模大点而已,或像舞台上的表演。
但所有这些仪式都能追溯到上古时代,那时,仪式凭它们代表神圣事物,以及与天堂、因而教会中的神圣事物对应而神圣。即便如今,它们被视为神圣,也不是因为人们知道它们代表什么,或对应什么,而是通过可以说对所使用符号的解释。然而,倘若人们知道王冠、油、角、权杖、剑、钥匙、紫袍、银王座、骑在白马上、吃饭的时候由显贵人侍候,这一切都代表什么,各自又对应什么样的神圣事物,他们就会以一种更神圣的方式来思想这些事物。可他们不知道,说来奇怪,他们竟然不想知道;事实上,这种知识已经匮乏到包含在这类仪式和圣言每一部分中的代表和有意义的符号已经从当今之人的脑海中抹去的地步。
“奠酒”表示真理之良善,或属灵良善,这一点从奠酒所用的祭物可以看出来。献祭的时候,祭物来自牛群,要么来自羊群,代表对主的内在敬拜(922,923,1823,2180,2805,2807,2830,3519节)。在这些祭物上再添加素祭和奠祭。素祭由细面粉调油制成,表示属天的良善,或也可说,爱之良善,“油”表示对主之爱,“细面粉”表示对邻之仁。但奠祭由酒构成,表示属灵的良善,或也可说,信之良善。因此,这二者,即素祭和奠祭,一起与圣餐中的饼和酒所表相同。
素祭和奠祭添加到燔祭和祭物上,这一事实清楚可见于摩西五经:
你每天常献上两只一岁的羊羔;早晨要献这一只,黄昏的时候要献那一只。和这一只羊羔同献的,要用细面伊法十分之一与捣成的油一欣四分之一调和,又用酒一欣四分之一作为奠祭;那一只羊羔也是这样。(出埃及记29:38-41)
又:
摇这捆初熟谷物的日子,你们要把一岁、没有残疾的公绵羊羔献给耶和华为燔祭。同献的素祭,就是调油的细面伊法十分之二;同献的奠祭,要酒一欣四分之一。(利未记23:12,13,18)
又:
离俗人离俗的日子足满的那一天,他要将供物(祭物)奉给耶和华,一筐子无酵调油的细面饼与抹油的无酵薄饼,并同献的素祭和奠祭。(民数记6:13-15, 17)
又:
那献燔祭的,就要将细面伊法十分之一,并油一欣四分之一,调和作素祭;一同预备奠祭的酒一欣四分之一,为公绵羊的燔祭以一种方式,为公牛的燔祭以另一种方式。(民数记15:3-5,11)
要与每天例常献的燔祭一同献上奠祭,为这一只羊羔,要同献酒一欣四分之一;在圣所中,你要将醇酒奉给耶和华为奠祭。(民数记28:6,7)
此外,关于各种祭物中的素祭和奠祭,可参看民数记(28:7-31; 29:1-40)。
素祭和奠祭就具有这样的含义,这一点可从以下事实看出来:爱与信构成敬拜的一切事物;在圣餐中,“饼”(就是前面所描述的细面调和油制成的饼)和酒表示爱与信,因而表示敬拜的一切事物,如前所述(1798, 2165, 2177, 2187, 2343, 2359, 3464, 3735, 3813, 4211, 4217节)。
但当人们逐渐远离对主之敬拜的纯正代表,转向别神,并向他们奠酒时,奠酒或奠祭就表示与仁和信对立的事物,也就是尘世之爱的邪恶与虚假;如以赛亚书:
你们在各青翠树下的诸神当中欲火焚烧。你也向他们浇了奠祭、献了素祭。(以赛亚书57:5-6)
“在诸神当中欲火焚烧”表示对虚假的贪恋,“诸神”表示虚假(4402, 4544e节)。“各青翠树下”表示对一切虚假的信靠(2722, 4552节)。“向他们浇了奠祭、献了素祭”表示对这些虚假的敬拜。又:
你们这些离弃耶和华、忘记我的圣山、给迦得(即:外国人的神)摆桌子、给弥尼盛满调和酒的。(以赛亚书65:11)
耶利米书:
儿子捡柴,父亲烧火,妇女抟面做饼,献给天后,又向别神浇奠祭。(耶利米书7:18)
又:
我们定要成就我们口中所出的一切话,向天后烧香,向她浇奠祭,按着我们与我们列祖、君王在犹大的城邑中和耶路撒冷的街市上素常所行的一样。(耶利米书44:17-19)
“天后”表示一切虚假,因为“天上的众军”在正面意义上表示真理,在反面意义上表示虚假;因此“国王”和“王后”也是如此;因此“王后”表示一切(虚假),“向她浇奠祭”表示敬拜它们。
又:
迦勒底人必来焚烧这城和其中的房屋。在这房顶上,人曾向巴力烧香,向别神浇奠。(耶利米书32:29)
“迦勒底人”表示其敬拜涉及虚假的人;“焚烧这城”表示摧毁并荒废那些其教义教导虚假的人。“在这房顶上,人曾向巴力烧香”表示对邪恶的敬拜;“向别神浇奠”表示对虚假的敬拜。
何西阿书:
他们必不得住耶和华的地;以法莲却要归回埃及,他们必在亚述吃不洁净的食物;他们必不得向耶和华奠酒。(何西阿书9:3,4)
“不得住耶和华的地”表示不居于爱之良善;“以法莲却要归回埃及”表示教会的理解力将变成事实和感官知识;“他们必在亚述吃不洁净的食物”表示出于推理的不洁和亵渎的欲望;“他们必不得向耶和华奠酒”表示没有基于真理的敬拜。
摩西五经:
他必说,他们的神,他们所投靠的磐石,就是向来吃他们祭牲的脂油,喝他们奠祭之酒的,在哪里呢?让他们兴起来帮助你们吧!(申命记32:37-38)
“神”和前面一样,表示虚假;“就是向来吃他们祭牲的脂油”表示他们摧毁敬拜的良善;“喝他们奠祭之酒的”表示他们摧毁敬拜的真理;经上还提到“浇奠的血”,诗篇:
追求别神的,他们的愁苦必加增;他们所浇奠的血我不献上;我嘴唇也不提他们的名。(诗篇16:4)
这些“浇奠”表示对真理的亵渎,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血”表示向仁所施的暴行(374, 1005节),以及亵渎(1003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